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7007U -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7007U
CN212717007U CN202020827394.9U CN202020827394U CN212717007U CN 212717007 U CN212717007 U CN 212717007U CN 202020827394 U CN202020827394 U CN 202020827394U CN 212717007 U CN212717007 U CN 212717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wind wheel
restoring force
guide column
force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273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仕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273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7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7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7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采用柔性风轮锁定设计方案,设置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呈周向布置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下半部分,摆动小车与制动系统的风轮锁定销组件外壳固连,能够在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弧形导轨槽孔内运动,带动左侧或右侧与其连接的钢丝绳组收紧,进而同时带动各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中对应的一组导向柱被拉出,使三组套装在各自导向柱上的弹簧同时受压,并对风轮提供回复力。本实用新型能够允许风轮在一定角度内进行摆动,当风轮偏离正“Y”方向越大时,则回复力越大,可显著降低台风工况下的整机载荷。

Description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用于抗台风工况锁定风轮,使风轮沿传动轴线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并提供合适的扭转刚度。
背景技术
业内习知,兆瓦级三叶片的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变桨控制将三支叶片顺桨,风轮自由空转,避免对整机产生过大载荷。对于三叶片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将三支叶片顺桨后需将风轮锁定在叶片水平的位置,使风力发电机组承受的载荷最小。当风轮转动时,在不同角度位置,风轮所受的风载荷是变化的,当风轮处于正“Y”方向,即其中一支叶片竖直向下的位置时,风轮所受风载荷较小。但如果完全锁住风轮,风轮的不平衡载荷得不到释放,会使风力发电机组瞬时极限载荷显著增大,尤其是对于下风向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现有技术都是通过完全释放或者完全锁定风轮,致使台风极限风速下,整机载荷都很大,另外,对于下风向三叶片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采用风轮空载自由转动抗台风,风轮载荷将增加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对风轮完全锁定或完全释放,致使整机组载荷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采用柔性风轮锁定设计方案,允许风轮在一定角度内进行摆动,并对风轮提供回复力,角度偏离正“Y”位置越大则回复力越大,可使风轮及整机载荷大幅度降低,大大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整体设计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齿轮箱前端法兰、风轮锁定销组件,所述风轮锁定盘与风轮的轮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包括风轮锁定销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来锁住风轮;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第一钢丝绳组、第二钢丝绳组、第三钢丝绳组、第四钢丝绳组、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有两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中,并位于摆动小车的左、右两侧,且该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的外壳分别与摆动小车的左、右两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随摆动小车在弧形导轨槽孔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端板、第二导向柱端板、弹簧、第一弹簧端板、第二弹簧端板和框架,所述框架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上,所述弹簧、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置于框架中,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后与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后与第一弹簧端板连接,所述弹簧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一导向柱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二导向柱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所述动滑轮安装架靠近弧形导轨槽孔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中滑动的轴,所述动滑轮装配在该轴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能够随轴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和第二定滑轮组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一端与摆动小车左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的一端与摆动小车右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
进一步,所述摆动小车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进一步,所述弧形导轨槽孔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所述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间隔6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齿轮箱前端法兰、风轮锁定销组件,所述风轮锁定盘与风轮的轮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包括风轮锁定销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来锁住风轮;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第一钢丝绳组、第二钢丝绳组、第三钢丝绳组、第四钢丝绳组、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有一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中,并位于摆动小车左侧,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的外壳与摆动小车的左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该风轮锁定销组件随摆动小车在弧形导轨槽孔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端板、第二导向柱端板、弹簧、第一弹簧端板、第二弹簧端板和框架,所述框架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上,所述弹簧、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置于框架中,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后与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后与第一弹簧端板连接,所述弹簧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一导向柱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二导向柱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所述动滑轮安装架靠近弧形导轨槽孔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中滑动的轴,所述动滑轮装配在该轴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能够随轴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和第二定滑轮组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一端与风轮锁定销组件的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的一端与摆动小车的右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
