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9471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9471U
CN212749471U CN202021233467.8U CN202021233467U CN212749471U CN 212749471 U CN212749471 U CN 212749471U CN 202021233467 U CN202021233467 U CN 202021233467U CN 212749471 U CN212749471 U CN 212749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acklight module
limiting
branch portio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34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蓓
张广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34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9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9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9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光源,背板包括底板和沿着底板的四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个侧板,底板和四个侧板围成一容置空间,光源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侧,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胶框,胶框包括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主体部和侧板平行设置,第一限位部与主体部相垂直设置在主体部靠近导光板的一侧;第二限位部设置在主体部远离底板的顶端,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胶框的第二限位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三侧的Mylar胶带,Mylar胶带只需贴附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改善了Mylar胶带的贴附异常,更好地实现窄边框。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生活中。众所周知,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能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进行发光达到显示的目的。Notebook机种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光源,在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组立后,采用Mylar胶带进行四周包边固定。目前,由于人们追求较高的屏幕占比,那势必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会越来越窄。但是因为现有的偏光片尺寸设计也偏大,偏光片的边缘距离显示面板边缘的距离越来越窄,进而使得Mylar胶带的贴附宽度变窄,增加了贴附难度,且贴附后容易翘起。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来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可更好地解决窄边框下Mylar胶带贴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沿着所述底板的四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四个所述侧板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依次从下至上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侧;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胶框,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支部、第二支部以及第三支部,所述第二支部位于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三支部的中间,所述第二支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支部位于所述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三支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二支部的宽度等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支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三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等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共同构成的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可拆卸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第二支部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两面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具有上述特征的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胶框的第二限位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三侧的Mylar胶带,Mylar胶带只需贴附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改善了Mylar胶带的贴附异常,更好地实现窄边框。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承载治具安装在背光模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侧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液晶显示装置;
10-背板;11-底板;12-侧板;20-反射片;30-导光板;40-光学膜片;50/50’-胶框;60-液晶显示面板;70-双面胶;80-像素结构;90-印刷电路板;
500/500’-主体部;501/501’-第一限位部;502/502’-第二限位部;5021/5021’-第一支部;5022/5021’-第二支部;5023/2023’-第三支部;5001-凹槽;50221-凸起;
200-承载治具;201-承载台;202-限位槽;203-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40,背板10包括底板11和沿着底板11的四侧垂直向上延伸的侧板12,该底板11和四个侧板12围成一个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呈矩形。
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从下至上设置有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模组40。该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灯条(图中未示出),灯条设置在该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侧,该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该多个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片30的入光侧进入,经过导光板30将一侧的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反射片20位于导光板30的下侧且与底板11相接触设置,当从导光板30的底面漏出的光线射出时,光线经过反射片20的反射,从而光线会再次进入导光板30,从而增加光线的利用率。光学膜片40位于导光板30远离底板11的一侧,光学膜片40可以包含多层的膜片,具体地,可包括扩散片,棱镜片或者增亮膜等,主要作用为使得从导光板射出的光线充分扩散或者聚合或者增加利用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请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2所示,在背板1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靠近侧板12的侧面还设置有胶框50,该胶框50包括主体部500、第一限位部501以及第二限位部502,该主体部500与侧板12平行设置且在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两面胶70,在主体部500靠近导光板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01,该第一限位部501和主体部500相垂直。第一限位部501距离背板10的底板11的距离等于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40三者的厚度和;由于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40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优选地,第一限位部501距离背板10的底板11的距离等于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三者的厚度和再加上述各层的膨胀厚度。
在主体部500远离底板11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02,第二限位部502与第一限位部501平行设置,该第二限位部502的宽度大于主体部500的宽度。第二限位部502包括第一支部5021、第二支部5022以及第三支部5023,第二支部5022位于第一支部5021和第三支部5023的中间。具体地,第二支部5022正好位于主体部500的正投影中,该第二支部5022的宽度等于主体部500的宽度。第一支部5021位于背板10的侧板12的顶端,第一支部5021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侧板12的宽度。第三支部5023位于第一限位部501的顶端,但是第三支部5023的宽度小于第一限位部501的宽度。具体地,第三支部5023的宽度等于液晶显示面板60的阵列基板较彩色滤光基板长出的部分的宽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背光模组的上部还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60(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60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0),液晶显示面板60包含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位于该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由于阵列基板的周边区需要设置线路区,故阵列基板在设计上,其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彩色滤光基板。具体地,阵列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一侧对齐,其余三侧阵列基板均比彩色滤光基板大。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胶框50的主体部500和第一限位部501以及第二限位部502为一体成型结构。