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5401U - 一种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5401U
CN212715401U CN202020072719.7U CN202020072719U CN212715401U CN 212715401 U CN212715401 U CN 212715401U CN 202020072719 U CN202020072719 U CN 202020072719U CN 212715401 U CN212715401 U CN 212715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or
capacito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27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翔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Tongq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Tongq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Tongq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Tongq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27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5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5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5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湿系统,以有效解决建筑地下层的防水防潮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除湿系统包括阳极线,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用于传导正极电流至待测结构体的墙壁;阴极棒,插入距离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用于传导负极电流至土壤中;电流监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指令产生正极电流发送至阳极线线,产生负极电流发送至阴极棒;还用于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获取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主机;主机,用于产生监测指令,还用于接收干燥信息,并根据干燥信息优化监测指令;电流监控模块分别与阳极线和阴极棒连接,电流监控模块通过通信电缆与主机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楼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但是,大多数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出现地下层渗水的情况,当出现地下层的墙面或者其他结构渗水后,容易导致潮湿发霉的问题,并且进一步使得人们所处的环境空气变得污浊,降低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此外,严重渗水还会带来其他的弊端,例如腐蚀建筑物或者钢筋,增加维修成本,减短建筑物的结构寿命。
目前,人们普遍防止渗水的情况包括:建立架空层并采用夹墙施工的方式、采用沥青卷材或者丙纶布辅助施工、以及采用大功率除湿机或者中央空调除湿系统。在上述的传统方法中,建立架空层并采用夹墙施工的方式只是简单达到减少潮气侵入的效果,会使得建筑物的市场损失较多;采用沥青卷材或者丙纶布辅助施工的方式施工简单粗糙,防水不妨潮;采用大功率除湿机或者中央空调除湿系统只是减少空气含水率,对建筑结构没有保护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建筑地下层的防水防潮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系统,以有效解决建筑结构地下层的防水防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除湿系统,包括:
阳极线,所述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用于传导正极电流至所述待测结构体的墙壁;
阴极棒,插入距离所述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用于传导负极电流至所述土壤中;
电流监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指令产生正极电流发送至所述阳极线线,产生负极电流发送至所述阴极棒;还用于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获取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并将所述干燥信息发送至主机;
主机,用于产生监测指令,还用于接收所述干燥信息,并根据所述干燥信息优化所述监测指令;
所述电流监控模块分别与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连接,所述电流监控模块通过通信电缆与所述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组成一个脉冲电路回路,所述除湿系统包括若干组所述脉冲电路回路。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每组所述脉冲电路的回路通断的继电器,若干组所述脉冲电路接入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监控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流监控模块包括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和负极电流监控模块。
优选地,所述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14、电容C37和电容C38;
所述电容C37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3.3V电源和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DD1引脚,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4的GND1引脚,所述电容C38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5V电源和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DD2引脚,所述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4的GND2引脚,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OA引脚和VIB引脚通过CAN线缆与正极电流监控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监控模块连接,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芯片U1、电容C1、电容C4、电容C6、以及电阻R136;
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放大芯片U1的GND引脚,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放大芯片U1的V+引脚和正极3.3V电源,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6的一端,所述电阻R13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芯片U1的OUT引脚,所述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主机包括主控芯片C18、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第一MOS驱动芯片D8、第二MOS驱动芯片D9、以及相应外围电路;
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0引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HIN引脚,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1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LIN引脚,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2引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3引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包括阳极线,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用于传导正极电流至待测结构体的墙壁;阴极棒,插入距离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用于传导负极电流至土壤中;电流监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指令产生正极电流发送至阳极线线,产生负极电流发送至阴极棒;还用于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获取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主机;主机,用于产生监测指令,还用于接收干燥信息,并根据干燥信息优化监测指令;电流监控模块分别与阳极线和阴极棒连接,电流监控模块通过通信电缆与主机连接;该除湿系统利用电渗原理,结合脉冲电,采用安全低电压在电场的作用下使得多空介质中的水分子定向迁移,可以解决建筑地下层的防水防潮问题。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脉冲电路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第一部分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第二部分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机的第三部分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众多场景需要除湿除潮的处理以保证相应的结构和设施不被腐蚀,潮坏,从而避免该种情况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系统可以应用于多类建筑结构体,例如地下室等,还可以应用于除地下室以外的其他建筑结构体。例如,隧道、桥梁、水利水电站等其他场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具体某种应用场所做具体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系统在凡是以砖、水、混凝土等多孔性材料为主体结构的,各类或新或旧,或大或小,或居民或他用的所有建筑物结构体,均可适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以地下室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系统,包括:
阳极线,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用于传导正极电流至待测结构体的墙壁;
阴极棒,插入距离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用于传导负极电流至土壤中;
电流监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指令产生正极电流发送至阳极线线,产生负极电流发送至阴极棒;还用于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获取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并将干燥信息发送至主机;
主机,用于产生监测指令,还用于接收干燥信息,并根据干燥信息优化监测指令;
电流监控模块分别与阳极线和阴极棒连接,电流监控模块通过通信电缆与主机连接。
上述的除湿系统利用电渗原理,结合脉冲电,采用安全低电压在电场的作用下使得多空介质中的水分子定向迁移,可以解决建筑地下层的防水防潮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阳极线还可以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地面或者顶面,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阳极线埋入的具体位置做限定,但应当强调的是,无论是将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地面或者顶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机产生的监测指令包括产生正电流的时间和产生负电流的时间。具体地,主机接收干燥信息,并根据干燥信息优化监测指令,具体包括,主机根据待测结构体的实时的干燥程度调整产生正电流的时间和产生负电流的时间。即,调整正负脉冲的频率和大小,防止发生过度脱水干裂而影响待测结构体。
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除湿系统在应用于不同的空隙层面时,不仅能将水含量降低达到除湿的功能,还可以防止水侵入从而达到抗渗的功能。其具体目的根据空隙层面而定。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阳极线和阴极棒组成一个脉冲电路回路,除湿系统包括若干组脉冲电路回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基于脉冲电流的方式进行除湿除潮,如图2所示,通过将阳极线插入待测地下室的墙壁中,将阴极棒插入距离待测地下室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可以在多孔介质(待测地下室的墙壁或者地面或者顶面)的两侧提供一个脉冲电场,在该脉冲电场的作用下,介质里的水就会沿着电场方向向阴极移动,从而起到干燥的作用。
具体地,每一个阳极线和一个阴极棒组成一个脉冲电路回路。在待测地下室的同一面墙壁上安装设置有同一个脉冲回路即可。在不同的墙壁上各安装一个脉冲回路可以更好的对整个待测地下室的各面墙壁进行除湿除潮。
本实施例中,将阴极棒插入离地面3-5英尺的土壤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做限定,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阴极棒插入土壤的距离。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阳极线采用导电塑料作为材料,负极棒采用铜金属作为材料。本实施例中,阳极线采用埋线的方式,可以增强阳极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控制每组脉冲电路回路通断的继电器,若干组脉冲电路接入继电器的输入端,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监控模块。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流监控模块包括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和负极电流监控模块。通过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和负极电流监控模块可以分别对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进行监测,并将电流数据的变化采集得到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
具体地,如图3所示,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包括隔离电路,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14、电容C37和电容C38;
电容C37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3.3V电源和隔离芯片U14的VDD1引脚,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隔离芯片U14的GND1引脚,电容C38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5V电源和隔离芯片U14的VDD2引脚,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隔离芯片U14的GND2引脚,隔离芯片U14的VOA引脚和VIB引脚通过CAN线缆与正极电流监控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通过设有隔离电路,可以防止电路中当电压发生变化时造成地短路情况,保证电路的安全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放大电路的一端分别与阳极线和阴极棒连接,放大电路的另一端与电流监控模块连接,放大电路包括:放大芯片U1、电容C1、电容C4、电容C6、以及电阻R136;
电容C1的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电容C4的一端和放大芯片U1的GND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芯片U1的V+引脚和正极3.3V电源,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6的一端,电阻R136的另一端连接放大芯片U1的OUT引脚,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电容C6的一端,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
具体地,通过上述放大可以滤除电路中的尖峰波,并将经过此处的数据信息进行放大,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主机包括主控芯片C18、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第一MOS驱动芯片D8、第二MOS驱动芯片D9、以及相应外围电路;
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C18的PC0引脚,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HIN引脚,电阻R3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C18的PC1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LIN引脚,电阻R4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C18的PC2引脚,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C18的PC3引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
具体地,主控芯片的PC0引脚、PC1引脚、PC2引脚、和PC3引脚都为产生脉冲引脚。进一步地,主机还包括如图8所示的切换电路,根据图6、图7、和图8可以显示到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HO引脚与MOS管Q1连接,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LO引脚与MOS管Q2连接,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HO引脚与MOS管Q3连接,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O引脚与MOS管Q4连接。在实际工作中,主机通过MOS驱动芯片驱动MOS管工作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主机还包括如图9所示的比较电路,该比较电路用于将电流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优化监测指令。该比较电路的IN+引脚与切换电路的OUT引脚连接(图中未示出)。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正脉冲信号和负脉冲在设定时间范围内交替变化,本实施例中,设定时间范围为1ms-1000ms。具体地,以设定时间范围为50ms为例,在该50ms内,正脉冲1ms,然后负脉冲1ms,然后停止1ms,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正脉冲10ms,然后负脉冲5ms,然后停止3ms,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具体的脉冲时间做限定,此处仅举例说明。