进一步,所述摆动小车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进一步,所述弧形导轨槽孔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齿轮箱前端法兰、风轮锁定销组件,所述风轮锁定盘与风轮的轮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包括风轮锁定销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来锁住风轮;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第一钢丝绳组、第二钢丝绳组、第三钢丝绳组、第四钢丝绳组、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组、第二定滑轮组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有一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中,并位于摆动小车右侧,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的外壳与摆动小车的右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该风轮锁定销组件随摆动小车在弧形导轨槽孔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一导向柱端板、第二导向柱端板、弹簧、第一弹簧端板、第二弹簧端板和框架,所述框架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上,所述弹簧、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置于框架中,所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后与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一端穿过框架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后与第一弹簧端板连接,所述弹簧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和第二弹簧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一导向柱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能够在第二导向柱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所述动滑轮安装架靠近弧形导轨槽孔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中滑动的轴,所述动滑轮装配在该轴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之间,能够随轴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和第二定滑轮组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一端与摆动小车的左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和框架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弹簧端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导向柱端板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框架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一弹簧端板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的一端与风轮锁定销组件的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上的动滑轮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的第二导向柱端板上。
进一步,所述摆动小车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进一步,所述弧形导轨槽孔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风轮锁定设计方案,允许风轮在一定角度如±30°内进行摆动,并对风轮提供回复力,角度偏离正“Y”位置越大则回复力越大,在抗台工况时台风到来之前,将风轮锁在叶片受力最小的正“Y”位置,允许台风来后风轮在一定角度如±27°范围摆动,风轮被台风吹离正“Y”位置后,当风的力量减小,风轮可回复到正“Y”位置即载荷最小的位置,从而显著降低台风工况下的整机载荷。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簧和钢丝绳组组合的机械结构实现柔性风轮锁定功能,避免使用复杂的电气和液压装置,即无复杂的电气、液压结构,可靠性非常高。
3、可依据风轮锁定极限力矩及回复力要求设计弹簧,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锁定刚度,从而满足整机载荷设计要求。
4、本实用新型为通过降低风轮锁定刚度来降低下风向三叶片抗台风机组整机设计载荷,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5、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直接在风轮的轮毂侧进行锁定,并不经过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所以不会对齿轮箱造成损害,从而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6、由于风轮锁定销组件摆动弧长很大,满足如此大行程要求的压缩弹簧非常长,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其中每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包括一组弹簧(包含两个弹簧),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通过钢丝绳组串联,相当于采用三组弹簧串联分担行程,每组弹簧提供三分之一的总行程,可增强压缩稳定性。
7、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围绕齿轮前端法兰的下半部分周向布置,可节省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的轴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摆动小车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后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柔性风轮锁定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主要用于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制动系统主要由风轮锁定盘14、齿轮箱前端法兰3、风轮锁定销组件2组成,所述风轮锁定盘14与风轮(图中未画出)的轮毂15 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图中未画出)和机舱外壳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包括风轮锁定销201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201 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画出),当需要锁定风轮时,先使风轮锁定盘14 上的锁定孔与风轮锁定销201对正,然后风轮锁定销201伸进风轮锁定盘14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14来锁住风轮,使得柔性风轮锁定结构产生作用。
参见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1、第一钢丝绳组6、第二钢丝绳组7、第三钢丝绳组8、第四钢丝绳组9、动滑轮 10、第一定滑轮组12、第二定滑轮组13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其中,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4,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1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4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4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有两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4中,并位于摆动小车1 的左、右两侧,且该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分别与摆动小车1的左、右两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201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随摆动小车1在弧形导轨槽孔4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并且,在弧形导轨槽孔4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依据弧形导轨槽孔4的形状,定制橡胶垫板或橡胶弹簧,用于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到极限位置的缓冲,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弹性材料或弹簧类型的缓冲器),用于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 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5包括第一导向柱501、第二导向柱502、第一导向柱端板503、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第二弹簧端板507和框架506,所述框架506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所述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置于框架506中,所述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506上,所述第一导向柱501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503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508后与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502 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504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507后与第一弹簧端板508连接,所述弹簧505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5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508能够在第一导向柱501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507能够在第二导向柱502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 