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073U - 一种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0073U CN212720073U CN202020897458.2U CN202020897458U CN212720073U CN 212720073 U CN212720073 U CN 212720073U CN 202020897458 U CN202020897458 U CN 202020897458U CN 212720073 U CN212720073 U CN 212720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efrigeration
- cascade
- refrigerating
- water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水箱、给制冷水箱降温制冷的制冷装置,以及水帘装置,制冷水箱用于向水帘装置提供低温冷水,水帘装置包括水帘箱以及设于水帘箱内的水帘,水帘箱具有贯通水帘箱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动力风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电子制冷技术获得低温水,将低温水运至水帘箱打湿水帘,由风机将水帘的水呈气态吹出,以获得冷风,通过本实用新型,制冷速度快、制冷温度低、不需要提前准备冷媒,产品可以小型化,不受场地限制、无需专业安装、可靠性高,适于夏日消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制冷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夏日炎热,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制冷设备通常是风扇以及空调。
对于风扇,当温度过高时,便会失去其效用,达不到降温的目的;而对于空调需要高成本的材料和化学制冷剂,较复杂的备件,消耗很多电量,不适宜在轻便的可移动的场合使用,需要空间位置、供电量、专业人员等较多的安装条件。
在使用空调的成本远高于降温所能带来的效益时,空调便不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装置,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电子制冷技术获得低温水,将低温水运至水帘箱打湿水帘,由风机将水帘的水呈气态吹出,以获得冷风。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水箱、给制冷水箱降温制冷的制冷装置,以及水帘装置,制冷水箱用于向水帘装置提供低温冷水,水帘装置包括水帘箱以及设于水帘箱内的水帘,水帘箱具有贯通水帘箱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动力风机。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底部设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水帘箱中朝向水帘设置,向水帘提供低温冷水。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的底部设有超声波雾化片,制冷水箱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一端与制冷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水帘箱的进风口连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的负压一侧或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的正压一侧。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连接有储水容器,储水容器底部设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注水管与制冷水箱连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储水容器与水帘箱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设于制冷水箱的下端用于给制冷水箱降温,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工作面朝向制冷水箱,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工作面设有散热装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的下端设有储冷板,储冷板位于半导体制冷片与制冷水箱之间,储冷板与制冷水箱的下端相贴,储冷板的尺寸不小于制冷水箱底端的尺寸。
优选的技术方案,储冷板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导热板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工作面相贴,导热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的下方设有加速散热片散热的散热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电子制冷技术获得低温水,将低温水运至水帘箱打湿水帘,由风机将水帘的水呈气态吹出,以获得冷风,耗能低,通过本实用新型,制冷速度快、制冷温度低、不需要提前准备冷媒,产品可以小型化,不受场地限制、无需专业安装、可靠性高,适于夏日消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制冷水箱;2、水帘箱;3、水帘;4、动力风机;5、半导体制冷片;6、导热板;7、散热片;8、散热风机;9、储冷板;10、导热硅脂层; 11、第二水管;12、储水容器;13、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水箱1、给制冷水箱1降温制冷的制冷装置,以及水帘3装置,制冷水箱1用于向水帘3装置提供低温冷水,水帘3装置包括水帘箱2以及设于水帘箱2内的水帘3,水帘箱2具有贯通水帘箱2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动力风机4。
制冷水箱1的材料用食品级不锈钢,外壁上用保温材料包裹进行保温,通过制冷装置将制冷水箱1内的水进行快速降温制冷得到低温冷水,再将低温冷水输送至水帘箱2内打湿水帘3,通过动力风机4吹出的风带动水帘3上的水蒸发,并将蒸发的低温冷水以及冷空气吹出,对室内进行加湿降温。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1底部设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水帘箱2中朝向水帘3设置,向水帘3提供低温冷水。通过第一水泵将制冷水箱1内的低温冷水泵送至水帘3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1连接有储水容器12,储水容器12底部设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注水管13与制冷水箱1连通。储水容器12内储存大量的水,制冷水箱1内的水越多,其降温需要的制冷量越多,当需求的制冷量大于半导体制冷片5的冷端工作面提供的制冷量时,制冷水箱1内的水的制冷效果会大大降低,因此制冷水箱1内的水不能太多,通过储水容器12向制冷水箱 1进行补水,便能持续产生低温冷水。
制冷水箱1内设有水位限位开关,当制冷水箱1内的水位达到最大量时,限位开关发出信号,停止注水;当制冷水箱1内的水位过低时,发出信号,开始注水。
优选的技术方案,储水容器12与水帘箱2的底部连通,储水容器12高度低于水帘箱2底部,泵送至水帘3上的低温冷水会有部分低落在水帘箱2的底部,将储水容器12与水帘箱2底部连通后,水帘箱2内汇聚的低温冷水回到储水容器12中,节约水资源。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半导体制冷片5设于制冷水箱1的下端用于给制冷水箱1降温,半导体制冷片5的冷端工作面朝向制冷水箱1,半导体制冷片5的热端工作面设有散热装置。
半导体制冷片5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半导体制冷片5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利用半导体材料的 Peltier效应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但是半导体自身存在电阻当电流经过半导体时就会产生热量,从而会影响热传递。而且两个极板之间的热量也会通过空气和半导体材料自身进行逆向热传递。当冷热端达到一定温差,这两种热传递的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正逆向热传递相互抵消。此时冷热端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为了使半导体制冷片5的冷端工作面达到更低的温度,可以采取通过散热装置散热等方式降低半导体制冷片5的热端工作面的温度来实现。
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冷水箱1的下端设有储冷板9,储冷板9位于半导体制冷片5与制冷水箱1之间,储冷板9与制冷水箱1的下端相贴,储冷板9的尺寸不小于制冷水箱1底端的尺寸。
储冷板9设于制冷箱的底端并与其相贴,半导体制冷片5的冷端工作面先降低储冷板9的温度,通过储冷板9将低温传导至冷却箱,由于储冷板9的尺寸与制冷箱的底端尺寸匹配,因此制冷箱底端各处受冷均匀,提升了水的制冷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储冷板9与半导体制冷片5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层10。
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几乎永远不固化,可在-50℃ -+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同时具有低游离度(趋向于零),耐高低温、耐水、臭氧、耐气候老化。
因此,可以通过导热硅脂将半导体冷端工作面的低温高效传递给储冷板9,降低了低温在传导过程中的散失。