且在本实施例中,正脉冲和负脉冲的波形为方波,脉冲的电压范围为DC12V-DC60V,本实施例并不对脉冲的电压范围做限定,此处仅举例说明,当使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上述的脉冲电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线,所述阳极线埋入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用于传导正极电流至所述待测结构体的墙壁;
阴极棒,插入距离所述待测结构体的墙壁的设定距离的土壤中,用于传导负极电流至所述土壤中;
电流监控模块,用于根据监测指令产生正极电流发送至所述阳极线线,产生负极电流发送至所述阴极棒;还用于根据电流数据的变化获取待测结构体的干燥信息,并将所述干燥信息发送至主机;
主机,用于产生监测指令,还用于接收所述干燥信息,并根据所述干燥信息优化所述监测指令;
所述电流监控模块分别与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连接,所述电流监控模块通过通信电缆与所述主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组成一个脉冲电路回路,所述除湿系统包括若干组所述脉冲电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每组所述脉冲电路的回路通断的继电器,若干组所述脉冲电路接入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监控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监控模块包括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和负极电流监控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流监控模块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包括隔离芯片U14、电容C37和电容C38;
所述电容C37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3.3V电源和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DD1引脚,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4的GND1引脚,所述电容C38的一端分别连接正极5V电源和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DD2引脚,所述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14的GND2引脚,所述隔离芯片U14的VOA引脚和VIB引脚通过CAN线缆与正极电流监控模块的主控芯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阳极线和所述阴极棒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监控模块连接,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芯片U1、电容C1、电容C4、电容C6、以及电阻R136;
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地且同时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放大芯片U1的GND引脚,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放大芯片U1的V+引脚和正极3.3V电源,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6的一端,所述电阻R13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芯片U1的OUT引脚,所述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放大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主控芯片C18、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第一MOS驱动芯片D8、第二MOS驱动芯片D9、以及相应外围电路;
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0引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HIN引脚,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1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驱动芯片D8的LIN引脚,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2引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C18的PC3引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驱动芯片D9的LIN引脚。
CN202020072719.7U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除湿系统 Active CN212715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2719.7U CN212715401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2719.7U CN212715401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5401U true CN212715401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2719.7U Active CN212715401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54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834A (zh) * 2022-05-19 2022-08-12 长沙同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脉冲抗渗除湿系统的正极分组布设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834A (zh) * 2022-05-19 2022-08-12 长沙同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脉冲抗渗除湿系统的正极分组布设方法
CN114892834B (zh) * 2022-05-19 2023-09-29 长沙同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脉冲抗渗除湿系统的正极分组布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9942A (zh)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12248732U (zh) 一种基于电渗脉冲的除湿系统
RU1838534C (ru) Способ осушени влажных пористых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CN212715401U (zh) 一种除湿系统
CA2226923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downhole control system in a well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03522511U (zh) 一种电力机车用变流器的igbt驱动电路
AU6515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concrete and masonry structures
JP2005510886A (ja) 電気化学的デバイス
CN103306314A (zh) 一种电渗脉冲除潮防渗监控装置
CA106220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isting pile driving by electro-osmosis
ATE377794T1 (de) Speicherschaltung mit nichtflüchtigem ram und ram
EP0994486A3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1119356A (zh) 一种基于电渗脉冲的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2789811A (zh) 面向纳米交叉杆结构的多值忆阻器自适应编程电路及方法
CN105544618A (zh) 一种大地负极式地下空间电渗透防渗防潮方法
CN103321207A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电渗的软土地基加固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4703709U (zh) 一种人防门
CN210490363U (zh) 一种混凝土专用封闭线盒
CN106284432B (zh) 一种多脉冲混凝土电渗防水控制仪
CN210238810U (zh) 一种建筑智能电脉冲抗渗防水结构
CN114892834B (zh) 一种电渗脉冲抗渗除湿系统的正极分组布设方法
CN210002580U (zh) 基于电脉冲的模块化建筑防潮结构
CN106558842A (zh) 一种630kva变电箱及安装基础
CN110130406A (zh) 电渗透主动防水系统及防水方法
ATE316464T1 (de) Aussenbauplatte bestehend aus einem kern und wenigstens einer armierten mörtelschich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