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0873U -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0873U
CN212700873U CN202021264298.4U CN202021264298U CN212700873U CN 212700873 U CN212700873 U CN 212700873U CN 202021264298 U CN202021264298 U CN 202021264298U CN 212700873 U CN212700873 U CN 212700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filter
water treatment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42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会涛
仝书强
吴胜杰
颜登科
史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eid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eid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eid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eid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42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0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0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0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进水管组件、排水管组件、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第一反冲洗单元、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以及第二反冲洗单元。在池体内分隔出有分别用来容纳上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的第一水处理分池、第二水处理分池。第一水处理分池和第二水处理分池相互独立、隔绝。在第一水处理分池和第二水处理分池之间还分隔出有过渡池。第一反冲洗单元和第二反冲洗单元均内置于该过渡池中。这样一来,从而有大大地降低了池体的总体施工量以及施工成本,进而减小了上马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所需的配套支出;另外,还可有效地提高工人对过滤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的便利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应用在地表水净化、污水深度处理、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主要通过过滤介质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再结合净化药剂等使用可同时除去污水中的部分磷,经过滤后的水源可满足景观用水、中水回用处理的要求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标一级A排放改造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均采用独立的方式进行布置(即每个池体内仅置放有一套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且相互独立运行,相对应地,需要沿着污水管网的长度方向挖设、浇注多个用来置入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的池体。如此一来,一方面,在需布置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数量一定的前提下,需要根据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的具体数量重复多次池体的开挖以及浇注工序,需要较大的总土方开挖量以及混泥土浇注量,从而增加了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的辅助时间以及辅助成本;另一方面,维护工人在一个池体内进行对一台滤布滤池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从而降低了设备维护所需耗费的总时长,且增加了维护工人开展工作的困难度。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利于开展实施,且两套过滤设备共用同一池体的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池体、进水管组件、排水管组件、第一过滤设备以及第二过滤设备。第一过滤设备包括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和第一反冲洗单元。第二过滤设备包括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和第二反冲洗单元。在池体内分隔出有用来容纳上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的第一水处理分池、用来容纳上述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的第二水处理分池。第一水处理分池和第二水处理分池相互独立、隔绝,且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布置。进水管组件用来通入待处理的水,其布置于池体的正后方,且同时与第一水处理分池以及第二水处理分池相沟通。排水管组件用来输送净水,其布置于池体的正前方,且同时与第一水处理分池以及第二水处理分池相沟通。在池体还分隔出有过渡池。过渡池布置于第一水处理分池和第二水处理分池之间。第一反冲洗单元与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相适配,内置于过渡池内,且向左横向延伸至第一水处理分池中。第二反冲洗单元与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相适配,且与第一反冲洗单元相并排而置。第二反冲洗单元亦内置于过渡池内,且向右横向延伸至第二水处理分池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分别包括有多个线性阵列的第一滤布层、第二滤布层。第一反冲洗单元包括第一反冲洗泵、第一主管、第一支管以及第一喷水组件。第一支管以及第一喷水组件的数量均与第一滤布层的数量相一致。第一主管固定于过渡池的底壁上,且借由第一反冲洗泵向其内供应冲洗清水。第一支管均与第一主管相接通,且沿着第一主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第一喷水组件与第一支管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滤布层。第二反冲洗单元包括第二反冲洗泵、第二主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二喷水组件。第二支管以及第二喷水组件的数量均与第二滤布层的数量相一致。第二主管固定于过渡池的底壁上,且借由第二反冲洗泵相其内供应冲洗清水。第二支管均与第二主管相接通,且沿着第二主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第二喷水组件与第二支管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第二滤布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该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有用来提拉上述第一喷水组件的第一固定支架、用来提拉上述第二喷水组件的第二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借助于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水处理分池、第二水处理分池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具有相同的设计结构。单独针对于第一固定支架来说,其由三角支架以及悬臂构成。第一喷水组件即可拆卸地固定于悬臂上,且整体悬挂于三角支架的正下方。三角支架由依序相互铰接的固定件、承力杆以及可调拉杆构成。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包括有两套过滤设备,其共同置放于同一池体内。因此,在对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过滤设备的具体数量减半建设池体即可,从而有大大地降低了池体的总体施工量以及施工成本,进而减小了上马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所需的配套支出;另外,还可有效地提高工人对过滤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的便利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中第一反冲洗单元的管线系统图。
