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6416U -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6416U
CN212746416U CN202021122349.XU CN202021122349U CN212746416U CN 212746416 U CN212746416 U CN 212746416U CN 202021122349 U CN202021122349 U CN 202021122349U CN 212746416 U CN212746416 U CN 212746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heat recovery
gas
steam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2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刚
李自然
王晶
岳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e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e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e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e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2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6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6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64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分别与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连通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与第二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与燃气燃烧装置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与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相连通,设有第二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连通第一蒸汽发生装置、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热水泵装置。本申请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充分利用燃气燃料,且能深度回收利用所排出的高温余烟,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气蒸汽锅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燃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可再生,燃气蒸汽锅炉是指利用燃气燃烧加热的蒸汽锅炉,现有的燃气蒸汽锅炉对燃气燃料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燃气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随高温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能量的严重浪费。
因此,怎样提供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能提高燃气燃料的利用率,且能将高温烟气中的热能予以深度回收利用,达到充分利用能源降低运行成本的效果,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能充分利用燃料,深度回收利用燃气蒸汽锅炉排放的高温烟气,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顶部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底部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侧部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侧部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底部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顶部一侧相连通,带有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相同的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热水泵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集热管;位于所述第一集热管上方,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顶部相连通的蒸汽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集热管呈圆形等距竖直排列分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内横向均匀排布多个排烟集热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排烟集热管侧壁均匀排列分布多个小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热水泵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顶端一侧、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侧部相连通,所述热水泵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的侧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内设有多个横向均匀排布的第二集热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下方,用于给所述燃气燃烧装置降温的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冷却装置上,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底部相连通的阀门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阀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水输入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顶部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底部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侧部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侧部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底部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顶部一侧相连通,带有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相同的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热水泵装置,如此,所述燃气燃烧装置产生的热气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双重吸热装置,高效地利用了燃料产生的热能,节省了燃料资源,所述燃烧发生装置所排出的高温烟气首先被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中的水吸收热能,之后再通过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中的水进一步吸收剩余热能,两个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相比于单个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更能充分回收高温烟气的热量,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中的水与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中的水吸收热能后温度提高,通过热水泵装置输出至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中,为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提供了预热水,充分利用了高温烟气的热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蒸汽发生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蒸汽发生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说明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侧部与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顶部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底部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1;侧部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侧部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底部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顶部一侧相连通,设有第二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 5的热水泵装置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侧部与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顶部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底部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 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1;侧部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侧部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底部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顶部一侧相连通,设有第二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 2、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的热水泵装置16,如此,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中所提供的热量依次被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所吸收,高效的利用了燃料,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与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依次吸收高温余烟中的热量,所产生的预热水,经由所述热水泵装置16输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中,将高温烟气中的热能予以深度回收利用,充分利用能源,减少了浪费,节约了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包括:多个第一集热管201;位于所述第一集热管201上方,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顶部相连通的蒸汽腔202,集热管依靠本身良好的导热属性可有效的提高冷水的吸热速度,所述蒸汽腔202集中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产生的蒸汽,从管口7 中排出。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热管201呈圆形等距竖直排列分布,使得冷水吸热更加均匀。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 内横向均匀排布多个排烟集热管401,能均匀地提高水对高温排烟中热量的吸收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烟集热管401为侧壁带有多个均匀小孔结构的集热装置,水与集热装置接触更充分,提高了水吸热的效率,从而快速地为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提供预热水。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热水泵装置1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顶端一侧、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侧部相连通,所述热水泵装置1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的侧部相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与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提供的预热水能输入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中。
更为具体地阐述,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中横向均匀排布多个集热管501,提高了热量的吸收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内设有多个横向均匀排布的第二集热管301,能进一步提高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的热气的利用率,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管口9排出进入所述蒸汽腔202。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下方,用于给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降温的冷却装置17,燃烧装置运行时释放的热量使得燃烧装置本身处于过热状态,有效降温能提高燃气燃烧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冷却装置17上,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底部相连通的阀门装置10。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门装置10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装置17中的水输入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中,有效地利用了所述冷却装置17中用于降温的水,为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提供了预热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具体操作步骤或工作原理如下:
燃气燃烧装置1产生的热气通过管口11进入第一蒸汽发生装置 2,对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中的水进行加热后通过管口8进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进一步被吸收,进入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的热气,对装置中的水进行加热,第一集热管201提高了水加热的效率,快速产生的蒸汽进入蒸汽腔202通过管口7排出,进入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中的热气对装置中的水加热,通过第二集热管301提高了热气的吸收效率,产生的蒸汽通管口9排出进入到蒸汽腔202再经由管口7排出,燃气燃烧装置1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管口10排出进入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中,用于给燃气燃烧装置降温的冷却装置17为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提供了预热水,进入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 4中的高温烟气,通过装置中的水和排烟集热管401共同作用有效吸收了部分热量后通过管口13进入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中继续吸收热量,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与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中的水吸收热量后经由热水泵装置16输入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中,为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提供了预热水,进入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中的高温烟气吸收热量后经由管口14排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
侧部与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侧部与顶部相连通的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
顶部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底部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相连通的燃气燃烧装置(1);
侧部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侧部相连通,设有第一集热装置的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
底部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顶部一侧相连通,设有第二集热装置的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
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的热水泵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包括:多个第一集热管(201);位于所述第一集热管(201)上方,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顶部相连通的蒸汽腔(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管(201)呈圆形等距竖直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内横向均匀排布多个排烟集热管(4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集热管(401)的侧壁均匀排列分布多个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泵装置(1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顶端一侧、所述第二排烟余热回收装置(5)侧部相连通,所述热水泵装置(1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汽发生装置(2)的侧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汽发生装置(3)内设有多个横向均匀排布的第二集热管(3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下方,用于给所述燃气燃烧装置(1)降温的冷却装置(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冷却装置(17)上,与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底部相连通的阀门装置(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装置(10)用于控制所述冷却装置(17)中的水输入所述第一排烟余热回收装置(4)中。
CN202021122349.XU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46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2349.XU CN212746416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2349.XU CN212746416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6416U true CN212746416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1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234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46416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6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110A (zh) 热泵型燃气锅炉余热回收机组
CN101832568A (zh) 一种自预热废气焚烧炉
CN105633438A (zh) 一种用于甲醇燃料电池组的重整制氢系统
CN211345828U (zh) 具有内置WiFi装置的智能组网型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12746416U (zh)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及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系统
CN212777930U (zh) 一种商用供暖锅炉
CN210772160U (zh) 一种热管冷凝超低氮排放燃气锅炉
CN210345898U (zh) 一种全冷凝超低氮卧式热水锅炉
CN212870208U (zh) 一种低氮式节能燃气采暖热水炉
CN101634484B (zh) 一种新型能量自给式燃气热水器
CN203258629U (zh) 一种甲醛装置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12430812U (zh) 一种高热效率循环燃气锅炉
CN112484009A (zh)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装置
CN210152791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16346191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215294863U (zh) 一种提升蒸汽品质的水平分形锅炉
CN216521592U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常压高温输出式燃气蒸汽发生器
CN101021358B (zh)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CN205860475U (zh) 一种全自动水加热锅炉
CN221172587U (zh) 一种具有高效余热利用加热给水的燃烧炉
CN218442238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锅炉
CN214199187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节能锅炉
CN220017706U (zh) 一种直通式水冷低氮燃烧火管热水锅炉
CN215175102U (zh) 一种用于危废焚烧系统的非接触式急冷系统
CN217503620U (zh) 一种外翅管换热蒸汽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