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707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7077U
CN212727077U CN202020820643.1U CN202020820643U CN212727077U CN 212727077 U CN212727077 U CN 212727077U CN 202020820643 U CN202020820643 U CN 202020820643U CN 212727077 U CN212727077 U CN 212727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buffer
electronic device
middle frame
magne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06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206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7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7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7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属于消费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缓冲组件、中框和后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通过所述缓冲组件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所述缓冲组件收缩,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的间距变小。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缓冲组件有效解决了玻璃后盖易碎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消费类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已被广泛应用,且功能愈发强大,为争夺消费市场、提升用户体验,越来越多的厂商研发制造电子设备时愈发注重其外壳形状的设计以及使用的材料,以手机为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后盖采用了玻璃作为材料,主要是由于玻璃温润的手感以及炫酷的外观,玻璃后盖可以实现纯色、渐变、纹理等多种效果,甚至是做成半透明效果也有不错的美感,这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更能获得用户的好评,同时玻璃后盖对于手机信号的影响也较小,且能够支持许多用户需求的无线充电功能。
但是由于玻璃材质其本身易碎的缺点,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如手机不慎掉落,很容易造成玻璃后盖碎裂,不但影响了手机的美观,用户为了正常使用受还需要更换手机后盖,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了用户对于本品牌的好感,如果用户想要对手机的后盖进行保护,基本上都会采用加装手机保护套的方法,但是部分用户选择本款产品时是由于手机的外观以及配色,若加装了保护套,不但影响了手机的持握质感,同时用户也无法体验到玻璃后盖的手感,且即使加装了手机保护套,在手机跌落后仍有可能发生玻璃后盖碎裂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玻璃后盖易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玻璃后盖易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缓冲组件、中框和后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通过所述缓冲组件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所述缓冲组件收缩,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的间距变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后盖与中框之间设置缓冲组件,并利用缓冲组件的形变量,来降低电子设备跌落时后盖所受的冲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在电子设备跌落过程中后盖破碎的风险,同时保护后盖的完整性,解决了玻璃后盖易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装置有弹簧的剖视图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装置有弹簧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装置有磁性件的剖视图一;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中装置有磁性件的剖视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中框;11、插接槽;111、槽口;12、环形凹槽;2、后盖;3、缓冲组件;31、弹性件支架;32、缓冲件;321、弹簧;322、第一磁性件;323、第二磁性件;33、缓冲腔;34、插接端;341、卡销;4、粘接层;5、后盖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缓冲组件3、中框1和后盖2,中框1和后盖2通过缓冲组件3连接,中框1和后盖2连接形成内腔,内腔中用以安装主板、摄像头等电子设备其它组件,中框1与后盖2相对一侧安装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在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缓冲组件3收缩,后盖2与中框1的间距变小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减小后盖破碎的可能。
通过缓冲组件3将后盖2与中框1连接,且缓冲组件3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和恢复量,并利用缓冲组件3的形变量和恢复量作为缓冲以及缓冲结束后的复原,使电子设备受到冲击力时,尤其是当电子设备的后盖2直接受力,当冲击力作用与后盖2上时,后盖2将冲击力传递至缓冲件32,其中缓冲件32受力后产生形变压缩,并对冲击力进行卸力,减小后盖2所受的直接冲击力强度,降低了后盖2碎裂的风险,避免由于电子设备本身硬度过大且没有缓冲组件3,导致的冲击力直接且完全作用于后盖2,而使得后盖2破碎;同时将部分的冲击力传递至中框1,使中框1承受部分冲击力,能够进一步减小后盖2所承受的冲击力强度,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后盖2的完整性。
