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6621U -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6621U
CN212716621U CN202021377838.XU CN202021377838U CN212716621U CN 212716621 U CN212716621 U CN 212716621U CN 202021377838 U CN202021377838 U CN 202021377838U CN 212716621 U CN212716621 U CN 212716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upporting
crown beam
ho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78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正平
赵维
杨欣
牛建荣
吕艳勃
任艳龙
高利芳
姚雪萍
焦永飞
田基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engx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engx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engx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Xi'an Hengxing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0213778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6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6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6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能够使顶管工作井的拼装时,各部件的连接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拼装系统包括冠梁、钢结构支护组件和操作洞口支护圈;冠梁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一井段的井壁,钢结构支护组件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二井段的井壁,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面与冠梁的底面固定;操作洞口支护圈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三井段的井壁,操作洞口支护圈顶面与钢结构支护组件底面连接;冠梁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冠梁,相邻两个冠梁预制件均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且固定机构能够将冠梁固定于地面。本实用新型用于顶管工作井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地下各类市政基础配套管线、其他构筑物设施的建设规模、种类均不同程度地增多,导致城市地下空间紧张,同时考虑城市交通疏导等原因,后期新建的其他市政基础配套管线施工空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故不开槽施工已成为各类管线施工的首选方式,如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属于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施工就是在工作井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井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井之间。
在顶管施工中,顶管时安装千斤顶及下管顶进操作的地方叫做工作井,工作井是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了不影响施工路段交通,污染周边环境,降低资源浪费,采用制作方便、便于拆卸的工作井支护结构很重要。目前顶管施工的工作井支护结构的各部件可以在外部制作完成,在需要制作顶管工作井时,再拼装成工作井,制作方便,省时省力,便于拆卸。但由于此种顶管工作井支护结构采用拼装结构,故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的安全性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能够使顶管工作井的拼装时,各部件的连接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包括冠梁、钢结构支护组件和操作洞口支护圈;顶管工作井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井段、第二井段和第三井段;所述冠梁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一井段的井壁,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二井段的井壁,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面与所述冠梁的底面固定;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三井段的井壁,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顶面与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底面连接;所述冠梁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至少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所述冠梁,相邻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均通过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且所述固定机构能够将所述冠梁固定于地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第一U型固定件和第二U型固定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分别为第一冠梁预制件和第二冠梁预制件;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孔远离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靠近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四固定孔远离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一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后,下端插入所述地面。
可选的,所述冠梁预制件的端口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垂直于所述冠梁预制件的内壁;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垂直;相邻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连接端口处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杆和第一固定螺母;所述冠梁设置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两端均套设所述第一固定螺母。
可选的,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包含第一固定结构和至少两个钢结构支护圈;相邻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护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护圈分别为第一支护圈和第二支护圈;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T型杆和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圈的内壁,且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护圈的顶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护圈的内壁,且表面均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护圈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T型杆的横杆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套设所述第二固定螺母;所述T型杆的横杆能够沿所述通孔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T型杆的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能够卡入或者退出所述固定槽;所述T型杆的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且所述第二固定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侧。
