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5208U -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5208U
CN212715208U CN202020448851.3U CN202020448851U CN212715208U CN 212715208 U CN212715208 U CN 212715208U CN 202020448851 U CN202020448851 U CN 202020448851U CN 212715208 U CN212715208 U CN 212715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tting
surface portion
toilet bowl
seat
sea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88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哲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488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5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5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面及坐便器,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坐便器在使用时,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造成排泄物飞溅、排泄受阻以及产生疲劳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坐面,包括第一坐面部和第二坐面部,第一坐面部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坐面,第一坐面部不仅可以阻挡排泄物飞溅到坐便器外,还可增大使用者与坐面之间的贴合程度,使使用者的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利于排便;另一方面,第二坐面部可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在长时间坐于坐便器上时,可减少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也可说是马桶)和蹲便器是目前主要的两种厕具,二者各有优缺点。现有的坐便器的坐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坐便器的坐面与地面保持水平。申请人发现,该种结构的坐便器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1)排便过程中,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常造成排泄物飞溅到坐便器外。(2)排便过程中,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为90°,目前有研究表明,排便时,若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为90°,会造成肠道角度弯曲,造成肠道不通畅,使排泄受阻。即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为90°的排便方式不符合人体工学,是一种不健康的排便姿势。(3)排便过程中,若长时间坐于坐便器上,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会造成疲劳感,也会造成腿麻的问题。
因此,对现有坐便器的坐面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舒适、健康的坐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坐面及坐便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坐便器在使用时,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造成排泄物飞溅、排泄受阻以及产生疲劳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坐面,包括第一坐面部和第二坐面部,其中,所述第一坐面部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坐面部为从靠近所述第一坐面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坐面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坐面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坐面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坐面部的宽度为3~8cm。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坐面部与所述第一坐面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坐面部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坐面部的最高点。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坐面部为弧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坐面部的弧度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臀部的弧度相匹配。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坐面部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坐面部的宽度为3~8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便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坐面以及本体,并且所述坐面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面及坐便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坐面,包括第一坐面部和第二坐面部,其中,第一坐面部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一方面,由于第一坐面部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使用者坐在坐便器上时,斜面结构的第一坐面部不仅可以阻挡排泄物飞溅到坐便器外,还可增大使用者与坐面之间的贴合程度,使使用者的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利于排便;另一方面,第二坐面部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可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在长时间坐于坐便器上时,可减少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的情况。
即本实用新型的坐面,通过将坐面设置为第一坐面部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坐便器在使用时,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造成排泄物飞溅、排泄受阻以及产生疲劳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器的侧视图。
图中:10、坐面;101、第一坐面部;102、第二坐面部;20、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2对本实施例的坐面及坐便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坐面,包括第一坐面部101和第二坐面部102,如图1或2所示。优选的,第一坐面部101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102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如图1或2所示。
本实施例所说的坐便器前端是指坐于坐便器上时,远离臀部的一端,或者说是坐便器上远离水箱的一端。本实施例所说的坐便器后端是指坐于坐便器上时,靠近臀部的一端,或者说是坐便器上靠近水箱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坐面,包括第一坐面部101和第二坐面部102,其中,第一坐面部101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102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一方面,由于第一坐面部101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使用者坐在坐便器上时,斜面结构的第一坐面部101不仅可以阻挡排泄物飞溅到坐便器外,还可增大使用者与坐面之间的贴合程度,使使用者的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利于排便;另一方面,第二坐面部102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可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在长时间坐于坐便器上时,可减少疲劳感和身体不适的情况。
即本实施例的坐面,通过将坐面设置为第一坐面部101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第二坐面部102为从靠近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坐便器在使用时,由于坐面为水平结构,造成排泄物飞溅、排泄受阻以及产生疲劳感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坐面部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优选的,第一坐面部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一坐面部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不仅可阻挡排泄物飞溅到坐便器外,还可使腹部与大腿之间的夹角由90°减小到75°,利于排便。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坐面部101的宽度为3~8cm,第二坐面部102的宽度为3~8cm。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坐面部101和第二坐面部102的宽度为3~8cm,可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优选的,第一坐面部101和第二坐面部102的尺寸不限于此,还可依据坐便器整体尺寸确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坐面部102与第一坐面部1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二坐面部102与第一坐面部1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可增加坐便器的美观性和使用者的舒适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优选的,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可与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相当,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也可以低于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可增加坐便器的美观性和使用者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所说的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是指第二坐面部102远离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即第二坐面部102的后端;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是指第一坐面部101的前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坐面部102为弧形结构,并且第二坐面部102的弧度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臀部的弧度相匹配。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第二坐面部102为弧形结构且第二坐面部102的弧度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臀部的弧度相匹配,使用者长时间坐于坐便器上,可减少疲劳感,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坐面部10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优选的,内凹弧形结构所在的圆的半径为200mm左右,如此可使第二坐面部102保持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臀部的弧度相匹配,符合人体工学,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坐便器,如图1或图2所示。优选的,坐便器包括本实施例任一技术方案的坐面10以及本体20。更优选的,坐面10与本体2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本体20为坐便器的基座,不限于此,本体20还可以包括排水装置。
可知的,本实施例的改进点主要在于坐便器的坐面部分,本实施例的坐面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坐便器,坐便器的其余结构,例如基座、水箱等可与现有的坐便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坐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坐面部(101)和第二坐面部(102),其中,所述第一坐面部(101)为从坐便器前端到坐便器后端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坐面部(102)为从靠近所述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坐面部(101)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面部(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面部(1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面部(101)的宽度为3~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面部(102)与所述第一坐面部(1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面部(102)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坐面部(101)的最高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面部(102)为弧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坐面部(102)的弧度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臀部的弧度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面部(10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坐面部(102)的宽度为3~8cm。
10.一种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之一的坐面以及本体(20),并且所述坐面与所述本体(2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CN202020448851.3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Active CN212715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8851.3U CN212715208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8851.3U CN212715208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5208U true CN212715208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8851.3U Active CN212715208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5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183679A1 (es) Mueble de asiento
EP0622998B1 (en) Shower sitting structure
CN212715208U (zh) 一种坐面及坐便器
JP7253843B2 (ja) オストメイト対応型便座
JP7004287B2 (ja) オストメイト及び健常者共用の便座
CN2905927Y (zh) 舒适型坐便器
ATE233063T1 (de) Anatomischer sitz
JPH0956523A (ja) 浴用椅子
CN218606345U (zh) 一种坐感舒适的座圈及坐便器
WO2014124650A1 (en) Seat
US6996858B1 (en) Toilet seat apparatus
CN217659527U (zh) 一种马桶盖舒适座圈及坐便器
JP4509353B2 (ja) 補高便座
CN215993790U (zh) 一种马桶座圈及坐便器
KR200364709Y1 (ko) 좌변기 좌대 및 덮개
CN218832606U (zh) 增强型亚克力耐磨浴缸
JP2002291808A (ja) 腰掛座面
KR20140065885A (ko) 좌변기
KR200229872Y1 (ko) 좌변기
JP2005270405A (ja) 浴槽
CN211485396U (zh) 一种护理便盆
KR102034036B1 (ko) 삼각형 방석
CN211143220U (zh) 一种坐便器
KR200259559Y1 (ko) 좌변기커버
JP2012090672A (ja) 座布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