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6179U - 把手座 - Google Patents

把手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6179U
CN212716179U CN202020831674.7U CN202020831674U CN212716179U CN 212716179 U CN212716179 U CN 212716179U CN 202020831674 U CN202020831674 U CN 202020831674U CN 212716179 U CN212716179 U CN 212716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roating seat
seat
handle
torsiona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16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志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316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6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6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6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座,它包括面盖、把手、旋转座、扭簧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面盖内,底盖开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壁开有便于方条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座置于安装腔内,扭簧套置在旋转座上,扭簧构成旋转座的复位机构,把手设置在面盖上连接旋转座,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槽,旋转座设置在限位块,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腔,旋转座设置有限位块,旋转座置于安装腔时,恰好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限位块的滑行距离,从而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把手和旋转座连接,限制把手的旋转角度,避免把手的旋转角度较大损坏把手座,仅需旋转把手到指定角度即可,便于用户开、关门。

Description

把手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包括把手座、锁体和方条,所述方条穿过锁体,方条一端连接前把手座,方条另一端连接后把手座,前把手座和后把手座通过方条连动。
所述把手座包括把手、面盖和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一端连接方条,旋转座另一端连接把手,旋转座构成把手的复位机构。
现有的一部分把手座,由于其旋转座没有限位结构,导致旋转座旋转的旋转角度无法限定,导致把手的旋转角度较大,不方便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把手的旋转角度的把手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把手座,包括面盖、把手、旋转座、扭簧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面盖内,底盖开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壁开有便于方条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座置于安装腔内,扭簧套置在旋转座上,扭簧构成旋转座的复位机构,把手设置在面盖上连接旋转座,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槽,旋转座设置在限位块,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
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腔,旋转座设置有限位块,旋转座置于安装腔时,恰好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限位块的滑行距离,从而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由于把手和旋转座连接,从而限制把手的旋转角度,避免把手的旋转角度较大损坏把手座,用户仅需旋转把手到指定角度即可,便于用户开、关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旋转座包括连接套筒和底座,所述连接套筒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一插孔,底座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二插孔。门锁的方条依次穿过底盖的通孔、底座的第二插孔和连接套筒的第一插孔,把手、连接套筒和底座通过方条连动。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底盖位于安装腔的两侧开有扭簧限位槽,扭簧限位槽和安装腔连通,所述底座置于安装腔内,扭簧套置在底座上,扭簧一端伸入扭簧限位槽内,扭簧另一端伸入另一扭簧限位槽内,扭簧构成底座的复位机构。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防松动装置,所述防松动装置包括上压块、下压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上压块设置在底盖内并抵靠在旋转座上端,第一弹簧置于底盖内,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底盖上,第一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上压块上,第一弹簧构成上压块的复位机构,所述下压块设置在底盖内并抵靠在旋转座下端,第二弹簧置于底盖内,第二弹簧一端抵靠在底盖上,第二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下压块上,第二弹簧构成下压块的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上压块挤压旋转座,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下压块挤压旋转座,旋转座无法上移或下移,从而消除旋转座和面盖之间的间隙,避免把手松动,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连接套筒的底部为方形座,所述上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上端面,下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下端面。