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8466U -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8466U
CN212728466U CN202021033280.3U CN202021033280U CN212728466U CN 212728466 U CN212728466 U CN 212728466U CN 202021033280 U CN202021033280 U CN 202021033280U CN 212728466 U CN212728466 U CN 212728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ering
ecological
obstacle
obstacle crossing
eriocheir sinen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3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平
杨刚
张涛
赵峰
马强
耿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1033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8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8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8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包括水泵、水管、攀附介质和越障通道,攀附介质沿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侧边坡连续铺设并固定,越障通道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的进口端位于攀附介质上方、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连通,越障通道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水泵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中,水管与水泵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部的越障通道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吸引并帮助中华绒螯蟹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洄游到天然水域,保障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的畅通,促进中华绒螯蟹顺利完成洄游习性,且避免对现有工程设施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华绒螯蟹洄游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是一种江海洄游的水生动物,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江河、湖泊的淡水水域进行索饵肥育,性成熟群体由淡水洄游至河口咸淡水水域的繁殖场繁育后代。由于大规模的滩涂围垦、防洪堤(墙)等涉水工程设施人为阻断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由淡水向咸淡水洄游的通道,致使其栖息地不能有效连通。由于江湖、江海洄游等生活史过程被阻断,大量的繁育群体不能够完成繁衍后代的行为,从而导致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衰退。
以长江口为例,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修复区内涵养了大量的中华绒螯蟹,该区域的人工湿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但是,由于生态修复区边界大堤堤坝垂直高度通常在1m左右,每当繁殖季节,发育成熟的中华绒螯蟹亲蟹无法翻越堤坝进入堤外的天然水域进行交配繁殖,而在堤坝堤角大量堆积直至死亡,对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繁殖和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
目前,尚不存在有关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重建现有技术的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能够吸引并帮助中华绒螯蟹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洄游到天然水域,保障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的畅通,促进中华绒螯蟹顺利完成洄游习性,且避免对现有工程设施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包括水泵、水管、攀附介质和越障通道,所述攀附介质沿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侧边坡连续铺设并固定,所述越障通道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的进口端位于攀附介质上方、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连通,所述越障通道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所述水泵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中,所述水管与水泵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部的越障通道内部。
所述攀附介质位于路面和内侧边坡上呈连续的梯形,所述攀附介质窄侧端的宽度与越障通道的宽度相对应、宽侧端位于人为阻隔水域内。
所述越障通道包括上坡段、水平段和下陂段,所述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段的两端,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工程障碍的顶部,所述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上并与工程陆基的路面固定,所述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固定,所述堤角位于天然水域中。
所述生态护毯上栽培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所述工程障碍为堤坝。
所述攀附介质采用网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的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工程陆基的路面和内侧边坡上铺设连续的攀附介质并进行固定,所述攀附介质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连通;
(2)沿工程障碍的两侧和顶部架设跨越工程障碍的越障通道,所述越障通道进口端压在攀附介质上方并与路面固定、出口端延伸至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内并进行固定;
(3)在越障通道内部铺设生态护毯并进行固定,在生态护毯上移植栽培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4)在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中安装水泵,通过攀附介质和越障通道铺设水管,将水管与水泵连接,将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顶部的越障通道内部。
使用过程中间隔启动水泵向越障通道顶部抽水保持生态护毯水分充足。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地利用中华绒螯蟹偏好攀爬网状结构和藏匿于植被下的生物习性,构建能够引导中华绒螯蟹攀爬并帮助其翻越堤坝等工程设施障碍的洄游通道,保障了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的畅通,有利于促进中华绒螯蟹顺利完成江湖、江海洄游习性,达到中华绒螯蟹栖息地洄游通道生态修复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生态环保,避免对现有工程设施的运营维护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包括水泵2、柔性水管3、攀附介质4和采用亚克力板制成的越障通道5。
攀附介质4采用聚乙烯网片,沿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连续铺设并固定。攀附介质4位于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呈连续的梯形,攀附介质4窄侧端的宽度与越障通道5的宽度相对应,宽侧端埋覆在人为阻隔水域1内,以实现攀附介质4与人为阻隔水域1的连通。
