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0898U - 一种双联球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联球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0898U
CN212690898U CN202021589747.2U CN202021589747U CN212690898U CN 212690898 U CN212690898 U CN 212690898U CN 202021589747 U CN202021589747 U CN 202021589747U CN 212690898 U CN212690898 U CN 212690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axial direction
ba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97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力
卓志鹏
吴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GOV VAL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GOV VAL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GOV VALV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GOV VAL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97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0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0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0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联球阀,包括一个阀体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阀体的上方,所述的阀体内设置有一个介质进口、一个介质出口、一个第一阀腔和一个第二阀腔,所述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介质出口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另一侧通过一个阀腔间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启闭组件,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启闭组件;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动组件、第二气动组件、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副气源、主气源和控制器。有益效果是设置有四重密封副,设置二路气源,可以实现紧急关闭阀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控制机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双联球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联球阀。
背景技术
氧气管道紧急切断系统中普遍采用球阀作为控制元件。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台球阀串联,并采用两套控制机构控制。阀门接受到控制信号时候执行启闭动作,利用软件来实现阀门的先后启闭顺序。由于阀门密封采用固定球阀DDB结构(即双堵塞双排放球阀),每台阀门在介质流向方向只有一道密封,两台球阀串联后只有两道密封能够实现紧急切断。因此容易泄漏,使用寿命短,且控制机构复杂,成本高,体型大,难以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双联球阀,所述的这种双联球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结构容易泄漏、控制机构复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联球阀,包括一个阀体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阀体的上方,所述的阀体内设置有一个介质进口、一个介质出口、一个第一阀腔和一个第二阀腔,所述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介质出口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另一侧通过一个阀腔间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启闭组件,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启闭组件;
所述的第一启闭组件包括第一球体,所述的第一球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上阀杆,所述的第一球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下阀杆,所述的第一上阀杆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下阀杆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一上阀杆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进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上阀杆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上阀杆、所述的第一下阀杆分别和所述的阀体设置为转动副,所述的第一球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球体与所述的介质进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支撑圈,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的第一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一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一预紧弹簧,所述的第一预紧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之间,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和所述的第一球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所述的第一阀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上,所述的第一阀座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球体匹配的第一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一球体构成第一密封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外O型圈,所述的第一外O型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一球体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支撑圈,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二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二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预紧弹簧,所述的第二预紧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二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和第二阀座支撑圈之间,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和所述的第一球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所述的第二阀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上,所述的第二阀座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球体匹配的第二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一球体构成第二密封副,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外O型圈,所述的第二外O型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启闭组件包括第二球体,所述的第二球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上阀杆,所述的第二球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阀杆,所述的第二上阀杆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下阀杆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二上阀杆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出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上阀杆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二上阀杆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分别和所述的阀体设置为转动副,所述的第二球体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球体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支撑圈,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的第三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三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三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预紧弹簧,所述的第三预紧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三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之间,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和所述的第二球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所述的第三阀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上,所述的第三阀座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匹配的第三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构成第三密封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外O型圈,所述的第三外O型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三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球体与所述的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支撑圈,第四阀座支撑圈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四台阶面,所述的第四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四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四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四预紧弹簧,所述的第四预紧弹簧位于所述的第四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之间,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和所述的第二球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所述的第四阀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上,所述的第四阀座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匹配的第四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构成第四密封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外O型圈,所述的第四外O型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动组件、第二气动组件、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副气源、主气源和控制器,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气动阀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副气源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所述的第二气动阀的关闭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供气端相连,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所述的第二气动阀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气动组件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动组件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阀体在入口处和所述的第三密封副之间设置有旁通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上阀杆、所述的第一下阀杆、所述的第二上阀杆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分别通过轴承和所述的阀体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四重密封副,设置二路气源,可以实现紧急关闭阀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控制机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控制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第一密封副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第二密封副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第三密封副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第四密封副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联球阀的排空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 