由于连接套筒的底部为方形座,上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上端面,下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下端面,增大上压块、下压块与方形座的接触面积,令上压块和下压块挤压连接套筒的效果更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上压块包括上压紧部和上定位柱,上定位柱固定在上压紧部上,第一弹簧套置在上定位柱上,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底盖,第一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上压紧部。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下压块包括下压紧部和下定位柱,下定位柱固定在下压紧部上,第二弹簧套置在下定位柱上,第二弹簧一端抵靠底盖,第二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下压紧部。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反锁装置,所述反锁装置包括旋钮和推板,推板滑动设置在面盖内,推板顶部设置有凸起端,旋钮转动设置在面盖上,旋钮带动推板上下移动,所述旋转座开有卡口,旋钮带动推板上移或下移时,推板的凸起端插入或离开旋转座的卡口,阻碍或允许旋转座旋转,实现旋转座的锁定或解锁。所述旋钮旋转带动推板上下移动,推板的凸起端插入或离开旋转座的卡口,阻碍或允许旋转座旋转,实现旋转座的锁定或解锁,操作简单。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反锁装置还包括旋转片和弹力扭簧,所述推板开有推行滑腔,旋转片一端部设置有推行凸部,旋转片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凸部,旋转片以转动方式设置在面盖内与旋钮连接,推行凸部伸入并抵靠在推行滑腔内壁,连接凸部连接弹力扭簧一端,弹力扭簧另一端连接面盖,弹力扭簧构成推板复位机构,旋钮带动旋转片旋转,推行凸部沿推行滑腔内壁移动推动推板上移或下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腔,旋转座设置有限位块,旋转座置于安装腔时,恰好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限位块的滑行距离,从而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由于把手和旋转座连接,从而限制把手的旋转角度,避免把手的旋转角度较大损坏把手座,用户仅需旋转把手到指定角度即可,便于用户开、关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推动上压块挤压旋转座,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下压块挤压旋转座,旋转座无法上移或下移,从而消除旋转座和面盖之间的间隙,避免把手松动,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底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连接套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座的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8所示,一种把手座,包括面盖1、把手2、旋转座3、扭簧4、底盖5、防松动装置和反锁装置。
所述底盖5开有安装腔51,底盖5位于安装腔51的两侧开有扭簧限位槽52,扭簧限位槽52和安装腔51连通,安装腔51的底壁开有便于方条穿过的通孔53和限位槽54,限位槽54和通孔53连通,底座安装于面盖1内。
所述旋转座3包括连接套筒31和底座32,所述连接套筒31的底部为方形座34,方形座34处开有卡口33,连接套筒31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一插孔311,底座32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二插孔321,底座32的底面设置有限位块322。
所述底座32置于底盖5的安装腔51内,限位块322插入限位槽54内,限位槽54限制限位块322的滑行距离,所述扭簧4套置在底座32上,扭簧4一端伸入扭簧限位槽52内,扭簧4另一端伸入另一扭簧限位槽52内,扭簧4构成底座32的复位机构。
所述连接套筒31置于面盖1和底盖5之间,连接套筒31一端伸出面盖1外连接把手2,连接套筒31另一端朝向底座32。
所述防松动装置包括上压块6、下压块7、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73,所述上压块6包括上压紧部61和上定位柱62,上定位柱62固定在上压紧部61上,所述下压块7包括下压紧部71和下定位柱72,下定位柱72固定在下压紧部71上。
所述上压块6设置在底盖5内抵靠在连接套筒31的方形座34的上端面,第一弹簧63套置在上定位柱62上,第一弹簧63一端抵靠底盖5,第一弹簧63另一端抵靠在上压紧部61,第一弹簧63构成上压块6的复位机构。
所述下压块7设置在底盖5内抵靠在连接套筒31的方形座34的下端面,第二弹簧73套置在下定位柱72上,第二弹簧73一端抵靠底盖5,第二弹簧73另一端抵靠在下压紧部71,第二弹簧73构成下压块7的复位机构。
所述反锁装置包括旋钮8、旋转片9、弹力扭簧11和推板10,推板10滑动设置在面盖1内,推板10开有推行滑腔101,推板10的顶部设置有凸起端102。
所述旋钮8设置在面盖1上,旋转片9一端部设置有推行凸部91,旋转片9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凸部92,旋转片9以转动方式设置在面盖1内与旋钮8连接。
所述旋转片9的推行凸部91伸入并抵靠在推行滑腔101内壁,旋转片9的连接凸部92连接弹力扭簧11一端,弹力扭簧11另一端连接面盖1,弹力扭簧11构成推板10复位机构。
当旋钮8带动旋转片9旋转,推行凸部91沿推行滑腔101内壁移动,旋转片9推动推板10上移或下移时,推板10的凸起端102插入或离开旋转座3的卡口33,阻碍或允许旋转座3旋转,实现旋转座3的锁定或解锁。
所述门锁的方条100依次穿过底盖5的通孔53、底座32的第二插孔321和连接套筒31的第一插孔311,把手2、连接套筒31和底座32通过方条100连动。
工作原理:
用户旋转把手2时,把手2、连接套筒31和底座32通过方条100连动,由于底盖5的限位槽54限制限位块322的滑行距离,从而限制底座32的旋转角度,从而限制把手2的旋转角度,避免把手2的旋转角度较大损坏把手座,用户仅需旋转把手2到指定角度即可,便于用户开、关门。
