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8076U -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8076U
CN212658076U CN202021183853.0U CN202021183853U CN212658076U CN 212658076 U CN212658076 U CN 212658076U CN 202021183853 U CN202021183853 U CN 202021183853U CN 212658076 U CN212658076 U CN 21265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covery device
water
heat recovery
gas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38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厚兵
杨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I BUILDING MATERIAL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I BUILDING MATERIAL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I BUILDING MATERIAL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FACTORY filed Critical HUANGSHI BUILDING MATERIAL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0211838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80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控制器、外壳体以及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内壳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出气口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热量散失,并置换尾气中的热量,提高热量回收效率,同时,避免热泵机组的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导致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因此,工业尾气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从工业尾气中进行热量提取和回收利用,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现有技术中可采用热泵机组对工业尾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烟气直接进入热泵发生器,烟气冷凝液的成分复杂,会污染设备,引起换热面的腐蚀,从而缩短了设备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热量散失,并置换尾气中的热量,提高热量回收效率,同时,避免热泵机组的腐蚀。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控制器、外壳体以及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内壳体的侧壁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均与水源热泵机组连通,所述出气口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与所述内壳体同轴设置的固定轴以及螺旋叶片,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与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围绕所述固定轴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呈塔状,且所述气流通道靠近进气口的一侧面积大于靠近出气端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均与冷凝水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管道上均设置加压泵和流量控制阀,所述加压泵、流量控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管道上还串联有电子水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岩棉或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盘管的截面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保温层减少尾气热量散失,在内壳体的侧壁中设置换热盘管对内壳体蓄积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通过在气流通道内部设置换热器,可有效地对尾气热量进行置换,提高热量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A-A’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10-外壳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20-内壳体,30-保温层,40-换热器,40a-固定轴,40b-螺旋叶片,401-第二进水口,402-第二出水口,50-换热盘管,501-第一进水口,502-第一出水口,60-换热管道,601-混合桶槽,602-增压泵,70-水源热泵机组,80-冷凝水管道,801-电子水处理器,802-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控制器、外壳体10以及内壳体20,所述外壳体10和内壳体20之间设置有保温层30,所述保温层30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岩棉或聚氨酯材料,便于减少尾气进入内壳体20后热量散失,所述保温层30的设置便于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20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101,所述内壳体20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102,所述内壳体20的侧壁内设置有换热盘管50,所述换热盘管50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换热盘管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501和第一出水口502,所述第一进水口501与冷凝水管道80连通。所述进气口101与出气口102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40,所述换热器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402,所述第二进水口401与冷凝水管道80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呈塔状且所述气流通道靠近进气口101的一侧面积大于靠近出气端一侧面积,便于尾气在经由所述进气口101进入气流通道后迅速扩散均匀并与换热器40充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保证尾气中的热量在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后即可进行高效的热量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器管道上均设置加压泵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加压泵、流量控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处的尾气温度温并反馈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值控制流量控制阀和加压泵的运行,以调整冷凝水的流速,保证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高效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0包括与所述内壳体20同轴设置的固定轴40a以及螺旋叶片40b,所述固定轴40a的两端与所述内壳体20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40b围绕所述固定轴40a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轴40a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40b的宽度由下至上跟随进气通道的内径的变化而逐渐减小,所述螺旋叶片40b的内部还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402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402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40b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管道80上还串联有电子水处理器801,以避免管道结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50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502,所述第二进水口401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402,以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502与第二出水口402均与换热管道60连通,所述换热管道60的中段设置有混合桶槽601以及加压泵,所述换热盘管50与换热器40中的冷凝水在混合桶槽601内进行混合后通过所述换热管道60与水源热泵机组70连通,所述水源热泵机组70对冷凝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即可完成对尾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外壳体(10)以及内壳体(20),所述外壳体(10)和内壳体(20)之间设置有保温层(30),所述内壳体(20)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101),所述内壳体(20)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102),所述内壳体(20)的侧壁内设置有换热盘管(50),所述换热盘管(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501)和第一出水口(502),所述进气口(101)与出气口(102)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40),所述换热器(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402),所述第一出水口(502)与第二出水口(402)均与水源热泵机组(70)连通,所述出气口(10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0)包括与所述内壳体(20)同轴设置的固定轴(40a)以及螺旋叶片(40b),所述固定轴(40a)的两端与所述内壳体(20)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40b)围绕所述固定轴(40a)设置且与所述固定轴(40a)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40b)的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进水口(401)和第二出水口(402)分别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40b)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呈塔状,且所述气流通道靠近进气口(101)的一侧面积大于靠近出气端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501)和第二进水口(401)均与冷凝水管道(80)连通,所述冷凝器管道上均设置加压泵和流量控制阀,所述加压泵、流量控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管道(80)上还串联有电子水处理器(8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50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502),所述第二进水口(401)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水口(40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0)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为岩棉或聚氨酯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50)的截面为圆形。
CN202021183853.0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3853.0U CN21265807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3853.0U CN21265807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8076U true CN212658076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5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385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807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8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2969A (zh) * 2022-05-19 2022-07-08 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浆叶干燥用尾气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2969A (zh) * 2022-05-19 2022-07-08 铜陵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浆叶干燥用尾气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8076U (zh)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2105453U (zh) 除氧器排放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01680744U (zh) 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
CN201884248U (zh) 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1419072Y (zh) 一种用于回收活性焦的设备
CN201433899Y (zh) 空气压缩机废热再生装置
CN202581269U (zh) 锅炉余热超导换热系统
CN203112780U (zh) 一种沼气内水的冷凝和分离装置
CN201357034Y (zh) 己二酸氩硝废气回收系统
CN201488148U (zh) 节能型屋顶机组
CN219036675U (zh) 一种锅炉废气用热能回收装置
CN220707358U (zh) 一种废气催化燃烧过滤装置
CN205372701U (zh) 锅炉烟气余热循环供热系统
CN214145906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214666090U (zh) 一种节能的催化剂窑炉
CN218120682U (zh) 一种烟囱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节能制冰装置
CN212512629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2619664U (zh) 二氧化碳生产用循环水池
CN217032096U (zh)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设备
CN205980078U (zh) 空调节能系统储水循环系统
CN220283686U (zh) 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装置
CN202438161U (zh) 一种废碱液回收装置
CN213631049U (zh) 一种电解铝梯级废热制冷装置
CN213599901U (zh) 一种用于污水曝气的一体化降温设备
CN212842317U (zh) 热源塔防冻液循环再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