1-池体;11-第一水处理分池;12-第二水处理分池;13-过渡池;2-进水管组件;3-排水管组件;4-第一过滤设备;41-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1-第一滤布层;42-第一反冲洗单元;421-第一反冲洗泵;422-第一主管;423-第一支管;424-第一喷水组件;425-第一固定支架;4251-三角支架;42511-固定件;42512-承力杆;42513-可调拉杆;4252-悬臂;5-第二过滤设备;51-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1-第二滤布层;52-第二反冲洗单元;521-第二反冲洗泵;522-第二主管;523-第二支管;524-第二喷水组件;525-第二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正式叙述前,首先对滤布滤池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做一个简要的叙述,如下:污水首先进入滤布滤池过滤器,依靠重力作用通过滤布,过滤后的水进入滤盘、中心管,排放或回用。随着过滤的进行,滤布上沉积的物质增多,过滤速度逐渐减小,滤池中的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设定的水位时,开始进行负压反抽吸,随着滤盘缓慢转动,滤布被清洗干净。进水中比较大的固体会自然沉降到斗形池底,然后利用排泥泵将这些污泥送到污泥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可知,其主要由池体1、进水管组件2、排水管组件3、第一过滤设备4以及第二过滤设备5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第一过滤设备4包括有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和第一反冲洗单元42,而第二过滤设备5包括有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和第二反冲洗单元52。在池体1内分隔出有用来容纳上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的第一水处理分池11、用来容纳上述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的第二水处理分池12。第一水处理分池11和第二水处理分池12相互独立、隔绝,且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布置。进水管组件2用来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其布置于池体1的正后方,且同时与第一水处理分池11以及第二水处理分池12相沟通。排水管组件3布置于池体1的正前方,且同时与第一水处理分池11以及第二水处理分池12相沟通,以用来输出经过上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过滤后所得到的净水。另外,在池体1还分隔出有过渡池13。过渡池13布置于上述第一水处理分池11和第二水处理分池12之间。第一反冲洗单元42与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相适配,内置于过渡池12内,且向左横向延伸至第一水处理分池11中。第二反冲洗单元52与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相适配,且与上述第一反冲洗单元42相并排而置。第二反冲洗单元52亦内置于过渡池13内,且向右横向延伸至第二水处理12分池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在对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过滤设备的具体数量减半建设池体1即可,从而有大大地降低了池体1的总体施工量以及施工成本,进而减小了上马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所需的配套支出;另外,还可有效地提高工人对过滤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的便利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效率。
已知,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41、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51分别包括有多个线性阵列的第一滤布层411、第二滤布层511。作为上述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反冲洗单元42优选包括有第一反冲洗泵421、第一主管422、第一支管423以及第一喷水组件424。第一支管423以及第一喷水组件424的数量均与上述第一滤布层411的数量相一致。第一主管422固定于过渡池13的底壁上,且借由上述第一反冲洗泵421向其内供应冲洗清水。各第一支管423均与第一主管422相接通,且沿着第一主管422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第一喷水组424件与第一支管423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滤布层411。第二反冲洗单元52优选包括有第二反冲洗泵521、第二主管522、第二支管523以及第二喷水组件524。第二支管523以及第二喷水组件524的数量均与第二滤布层511的数量相一致。第二主管522固定于过渡池13的底壁上,且借由上述第二反冲洗泵521相其内供应冲洗清水。第二支管523均与第二主管522相接通,且沿着第二主管522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第二喷水组件524与第二支管523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第二滤布层511。且第一反冲洗泵421和第二反冲洗泵521共用同一条进水管(如图1中所示)。如此一来,从而使得第一反冲洗单元42以及第二反冲洗单元52具有较为简洁的设计结构,且所需管线的长度最短,进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工作的执行,且当故障发生时,便于工作人员快速、高效地对故障点进行维修。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中第一反冲洗单元的管线系统。第二反冲洗单元52与第一反冲洗单元42的管线系统相雷同。
再者,综合第一喷水组件424、第二喷水组件524的固定可靠性以及实际施工的便利性方面考虑,该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增设有用来提拉上述第一喷水组件424的第一固定支架425、用来提拉上述第二喷水组件524的第二固定支架525。且第一固定支架425、第二固定支架525分别借助于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水处理分池11、第二水处理分池12的侧壁上(如图2中所示)。