背光模组在组装好胶框50后,在背光模组的上表面设置有供液晶显示面板承载的承载穴,该承载穴由胶框50的第一限位部501和第二限位部502的第三支部5023组成。第一限位部501和第二限位部502的第三支部5023之间的间距等于阵列基板的厚度。在安装液晶显示面板时,将液晶显示面板60从该承载穴的其中一侧推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60正好位于该承载穴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图中未示出)为侧入式光源,具体光源的位置位于主体部500、第一限位部501、底板11以及反射片20、导光板30和光学膜片40共同构成的空间中。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承载治具安装在背光模组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防止人员手工安装液晶显示面板时出现产品异常,这里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安装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承载治具200,该承载治具200包括承载台201、限位槽202以及与限位槽相连接的调节杆203,该承载治具200的一侧与背光模组300相对接,在旋转调节杆203时,位于该限位槽201内的液晶显示面板60会向着背光模组300的一侧移动,最终液晶显示面板60被推入至背光模组60中,安装完成。需要指出的是,该限位槽201的尺寸和液晶显示面板60的尺寸相匹配,优选地,在该承载治具上设置尺寸调节机构,可控制限位槽的尺寸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相吻合。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两侧的剖面图,如图3和图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安装完成,胶框50的第二限位部502与液晶显示面板60的上表面平齐设置,由于胶框50的第二限位部502的第三支部5023与液晶显示面板60的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基板之间的间隙相吻合,所以胶框50的第二限位部502可充当现有技术中的三面的Mylar胶带,只需在液晶显示面板60的印刷电路板90的一侧设置Mylar胶带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将胶框的设置为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将第二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支部、第二支部以及第三支部,使得第一支部为背板的侧板提供上下的限位空间,使得第三支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隙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限位空间,使得第一限位部和底板为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灯条提供限位空间,最终可直接使得胶框的第二限位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三侧的Mylar胶带,Mylar胶带只需贴附在较宽的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改善了Mylar胶带的贴附异常,更好地实现窄边框。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胶框的其中一侧的剖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胶框的主体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具体地,在胶框50’的主体部50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凹槽5001,与之相应地,在第二限位部502’的第二支部5022’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该凹槽5001形状相匹配的凸起50221。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地方,请参照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胶框50’设置的优点在于,在将液晶显示面板安装到背光模组时,将第二支部502’从主体部500’上移开,将液晶显示面板对位安装好后,再将第二支部502’插入至主体部500’的凹槽5001中,方便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安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可在主体部500’的凹槽5001中设置双面胶或者其他限位机构,使得第二支部502’在插入主体部500’的凹槽5001后不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将胶框的设置为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将第二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支部、第二支部以及第三支部,使得第一支部为背板的侧板提供上下的限位空间,使得第三支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隙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限位空间,使得第一限位部和底板为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灯条提供限位空间,最终可直接使得胶框的第二限位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三侧的Mylar胶带,Mylar胶带只需贴附在较宽的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改善了Mylar胶带的贴附异常,更好地实现窄边框,本实施例中胶框的主体部和第二限位部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可以方便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沿着所述底板的四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四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四个所述侧板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依次从下至上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胶框,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相垂直设置在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平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支部、第二支部以及第三支部,所述第二支部位于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三支部的中间,所述第二支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支部位于所述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三支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部的宽度等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支部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三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等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底板以及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共同构成的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可拆卸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部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两面胶。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021233467.8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749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3467.8U CN21274947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3467.8U CN21274947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9471U true CN212749471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1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3467.8U Active CN212749471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9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736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3163363B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cklight unit
KR2002006765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40060078A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68823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727467A (zh)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07817A (ko) 확산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109280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4056247A1 (zh) 背光模组
CN105044986A (zh) 胶框及背光模组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635810A (zh) 背光模组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CN21274947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1843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95125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3240405U (zh) 背光模组
CN213659145U (zh) 双面背光模组结构
CN213659135U (zh) 侧入式双面背光模组
CN113448123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08333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080008860A (ko) 액정 패널 및 확산판 수납용 중공형 몰드,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12364765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8512757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