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0564U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80564U CN212680564U CN202020298402.5U CN202020298402U CN212680564U CN 212680564 U CN212680564 U CN 212680564U CN 202020298402 U CN202020298402 U CN 202020298402U CN 212680564 U CN212680564 U CN 2126805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wall
- hot
- frame shell
- c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干燥用换热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包括预冷换热器、中间分离器和冷却换热器,所述中间分离器夹设在预冷换热器和冷却换热器之间,且中间分离器包括相互独立的连通腔和分离腔,连通腔与热湿空气出口及热湿空气冷却进口相连通,分离腔与冷湿空气出口及冷干空气进口相连通,分离腔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至少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块。它通过钎焊将预冷换热器、中间分离器和冷却换热器依次叠置制成一体式结构,结构更加紧凑,干燥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特别是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压缩空气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和净化,通常的干燥可通过冷却来实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露点温度凝结成水珠,同时冷凝空气中的其它可凝的污染物质一起去除,之后低温的空气需再次被加热,避免在使用输送过程中,空气管路外侧发生凝露,以及使用时瞬间膨胀,温度急剧下降而结冰,因此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与净化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空气干燥换热器如图1所示,在高压空气从冷却口出来后,外部连接气水分离器,分离水份与可凝污染物,造成空间浪费及安装施工上的繁琐,同时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热湿空气进行干燥,同时使得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避免空间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包括预冷换热器、中间分离器和冷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换热器设置有热湿空气进口、热湿空气出口、热湿空气流道、冷干空气进口、干燥空气出口和干燥空气流道,所述热湿空气进口和热湿空气出口通过热湿空气流道相连通,所述冷干空气进口和干燥空气出口通过干燥空气流道相连通,且热湿空气流道和干燥空气流道之间具有热交换,所述冷却换热器设置有热湿空气冷却进口、冷湿空气出口、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之间通过冷媒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湿空气冷却进口和冷湿空气出口之间通过制冷通道相连通,且冷媒通道和制冷通道之间具有热交换,所述中间分离器夹设在预冷换热器和冷却换热器之间,且中间分离器包括相互独立的连通腔和分离腔,所述连通腔与热湿空气出口及热湿空气冷却进口相连通,所述分离腔与冷湿空气出口及冷干空气进口相连通,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至少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块。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预冷换热器包括前壁一和后壁一,所述热湿空气进口和干燥空气出口设置在前壁一上,所述热湿空气出口和冷干空气进口设置在后壁一上,且热湿空气出口位于热湿空气进口的上方,所述冷干空气进口位于干燥空气出口的上方,所述冷却换热器包括前壁二和后壁二,所述热湿空气冷却进口和冷湿空气出口设置在前壁二上,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设置在后壁二上,所述中间分离器包括框状的分离器框壳,所述分离器框壳内设置有用于分隔连通腔和分离腔的分隔件,所述分离器框壳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上,分离器框壳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上,所述分隔件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上,分隔件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上。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隔板包括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横向设置的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左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的左侧内壁上,且横隔板的右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的右侧内壁上,各所述横隔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型的通孔。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横隔板的边沿具有若干个贯穿型的缺口。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隔板包括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交错间隔设置的左隔板和右隔板,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均横向设置,各所述左隔板连接在分离器框壳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右侧延伸,左隔板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右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各所述右隔板连接在分离器框壳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左侧延伸,右隔板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左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左隔板和右隔板的外侧沿均具有向下翻折的挡沿。