11,所述动滑轮安装架11靠近弧形导轨槽孔4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1101,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的轴1001,所述动滑轮10装配在该轴1001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能够随轴1001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13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和第二定滑轮组13 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6一端与摆动小车1左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在齿轮箱前端法兰三个框架506上两侧对应位置开孔,允许第二钢丝绳组7和第三钢丝绳组8通过;所述第二钢丝绳组7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12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8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13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13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9的一端与摆动小车1右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 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
由于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有组件的支撑都布置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需要依据安装及承载要求设计此法兰的结构和尺寸。另外,弧形导轨槽孔4的角度范围依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为满足风轮锁定±30°的摆动行程要求,并且,弧形导轨面需要做表面硬化处理。
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需要间隔60°,满足一支叶片水平或竖直的不同锁定状态要求。此外,按极限锁定力矩设计风轮锁定销大小,风轮锁定销的驱动装置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由于风轮锁定销组件2需要随摆动小车1一起摆动,电动装置需增加电缆的旋转收放或摆动收放装置。风轮锁定销组件2上可增加限位装置,在维护工况下,用限位装置锁定风轮,使风轮完全锁止。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限位装置可以采用插销式或在组件尾部开锁定孔,再串联一个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的锁定销装置进行锁定。
参见图5所示,摆动小车1的支撑轴101及支架102依据强度进行设计,其支架102可以采用框架式剖分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将两剖分部分连接并预紧,圆锥滚动轮103采用球轴承或滚子轴承支撑,即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摆动小车1还可以增加径向的滚动轮承受径向力,圆锥滚动轮103也可以设计为圆柱或球形滚子,配合导轨形状承受弯矩和径向及轴向力。再加上摆动小车1需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2产生的附加弯矩,所以优选方案是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承受附加弯矩和径向及轴向力。
钢丝绳组中钢丝绳根数按设计要求确定:钢丝绳设计要取5倍以上安全系数,可以用大直径数量少的钢丝绳或者小直径数量多的钢丝绳,结合安装空间要求确定。钢丝绳需考虑海上环境防腐蚀要求,优先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钢丝绳。滑轮设计满足钢丝绳支撑和传递载荷的要求,滑轮直径符合起重行业的设计规范。原则上可以选用任何同时满足承载力和行程要求的弹簧类型组成弹簧。由于拉伸弹簧承载能力有限,连接可靠性低,需采用压缩弹簧成弹簧。优先选用圆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依据承载力要求确定弹簧数量。也可以选用矩形及其它非圆形截面的圆柱螺旋弹簧,也可以使用组合弹簧提高承载能力。可以根据刚度曲线要求选用异形弹簧或不同规格类型弹簧的组合弹簧。
由于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弧长很大,满足如此大行程要求的压缩弹簧非常长,安装空间占用非常大且存在压缩稳定性问题。为此,采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其中每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包括一组弹簧505(含有两个弹簧),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通过钢丝绳组串联,相当于采用三组弹簧串联分担行程,每组弹簧提供三分之一的总行程,可增强压缩稳定性,且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 围绕齿轮前端法兰3的下半部分周向布置可节省安装空间。
当第一钢丝绳组6带动左侧的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向上运动时,通过各自第一导向柱501、中间那组第二钢丝绳组7和中间那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串接,使得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中的第一导向柱11对各自第二弹簧端板507产生拉力,从而压缩三组弹簧505,产生回复力。当第一钢丝绳组 6向左下方运动时,第一钢丝绳组6向下防松,不产生作用力,动滑轮10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使第一钢丝绳组6张紧。当第四钢丝绳组9带动右侧的回复力产生单元5向上运动时,通过各自第二导向柱502、分开两侧布置的另两组第二钢丝绳组7和另两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串接,使得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 中的第二导向柱502对各自第一弹簧端板508产生拉力,从而压缩三组弹簧505,产生回复力。当第四钢丝绳组9向右下方运动时,第四钢丝绳组9向下防松,不产生作用力,动滑轮10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使第四钢丝9绳张紧。
综上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原理是:风轮锁定销201伸出锁定风轮后,由于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与摆动小车1固连,风轮的转动则带动风轮锁定销组件2和摆动小车1一起转动。摆动小车1只能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的弧形导轨槽孔4内运动,从而限制风轮只能在弧形导轨槽孔4限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当风轮带动摆动小车1向左摆动时,左侧第一钢丝绳组6防松,在左侧的动滑轮10作用下,第一钢丝绳组6被收紧,右侧的第四钢丝绳组9拉紧,使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502被同时拉出,从而使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弹簧505受压,产生回复力。摆动角度越大则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弹簧505产生的回复力越大。当风速变小时,风轮转动力矩变小,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弹簧505产生的回复力就会将风轮拉回到竖直位置。当风轮带动摆动小车1向右摆动时,则动作过程相反,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弹簧505 产生的回复力仍然会使风轮回到竖直位置。
实施例2
参见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仅采用一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是与摆动小车1的左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第一钢丝绳组6与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连接,第四钢丝绳组9与摆动小车1的右端连接。
实施例3
参见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仅采用一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是与摆动小车1的右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第一钢丝绳组6与摆动小车1的左端连接,第四钢丝绳组9与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连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14)、齿轮箱前端法兰(3)、风轮锁定销组件(2),所述风轮锁定盘(14)与风轮的轮毂(1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包括风轮锁定销(201)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201)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201)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14)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14)来锁住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1)、第一钢丝绳组(6)、第二钢丝绳组(7)、第三钢丝绳组(8)、第四钢丝绳组(9)、动滑轮(10)、第一定滑轮组(12)、第二定滑轮组(13)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4),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1)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4)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4)