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6386U -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6386U
CN212656386U CN201921161503.1U CN201921161503U CN212656386U CN 212656386 U CN212656386 U CN 212656386U CN 201921161503 U CN201921161503 U CN 201921161503U CN 212656386 U CN212656386 U CN 212656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girder
room frame
ten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15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海
王东
牛建成
康串
张其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15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6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6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6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包括主梁、侧梁、转换梁、前横梁和立柱,主梁和侧梁对接成“人”字形,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之间通过顶横梁和副梁连接,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分别通过榫卯连接安装在转换梁的两端;转换梁的下方与前横梁连接,前横梁的端部通过立柱连接件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数量是四个,分别安装在前横梁的端部且与所述阳光房框架的四个角部对应,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中,阳光房框架主梁采用“人”字形对接式的结构,通过主梁连接件和紧固件提高了主梁对接的牢固性;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连接,安装施工更加方便,结构本身的强度高,牢固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阳光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整个中国阳光房市场,主副梁的连接方式都为通过自攻丝进行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不牢固,并且工地现场安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的铝结构阳光房都是铝方管加钢芯的结构或者铝框层层焊接累加,两者加钢芯或焊接累加只是单纯的辅助增加铝结构的刚度和挠度,时间久了,钢芯容易生锈或焊口容易开裂,从而降低结构自身的强度,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且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力和物料的浪费都很大。
因此,阳光房框架结构及其安装方式都有加强和完善的需求,以提高阳光房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式且牢固性强的主梁对接式阳光房框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包括主梁、侧梁、转换梁、前横梁和立柱,所述两个主梁通过主梁连接件和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主梁组件,所述两个侧梁通过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侧梁组件,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之间通过顶横梁和副梁连接,所述顶横梁连接在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顶端,所述副梁包括多个且依次排列在所述顶横梁的侧下方;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分别通过榫卯连接安装在所述转换梁上;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前横梁连接,所述前横梁的端部通过立柱连接件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和侧梁与所述转换梁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榫头连接部,所述转换梁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榫头连接部搭接的支撑台,所述第一榫头连接部搭接在所述支撑台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转换梁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和侧梁上还设有便于安装副梁的第一卯眼连接部,所述副梁的两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卯眼连接部内;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所述前横梁的顶部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所述转换梁和前横梁通过所述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榫卯连接;所述立柱的数量是四个,分别安装在前横梁的端部且与所述阳光房框架的四个角部对应,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梁连接件是与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安装角度相适配的“人”字形,所述主梁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臂,所述主梁内部设有便于所述主梁连接件插入的支撑腔,所述主梁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臂分别插接在所述两个主梁的支撑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的形状是弧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换梁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披水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披水板的下方设有落水槽,所述前横梁的底部设有便于安装所述落水槽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落水槽的内侧壁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落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下方安装有排水管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挡板,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设有便于安装所述挡板安装台,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落水槽的外侧壁的顶部安装有装饰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落水槽的外侧壁上设有花边装饰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立柱的内部腔体中,所述立柱的顶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底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阳光房框架主梁采用“人”字形对接式的结构,通过主梁连接件和紧固件提高了主梁对接的牢固性;主梁与副梁之间、主梁与转换梁之间、转换梁与前横梁之间均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连接,与现有技术中,阳光房框架通过焊接或只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施工更加方便,结构本身的强度高,牢固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11-主梁连接件;111-连接臂;12-第一榫头连接部;13-第一卯眼连接部;2-侧梁;3-转换梁;31-支撑台;32-第二卯眼连接部;33-第一安装槽;4-前横梁;41-第二榫头连接部;42-第二安装槽;43-安装台;5-立柱;51-立柱连接件;6-顶横梁;7-副梁;8-混凝土底座;91-披水板;92-落水槽;921-花边装饰线;93-排水管道;94-挡板;95-装饰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包括主梁1、侧梁2、转换梁3、前横梁4和立柱5,两个主梁1通过主梁连接件11和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主梁组件,两个侧梁2通过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侧梁组件,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之间通过顶横梁6和副梁7连接,顶横梁6连接在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顶端,副梁7包括多个且依次排列在顶横梁6的侧下方。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分别通过榫卯连接安装在转换梁3上,转换梁3的底部与前横梁4连接,前横梁4的端部通过立柱连接件51与立柱5固定连接。