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所述左纵隔板的顶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的顶侧内壁上且左纵隔板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的底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右纵隔板的底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的底侧内壁上且右纵隔板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的顶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过滤网块夹设在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之间。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隔板包括成对对称设置的挡条一和挡条二,所述挡条一固连在分离器框壳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右侧延伸,所述挡条二固连在分离器框壳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左侧延伸,所述挡条一的外侧沿和挡条二的外侧沿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隔板的前端端面抵靠在后壁一上,隔板的后端端面抵靠在前壁二上。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连通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热湿空气出口的尺寸。最大限度增加通流面积。
在上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中,所述预冷换热器、中间分离器和冷却换热器通过钎焊制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钎焊将预冷换热器、中间分离器和冷却换热器依次叠置制成一体式结构,结构更加紧凑;
2、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分离器通过设置隔板,隔板的前后端分别与预冷换热器的后壁和冷却换热器的前壁相固连,能够有效地提高三合一换热器的耐压性,同时其通过设置过滤网块,还有利于提高水分离效率,干燥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把传统的汽水分离器集成到板式换热器上,结构紧凑,同时避免后期安装繁琐且降低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横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中间分离器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气中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冷换热器;2、中间分离器;3、冷却换热器;4、热湿空气进口;5、热湿空气出口;6、冷干空气进口;7、干燥空气出口;8、热湿空气冷却进口;9、冷湿空气出口;10、冷媒进口;11、冷媒出口;12、连通腔;13、分离腔;14、过滤网块;15、前壁一;16、后壁一;17、前壁二;18、后壁二;19、分离器框壳;20、分隔件;21、横隔板;22、通孔;23、左隔板;24、右隔板;25、挡沿;26、左纵隔板;27、右纵隔板;28、挡条一;29、挡条二;30、排水管;31、上挡沿;32、下挡沿;3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为一种三合一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包括通过依次钎焊制为一体式结构的预冷换热器1、中间分离器2和冷却换热器3,预冷换热器1包括前壁一15和后壁一16,前壁一15上设置有热湿空气进口4和干燥空气出口7,其中,热湿空气进口4设置在前壁一15的右下角,干燥空气出口7设置在前壁一15的左下角,后壁一16上设置有热湿空气出口5和冷干空气进口6,其中,热湿空气出口5设置在后壁一16的右上角,冷干空气进口6设置在后壁一16的左上角,即热湿空气出口5位于热湿空气进口4的上方,冷干空气进口6位于干燥空气出口7的上方,预冷换热器1具有相对独立且具有热交换的热湿空气流道和干燥空气流道,热湿空气进口4和热湿空气出口5通过热湿空气流道相连通,冷干空气进口6和干燥空气出口7通过干燥空气流道相连通;冷却换热器3包括前壁二17和后壁二18,前壁二17上设置有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和冷湿空气出口9,其中,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设置在前壁二17的右上角且位置与热湿空气出口5相对应,冷湿空气出口9设置在前壁二17的右上角,后壁二18上设置有冷媒进口10和冷媒出口11,其中冷媒进口10位于后壁二18的左下角,冷媒出口11位于后壁二18的左上角且位于冷媒进口10的上方,冷却换热器3内具有相对独立且具有热交换的冷媒通道和制冷通道,冷媒进口10和冷媒出口11之间通过冷媒通道相连通,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和冷湿空气出口9之间通过制冷通道相连通,且冷媒通道和制冷通道之间具有热交换;中间分离器2包括框状的分离器框壳19,分离器框壳19内由分割件20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连通腔12和分离腔13,分离器框壳19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16上,分离器框壳19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17上,分隔件20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16上,分隔件20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17上,即分离腔13由分离器框壳19除去右上部的区域、分隔件20、后壁一16及前壁二17围设而成,连通腔12由分离器框壳19的右上部、分隔件20、后壁一16及前壁二17围设而成;连通腔12的截面呈管状,连通腔12与热湿空气出口5及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相连通,分离腔13与冷湿空气出口9及冷干空气进口6相连通,分离腔13内设置有隔板结构,隔板结构包括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横向设置的横隔板21,横隔板21的左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左侧内壁上,且横隔板21的右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右侧内壁上,各横隔板21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型的通孔22,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块14,过滤网块14为过滤网块,用于对冷湿空气实现冷凝。
本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如下:为压缩的热湿空气从预冷换热器1的热湿空气进口4进入,由热湿空气出口5排出并经过中间分离器2的连通腔12后通过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进入到冷却换热器3内部,热湿空气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冷媒制冷后转变为冷湿空气,并由冷湿空气出口9排出至中间分离器2的分离腔13中,冷湿空气在由下往下的运动过程中,水份及可凝污染物在横隔板21及过滤网块14上析出,并向下流淌在分离腔13的底部,并由位于中间分离器2底部的排水管30排出,冷湿空气经过中间分离器2的分离后转变为冷干空气,冷干空气由冷干空气进口6进入到预冷换热器1中,冷干空气在干燥空气流道中流动的过程中与热湿空气流道的热湿空气进行热交换,能够对刚进入的热湿空气进行预冷,降低制冷系统电能消耗,同时能够使得由干燥空气出口7排出的干燥空气温度相对升高,避免干燥空气在后续输送过程中管路出现凝露。
