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6403U -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6403U
CN212646403U CN202020734861.3U CN202020734861U CN212646403U CN 212646403 U CN212646403 U CN 212646403U CN 202020734861 U CN202020734861 U CN 202020734861U CN 212646403 U CN212646403 U CN 212646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water
air inlet
air out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48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长江
赵勇
朱永楠
何国华
王建华
龚家国
李海红
何凡
翟家齐
王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20207348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6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6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64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应用于农业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马氏瓶本体和进气组件;其中:马氏瓶本体内部设置有中空腔室,顶端设置有注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进气组件包括:弹性密封塞、进气硬管和置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出气平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实现注水口密封的同时,用户通过上下拉动进气硬管即可实现对出气孔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水头高度的调节,相比已有技术,无需移动马氏瓶本体,调节便捷性更高,调节精度更易控制,安全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背景技术
马氏瓶是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使得容器内外压强一致,从而实现马氏瓶内水头恒定及自动补水的装置。然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马氏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气密性差导致水头不稳定;二是入渗水头调节程序繁琐。例如美国Metergroup公司生产的UMS KSAT系列土壤饱和导水率测量系统,KSAT系统虽然精度高,但设备费用高、水头调节耗时较长,且容量小,一般仅适用于室内试验,满足不了野外入渗以及耗水量较大的入渗过程。
在开展定水头水分入渗试压时候,在调节水头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机械的升降台或者在马氏瓶底部垫东西的方式,但此种方式在调节水头的时候整个马氏瓶都在上下移动,当水从马氏瓶出水口通过软管流出的时候,由于软管水头损失的存在,实际水头会往往会低于设定的水头,因此需要反复对马氏瓶高度进行调整,这种机械调整方式不安全且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包括马氏瓶本体和进气组件;其中:
所述马氏瓶本体内部设置有中空腔室,顶端设置有注水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中空腔室与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连通;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弹性密封塞、进气硬管和置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出气平板;
所述弹性密封塞的一端塞入所述注水口且对所述注水口具有径向压力,另一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弹性密封塞的通孔;
所述进气硬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气平板固定,所述弹性密封塞对所述进气硬管具有径向压力;
所述出气平板上端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硬管相通。
可选的,所述出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在所述出气平板的上端面均匀分布;其中:
当所述中空腔室为圆柱体时,所述出气平板为圆形;
当所述中空腔室为棱柱体时,所述出气平板为与所述中空腔室的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
可选的,所述出气平板包括套管和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
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硬管固定,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上与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连通;
所述出气孔开设在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上。
可选的,所述进气硬管设置有进气孔的一端还固定有拉环,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拉环上。
可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塞和所述注水口之间设置有弹性气密垫片;
沿所述注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注水口同轴,所述弹性气密垫片内嵌于所述环形槽中。
可选的,所述马氏瓶本体包括马氏瓶盖子和马氏瓶腔体;
所述马氏瓶盖子的底端设置有一圈凹槽,所述马氏瓶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并连接为一体,以使所述马氏瓶盖子和所述马氏瓶腔体的连接处密封。
可选的,还包括出水口阀门,所述出水口阀门安装在所述出水口处;