除此之外,在温度传导的应用中,即使是表面非常光洁的两个平面在相互接触时都会有空隙出现,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是温度传导的不良导体,会阻碍温度的传导。而导热硅脂就是一种可以填充这些空隙,使温度的传导更加顺畅迅速的材料。
优选的技术方案,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6,导热板6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热端工作面相贴,导热板6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散热片7,散热片7的下方设有加速散热片7散热的散热风机8。
通过散热片7将半导体制冷片5热端工作面的热量进行散热,通常半导体制冷片5冷热端的温差可以达到40~65度之间,通过散热风机8主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热端温度,那冷端温度也会相应的下降,从而达到更低的温度。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冷水箱1的底部设有超声波雾化片,制冷水箱1连接有第二水管11,第二水管11一端与制冷水箱1连通,另一端与水帘箱2的进风口连通,第二水管11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4后方,即位于动力风机4的负压一侧。
由于前述实施例1中通过泵送的方式将低温冷水送至水帘3,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形成噪音污染。本实施例中通过超声波雾化片将低温冷水震荡处水珠,并将水珠打散成5微米左右的微小漂浮颗粒,产生悬浮的水雾,通过扩散随着第二水管11送至动力风机4的后方,并且动力风机4工作时,后方为负压区,更能将制冷水箱1内的水雾吸往动力风机4后方,通过动力风机4将低温冷水的水雾吹送至水帘3上。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二水管11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4的正面,即位于动力风机4的出风一侧,在实施例2中,第二水管11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4的后方,会使部分低温冷水的水雾直接扩散在空气中,造成损失,并且动力风机4吸入的水雾中混有常温空气,会降低低温冷水水雾的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水管11的另一端设于动力风机4的出风一侧,从第二水管11内排出的低温冷水的水雾能完全被吹送至水帘3上,提升了制冷效果,并且吹出的风带动第二水管11端口处的空气流动,在给出形成负压,能源源不断地将制冷水箱1内的水雾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水箱、给制冷水箱降温制冷的制冷装置,以及水帘装置,制冷水箱用于向水帘装置提供低温冷水,水帘装置包括水帘箱以及设于水帘箱内的水帘,水帘箱具有贯通水帘箱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动力风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水箱底部设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水帘箱中朝向水帘设置,向水帘提供低温冷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水箱的底部设有超声波雾化片,制冷水箱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一端与制冷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水帘箱的进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的负压一侧或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动力风机的正压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水箱连接有储水容器,储水容器底部设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通过注水管与制冷水箱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水容器与水帘箱的底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设于制冷水箱的下端用于给制冷水箱降温,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工作面朝向制冷水箱,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工作面设有散热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水箱的下端设有储冷板,储冷板位于半导体制冷片与制冷水箱之间,储冷板与制冷水箱的下端相贴,储冷板的尺寸不小于制冷水箱底端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储冷板与半导体制冷片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导热板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工作面相贴,导热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的下方设有加速散热片散热的散热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97458.2U CN212720073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一种制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97458.2U CN212720073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一种制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0073U true CN212720073U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946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97458.2U Active CN212720073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一种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00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58A (zh) * | 2020-05-25 | 2020-08-28 | 平湖市旭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装置 |
-
2020
- 2020-05-25 CN CN202020897458.2U patent/CN2127200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58A (zh) * | 2020-05-25 | 2020-08-28 | 平湖市旭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86719A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01922778B (zh) |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 |
CN109662360A (zh) | 一种利用电源加热及制冷的恒温服 | |
CN102570289A (zh) | 一种光纤耦合模块的温控散热系统 | |
CN105805873A (zh) | 一种新型节能半导体空气调节模组 | |
CN104302157A (zh) | 带蓄冷功能的机载电子模块冷却装置及运行方法 | |
CN201844486U (zh) |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 |
CN212720073U (zh) | 一种制冷装置 | |
CN102299614A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逆变器散热系统 | |
CN113766803A (zh) | 喷雾冷却散热装置 | |
CN102128517A (zh) | 冷热交换装置 | |
CN205846173U (zh) | 功率电池的工质接触式冷却系统 | |
CN204739708U (zh) |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结构 | |
CN104851855A (zh) | 半导体液冷散热装置 | |
CN211605372U (zh) | 一种局部散热能力强的滤波器腔体 | |
CN206322817U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1219908A (zh) | 基于半导体晶片的插入式传热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设备 | |
CN111594958A (zh) | 一种制冷装置 | |
CN107228434B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迷你型空调 | |
CN214436449U (zh) | 一种游戏机散热底座 | |
CN211146959U (zh) | 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及空调 | |
CN202261069U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逆变器散热系统 | |
CN211876416U (zh) | 制冷装置以及烟机 | |
CN113782864A (zh) |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 |
CN202562127U (zh) | 具有高导热系数致冷芯片的冷热交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