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5540U -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5540U
CN212765540U CN202020838513.0U CN202020838513U CN212765540U CN 212765540 U CN212765540 U CN 212765540U CN 202020838513 U CN202020838513 U CN 202020838513U CN 212765540 U CN212765540 U CN 212765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steering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buoyancy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85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385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5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5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5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包括浮力载体、转向机构、横轴取力器和传动套件;所述浮力载体上具有承载机动车的载物平台;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浮力载体上与机动车转向轮配合,并根据机动车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控制浮力载体的运行方向;所述横轴取力器设于转向机构和/或浮力载体上,并且与机动车的驱动轮配合;所述传动套件设于浮力载体上,并且接收驱动轮传递的动能来传动浮力载体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转向机构和横轴取力器分别获取机动车车辆的转向度和动力来传动浮力载体的转向和移动,结构极为简便,适用于目前供大众所使用的机动车,操作极为方便,实现便捷化机动车水上航行,大大降低了生产水陆两用机动车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陆两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种在陆地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用途的需求,催生了水陆两用的汽车,这种汽车在生产时据需要完全安装水陆两用进行设计生产,生产成本高昂,而现有的汽车无法满足水上航行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现有汽车的车用水上航行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包括浮力载体、转向机构、横轴取力器和传动套件;所述浮力载体上具有承载机动车的载物平台;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浮力载体上与机动车转向轮配合,并根据机动车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控制浮力载体的运行方向;所述横轴取力器设于转向机构和/或浮力载体上,并且与机动车的驱动轮配合;所述传动套件设于浮力载体上,并且接收驱动轮传递的动能来传动浮力载体移动。
所述浮力载体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支撑部上的浮体;所述浮体可进行充气和放气;所述转向机构设于支撑部上;所述横轴取力器设于转向机构和/或支撑部上。
所述浮力载体包括船体;所述转向机构设于船体上;所述横轴取力器设于转向机构和/或船体上。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基座、方向舵、转向传动件,以及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的转向盘;所述转向盘上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配合并随着机动车驱动轮转向带动转向盘的联动组件;所述方向舵设于浮力载体的尾部上;所述转向传动件联动方向舵和转向盘。
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盘的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轮胎支撑轴和第二轮胎支撑轴;所述第一轮胎支撑轴和第二轮胎支撑轴均转动连接在转向盘上,第一轮胎支撑轴与第二轮胎支撑轴平行设置。
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盘还设有定位机动车驱动轮位置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于转向盘两侧的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与第二定位片之间通过固定螺杆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侧面贴合的从动滚筒。
所述转向机构的定位组件的第一定位片或第二定位片上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配合的L型压制杆;所述L型压制杆一端可调节式设置在第一定位片或第二定位片上,另一端上转动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贴合的滚轮。
所述横轴取力器包括接收机动车驱动轮动力的取力部,以及将取力部接收的动力传递至传动套件的输出部。
所述横轴取力器的取力部包括转动设置在转向机构的转向盘上的取力滚筒;所述取力滚筒平行设置在第一轮胎支撑轴和第二轮胎支撑轴之间。
所述传动套件包括与横轴取力器连接并联动的动能输入部,以及输入端与输入部连通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浮力载体移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转向机构和横轴取力器分别获取机动车车辆的转向度和动力来传动浮力载体的转向和移动,结构极为简便,适用于目前供大众所使用的机动车,操作极为方便,实现便捷化机动车水上航行,大大降低了生产水陆两用机动车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输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输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浮力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浮力载体1、支撑部1-1、浮体1-2、船体1-3、转向机构2、基座2-1、转向盘2-2、第一轮胎支撑轴2-2-1、第二轮胎支撑轴2-2-2、第一定位片2-2-3、第二定位片2-2-4、L型压制杆2-2-5、滚轮2-2-6、方向舵2-3、横轴取力器3、取力部3-1、取力滚筒3-1-1、输出部3-2、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第四传动齿轮3-2-4、第一同步轮3-2-5、第二同步轮3-2-6、传动套件4、动能输入部4-1、动能输入锥齿轮4-1-1、第一传动轴4-1-2、万向节4-1-3、第二传动轴4-1-4、驱动部4-2、螺旋桨机构4-2-1、水泵式喷泵4-2-2、进水口4-2-3、喷水口4-2-4、喷泵4-2-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包括浮力载体1、转向机构2、横轴取力器3和传动套件4。浮力载体1上具有承载机动车的载物平台。转向机构2设于浮力载体1上与机动车转向轮配合,并根据机动车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控制浮力载体1的运行方向。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2和/或浮力载体1上,并且与机动车的驱动轮配合。传动套件4设于浮力载体1上,并且接收驱动轮传递的动能来传动浮力载体1移动。