实施例二:
参照图4,本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二中的横隔板21不仅中部具有若干个通孔22,横杆板21的边沿具有若干个贯穿型的缺口33,在增加通流面积之外,还可以在中间分离器2的分离器框壳19内壁、预冷换热器1的后壁一16和冷却换热器3的前壁二17上有冷凝水时产生时,水流可以沿着壁面流下,分离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三的隔板结构为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交错间隔设置的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均横向设置,各左隔板23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右侧延伸,左隔板23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各右隔板24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左侧延伸,右隔板24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过滤网块14夹设在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之间。本实施例二能够有效增加压缩空气流动距离,提高水份过滤效率,同时实施例二还增加中间换热器3与预冷换热器1及冷却换热器3的焊接面,提高三合一换热器的耐压能力。
实施例四:
参照图6,本实施例四的结构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的外侧沿均具有向下翻折的挡沿25,挡沿25与左隔板23或右隔板24夹角为90°-180°,可使分离的水份最大限度回到中间分离器2的底部并由排水管30排出。
实施例五: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五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四的隔板结构为竖向间隔设置的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左纵隔板26的顶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顶侧内壁上且左纵隔板26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19的底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右纵隔板27的底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底侧内壁上且右纵隔板27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19的顶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过滤网块14夹设在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之间。
进一步的,左纵隔板26的底端具有朝向右纵隔板27一侧翻折且具有间距的下挡沿32,右纵隔板27的底端具有朝向左纵隔板26一侧翻折且具有间距的上挡沿31。
本实施例五中,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把中间分离器2分3个流程,压缩空气由冷湿空气出口9出来后在右侧流程中向上运行,再转向中间流程并通过过滤网块14向下流动,最后再经由左侧流程向上流动进入到冷干空气进口6,有利于水份的分离,同时由于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在中间分离器2内均匀分布,三合一换热器焊接均匀,提高耐压能力。
实施例六:
参照图9,本实施例六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五将横隔板21更改为成对对称设置的挡条一28和挡条二29,挡条一28和挡条二29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挡条一28固连在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右侧延伸,挡条二29固连在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左侧延伸,挡条一28的外侧沿和挡条二29的外侧沿之间具有间隙。过滤网块14的左顶部和左底部夹设在两个挡条一28之间,过滤网块14的右顶部和右底部夹设在两个挡条二29之间。本实施例五能最大限度增加压缩空气的同流面积,减小压阻。
实施例七:
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七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分隔件20将连通腔12分隔成圆形或矩形或方形,且连接筒12的截面尺寸大于热湿空气出口5的尺寸,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压缩空气的通流面积,降低压缩空气的压损。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包括预冷换热器(1)、中间分离器(2)和冷却换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换热器(1)设置有热湿空气进口(4)、热湿空气出口(5)、热湿空气流道、冷干空气进口(6)、干燥空气出口(7)和干燥空气流道,所述热湿空气进口(4)和热湿空气出口(5)通过热湿空气流道相连通,所述冷干空气进口(6)和干燥空气出口(7)通过干燥空气流道相连通,且热湿空气流道和干燥空气流道之间具有热交换,所述冷却换热器(3)设置有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冷湿空气出口(9)、冷媒进口(10)和冷媒出口(11),所述冷媒进口(10)和冷媒出口(11)之间通过冷媒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和冷湿空气出口(9)之间通过制冷通道相连通,且冷媒通道和制冷通道之间具有热交换,所述中间分离器(2)夹设在预冷换热器(1)和冷却换热器(3)之间,且中间分离器(2)包括相互独立的连通腔(12)和分离腔(13),所述连通腔(12)与热湿空气出口(5)及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相连通,所述分离腔(13)与冷湿空气出口(9)及冷干空气进口(6)相连通,所述分离腔(13)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至少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换热器(1)包括前壁一(15)和后壁一(16),所述热湿空气进口(4)和干燥空气出口(7)设置在前壁一(15)上,所述热湿空气出口(5)和冷干空气进口(6)设置在后壁一(16)上,且热湿空气出口(5)位于热湿空气进口(4)的上方,所述冷干空气进口(6)位于干燥空气出口(7)的上方,所述冷却换热器(3)包括前壁二(17)和后壁二(18),所述热湿空气冷却进口(8)和冷湿空气出口(9)设置在前壁二(17)上,所述冷媒进口(10)和冷媒出口(11)设置在后壁二(18)上,所述中间分离器(2)包括框状的分离器框壳(19),所述分离器框壳(19)内设置有用于分隔连通腔(12)和分离腔(13)的分隔件(20),所述分离器框壳(19)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16)上,分离器框壳(19)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17)上,所述分隔件(20)的前端抵靠在后壁一(