可选的,如图2至图5所示,后盖2与缓冲组件3之间设置有后盖支架5,后盖支架5上设置有朝向中框1的缓冲腔33,缓冲组件3部分设置于缓冲腔33内。其中后盖支架5为环形的框体,缓冲组件3中包括一部分具有形变量和恢复量的结构,例如弹簧321、弹块或是同极相对设置的磁铁等,但不局限于上述三种结构,凡是能实现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结构均可,缓冲腔33的设置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后盖2受到冲击力时,缓冲件32被压缩发生形变时发生偏移的问题,通过将缓冲组件3的部分设置于缓冲腔33内,来对缓冲组件3的发力方向进行限定,使后盖2每次受到冲击力时,缓冲组件3对中框1和后盖2的压力均在同一个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在对冲击力进行缓冲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中框1和后盖2结构的完整。
可选的,中框1与缓冲组件3相对的部分形成插接槽11。为了便于缓冲腔33的开设,可以在后盖支架5向中框1方向凸起形成插接端34,缓冲腔33开设于插接端34上,其中缓冲腔33的开口朝向插接槽11的开口处,插接端34插入插接槽11内用以将后盖支架5和中框1连接。其中缓冲腔33的形状和插接槽11的槽内形状匹配,通过在后盖支架5和中框1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3,在保证电子设备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利用缓冲组件3降低后盖所受冲击力过大导致的破碎的风险。
可选的,如图2至图5所示,缓冲组件3包括缓冲件32和弹性件支架31,弹性件支架31设置于插接槽11内,弹性件支架31对应缓冲腔33开口设置,且缓冲腔33与弹性件支架31之间设置有间隙,缓冲件32两端分别设置于缓冲腔33内和弹性件支架31上。由于插接槽11厚度有限,而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或是发生跌落情况时,都会使缓冲件32受力发生形变,在插接槽11内设置弹性件支架31,使弹性件支架31作为缓冲件32压缩时的受力端,弹性件支架31设置于插接槽11的槽底处相当于增加了插接槽11槽底的厚度,能够保护插接槽11结构的完整,但是弹性件支架31并不仅仅局限于插接槽11槽底这一个位置,如插接槽11中部等位置也可以,只需满足缓冲件32能够压缩以及恢复即可,而缓冲腔33与弹性件支架31之间设置的间隙,同样是由于后盖2受到压力时,会朝向中框1方向压缩,同时缓冲组件3发生压缩,这一间隙的设置就是为了保证后盖2有足够的位移量而能够进一步压缩缓冲组件3,从而达到降低冲击力以及将冲击力分散的效果。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件32为具有弹性的弹簧321,弹簧321设置于缓冲腔33内,弹簧321两端分别抵顶于缓冲腔33的腔底以及插接槽11的槽底,在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弹簧321的长度缩短,由于弹簧321的结构特点,且为了缓冲效果最佳,需要将一条弹簧呈直线设置,两端分别固定于缓冲腔33的腔底和插接槽11上,且分别抵顶于两端,弹簧才能够更好的在受力过程中压缩,并在受力结束后,尽快的恢复原状,从而使后盖2恢复原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缓冲腔33对弹簧位置的限制,使弹簧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压缩与复原时,水平方向的位置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弹簧对插接槽11和插接端34内部的作用力不会发生偏移,以确保即使电子设备多次跌落,后盖2和中框1的位置依然不会发生偏移。同时缓冲件32也可以为弹性橡胶、弹力泡棉等结构,缓冲件32为弹性橡胶或弹力泡棉时,与上述缓冲件32为弹簧321的方案类似,需要选择弹力合适的弹性橡胶或弹力泡棉,并且弹性橡胶或弹力泡棉的形状优选为柱状,将弹性橡胶或弹力泡棉两端分别固定于缓冲腔33的腔底和插接槽11上,即可实现电子设备时对设备的缓冲减震,以及受力结束后对后盖的复原作用。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件32为弹簧321,弹簧321两端分别抵顶于后盖支架5以及中框1上,本实施例中无需插接端34与插接槽11,弹簧32,直接与中框1和后盖支架5相连接,这样的设计简化了缓冲组件3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过程,同时也降低了电子设备的重量,能够给与用户更好的持握体验,同时后盖支架5与中框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通过弹簧321连接,如在后盖支架5和中框1之间设置多个弹簧321,此时弹簧321不但起到对后盖2所受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后盖支架5与中框1的作用。
具体的,弹簧321两端分别抵顶于缓冲腔33的腔底以及弹性件支架31上,当电子设备发生跌落或是碰撞时,后盖2受到冲击,此时弹簧321受到外力压缩长度缩短,将冲击力缓冲并传递至缓冲腔33的腔底和弹性件支架31上,当跌落过程结束后,弹簧321长度恢复,此时分别对缓冲腔33的腔底和弹性件支架31产生推力,使缓冲腔33向远离弹性件支架31的方向运动,相应后盖2与中框1之间的距离恢复至静止状态时的距离。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缓冲件32包括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第一磁性件322固定于缓冲腔33底部,第二磁性件323固定于插接槽11上并与第一磁性件322位置对应,且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在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的间距缩短,其中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可以为永久磁铁或电磁铁等磁性结构,本实施例中磁性件与弹簧321的区别在于,弹簧为一根整体,而磁块则需要两块形成一组,来实现缓冲作用,具体的说,固定与缓冲腔33底部的第一磁性件322与固定于插接槽11上的第二磁性件323需要相同磁极相对设置,从而产生斥力,而当后盖2受到压力向中框1方向发生位移时,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的距离缩短,相应的产生更大的斥力,当压力消失后,能够迅速的将后盖2复位,将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中心对应设置,能够使两者之间的斥力达到最大,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选择相应磁力的磁块。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缓冲件包括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322固定于后盖支架上,第二磁性件323固定于中框1上并与第一磁性件322位置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未设计于缓冲腔33内,同时也需要插接端34与插接槽11或是其他结构将后盖支架5和中框1连接,提供了另一种设计思路。