可选的,所述钢结构支护圈包含支撑组件和至少两个支护圈预制板;至少两个所述支护圈预制板能够围成钢结构支护圈;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连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所述支护圈预制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支护圈预制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能够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伸入的长度能够调节。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固定板和第五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均与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五固定板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四通孔,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沿轴线方向均设置有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能够旋入或者旋出所述第五固定孔。
可选的,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为钢结构支护件或混凝土支护件。
可选的,当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为钢结构支护件时,所述钢结构支护件与所述钢结构支护圈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钢结构支护圈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安装于所述钢结构支护件上;当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为混凝土支护件时,所述混凝土支护件与所述钢结构支护圈通过浇筑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通过在第一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冠梁,第二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钢结构支护组件,第三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操作洞口支护圈。其中,冠梁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相邻两个冠梁预制件均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且固定机构能够将冠梁固定于地面,从而使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冠梁,且冠梁能够牢固固定,连接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冠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支护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2所示,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包括冠梁1、钢结构支护组件2和操作洞口支护圈3;顶管工作井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井段、第二井段和第三井段;冠梁1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一井段的井壁,钢结构支护组件2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二井段的井壁,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的底面固定;操作洞口支护圈3用于周向设置于第三井段的井壁,操作洞口支护圈3顶面与钢结构支护组件2底面连接;冠梁1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冠梁1,相邻两个冠梁预制件均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且固定机构能够将冠梁1固定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通过在第一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冠梁,第二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钢结构支护组件,第三井段的井壁周向设置操作洞口支护圈。其中,冠梁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相邻两个冠梁预制件均通过固定机构连接,且固定机构能够将冠梁固定于地面,从而使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冠梁,且冠梁能够牢固固定,连接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拆卸。
如图1、图2所示,冠梁1的外壁向土侧延伸,以防工作井顶部边缘坍塌,增加了工作井的安全性。冠梁1的壁厚大于与之紧邻的钢结构支护圈的壁厚,并且一般大于3~5倍的钢结构支护圈的壁厚,以便更好地防止工作井顶部边缘坍塌。
实际中使用钢结构的支护组件,强度、硬度更好,使组合型预制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支护结构更安全可靠,而且由于钢材材料易得,可以降低钢结构的支护组件的制作成本,进而使整个工作井的制作成本降低。
一般第一井段的尺寸大于第二井段的尺寸,开挖第一井段完成冠梁1安装后再开挖第二井段,完成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安装后再开挖第三井段。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机构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在一个冠梁预制件的端面设置自上而下的通槽,在与之配合安装的另一冠梁预制件的端面设置自上而下的与通槽匹配的榫头,将榫头插入通槽,可实现相邻冠梁预制件的连接,在冠梁1底面设置榫头插入地面,可实现冠梁固定于底面。
如图3所示,第二种方式为: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孔122、第三固定孔123、第四固定孔124、第一U型固定件和第二U型固定件;相邻的两个冠梁预制件分别为第一冠梁预制件和第二冠梁预制件;第一冠梁预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的第一固定孔121和第二固定孔122;第一固定孔121靠近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第二固定孔122远离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第二冠梁预制件靠近第一冠梁预制件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23和第四固定孔124;第三固定孔123靠近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第四固定孔124远离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第一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第一固定孔121和第三固定孔123;第二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第二固定孔122和第四固定孔124后,下端插入地面。在实际使用中,第一U型固定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冠梁1的高度,以使第一U型固定件插入第一固定孔121和第三固定孔123后,不会穿出冠梁1。第二U型固定件的高度远大于冠梁1的高度,第二固定孔122和第四固定孔124为通孔,以使第二U型固定件插入第二固定孔122和第四固定孔124后能够穿出冠梁1并插入地面,使冠梁1的安装更稳固。优选的,固定机构采用第二种方式,因为第二种方式制作更方便,固定更牢固,拆卸更快速。
可选的,冠梁预制件的端口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面和第三面垂直于冠梁预制件的内壁;第二面位于第一面与第三面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面和第三面垂直;相邻两个冠梁预制件连接端口处的形状相匹配。其中,在实际制作中,面与面的交界处,会有倒角。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冠梁1自上而下的俯视图,俯视图中,表示第一面的第一直线131和表示第三面的第三直线133均垂直于内壁,表示第二面的第二直线132同时垂直于第一直线131和第三直线133,表示倒角的为弧线,第一直线131与第二直线132之间,第二直线132与第三直线133之间由弧线连接。图3中,将冠梁分为四个冠梁预制件,第一冠梁预制件111、第二冠梁预制件112、第三冠梁预制件113和第四冠梁预制件114之间均采用此种阶梯式端口连接。此种阶梯式端口的设置,相较于端口为平面的,能够防止安装完成的冠梁预制件沿径向滑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冠梁1的稳固,进而既保证了冠梁1便于拆卸和安装,也保证了安全性。