主梁1与转换梁3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榫头连接部12,侧梁2与转换梁3连接的端部也设有第一榫头连接部(图中未示出),转换梁3的一侧设有用于与第一榫头12连接部搭接的支撑台31,第一榫头连接部12搭接在支撑台31上并通过紧固件与转换梁3固定连接,主梁1和侧梁2上还设有便于安装副梁7的第一卯眼连接部13,副梁7的两端搭接在第一卯眼连接部13内。
转换梁3的底部与前横梁4的顶部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卯眼连接部32和第二榫头连接部41,转换梁3和前横梁4通过第二卯眼连接部32和第二榫头连接部41榫卯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主梁的安装角度,第二卯眼连接部32和第二榫头连接部41的形状是弧形。
立柱5的数量是四个,分别安装在前横梁4的端部且与阳光房框架的四个角部对应,立柱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底座8上。
如图3所示,主梁连接件11是与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安装角度相适配的“人”字形,主梁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臂111,主梁1内部设有便于主梁连接件11插入的支撑腔,主梁连接件11的两个连接臂111分别插接在两个主梁1的支撑腔内。
转换梁3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33,第一安装槽33内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披水板91,主梁1上方安装有玻璃,积水从玻璃向下表面流到披水板上,向转换梁的外侧排出。
披水板91的下方设有落水槽92,前横梁4的底部设有便于安装落水槽92的第二安装槽42,落水槽92的内侧壁卡接在第二安装槽42内,落水槽92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图中未示出),排水孔下方安装有排水管道93。
披水板92的内侧设有挡板94,第二安装槽42一侧设有便于安装挡板94安装台43,挡板9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台43上。
落水槽92的外侧壁的顶部安装有装饰边95。
落水槽92的外侧壁上设有花边装饰线921。
立柱连接件51插接在立柱5的内部腔体中,立柱5的顶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前横梁4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后,在侧梁组件和主梁组件上方安装有玻璃,雨天积水通过玻璃表面流到披水板91上,通过披水板92将积水导入落水槽92中,并通过排水管道93排出。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搭接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搭接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本司阳光房榫卯搭接结构为阳光房行业首创,构成阳光房框架的各组件通过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搭建,使阳光房的搭建更加方便,尤其提高了阳光房框架的坚固耐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侧梁、转换梁、前横梁和立柱,所述两个主梁通过主梁连接件和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主梁组件,所述两个侧梁通过紧固件对接成“人”字形侧梁组件,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之间通过顶横梁和副梁连接,所述顶横梁连接在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顶端,所述副梁包括多个且依次排列在所述顶横梁的侧下方;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分别通过榫卯连接安装在所述转换梁上;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前横梁连接,所述前横梁的端部通过立柱连接件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和侧梁与所述转换梁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一榫头连接部,所述转换梁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榫头连接部搭接的支撑台,所述第一榫头连接部搭接在所述支撑台上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转换梁固定连接,所述主梁和侧梁上还设有便于安装副梁的第一卯眼连接部,所述副梁的两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卯眼连接部内;所述转换梁的底部与所述前横梁的顶部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所述转换梁和前横梁通过所述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榫卯连接;所述立柱的数量是四个,分别安装在前横梁的端部且与所述阳光房框架的四个角部对应,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连接件是与所述主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安装角度相适配的“人”字形,所述主梁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臂,所述主梁内部设有便于所述主梁连接件插入的支撑腔,所述主梁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臂分别插接在所述两个主梁的支撑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卯眼连接部和第二榫头连接部的形状是弧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梁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披水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披水板的下方设有落水槽,所述前横梁的底部设有便于安装所述落水槽的第二安装槽,所述落水槽的内侧壁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落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下方安装有排水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披水板的内侧设有挡板,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侧设有便于安装所述挡板安装台,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台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槽的外侧壁的顶部安装有装饰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槽的外侧壁上设有花边装饰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件插接在所述立柱的内部腔体中,所述立柱的顶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底部。
CN201921161503.1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Active CN212656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1503.1U CN212656386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1503.1U CN212656386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6386U true CN212656386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1503.1U Active CN212656386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6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6386U (zh) 一种主梁对接式的阳光房框架
CN108005287A (zh) 钢结构仿古屋面结构
KR101610669B1 (ko) 조립식 파라솔
CN214498388U (zh) 组装式悬挑模板支撑排架
CN210621925U (zh) 一种阳光房框架
CN218438480U (zh) 一种单坡顶阳光房
CN209384467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上的幕墙支座调节系统
CN204298962U (zh) 一种新型连接节点结构
CN104818867A (zh) 一种移动组装式公厕
CN210857501U (zh) 一种靠墙式阳光房框架
CN204401907U (zh) 预制阳台檐口
CN210685106U (zh) 一种钢横竖框榫卯焊接式幕墙框架
CN214834146U (zh) 一种天沟与落水管连接头
CN207436259U (zh) 一种钢结构仿古歇山屋面建筑结构体系
CN214531591U (zh) 一种造型雨篷及通高不锈钢立柱
CN215564416U (zh) 一种混凝土斜屋面浇筑的组合模板
CN204754301U (zh) 一种移动组装式公厕
CN204781885U (zh) 一种新型大屋檐悬挑型钢操作平台
CN221119607U (zh) 一种弧形整体铝合金门窗安装结构
CN219118362U (zh) 一种胶合木房檐结构
CN21655205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轻钢楼盖结构
CN215253417U (zh) 一种移动度假屋的骨架连接结构
CN211923703U (zh) 一种节能型高稳定性钢结构彩钢厂房
CN212406101U (zh) 一种大角度向外倾斜墙体单侧模板结构
CN215164560U (zh) 一种轻型可循环圆拱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