具体的,第一磁性件322固定于缓冲腔33底部,第二磁性件323固定于弹性件支架31上并与第一磁性件322位置对应,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例如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的N极相对或是S极相对设置,当电子设备发生跌落或是碰撞时,后盖2受到冲击,此时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的间距缩短,将冲击力缓冲并传递至缓冲腔33的腔底和弹性件支架31上,当跌落过程结束后,第一磁性件322之间第二磁性件323由于距离过近,所以斥力增加,相应后盖2与中框1之间的距离恢复至静止状态时的距离。
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插接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槽口111,缓冲腔33的侧壁朝向槽口111方向凸出设置有卡销341,卡销341插入槽口111内,卡销341抵顶于靠近后盖2一侧的槽口111的侧壁上,且卡销341与槽口111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在电子设备静止,且后盖2没有受到压力时,缓冲腔33受到缓冲件32的弹力,使插入槽口111内的卡销341一侧抵顶在靠近后盖2一侧的槽口111侧壁上,而当后盖2受到较大的压力或冲击力时,卡销341的另一侧则会压迫于槽口111内靠近中框1一侧的槽口111侧壁上,直至压力消失缓冲件32恢复并带动缓冲腔33和后盖2复原,此时卡销341再次抵顶于靠近后盖2一侧的槽口111侧壁上,也就是将通过缓冲组件3将后盖2与中框1活动连接,且为了保证后盖2的平整,槽口111与卡销341相接处的面均为平面。同样的如果设置了插接端34,卡销341设置于插接端上即可。
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中框1的长度和宽度大于后盖2尺寸,中框1上朝向后盖2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12,环形凹槽12沿中框1边缘延伸设置,后盖2侧边具有朝向中框1方向的弧度,并与后盖2侧边弧度相对应,缓冲件32压缩时,后盖2侧边插入环形凹槽12内,具体地说,当电子设备的后盖2朝向顶面时,环形凹槽12开设于中框1的顶部,环形凹槽12的侧壁高度应为外侧高度高于内侧高度,也就是说中框1以环形凹槽12为分割,外壁高度高于内壁高度,当后盖2受力时,缓冲件32压缩,后盖2整体向中框1方向位移,同时后盖2的侧边进入环形凹槽12内,所以环形凹槽12是为了缓冲组件3受力下压时为后盖2留有的位移空间,当后盖2静止状态时,后盖2的侧边也不会高于中框1,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且中框1和后盖2组成外壳体对电子设备内部结构进行很好的保护。
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卡销341在槽口111内的行程长度小于后盖2插入环形凹槽12的深度,为了避免后盖2受力向中框1下压时,后盖2边缘抵顶在环形凹槽12内,所以需要对卡销341在槽口111内的形成进行限定,环形凹槽12的深度与槽口111的宽度相对应,也就是对应卡销341在槽口111内的形成长度,进一步限定了后盖2所能活动的形成长度,保证了后盖2和中框1不会由于相互碰撞而导致被损坏,从而保证了电子设备结构的完整性。
可选的,中框1上开设有一槽口111,后盖支架5上设置有卡销341,卡销341插入槽口111内,卡销341抵顶于靠近后盖2一侧的槽口111的侧壁上,且卡销341与槽口111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将槽口111直接设置于中框1上且将卡销341直接设置于后盖支架5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生产难度,如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弹簧321配合,将弹簧321直接设置于中框1和后盖支架5上,同样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后盖2破碎的风险。
可选的,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为电磁铁,通过调节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上电流的方向,使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相对一侧的磁性相同,其中电磁铁中的电流可以有移动设备的供电结构提供,同时通过对电流大小的调节,进一步调节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磁力的大小,也就是调节电子设备跌落时,缓冲组件3对后盖2的缓冲力的大小,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一应用程序,用以调节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上的电流大小,甚至是电流方向,如用户无需对后盖2进行防护时,可以选择断开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上的电流或是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产生吸力,此时后盖2和中框1的连接更加紧密,这样设计也更加智能,给予用户更多选择的空间。
可选的,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粘接层4,粘接层4将后盖2与后盖支架5粘连固定,其中粘接层4为能够将后盖2与后盖支架5粘接固定的材料即可,并不限定具体的材料,后盖2通过粘接层4固定于后盖支架5上,而后盖支架5与缓冲腔33为固定连接且同步活动,所以对后盖2施加压力时,该力能够直接作用于缓冲腔33并对缓冲腔33内的缓冲件32进行压迫,从而实现对后盖2受力进行缓冲的作用。