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有两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4)中,并位于摆动小车(1)的左、右两侧,且该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分别与摆动小车(1)的左、右两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随摆动小车(1)在弧形导轨槽孔(4)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5)包括第一导向柱(501)、第二导向柱(502)、第一导向柱端板(503)、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第二弹簧端板(507)和框架(506),所述框架(506)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所述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置于框架(506)中,所述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506)上,所述第一导向柱(501)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503)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508)后与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502)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504)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507)后与第一弹簧端板(508)连接,所述弹簧(505)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5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508)能够在第一导向柱(501)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507)能够在第二导向柱(502)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11),所述动滑轮安装架(11)靠近弧形导轨槽孔(4)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1101),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的轴(1001),所述动滑轮(10)装配在该轴(1001)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能够随轴(1001)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13)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和第二定滑轮组(13)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6)一端与摆动小车(1)左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7)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12)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8)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13)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13)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9)的一端与摆动小车(1)右侧的风轮锁定销组件(2)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小车(1)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风轮锁定销组件(2)间隔60°。
5.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14)、齿轮箱前端法兰(3)、风轮锁定销组件(2),所述风轮锁定盘(14)与风轮的轮毂(1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包括风轮锁定销(201)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201)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201)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14)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14)来锁住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1)、第一钢丝绳组(6)、第二钢丝绳组(7)、第三钢丝绳组(8)、第四钢丝绳组(9)、动滑轮(10)、第一定滑轮组(12)、第二定滑轮组(13)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4),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1)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4)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4)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有一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4)中,并位于摆动小车(1)左侧,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与摆动小车(1)的左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随摆动小车(1)在弧形导轨槽孔(4)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5)包括第一导向柱(501)、第二导向柱(502)、第一导向柱端板(503)、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第二弹簧端板(507)和框架(506),所述框架(506)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所述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置于框架(506)中,所述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506)上,所述第一导向柱(501)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503)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508)后与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502)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504)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507)后与第一弹簧端板(508)连接,所述弹簧(505)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5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508)能够在第一导向柱(501)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507)能够在第二导向柱(502)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11),所述动滑轮安装架(11)靠近弧形导轨槽孔(4)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1101),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的轴(1001),所述动滑轮(10)装配在该轴(1001)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能够随轴(1001)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13)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和第二定滑轮组(13)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6)一端与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7)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12)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8)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13)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13)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9)的一端与摆动小车(1)的右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小车(1)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8.