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的底面固定,从而降低了顶管工作井支护结构下沉的可能性。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的底面的固定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以下三种固定方式。第一种固定方式:可以在冠梁1底面设置安装孔,在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设置挂钩,经挂钩挂入安装孔,可实现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底面的固定。第二种固定方式:在冠梁1底面设置倒T型卯口,在第一钢结构支护圈的顶面设置T型榫头,将榫头卡入卯口,来实现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底面的固定。第三种固定方式:拼装系统还包括固定杆4和第一固定螺母5;冠梁1设置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第一安装孔,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第一安装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固定杆4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两端均套设第一固定螺母5,来实现钢结构支护组件2的顶面与冠梁1的底面的固定。在实际操作中,会在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端安装第一固定螺母5处的侧壁设置安装洞,安装洞用于需要拆卸/安装顶管工作井时,能够伸入安装洞后来取下/拧紧第一固定螺母5。优选的,采用第三种固定方式,因为此方式容易实现,制作方便,易操作,固定更牢固。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钢结构支护组件2包含第一固定结构和至少两个钢结构支护圈;相邻两个钢结构支护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沿轴向依次固定。所有钢结构支护圈的壁厚一致,以使在实际制作中,钢结构支护圈的制作更方便快捷。
在实际工作井的制作中,根据安装钢结构支护圈的个数,第二井段分多次开挖,使得第二井段形成多个开挖段,多个钢结构支护圈外壁分别对应且贴合设置于多个开挖段的井壁上,上一个钢结构支护圈设置完之后开挖下一个开挖段。
第一固定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以下三种固定方式。第一种固定方式:在上部钢结构支护圈底端设置安装孔,在下部钢结构支护圈的顶端设置挂钩,经挂钩挂入安装孔,可实现相邻钢结构支护圈的固定。第二种固定方式:在上部钢结构支护圈底端设置倒“T”型卯口,在下部钢结构支护圈的顶面设置“T”型榫头,将榫头卡入卯口,来实现相邻钢结构支护圈的固定。第三种固定方式:相邻两个钢结构支护圈分别为第一支护圈21和第二支护圈22;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231、第二固定板232、第三固定板233、T型杆234和第二固定螺母;第一固定板231设置于第一支护圈21的内壁,且表面平行于第一支护圈21的顶面;第二固定板232和第三固定板233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护圈22的内壁,且表面均同时垂直于第二支护圈22的内壁和第一固定板231;第一固定板231上设置有固定槽;第二固定板232和第三固定板233上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一通孔,T型杆234的横杆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后套设第二固定螺母;T型杆234的横杆能够沿通孔的轴线转动,以使T型杆234的纵杆远离横杆的一端能够卡入或者退出固定槽;T型杆234的纵杆远离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且第二固定螺母位于第一固定板231上侧。优选的,采用第三种固定方式,因为不仅固定更牢固,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进而便于顶管工作井的安装和拆卸。
钢结构支护圈可以为一体式的中空柱体;也可以为包含支撑组件211和至少两个支护圈预制板,至少两个支护圈预制板能够围成钢结构支护圈,支撑组件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连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连接。优选的,采用后述结构,以便运输和拆卸。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支护圈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支护圈预制板的个数为4个,包括第一支护圈预制板212,第二支护圈预制板213、第三支护圈预制板214,以及第四支护圈预制板215。在实际制作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时,第二井段的内径小于钢结构支护圈的外径,钢结构支护圈分为多个支护圈预制板,先放第一支护圈预制板212,将与第一支护圈预制板212对应的土层沿径向压实,之后再放第二支护圈预制板213,将与第二支护圈预制板213对应的土层沿径向压实……,直到完成整个钢结构支护圈的安装。此种安装方式,可以将第二井段的土层沿径向压实,以使制作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更安全,而且钢结构支护圈分为多片支护圈预制板,也方便钢结构支护圈的拆卸和运输。
如图5、图6所示,支撑组件211包括第一支撑件2111、第二支撑件2112和连接杆2113;第一支撑件2111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支护圈预制板铰接,第一支撑件2111的第二端与连接杆21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2112的第一端与另一支护圈预制板铰接,第二支撑件2112的第二端与连接杆2113的第二端连接;连接杆2113的两端能够分别伸入第一支撑件2111和第二支撑件2112内,且伸入的长度能够调节。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件2111和第二支撑件2112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固定板21111和第五固定板21112;第四固定板21111和第五固定板21112均与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21111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五固定板21112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三通孔;第一支撑件2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件2112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四通孔,销轴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三通孔,以实现第一支撑件2111的第一端或第二支撑件2112的第一端均与支护圈预制板的铰接。
第一支撑件211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沿轴线方向均设置有第五固定孔,第五固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杆2113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连接杆2113能够旋入或者旋出第五固定孔,从而实现连接杆2113的两端能够分别伸入第一支撑件2111和第二支撑件2112内,且伸入的长度能够调节。
可选的,操作洞口支护圈3为钢结构支护件或混凝土支护件。当操作洞口支护圈3为钢结构支护件时,钢结构支护件与钢结构支护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第一固定板231设置于钢结构支护圈上,第二固定板232和第三固定板233安装于钢结构支护件上;当操作洞口支护圈3为混凝土支护件时,混凝土支护件与钢结构支护圈通过浇筑固定。操作洞口6为顶进管子的入口。
当操作洞口支护圈3为钢结构支护件时,钢结构支护件的壁厚与钢结构支护圈的壁厚一致,如图1所示,冠梁1的内壁、钢结构支护组件2、钢结构支护件的内壁构成同一柱面,从而使冠梁1的内壁、钢结构支护组件2、操作洞口支护圈3的内壁构成一体,以使在工作井内工作的体验效果更佳;如图2所示,当操作洞口支护圈3为混凝土支护件时,混凝土支护件的壁厚大于钢结构支护圈的壁厚,以使混凝土支护件更安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冠梁、钢结构支护组件和操作洞口支护圈;
顶管工作井从上到下包括第一井段、第二井段和第三井段;
所述冠梁周向设置于第一井段的井壁,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周向设置于第二井段的井壁,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面与所述冠梁的底面固定;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周向设置于第三井段的井壁,所述操作洞口支护圈顶面与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底面连接;
所述冠梁包含固定机构和至少两个冠梁预制件;至少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能够围成所述冠梁,相邻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均通过所述固定机构连接,且所述固定机构能够将所述冠梁固定于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第四固定孔、第一U型固定件和第二U型固定件;
相邻的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分别为第一冠梁预制件和第二冠梁预制件;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自上而下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二固定孔远离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内壁;
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靠近所述第一冠梁预制件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靠近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所述第四固定孔远离所述第二冠梁预制件内壁;