而且第一弹簧63的弹力推动上压块6挤压连接套筒31,第二弹簧73的弹力推动下压块7挤压连接套筒31,连接套筒31无法上移或下移,从而消除连接套筒31和面盖之间的间隙,避免把手2松动,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Claims (9)

1.一种把手座,包括面盖、把手、旋转座、扭簧和底盖,所述底盖安装在面盖内,底盖开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壁开有便于方条穿过的通孔,所述旋转座置于安装腔内,扭簧套置在旋转座上,扭簧构成旋转座的复位机构,把手设置在面盖上连接旋转座,其特征在于:安装腔的底壁开有限位槽,旋转座设置在限位块,限位块伸入限位槽内,限位槽限制旋转座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包括连接套筒和底座,所述连接套筒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一插孔,底座开有便于方条连接的第二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底盖位于安装腔的两侧开有扭簧限位槽,扭簧限位槽和安装腔连通,所述底座置于安装腔内,扭簧套置在底座上,扭簧一端伸入扭簧限位槽内,扭簧另一端伸入另一扭簧限位槽内,扭簧构成底座的复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松动装置,所述防松动装置包括上压块、下压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上压块设置在底盖内并抵靠在旋转座上端,第一弹簧置于底盖内,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在底盖上,第一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上压块上,第一弹簧构成上压块的复位机构,所述下压块设置在底盖内并抵靠在旋转座下端,第二弹簧置于底盖内,第二弹簧一端抵靠在底盖上,第二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下压块上,第二弹簧构成下压块的复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筒的底部为方形座,所述上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上端面,下压块抵靠在方形座的下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包括上压紧部和上定位柱,上定位柱固定在上压紧部上,第一弹簧套置在上定位柱上,第一弹簧一端抵靠底盖,第一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上压紧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包括下压紧部和下定位柱,下定位柱固定在下压紧部上,第二弹簧套置在下定位柱上,第二弹簧一端抵靠底盖,第二弹簧另一端抵靠在下压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锁装置,所述反锁装置包括旋钮和推板,推板滑动设置在面盖内,推板顶部设置有凸起端,旋钮转动设置在面盖上,旋钮带动推板上下移动,所述旋转座开有卡口,旋钮带动推板上移或下移时,推板的凸起端插入或离开旋转座的卡口,阻碍或允许旋转座旋转,实现旋转座的锁定或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把手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装置还包括旋转片和弹力扭簧,所述推板开有推行滑腔,旋转片一端部设置有推行凸部,旋转片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凸部,旋转片以转动方式设置在面盖内与旋钮连接,推行凸部伸入并抵靠在推行滑腔内壁,连接凸部连接弹力扭簧一端,弹力扭簧另一端连接面盖,弹力扭簧构成推板复位机构,旋钮带动旋转片旋转,推行凸部沿推行滑腔内壁移动推动推板上移或下移。
CN202020831674.7U 2020-05-18 2020-05-18 把手座 Active CN212716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1674.7U CN212716179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把手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1674.7U CN212716179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把手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6179U true CN212716179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1674.7U Active CN212716179U (zh) 2020-05-18 2020-05-18 把手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6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3638C (zh) 装有组合锁的门用锁式把手装置
US7441428B2 (en) Latch locking apparatus for a frameless glass door
CN109209060A (zh) 一种带助力功能的机箱上盖锁装置
CN212716179U (zh) 把手座
JP2001082017A (ja) 南京錠
CN106659049B (zh) 机柜及其电气模块组件
CN110984705A (zh) 磁性锁
CN211154617U (zh) 一种抽屉面板连接调节装置
CN207406159U (zh) 一种枪锁
CN212079839U (zh) 一种按压式旋转超90度的上盖锁结构
CN211335783U (zh) 一种乘用车手套箱锁止集成装置
CN211598120U (zh) 一种边锁及应用该边锁的箱包
CN210530507U (zh) 一种门锁把手换向结构及智能门锁
TWI267579B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padlock
CN210636941U (zh) 一种推拉窗锁
CN220504757U (zh) 一种执手门锁
CN219257126U (zh) 手动式便于组装的汽车座椅前排滑轨
CN219754285U (zh) 门窗锁具及门窗
CN211714804U (zh) 一种机械密码锁
CN211500093U (zh) 一种便于换向安装的锁面板组件
CN213721028U (zh) 一种二道锁及应用有该二道锁的护栏
CN220815248U (zh) 一种弹起式纱窗密码锁
CN215326990U (zh) 一种冰箱净水器组件的外壳装置
CN215889612U (zh) 一种生态门锁的内执手锁定机构
CN219220032U (zh) 一种按键式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