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1220U - 板对板插座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1220U
CN212751220U CN202021641190.2U CN202021641190U CN212751220U CN 212751220 U CN212751220 U CN 212751220U CN 202021641190 U CN202021641190 U CN 202021641190U CN 212751220 U CN212751220 U CN 212751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board
adhesive tape
bent
contac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11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自财
计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411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1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1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1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插座,其包括在插座壳体、插座本体、插座端子组和第一胶条,插座壳体包括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的腔体,插座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腔体内且形成有插接腔和若干插座端子槽,插座端子组包括若干插座端子,若干插座端子分别组装至对应的插座端子槽中,第一胶条用于在插座端子组组装至插座本体后将二者进行加固。本申请可有效降低插座端子组的成型难度及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板对板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插座。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单通道同轴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设备的通信需求,出现了以板对板形式的多通道高频传输连接器。如CN108418022A揭示了一种高频板对板插座及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组及围设于所述插座本体外周的插座固定件,所述插座固定件用于加强所述插座本体的强度及屏蔽高频信号。所述插座本体形成有外周壁及插接腔,所述插座加强件包围所述外周壁,所述插接腔用于插入插头的岛部。插座端子组组装至插座本体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插座端子上设置的常规铆压结构---端子卡点与插座本体挤压产生保持力;由于构成插座端子组的插座端子尺寸小、插座本体塑胶薄,多pin插座端子组装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塑胶翘曲。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板对板插座,以克服插座端子组装至插座本体的过程中导致插座本体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对板插座,其包括在插座壳体、插座本体、插座端子组和第一胶条,插座壳体包括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的腔体,插座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腔体内且形成有插接腔和若干插座端子槽,插座端子组包括若干插座端子,若干插座端子分别组装至对应的插座端子槽中,第一胶条用于在插座端子组组装至插座本体后将二者进行加固。
优选地,插座端子包括向上插入端子固定槽内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底部垂直向后折弯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外的焊脚、自所述固持部顶部反向折弯的第一接触臂、自所述第一接触臂底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前端向上并斜向所述第一接触臂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接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胶条填充于所述插座端子与插座本体之间的安装缝隙处。
优选地,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焊脚连接处形成折弯连接部,所述折弯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缝隙处,所述第一胶条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以与折弯连接部和插座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板对板插座还包括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用于对插座本体和插座壳体的连接进行加固。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的底部邻接插座壳体位置处设置容胶槽,所述第二胶条通过点胶的方式填充于所述容胶槽中以与插座本体和插座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一所述容胶槽,每一所述容胶槽中填充一所述第二胶条。
优选地,所述插座壳体包括框体和自所述框体底部向外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框体环绕并在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所述腔体。
优选地,所述框体的纵向两侧中至少一侧的底部切除形成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让伸出插座本体外的焊脚。
优选地,所述插座本体包括贴合于所述框体内壁面上的外周壁、形成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插接腔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于所述插接腔相对两侧的所述插座端子槽。
本申请的板对板插座在插座端子组组装至插座本体后设置第一胶条在插座端子组和插座本体之间建立连接关系,进而起到对组装至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子组进行加固的目的,形成插座端子组与插座本体之间的新保持力;如此设置,插座本体上设置的插座端子槽的尺寸可以大于现有的设计尺寸(或者减小插座端子的铆压位置宽度尺寸),以减小组装过程中插座端子组和插座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插座本体翘曲的风险,即,插座端子组的成型难度及组装难度均大幅下降,为量产提供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板对板插座立体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板对板插座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座壳体-10;腔体-12;插座本体-20;插接腔-22;插座端子槽-23;插座端子组-30;第一胶条-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纵向方向)的右方,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前方,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上方。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壳体10、插座本体20、插座端子组30、第一胶条40和第二胶条50。插座本体2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壳体10内,插座端子组30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20内,第一胶条40用于在插座端子组30组装至插座本体后将二者进行加固,第二胶条50用于对插座本体20和插座壳体10的连接进行加固。
具体地,所述插座壳体10为具有屏蔽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插座壳体10包括框体11、被所述框体11环绕并在上下方向贯通的腔体12、自所述框体11底部向外折弯延伸形成焊接部14。所述框体11的纵向两侧中至少一侧的底部切除形成避让部15,所述避让部15位置处不形成所述焊接部14。所述框体11的外侧面上凹设形成有卡槽111。
所述插座本体2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壳体10的腔体12内,所述插座本体20包括贴合于所述框体11内壁面上的外周壁21、形成于所述外周壁21之间的插接腔22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于所述插接腔22相对两侧的插座端子槽23。所述外周壁21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对横向外周壁211及沿纵向方向延伸并连接一对所述横向外周壁211端部的一对纵向外周壁212。所述插接腔22的底部形成有横梁(未图示)。所述插座端子槽23自前方的横向外周壁211向下延伸、穿越所述插接腔22的横梁24下方、向上延伸至后方的横向外周壁211并最终自所述框体11下方的避让部15延伸出。