浮力载体1包括支撑部1-1、以及设置在支撑部1-1上的浮体1-2。浮体1-2 可进行充气和放气。转向机构2设于支撑部1-1上。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 2和/或支撑部1-1上。
转向机构2包括基座2-1、方向舵2-3、转向传动件,以及转动连接在基座 2-1上的转向盘2-2。转向盘2-2上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配合并随着机动车驱动轮转向带动转向盘2-2的联动组件。方向舵2-3设于浮力载体1的尾部上。转向传动件联动方向舵2-3和转向盘2-2。
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的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均转动连接在转向盘2-2上,第一轮胎支撑轴2-2-1与第二轮胎支撑轴2-2-2平行设置。
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还设有定位机动车驱动轮位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设于转向盘2-2两侧的第一定位片2-2-3和第二定位片2-2-4。第一定位片 2-2-3与第二定位片2-2-4之间通过固定螺杆固定。第一定位片2-2-3和第二定位片2-2-4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侧面贴合的从动滚筒。
转向机构2的定位组件的第一定位片2-2-3或第二定位片2-2-4上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配合的L型压制杆2-2-5。L型压制杆2-2-5一端可调节式设置在第一定位片2-2-3或第二定位片2-2-4上,另一端上转动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贴合的滚轮2-2-6。
横轴取力器3包括接收机动车驱动轮动力的取力部3-1,以及将取力部3-1 接收的动力传递至传动套件4的输出部3-2。
横轴取力器3的取力部3-1包括转动设置在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上的取力滚筒3-1-1。取力滚筒3-1-1平行设置在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之间。
传动套件4包括与横轴取力器3连接并联动的动能输入部4-1,以及输入端与输入部4-1连通的驱动部4-2。驱动部4-2驱动浮力载体1移动。
实施例二
见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浮力载体1包括船体1-3。转向机构2设于船体1-3上。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2和/或船体1-3上。
实施例三
见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横轴取力器3的输出部3-2包括设置在取力滚筒3-1-1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 3-2-1,以及设置在转向盘2-2上的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第一传动齿轮3-2-1和第二传动齿轮3-2-2的轴线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的轴线均垂直于水平面。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 依次啮合。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三传动齿轮3-2-3和第四传动齿轮3-2-4均为锥齿轮。
传动套件4的动能输入部4-1包括依次连接的动能输入锥齿轮4-1-1、第一传动轴4-1-2、万向节4-1-3和第二传动轴4-1-4。第二传动轴4-1-4的尾端与驱动部4-2的输入端连接。动能输入锥齿轮4-1-1与第四传动齿轮3-2-4啮合。
实施例四
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横轴取力器3的输出部3-2包括设置在取力滚筒3-1-1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 3-2-1,以及设置在转向盘2-2上的第二传动齿轮3-2-2、第一同步轮3-2-5、第二同步轮3-2-6和第三传动齿轮3-2-3。第二传动齿轮3-2-2与第一传动齿轮3-2-1 啮合。第一同步轮3-2-5与第二传动齿轮3-2-2连接。第一同步轮3-2-5和第二同步轮3-2-6均为同步皮带轮或同步链轮,第一同步轮3-2-5、第二同步轮3-2-6 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或传动链条连接。第三传动齿轮3-2-3与第二同步轮3-2-6连接。第一传动齿轮3-2-1、第二传动齿轮3-2-2和第三传动齿轮3-2-3均为锥齿轮,并且轴线互为垂直。第一同步轮3-2-5、第二同步轮3-2-6的轴线均为平行设置。
传动套件4的动能输入部4-1包括依次连接的动能输入锥齿轮4-1-1、第一传动轴4-1-2、万向节4-1-3和第二传动轴4-1-4。第二传动轴4-1-4的尾端与驱动部4-2的输入端连接。动能输入锥齿轮4-1-1与第三传动齿轮3-2-3啮合。
实施例五
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传动套件4的驱动部4-2包括螺旋桨机构4-2-1。
实施例六
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传动套件4的驱动部4-2包括水泵式喷泵4-2-2、进水口4-2-3和喷水口4-2-4。进水口4-2-3和喷水口4-2-4均通过水管与水泵式喷泵4-2-2连通。
实施例七