3、图4、图5、图6、图7、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双联球阀,包括一个阀体1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阀体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内设置有一个介质进口、一个介质出口、一个第一阀腔和一个第二阀腔,所述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介质出口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另一侧通过一个阀腔间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启闭组件,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启闭组件;
所述的第一启闭组件包括第一球体201,所述的第一球体20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球体2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下阀杆801,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进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1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分别和所述的阀体1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球体20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与所述的介质进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支撑圈301,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的第一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一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一预紧弹簧401,所述的第一预紧弹簧401位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之间,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和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501,所述的第一阀座501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上,所述的第一阀座501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匹配的第一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构成第一密封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外O型圈601,所述的第一外O型圈601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支撑圈302,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二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二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预紧弹簧402,所述的第二预紧弹簧402位于所述的第二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和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之间,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和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502,所述的第二阀座502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上,所述的第二阀座502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匹配的第二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构成第二密封副,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外O型圈602,所述的第二外O型圈602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启闭组件包括第二球体202,所述的第二球体2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上阀杆702,所述的第二球体2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阀杆802,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出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1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分别和所述的阀体1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支撑圈303,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的第三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三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三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预紧弹簧403,所述的第三预紧弹簧403位于所述的第三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之间,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和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503,所述的第三阀座50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上,所述的第三阀座503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匹配的第三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构成第三密封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外O型圈603,所述的第三外O型圈603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三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与所述的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四台阶面,所述的第四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四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四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四预紧弹簧404,所述的第四预紧弹簧404位于所述的第四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之间,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和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504,所述的第四阀座504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上,所述的第四阀座504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匹配的第四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构成第四密封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外O型圈604,所述的第四外O型圈604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动组件901、第二气动组件902、第一气动阀1001、第二气动阀1002、第一电磁阀1101、第二电磁阀1102、副气源1201、主气源1202和控制器13,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副气源1201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关闭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120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供气端相连,所述的控制器13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120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动组件901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动组件902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阀体1入口处和所述的第三密封副之间设置有旁通阀14。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分别通过轴承和所述的阀体1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和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均为五通气动阀,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和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均为三通电磁阀。
工作原理:第一启闭组件中,第一上阀杆带动第一球体作90度旋转运动,来实现阀门的启闭功能。
具体的,当第一球体转动至关闭位置时,第一阀座在第一预紧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第一球体,此时到达密封最小比压。当介质的力推动第一阀座支撑圈时,由于第一阀座支撑圈上的第一外O型圈直径大于第一阀座密封面的外径,进一步推动第一阀座紧贴第一球体,在介质的作用力下形成可靠的密封,当介质压力越高,密封越可靠。
第二阀座在第二预紧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第一球体,此时到达密封最小比压。当介质的力推动第二阀座支撑圈时,由于第二阀座支撑圈上的第二O型圈直径小于第二阀座密封面的外径,进一步推动第二阀座紧贴第一球体,在介质的作用力下形成可靠的密封,当介质压力越高,密封越可靠。
第二启闭组件与第一启闭组件结构一致,原理不再赘述,第三密封副原理与第一密封副相同,第四密封副原理与第二密封副相同,综上所说本阀门可以实现切断,密封功能。
常规双联球阀与本实用新型相比,相当于只有第一密封副和第三密封副的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四道密封副,更为安全可靠耐用。
控制机构包括有用于正常控制的主气源和用于紧急切断的副气源,当紧急情况下主气源或者电源损坏,副气源就会动作,起到紧急关闭阀门的作用,正常工作情况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电磁阀控制气动阀,气动阀控制气动组件转动上阀杆来实现阀门的启闭。
正常控制时主气源控制原理:当气源、电源都正常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供气端由主气源保持供气,主气源分别与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的关闭端保持常通,即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保持常闭状态,控制器根据工作需要向第一电磁阀发出信号,第一电磁阀收到信号后向第一气动阀的打开端通气使其打开,第一气动阀控制第一气动组件工作,第一气动组件转动第一上阀杆,实现阀门启闭的变化,第二电磁阀-第二气动阀-第二气动组件-第二上阀杆的工作同理。
可根据工作需要改变控制器的信号输出,调整阀门的启闭状态,也可以变换主气源与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的连接端口,变换阀门的常规启闭状态,保持常开或常闭均可。
紧急切断时副气源控制原理:当发生事故发生断电或停气时,由于主气源为失气状态,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就会由常闭变为常通状态,副气源就会向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的关闭端供气,副气源直接通过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进入第一、二气动组件关闭端,进而使阀门保持关闭,实现紧急切断的功能。
具体的,副气源可以使用靠近控制机构的气瓶作为气源,更为方便。
旁通阀14用于保持密封排空。