所述插座端子组30自下而上插装于所述插座本体20中,具体地,插座端子组30包括若干插座端子,若干插座端子分别组装至对应的插座端子槽23内,每一插座端子30包括向上插入所述插座端子槽23内固定的固持部31、自所述固持部31底部垂直向后折弯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20外的焊脚32、自所述固持部31顶部反向折弯延伸于位于后侧的横向外周壁211的所述插座端子槽23内的第一接触臂33、自所述第一接触臂33底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7、自所述连接部37前端向上并斜向所述第一接触臂33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34所述第二接触臂34位于前侧的横向外周壁211的插座端子槽23内,所述第一、第二接触臂33,34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插接腔22内,即,第一接触臂33和第二接触臂34分别位于插接腔22的相对两侧。
当插座端子组30组装至插座本体20后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第一胶条40,具体地,将插座本体20翻转至底部朝上设置时,在插座本体20的底面上进行点胶形成第一胶条40,第一胶条40不仅将插座端子组30中的全部插座端子连接在一起,且通过第一胶条40在插座端子组30和插座本体20之间亦建立连接关系,进而起到对组装至插座本体20上的插座端子组30进行加固的目的,形成插座端子组30与插座本体20之间的新保持力;如此设置,插座本体20上设置的插座端子槽的尺寸可以大于现有的设计尺寸(或者减小插座端子的铆压位置宽度尺寸),以减小组装过程中插座端子组30和插座本体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插座本体翘曲的风险,即,插座端子组的成型难度及组装难度均大幅下降,为量产提供可靠保障。
优选地,第一胶条40填充于插座端子与插座本体20之间的安装缝隙处,具体地,固持部31与焊脚32的连接处形成的折弯连接部301位于安装缝隙处,在点胶形成第一胶条40的过程中,胶水流入安装缝隙处进而将插座端子组与插座本体20紧密结合。第一胶条40还可以起到防爬锡的效果。
为了便于成型第二胶条50,在插座本体20的底部邻接插座壳体10的位置处设置容胶槽,第二胶条50通过点胶的方式填充于容胶槽中以与插座本体和插座壳体连接。
优选地,插座本体20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一容胶槽,每一容胶槽中填充形成一第二胶条50。
申请人在此需要阐明的是:所述第一胶条40及第二胶条50可以是除了防水胶之外的任意一种具有绝缘性的塑胶材料,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第一胶条40及第二胶条50的材料解释不应只限为凝固后的防水胶块。另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同样实现防爬锡的效果,可以在折弯连接部301处先形成油膜类表层,然后再进行端子组装工序,在此之后若不再成型胶条,容易出现保持力不足的情况。
本申请通过在插座端子组30组装至插座本体20后设置第一胶条40在插座端子组30和插座本体20之间建立连接关系,进而起到对组装至插座本体20上的插座端子组30进行加固的目的,形成插座端子组30与插座本体20之间的新保持力;如此设置,插座本体20上设置的插座端子槽的尺寸可以大于现有的设计尺寸(或者减小插座端子的铆压位置宽度尺寸),以减小组装过程中插座端子组30和插座本体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插座本体20翘曲的风险,即,插座端子组30的成型难度及组装难度均大幅下降,为量产提供可靠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插座包括在插座壳体、插座本体、插座端子组和第一胶条,插座壳体包括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的腔体,插座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腔体内且形成有插接腔和若干插座端子槽,插座端子组包括若干插座端子,若干插座端子分别组装至对应的插座端子槽中,第一胶条用于在插座端子组组装至插座本体后将二者进行加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插座端子包括向上插入端子固定槽内固定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底部垂直向后折弯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外的焊脚、自所述固持部顶部反向折弯的第一接触臂、自所述第一接触臂底部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前端向上并斜向所述第一接触臂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所述插接腔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胶条填充于所述插座端子与插座本体之间的安装缝隙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焊脚连接处形成折弯连接部,所述折弯连接部位于所述安装缝隙处,所述第一胶条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以与折弯连接部和插座本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插座还包括第二胶条,所述第二胶条用于对插座本体和插座壳体的连接进行加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底部邻接插座壳体位置处设置容胶槽,所述第二胶条通过点胶的方式填充于所述容胶槽中以与插座本体和插座壳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一所述容胶槽,每一所述容胶槽中填充一所述第二胶条。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包括框体和自所述框体底部向外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框体环绕并在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所述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纵向两侧中至少一侧的底部切除形成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避让伸出插座本体外的焊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包括贴合于所述框体内壁面上的外周壁、形成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插接腔及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于所述插接腔相对两侧的所述插座端子槽。
CN202021641190.2U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插座 Active CN212751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1190.2U CN212751220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1190.2U CN212751220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1220U true CN212751220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7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1190.2U Active CN212751220U (zh) 2020-08-10 2020-08-10 板对板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1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033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885711U (zh) 插座连接器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US85004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nforcedd locking portion
CN211789703U (zh) 板对板插头
CN212751220U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146652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7468872U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1146637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7468871U (zh) 插头加强件及板对板插头
CN110797691B (zh)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098602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088577U (zh) 射频插头
CN211579066U (zh) 板对板插座
CN115224507A (zh) 电连接器
CN21157902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08111778U (zh) 插头连接器
CN111817048B (zh) 板对板插座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209747778U (zh) 连接器
CN217239825U (zh) 音频插座
CN21178966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1579028U (zh)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11789856U (zh) 板对板插头
CN211789670U (zh) 板对板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