16)上,分隔件(20)的后端抵靠在前壁二(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横向设置的横隔板(21),所述横隔板(21)的左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左侧内壁上,且横隔板(21)的右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右侧内壁上,各所述横隔板(21)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型的通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21)的边沿具有若干个贯穿型的缺口(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若干个由上往下依次交错间隔设置的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所述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均横向设置,各所述左隔板(23)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右侧延伸,左隔板(23)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各所述右隔板(24)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左侧延伸,右隔板(24)的外侧沿与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隔板(23)和右隔板(24)的外侧沿均具有向下翻折的挡沿(2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所述左纵隔板(26)的顶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顶侧内壁上且左纵隔板(26)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19)的底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右纵隔板(27)的底端连接在分离器框壳(19)的底侧内壁上且右纵隔板(27)的底端与分离器框壳(19)的顶侧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过滤网块(14)夹设在左纵隔板(26)和右纵隔板(2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成对对称设置的挡条一(28)和挡条二(29),所述挡条一(28)和挡条二(29)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挡条一(28)固连在分离器框壳(19)左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右侧延伸,所述挡条二(29)固连在分离器框壳(19)右侧内壁上且朝向分离器框壳(19)左侧延伸,所述挡条一(28)的外侧沿和挡条二(29)的外侧沿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条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前端端面抵靠在后壁一(16)上,隔板的后端端面抵靠在前壁二(1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条所述的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12)的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热湿空气出口(5)的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98402.5U CN212680564U (zh) | 2020-03-11 | 2020-03-11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98402.5U CN212680564U (zh) | 2020-03-11 | 2020-03-11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80564U true CN212680564U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89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98402.5U Active CN212680564U (zh) | 2020-03-11 | 2020-03-11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80564U (zh) |
-
2020
- 2020-03-11 CN CN202020298402.5U patent/CN2126805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34603B (zh) | 内置分流结构的逆流板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及通道隔板 | |
CN204165288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 |
CN201997239U (zh) | 三合一热交换器 | |
CN212680564U (zh)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
CN101162100A (zh) | 交叉流复合间接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 | |
CN111228974A (zh) | 一种冷干机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
CN212620284U (zh) | 一种冷却物冷藏间排风冷量回收装置 | |
CN200946994Y (zh) |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中的换热器 | |
CN214426506U (zh) | 一种三合一板式换热器 | |
CN211147362U (zh) | 一种压缩气体干燥机的换热除水结构 | |
CN216869268U (zh) | 一种三合一板式换热器的中间分离器 | |
CN202041106U (zh)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 |
CN217763991U (zh) |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 |
CN212535973U (zh) | 一种立式单管三合一空气系统 | |
CN213610639U (zh) | 一种移动组合式压缩空气干燥机 | |
CN213208728U (zh) | 气水分离换热器 | |
CN221036129U (zh) | 全热交换器 | |
CN211216027U (zh) | 一种高效型有机废气过滤装置 | |
CN111336834A (zh) | 一种蒸发冷却器 | |
CN212645096U (zh) | 一种集成式冷冻干燥机 | |
CN204522704U (zh) | 一种板式冷干机 | |
CN219572050U (zh) | 一种带并联式换热装置的热泵供暖系统 | |
CN211953777U (zh) | 一种蒸发冷却器 | |
CN201519536U (zh) |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器 | |
CN216558424U (zh) | 一种压缩气体用气液分离水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