该本实用新型便于以后的维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阀座磨损后,会在各自预紧弹簧推力的作用下实现自动补偿。阀座或者球体冲刷磨损重或者磨损超过自动补偿范围后,只需更换阀座和球体,所以操作方便简单。同时节约材料成本和维修时间。

Claims (3)

1.一种双联球阀,包括一个阀体(1)和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的阀体(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内设置有一个介质进口、一个介质出口、一个第一阀腔和一个第二阀腔,所述的介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介质出口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另一侧通过一个阀腔间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启闭组件,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启闭组件;
所述的第一启闭组件包括第一球体(201),所述的第一球体(20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球体(2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下阀杆(801),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进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1)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分别和所述的阀体(1)设置为转动副,所述的第一球体(20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与所述的介质进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支撑圈(301),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的第一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一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一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一预紧弹簧(401),所述的第一预紧弹簧(401)位于所述的第一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之间,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和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阀座(501),所述的第一阀座(501)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上,所述的第一阀座(501)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匹配的第一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一球体(201)构成第一密封副,所述的第一阀座支撑圈(301)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外O型圈(601),所述的第一外O型圈(601)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一球体(201)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支撑圈(302),所述的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与所述的第一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滑动副,第二阀座支撑圈(302)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进口轴向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二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二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预紧弹簧(402),所述的第二预紧弹簧(402)位于所述的第二台阶面相邻的第一阀腔侧壁和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之间,第二阀座支撑圈(302)和第一球体(20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阀座(502),所述的第二阀座(502)固定连接在第二阀座支撑圈(302)上,第二阀座(502)具有一个与第一球体(201)匹配的第二密封面并与第一球体(201)构成第二密封副,第二阀座支撑圈(302)的外周和第一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外O型圈(602),所述的第二外O型圈(602)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启闭组件包括第二球体(202),所述的第二球体(2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上阀杆(702),所述的第二球体(2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阀杆(802),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的轴向重合,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与所述的介质出口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向上穿出所述的阀体(1)后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分别和所述的阀体(1)设置为转动副,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的轴向垂直,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与所述的阀腔间通道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支撑圈(303),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的第三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三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三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预紧弹簧(403),所述的第三预紧弹簧(403)位于所述的第三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之间,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和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阀座(503),所述的第三阀座(50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上,所述的第三阀座(503)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匹配的第三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构成第三密封副,所述的第三阀座支撑圈(303)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外O型圈(603),所述的第三外O型圈(603)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三密封面的外径;
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与所述的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与所述的第二阀腔之间设置为沿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滑动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的外周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的介质出口轴向的第四台阶面,所述的第四台阶面中沿圆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数目的第四盲孔,任意一个所述的第四盲孔中均各自设置有一个第四预紧弹簧(404),所述的第四预紧弹簧(404)位于所述的第四台阶面相邻的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和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之间,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和所述的第二球体(20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阀座(504),所述的第四阀座(504)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上,所述的第四阀座(504)具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匹配的第四密封面并与所述的第二球体(202)构成第四密封副,所述的第四阀座支撑圈(304)的外周和所述的第二阀腔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第四外O型圈(604),所述的第四外O型圈(604)的直径小于所述的第二密封面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气动组件(901)、第二气动组件(902)、第一气动阀(1001)、第二气动阀(1002)、第一电磁阀(1101)、第二电磁阀(1102)、副气源(1201)、主气源(1202)和控制器(13),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副气源(1201)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关闭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120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供气端相连,所述的控制器(13)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1101)、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10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主气源(1202)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气动阀(1001)、所述的第二气动阀(1002)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气动组件(901)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动组件(902)与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阀杆(701)、所述的第一下阀杆(801)、所述的第二上阀杆(702)和所述的第二下阀杆(802)分别通过轴承和所述的阀体(1)活动连接。
CN202021589747.2U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双联球阀 Active CN212690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9747.2U CN212690898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双联球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9747.2U CN212690898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双联球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0898U true CN21269089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9747.2U Active CN212690898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双联球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0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8280A (en) Bi-directional pressure balanced valve
CN102878317B (zh) 一种密封可靠启闭扭矩小的气动球阀
CN211550662U (zh) 一种可实现高精度减压的多功能组合阀
CN102278504A (zh) 一种大气排放阀
CN202834165U (zh) 一种密封可靠启闭扭矩小的球阀
CN212690898U (zh) 一种双联球阀
CN208331354U (zh) 一种新型电磁泄放阀
CN207848519U (zh) 先导式减压阀
CN218992475U (zh) 一种新型燃气自闭阀
CN201265667Y (zh) 自保持真空换向阀
CN204922028U (zh) 一种阀门
CN206280524U (zh) 具有自动密封功能的气动球阀
CN109854754A (zh) 一种先导式截止阀
CN213810022U (zh) 一种集成式瓶阀
CN202056386U (zh) 电磁阀
CN213982231U (zh) 一种阀门执行系统
CN112032120B (zh) 一种具有气动延时换向模块的分级联动控制系统
CN210770278U (zh) 一种双座蝶阀
CN210088084U (zh) 抗冲刷复合阀组
CN210461747U (zh) 一种自控大口径快速切断波纹管闸阀
CN212155848U (zh) 一种带有调节手轮的气动角座阀
CN111946836A (zh) 双向密封截止阀
CN209278493U (zh) 截止阀及氢氧复合系统
CN212616339U (zh) 双向密封截止阀
CN106402406A (zh) 一种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