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动系统包括风轮锁定盘(14)、齿轮箱前端法兰(3)、风轮锁定销组件(2),所述风轮锁定盘(14)与风轮的轮毂(1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一部分,其分别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和机舱外壳(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包括风轮锁定销(201)及用于驱动该风轮锁定销(201)伸出或缩回的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风轮锁定销(201)能够伸进风轮锁定盘(14)上的锁定孔内,从而通过锁住风轮锁定盘(14)来锁住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包括摆动小车(1)、第一钢丝绳组(6)、第二钢丝绳组(7)、第三钢丝绳组(8)、第四钢丝绳组(9)、动滑轮(10)、第一定滑轮组(12)、第二定滑轮组(13)及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弧形导轨槽孔(4),且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的左、右两部分关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竖直中心线呈镜像对称;所述摆动小车(1)安装在弧形导轨槽孔(4)中,只能在该弧形导轨槽孔(4)内运动,所述风轮锁定销组件(2)有一个置于弧形导轨槽孔(4)中,并位于摆动小车(1)右侧,且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与摆动小车(1)的右端连接,固为一个整体,使得在风轮锁定销伸出锁定风轮后,风轮的转动能够带动该风轮锁定销组件(2)随摆动小车(1)在弧形导轨槽孔(4)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运动;三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分布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下半部分,其中一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位于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底部中间,属于居中布置,其余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对称安装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的左、右两侧,所述回复力产生单元(5)包括第一导向柱(501)、第二导向柱(502)、第一导向柱端板(503)、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第二弹簧端板(507)和框架(506),所述框架(506)固定在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所述弹簧(505)、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置于框架(506)中,所述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相互平行地插装在框架(506)上,所述第一导向柱(501)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一侧与第一导向柱端板(503)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端板(508)后与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502)的一端穿过框架(506)的另一侧与第二导向柱端板(504)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端板(507)后与第一弹簧端板(508)连接,所述弹簧(505)有两个位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之间,并分别套装在第一导向柱(501)和第二导向柱(502)上,即一个导向柱套装有一个弹簧,且所述弹簧(5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端板(508)和第二弹簧端板(50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端板(508)能够在第一导向柱(501)上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端板(507)能够在第二导向柱(502)上滑动;所述齿轮箱前端法兰(3)上半部分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动滑轮安装架(11),所述动滑轮安装架(11)靠近弧形导轨槽孔(4)相应侧的极限位置,并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称、外斜向下的长条形滑动槽(1101),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横穿有一根能在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中滑动的轴(1001),所述动滑轮(10)装配在该轴(1001)上,并位于两个长条形滑动槽(1101)之间,能够随轴(1001)一起在长条形滑动槽(1101)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安装在居中和左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所述第二定滑轮组(13)安装在居中和右侧布置的那两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之间,且所述第一定滑轮组(12)和第二定滑轮组(13)呈镜像对称分布,每个定滑轮组均由三个并排的定滑轮组成;所述第一钢丝绳组(6)一端与摆动小车的左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左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组(7)有三组对应于第一定滑轮组(12)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二钢丝绳组(7)的一端连接到左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三钢丝绳组(8)有三组对应于第二定滑轮组(13)的三个定滑轮,中间的那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依次穿过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和框架(506)一侧后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弹簧端板(507)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组(13)中间的那个定滑轮后向上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导向柱端板(503)上,另外两组第三钢丝绳组(8)的一端连接到居中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定滑轮组(12)相应的两个定滑轮后向上穿过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框架(506)一侧连接到该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一弹簧端板(508)上;所述第四钢丝绳组(9)的一端与风轮锁定销组件(2)的外壳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下绕过右侧的动滑轮安装架(11)上的动滑轮(10)后连接到右侧的那个回复力产生单元(5)的第二导向柱端板(50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小车(1)采用双层双列圆锥滚动轮,能够承受风轮锁定销组件上产生的附加弯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槽孔(4)两端的极限位置均安装有缓冲件,以减小风轮锁定销组件(2)摆动到极限位置时产生的冲击力。
CN202020827394.9U 2020-05-18 2020-05-18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Active CN212717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7394.9U CN212717007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27394.9U CN212717007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7007U true CN212717007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27394.9U Active CN212717007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7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4213B2 (en) Orbital track wind turbine
JP5224553B2 (ja) タービンロータおよび発電所
US4110631A (en) Wind-driven generator
US780296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oad in a rotor blade
CN104763587B (zh) 一种新型风力机联动变桨系统
AU2012100203A4 (en) Multiple Generator Wind Turbines with Rotary Blade Cage
CN102187093A (zh) 用于风涡轮和水涡轮的拉线转子
CN109058049B (zh) 一种大型风电叶片预应力索多向减振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08678908B (zh) 偏航塔筒段、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1608872A (zh) 用于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装置
CN102182638A (zh) 风压变桨风力发电机
CN114412720A (zh) 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
CN212717008U (zh)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装置
CN106150918B (zh)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
CN212717007U (zh)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CA2393963A1 (en) Wind power plant
CN111608871A (zh)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装置
CN204538851U (zh) 风力发电机及其轴承支撑结构
CN203214234U (zh) 一种双叶轮风力机
CN212717006U (zh) 用于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装置
CN2846788Y (zh) 串接式垂直轴风电机组
CN111608873A (zh) 抗台风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柔性风轮锁定结构
CN104912734A (zh) 一种可防失速的垂直轴风力机
CN201865842U (zh)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机械气动式桨距调节机构
CN201461248U (zh) 悬索多叶风轮式风力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