在本申请中,形变量和恢复量在弹簧321上的解释为弹簧、弹力橡胶、弹力泡棉等弹性材料的压缩与复原,但是在缓冲件32为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时,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的组合称之为缓冲件32,当第一磁性件322向靠近第二磁性件323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的距离缩短,此时也就是缓冲件32发生了形变,而当外力撤去,第一磁性件322和第二磁性件323之间的距离恢复原状,则称之为恢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组件、中框和后盖,所述中框和所述后盖通过所述缓冲组件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所述缓冲组件收缩,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的间距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缓冲组件之间设置有后盖支架,所述后盖支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中框的缓冲腔,所述缓冲组件部分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与所述缓冲组件相对的部分形成插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件和弹性件支架,所述弹性件支架设置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弹性件支架对应所述缓冲腔开口设置,且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弹性件支架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缓冲件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内和所述弹性件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缓冲腔的腔底以及所述弹性件支架上;
在所述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所述弹簧的长度缩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于所述缓冲腔底部,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弹性件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同的磁极相对设置;
在所述电子设备跌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间距缩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上电流的方向,使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一侧的磁性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槽口,所述缓冲腔的侧壁朝向所述槽口方向凸出设置有卡销,所述卡销插入槽口内,所述卡销抵顶于靠近所述后盖一侧的所述槽口的侧壁上,且所述卡销与所述槽口另一侧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长度和宽度大于所述后盖,所述中框上朝向所述后盖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中框边缘延伸设置,所述后盖侧边具有朝向中框方向的弧度,所述缓冲件压缩时,所述后盖侧边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将所述后盖与所述后盖支架粘连固定。
CN202020820643.1U 2020-05-15 2020-05-1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27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0643.1U CN21272707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0643.1U CN21272707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7077U true CN212727077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0643.1U Active CN212727077U (zh) 2020-05-15 2020-05-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70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3203A (zh) * 2021-06-23 2021-09-21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3203A (zh) * 2021-06-23 2021-09-21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框组件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7093B (zh) 用于终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US11199814B2 (en) Gasket for smartwatch cover
CN103269144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5681501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EP3729991A1 (en) Case structure
CN212727077U (zh) 电子设备
KR20190019913A (ko) 가상 현실 안경
US10131573B2 (en) 3-D glass enclos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0511699B2 (en)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6863381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101578755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1441951B (zh) 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
WO2021185069A1 (zh) 电子设备
JP7002598B2 (ja) メガネ
CN21067026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81898A (zh) 电子设备
CN102118553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7275904B (zh) 虚拟现实眼镜的数据连接线
CN203933907U (zh) 蓝牙耳机
CN105120042B (zh) 移动终端
CN207976840U (zh) 一种机用智能无线数据采集vr终端
CN110807446A (zh) 一种指纹模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6413036U (zh) 一种磁吸模块化手机
JP6890773B2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CN104010245A (zh) 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