由图2中可知,第一固定支架425和第二固定支架525具有相同的设计结构。因此,出于缩短叙述篇幅方面考虑,在此,仅对第一固定支架425进行介绍,而第二固定支架525参考第一固定支架425进行执行。如图3中所示,第一固定支架425由三角支架4251以及悬臂4252构成。第一喷水组件424即可拆卸地固定于悬臂4252上,且整体悬挂于三角支架4251的正下方。三角支架4251由依序相互铰接的固定件42511、承力杆42512以及可调拉杆42513构成。如此一来,当需要对第一喷水组件42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时,实时地对可调拉杆42513的长度进行调整即可,直至第一喷水组件424正对应于第一滤布层411,以利于反冲洗进程的执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管组件、排水管组件、第一过滤设备以及第二过滤设备;所述第一过滤设备包括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和第一反冲洗单元;所述第二过滤设备包括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和第二反冲洗单元;在所述池体内分隔出有用来容纳所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的第一水处理分池、用来容纳所述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的第二水处理分池;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和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相互独立、隔绝,且沿着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进水管组件用来通入待处理的水,其布置于所述池体的正后方,且同时与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以及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相沟通;所述排水管组件用来输送净水,其布置于所述池体的正前方,且同时与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以及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相沟通;在所述池体还分隔出有过渡池;所述过渡池布置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和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之间;所述第一反冲洗单元与所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相适配,内置于所述过渡池内,且向左横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中;所述第二反冲洗单元与所述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相适配,且于所述第一反冲洗单元相并排而置;所述第二反冲洗单元亦内置于所述过渡池内,且向右横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布滤池过滤器、所述第二滤布滤池过滤器分别包括有多个线性阵列的第一滤布层、第二滤布层;所述第一反冲洗单元包括第一反冲洗泵、第一主管、第一支管以及第一喷水组件;所述第一支管以及所述第一喷水组件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一滤布层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一主管固定于所述过渡池的底壁上,且借由所述第一反冲洗泵向其内供应冲洗清水;所述第一支管均与所述第一主管相接通,且沿着所述第一主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所述第一喷水组件与所述第一支管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滤布层;所述第二反冲洗单元包括第二反冲洗泵、第二主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二喷水组件;所述第二支管以及所述第二喷水组件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二滤布层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二主管固定于所述过渡池的底壁上,且借由所述第二反冲洗泵向其内供应冲洗清水;所述第二支管均与所述第二主管相接通,且沿着所述第二主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所述第二喷水组件与所述第二支管相一一对应地进行接通,且冲洗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滤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提拉所述第一喷水组件的第一固定支架、用来提拉所述第二喷水组件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借助于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处理分池、所述第二水处理分池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具有相同的设计结构;单独针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来说,其由三角支架以及悬臂构成;所述第一喷水组件即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悬臂上,且整体悬挂于所述三角支架的正下方;所述三角支架由依序相互铰接的固定件、承力杆以及可调拉杆构成。
CN202021264298.4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700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4298.4U CN212700873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4298.4U CN212700873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0873U true CN212700873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4298.4U Active CN212700873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0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3251B (zh) 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废水净化工艺
CN103466876B (zh) 外置式双级膜生物反应器
JPH06238273A (ja) 膜分離型浄水処理方法
CN212700873U (zh) 一种滤布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CN101519262A (zh) 单元式膜与生物分解的移动污水处理站
CN210457588U (zh) 超滤系统
CN215365342U (zh) 一种污水处理氧化沟
CN21317195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过滤装置和具有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2573736B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闸门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82195A (zh) 一种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040961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的刮泥机
CN210448359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10559719U (zh) 电泳涂装的自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0915465U (zh) 斜板沉淀器
CN207918582U (zh) 一种应用于高品质水质河道的生态膜水处理系统
CN201390686Y (zh) 单元式膜与生物分解的移动污水处理站
CN218089229U (zh) 一种脱盐规模可调的矿井水资源配置系统
CN218810714U (zh) 一种洗车机用循环水处理装置
CN214735157U (zh) 一种带有多角度出水滤盘的生活废水处理设备
CN216321134U (zh) 一种带有清洗功能的反渗透装置
CN217202273U (zh) 一种用于玻璃清洗的水循环系统
CN21950212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泵系统
CN219709195U (zh) 一种水厂净水系统
CN215406303U (zh) 一种野外营房供水系统
TWM429518U (en) Modularized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