CN212767939U -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7939U
CN212767939U CN202021158959.5U CN202021158959U CN212767939U CN 212767939 U CN212767939 U CN 212767939U CN 202021158959 U CN202021158959 U CN 202021158959U CN 212767939 U CN212767939 U CN 21276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olumn
elastic
piece
hous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89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伟
屈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589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生手术时更换微创医疗手术器械工具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握持件,所述握持件上设有限位部;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握持件的转动角度;回弹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握持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一端与所述握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器械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搬运,较重的器械搬运不便,因此人们会在器械的边沿加装把手,来辅助搬运;现有的把手非使用状态下会占用空间,存在与其它设备干涉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把手非使用状态下会占用空间,与其它设备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上设有限位部;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握持件的转动角度;
回弹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握持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一端与所述握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安装在待搬运的表面;使用时,手握住所述握持件,所述握持件在收到外力作用下,远离本装置的安装面,便于搬运施力;当完成搬运时,手松开所述握持件;所述握持件在所述回弹组件的作用下,靠近本装置的安装面;减少所述握持件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避免与其他设备产生干涉。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回弹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回弹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壳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壳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其包括一握持件1和一回弹组件2。所述握持件1两端与所述回弹组件2连接。
所述回弹组件2包括第一弹性件21和第二弹性件22,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分别与所述握持件1的两端连接。
其中,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行的实施例,还包括一壳体3,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封装在所述壳体3内形成一整体,所述壳体3与所述握持件1的两端活动连接。
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所述第一弹性件21与所述第一壳体31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与所述第二壳体32固定,由此实现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分别与所述握持件1的两端连接。
所述握持件1包括手柄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一转动柱14及第二转动柱15,所述手柄11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2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手柄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3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柱14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侧板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柱15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柱14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15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固定。
为便于抓握,所述手柄11上设有与人体手掌贴合的凸起,增大所述手柄11与人体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抓握。
所述第一弹性件21、所述第二弹性件22只需要满足为所述第一转动柱14及所述第二转动柱15提供周向的弹力即可;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21、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为扭簧。
所述第一弹性件21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柱14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21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内壁固定。
为便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1与所述第一转动柱14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柱14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件21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柱14上,所述第一弹性件21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卡接孔内形成卡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柱15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22另一端与所述壳体3内壁固定。
为便于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与所述第二转动柱15固定,所述第二转动柱15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弹性件22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柱15上,所述第二弹性件22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卡接孔内形成卡接。
如图4、图5、图6所示,在一些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封装在所述壳体3内形成一整体的实施例中,为防止所述第一弹性件2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2出现不同步的情况,所述第一弹性件21位于所述壳体3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2位于所述壳体3内的部分连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3形成一体。
所述握持件1还包括第一外套筒16、第二外套筒17,所述第一外套筒16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柱14上并与所述壳体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套筒17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柱15上并与所述壳体3转动连接。
为防止握持件1回弹的力量过大,造成器件损伤,需要对所述握持件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靠近所述第一外套筒16的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1,所述第一外套筒16靠近所述壳体3的面上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销161,所述第一限位销161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311内,可沿所述第一限位槽311滑动;对应的,所述壳体3靠近所述第二外套筒17的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21,所述第二外套筒17靠近所述壳体3的面上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销171,所述第二限位销171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321内,可沿所述第二限位槽321滑动。
在一些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相互独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3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31靠述所述第一外套筒16的面上,所述第二限位槽32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32靠近所述第二外套筒17的面上,所述第一限位销161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311内,可沿所述第一限位槽311滑动;所述第二限位销171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321内,可沿所述第二限位槽321滑动。
本装置一般安装在待搬运的表面,使用时,将手握住所述握持件1,所述握持件1在收到外力作用下,远离本装置的安装面,便于搬运施力;当完成搬运时,手松开所述握持件1;所述握持件1在所述回弹组件2的作用下,靠近本装置的安装面;减少所述握持件1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避免与其他设备产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上设有限位部;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配合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限制所述握持件的转动角度;
回弹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握持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一端与所述握持件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包括第一外套筒、第二外套筒,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外套筒的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外套筒靠近所述壳体的面上延伸形成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可沿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外套筒的面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外套筒靠近所述壳体的面上延伸形成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可沿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靠述所述第一外套筒的面上,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外套筒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还包括手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转动柱及第二转动柱,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柱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柱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柱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所述第一外套筒、所述第二外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柱及所述第二转动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连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形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柱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件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柱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卡接孔内形成卡接,所述第二转动柱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弹性件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柱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卡接孔内形成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回弹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CN202021158959.5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Active CN21276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8959.5U CN21276793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8959.5U CN21276793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7939U true CN212767939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8959.5U Active CN212767939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7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4026650A (ja) 両用タッチペン
JP3171232U (ja) 入力ペン
CN212767939U (zh) 一种自回弹把手结构
JP2016520235A (ja) 容量性スクリーン用のリバーシブルの先端部を備える手動装置
JP3431317B2 (ja) 筆記具用グリップ
CN211243491U (zh) 一种工作头组件、手具和美容装置
JP5002400B2 (ja) 筆記具保持用補助具
CN211857434U (zh) 被动式电容笔
KR20190142908A (ko) 보드마카
CN212282748U (zh) 一种警察用体能训练仪器设备
CN209120280U (zh) 一种扫描打印复印一体机用控制器
KR20120000456U (ko) 마스카라 도포기
CN210433008U (zh) 具有减压功能的化妆笔
CN109311342A (zh) 带有可借助单个按钮伸缩的两个头部的手动装置
JP3959478B2 (ja) 筆記補助具
US7210879B2 (en) Universal holding frame for certain drill accessories
CN219246046U (zh) 应用于智能设备外接输入的盲文点位键盘
KR20000010446U (ko) 내츄럴마우스
JPH05177979A (ja) 筆記具用保持補助具
WO2023223964A1 (ja) 筆記具および筆記具本体
CN220404157U (zh) 一种口腔正畸钳
CN214712611U (zh) 一种用于穿刺针的浮标
JPH0686988U (ja) 両頭筆記具
CN213759373U (zh) 一种体外冲击波防滑手柄
CN216901658U (zh) 一种加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8

Address after: Room 807, Room 302, building 2014, Jiayu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49-1, building B1, Guanggu biological city, 666 Gaoxin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Lianying Zhi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