越障通道5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7进行架设,工程障碍7为堤坝。越障通道5包括上坡段、水平段和下陂段,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段的两端。水平段固定在堤坝的顶部,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并与工程陆基的路面10固定,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堤角8位于天然水域9中,以实现越障通道5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的连通。
越障通道5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30cm高的挡板,形成凹槽结构。越障通道5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生态护毯上栽培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水泵2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水管3与水泵2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内部。
下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的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铺设连续的攀附介质4并进行固定,攀附介质4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连通,吸引人为阻隔水域1内的中华绒螯蟹向攀附介质4攀爬。
(2)沿工程障碍7的两侧和顶部架设跨越工程障碍7(即堤坝)的越障通道5,越障通道5水平段固定在堤坝的顶部,进口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方并与路面10固定,出口端延伸至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内并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
(3)在越障通道5内部铺设生态护毯并进行固定,在生态护毯上移植栽培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利用中华绒螯蟹偏好藏匿于植被下的生物习性,能够应当并辅助器翻越工程障碍7洄游到天然水域9中。
(4)在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安装水泵2,通过攀附介质4和越障通道5铺设水管3,将水管3与水泵2连接,将水管3的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内部。使用过程中,每间隔6小时启动水泵2向越障通道5顶部抽水5分钟,保持生态护毯水分充足。
该实施例中的装置虽然针对中华绒螯蟹翻越堤坝设计,但也可用于其它类似场景或其它蟹类翻越障碍物使用,其中铺设生态护毯的越障通道5与堤坝的安装角度可根据实际工程设施类型和尺寸调整。

Claims (6)

1.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包括水泵(2)、水管(3)、攀附介质(4)和越障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攀附介质(4)沿工程陆基的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连续铺设并固定,所述越障通道(5)跨越工程陆基上的工程障碍(7)进行架设且所述越障通道(5)的进口端位于攀附介质(4)上方、出口端与工程陆基外侧的天然水域(9)连通,所述越障通道(5)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挡板形成凹槽结构且内部沿长度方向铺设生态护毯,所述水泵(2)设置于工程陆基内侧的人为阻隔水域(1)中,所述水管(3)与水泵(2)连接且出水口设置于工程障碍(7)顶部的越障通道(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攀附介质(4)位于路面(10)和内侧边坡(11)上呈连续的梯形,所述攀附介质(4)窄侧端的宽度与越障通道(5)的宽度相对应、宽侧端位于人为阻隔水域(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越障通道(5)包括上坡段、水平段和下陂段,所述上坡段和下陂段分别位于水平段的两端,所述水平段固定在工程障碍(7)的顶部,所述上坡段的下端压在攀附介质(4)上并与工程陆基的路面(10)固定,所述下陂段的下端与工程陆基外侧边坡底部的堤角(8)固定,所述堤角(8)位于天然水域(9)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毯上栽培有天然湿地原生草本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障碍(7)为堤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攀附介质(4)采用网片。
CN202021033280.3U 2020-06-08 2020-06-08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Active CN212728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280.3U CN2127284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280.3U CN2127284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8466U true CN212728466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0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3280.3U Active CN2127284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84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826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826A (zh) * 2020-06-08 2020-08-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6979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0080178B (zh) 一种鱼道设计方法
CN211200321U (zh) 一种低水头堰坝过鱼通道结构
CN109601444B (zh) 提高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仿生态池
CN108978579B (zh)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08867541A (zh) 一种黑臭河体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
CN211972073U (zh) 一种城镇生态河道断面
CN212728466U (zh)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
CN21045911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Rozsa Tidal wetland restoration in Connecticut
CN111270650A (zh) 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
CN111587826A (zh) 中华绒螯蟹生态洄游通道及其重建方法
Cotterell Fish passage in streams
CN215758830U (zh) 拓展的城市滨水系统
CN215562338U (zh) 基于既有直立式挡墙的多级调蓄亲水型生态护岸结构
Cohen et al.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in selected water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with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Facilities
KR100515189B1 (ko) 도심지 하천설비와 도심지 하천 복원 공법
CN110984059A (zh) 一种滨海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系统构建方法和应用
CN209798707U (zh) 一种引水式电站溢流坝段生态改造结构
Singh et al. Case history on malaria vector contro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Malaysia
CN214695481U (zh) 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
CN215405898U (zh) 一种用于水生动物栖息地搭建的生态鱼巢砖
JP3081169B2 (ja) 水生生物用の人工水路
CN217399569U (zh) 一种用于中华鳖通行的仿自然通道
CN215165371U (zh) 一种具有生物临时栖息槽的硬质化渠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