所述第一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U型固定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后,下端插入所述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冠梁预制件的端口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垂直于所述冠梁预制件的内壁;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垂直;
相邻两个所述冠梁预制件连接端口处的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和第一固定螺母;
所述冠梁设置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两端均套设所述第一固定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支护组件包含第一固定结构和至少两个钢结构支护圈;
相邻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护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钢结构支护圈分别为第一支护圈和第二支护圈;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T型杆和第二固定螺母;
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圈的内壁,且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护圈的顶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护圈的内壁,且表面均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护圈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固定板;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T型杆的横杆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套设所述第二固定螺母;所述T型杆的横杆能够沿所述通孔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T型杆的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能够卡入或者退出所述固定槽;所述T型杆的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且所述第二固定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支护圈包含支撑组件和至少两个支护圈预制板;
至少两个所述支护圈预制板能够围成钢结构支护圈;
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连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连接杆;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其中一所述支护圈预制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支护圈预制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能够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伸入的长度能够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固定板和第五固定板;
所述第四固定板和所述第五固定板均与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五固定板设置有贯穿表面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四通孔,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护圈预制板的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沿轴线方向均设置有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固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连接杆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能够旋入或者旋出所述第五固定孔。
CN202021377838.X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Active CN212716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838.XU CN21271662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7838.XU CN21271662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6621U true CN212716621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8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7838.XU Active CN21271662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66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713A (zh) * 2021-05-25 2021-08-13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推进式拼接工作井支护装置
CN114319442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工作井装配式圈梁结构
CN114319433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工作井逆作法装配式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0713A (zh) * 2021-05-25 2021-08-13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推进式拼接工作井支护装置
CN114319442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工作井装配式圈梁结构
CN114319433A (zh) * 2021-12-22 2022-04-12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工作井逆作法装配式施工方法
CN114319442B (zh) * 2021-12-22 2023-11-17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工作井装配式圈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6621U (zh) 一种装配式顶管工作井的拼装系统
CN105863042A (zh) 一种全钢结构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205822220U (zh) 一种装配式沉井
CN212358270U (zh) 一种预制导墙
CN111810712A (zh) 弯折管道的顶管始发施工方法
CN217378849U (zh) 一种用于基岩锁口钢管桩施工的临时装置
CN212835426U (zh) 一种组合型预制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支护结构
CN211648187U (zh) 一种地下通道小断面多管并行顶进系统
CN111576464B (zh) 一种装配式定位卡盘静压钢管桩基础
CN114439013A (zh) 一种钢板桩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215926002U (zh) 用于市政工程的道路基坑支护结构
KR102137389B1 (ko) 지하박스구조물의 비개착 보강연결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5110545B (zh) 一种圆形钢衬板基坑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4695739U (zh) 一种节能建筑用的装配式井下施工工作井
CN111236972A (zh) 一种地下通道小断面多管并行顶进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8952224U (zh) 一种分离式沉井结构
CN114808929B (zh) 桩柱一体化灌注桩与水平结构的连接方法及连接节点
CN114396283B (zh) 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施工方法
CN221072590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预埋桩
CN111980013B (zh) 一种大跨度建筑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57998B (zh) 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238554U (zh) 一种无锁扣的钢管桩配套的钢筋砼顶圈梁节点
CN217537000U (zh) 一种锚索钻孔灌注桩组合支挡结构
CN220814990U (zh) 一种格构柱的定位装置
CN21370950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