见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传动套件4的驱动部4-2包括喷泵4-2-5。在本实施例中喷泵4-2-5与转向盘 2-2联动,通过喷泵4-2-5喷水角度的调整控制浮力载体1转向,不通过方向舵 2-3控制浮力载体1转向。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浮力载体1上设有可伸出浮力载体1的伸缩架,通过伸缩架使机动车从岸上到达浮力载体1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力载体(1)、转向机构(2)、横轴取力器(3)和传动套件(4);所述浮力载体(1)上具有承载机动车的载物平台;所述转向机构(2)设于浮力载体(1)上与机动车转向轮配合,并根据机动车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控制浮力载体(1)的运行方向;所述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2)和/或浮力载体(1)上,并且与机动车的驱动轮配合;所述传动套件(4)设于浮力载体(1)上,并且接收驱动轮传递的动能来传动浮力载体(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载体(1)包括支撑部(1-1)、以及设置在支撑部(1-1)上的浮体(1-2);所述浮体(1-2)可进行充气和放气;所述转向机构(2)设于支撑部(1-1)上;所述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2)和/或支撑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载体(1)包括船体(1-3);所述转向机构(2)设于船体(1-3)上;所述横轴取力器(3)设于转向机构(2)和/或船体(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基座(2-1)、方向舵(2-3)、转向传动件,以及转动连接在基座(2-1)上的转向盘(2-2);所述转向盘(2-2)上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配合并随着机动车驱动轮转向带动转向盘(2-2)的联动组件;所述方向舵(2-3)设于浮力载体(1)的尾部上;所述转向传动件联动方向舵(2-3)和转向盘(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的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所述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均转动连接在转向盘(2-2)上,第一轮胎支撑轴(2-2-1)与第二轮胎支撑轴(2-2-2)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还设有定位机动车驱动轮位置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于转向盘(2-2)两侧的第一定位片(2-2-3)和第二定位片(2-2-4);所述第一定位片(2-2-3)与第二定位片(2-2-4)之间通过固定螺杆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片(2-2-3)和第二定位片(2-2-4)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与机动车驱动轮侧面贴合的从动滚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的定位组件的第一定位片(2-2-3)或第二定位片(2-2-4)上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配合的L型压制杆(2-2-5);所述L型压制杆(2-2-5)一端可调节式设置在第一定位片(2-2-3)或第二定位片(2-2-4)上,另一端上转动设有与机动车车轮内侧贴合的滚轮(2-2-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取力器(3)包括接收机动车驱动轮动力的取力部(3-1),以及将取力部(3-1)接收的动力传递至传动套件(4)的输出部(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取力器(3)的取力部(3-1)包括转动设置在转向机构(2)的转向盘(2-2)上的取力滚筒(3-1-1);所述取力滚筒(3-1-1)平行设置在第一轮胎支撑轴(2-2-1)和第二轮胎支撑轴(2-2-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水上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件(4)包括与横轴取力器(3)连接并联动的动能输入部(4-1),以及输入端与输入部(4-1)连通的驱动部(4-2);所述驱动部(4-2)驱动浮力载体(1)移动。
CN202020838513.0U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Active CN212765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8513.0U CN212765540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8513.0U CN212765540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5540U true CN212765540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8513.0U Active CN212765540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5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9630B (zh) 一种水陆空壁多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03492B (zh) 具有水陆两栖功能的小型变结构式推进装置
CN110920334B (zh) 足桨-翼混合驱动式水陆两栖作业仿生机器人及运动方法
CN101716986A (zh) 水上自行车
CN101941364A (zh) 水陆两栖沙滩车
CN1785747A (zh) 一种仿生机器鱼胸鳍结构
CN212765540U (zh)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CN110605943A (zh) 一种仿生两栖推进器
CN202609068U (zh) 一种应用于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的矢量推进装置
CN104890662A (zh) 一种电驱动气垫悬浮运输车
CN108482505B (zh) 适用于曲面的爬壁机器人运动机构
CN111469616A (zh) 一种车用水上航行器
CN110901316B (zh) 一种拍动推进式推进器和推进系统及水陆两栖车
CN206544587U (zh) 一种仿生鱼推进系统及包含该推进系统的仿生鱼
CN111762306A (zh) 一种携带环翼的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
CN104773043A (zh) 一种矢量喷水推进式水陆两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1804859A (zh) 多种脚踏螺桨船
CN204249764U (zh) 太阳能可充电式水陆两用电动自行车
CN113085459B (zh) 三栖变体机器人
CN100448742C (zh) 充气履带船
CN200957753Y (zh) 水陆两用三轮车
CN109436127B (zh) 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CN109866902B (zh) 一种单螺旋桨矢量推进装置
CN204567178U (zh) 一种矢量喷水推进式水陆两用装置
JP2002176702A (ja) 風力とストッパー併用の上下に移動可能な底板を利用した省エネ電気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