所述出水口阀门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防漏水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气平板、弹性密封塞、进气硬管等结构的设置,在实现注水口密封的同时,用户通过上下拉动进气硬管即可实现对出气孔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水头高度的调节,相比已有技术,无需移动马氏瓶本体,调节便捷性更高,调节精度更易控制,安全高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出气孔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在进入马氏瓶内时候的气泡分布均匀,使得马氏瓶内部溶液浓度分布均匀,提高对溶液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硬管内嵌在弹性密封塞上,将弹性密封塞从注水口取开即可往马氏瓶腔体内注水,将弹性密封塞塞住注水口即可快速实现注水口的密封,此结构减少了在马氏瓶本体上的开孔数,使得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气密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形的马氏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四棱柱形的马氏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弹性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形出气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出气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进气硬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形马氏瓶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形马氏瓶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马氏瓶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马氏瓶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弹性气密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出水口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马氏瓶本体,2-进气组件,101-注水口,102-出水口,103-马氏瓶盖子,104-马氏瓶腔体,105-凹槽,106-凸台,107-出水口阀门,201-弹性密封塞,202-进气硬管,203-出气平板,204-通孔,205-进气孔,206-出气孔,207-套管,208-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9-拉环,210-弹性气密垫片,211-环形槽,212-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在介绍本实用新型的马氏瓶之前,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马氏瓶以及所开展的水分入渗水头调节原理进行说明:
已有技术中的马氏瓶一般在瓶口上部设一注水口,以便给马氏瓶装水;瓶身下端侧壁上设有一固定的气孔及气孔阀门,以控制马氏瓶内的气压;瓶身底部还设置有一出水口。
水分入渗水头调节原理:
当马氏瓶中的水与土柱中土壤表面积水连通为一个供水系统时,基于连通器水量平衡的原理,理论上马氏瓶气孔位置始终与土壤表面积水液面齐平。开始工作后,当土柱中的水因入渗有微小降低时,马氏瓶中的水在势能的作用下流向土柱,使得土柱中的水稳定在原来的水位。由于土柱中水的入渗,马氏瓶中的水位下降,此时马氏瓶内的气压比大气压小,外界空气将通过马氏瓶侧壁上的气孔进入马氏瓶中使得马氏瓶内的压强增大,以达到新的平衡。当土柱中的水继续入渗时,平衡过程就是上述的重复。
然而,上述过程只是一个理想的入渗过程。实际中,当水从马氏瓶出水口通过软管流出的时候,由于软管水头损失的存在,即马氏瓶的气孔与土壤表面上的积水液面之间存在水头差。如预设对土柱开展10cm水头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试验,即需要马氏瓶向土柱提供10cm的水头,但由于水头损失的存在,使得土柱中最终积水深度可能只有8cm。此时,为了保证土柱能正常开展10cm水头的水分入渗试验,只能抬高气孔的高度,以使得马氏瓶中的气压与外部产生新的不平衡,马氏瓶中的水流向土柱,最终使得土柱中的积水深度达到10cm。
目前在调节水头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机械的升降台或者在马氏瓶底部垫东西的方式,但由于装满水的马氏瓶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大,这种机械调整的方式非常不安全且耗时耗力。对于一些有大容量恒压供水需求的工厂或者企业来说,要调节马氏瓶的气孔高度难度较大。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马氏瓶有多种形状,如圆柱形或多棱柱形,参照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形的马氏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四棱柱形的马氏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马氏瓶包括马氏瓶本体1和进气组件2,其中:
马氏瓶本体1内部设置有中空腔室,顶端设置有注水口101,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02,中空腔室与注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分别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中空腔室用于蓄水,以通过出水口102向土柱等装置供水;注水口101设置在马氏瓶本体1的顶端面上,注水口101的口径略小于顶部面的直径,用于向中空腔室注水以补充中空腔室内的水分。马氏瓶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尺212,以便于观测中空腔室内的水流量变化情况。
进气组件2包括:弹性密封塞201、进气硬管202和置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出气平板203;弹性密封塞201的一端塞入注水口101且对注水口101具有径向压力,另一端开设有贯穿弹性密封塞201的通孔204;进气硬管20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205,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204与出气平板203固定,进气硬管202的直径略大于通孔204的直径,以使得所述弹性密封塞201对所述进气硬管202具有径向压力;该出气平板203上端面开设有出气孔206,所述出气孔206与所述进气硬管202相通。
弹性密封塞201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塞体,优选可采用橡胶材料,弹性和硬度具有较好的平衡,不易损坏。在弹性密封塞201的两端开设有沿弹性密封塞201的中心轴线贯穿的通孔204,进气硬管202沿通孔204插入马氏瓶本体1的中空腔室内,同时,由于该通孔204的直径略小于进气硬管202的直径,以此可对进气硬管202外壁的挤压从而实现进气硬管202外壁与通孔204之间的密封,达到外部大气只有通过进气硬管202上端的进气孔205才能进入中空腔室内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硬管202内嵌在弹性密封塞201上,将弹性密封塞201从注水口101取开即可往中空腔室内注水,将弹性密封塞201塞住注水口101即可快速实现注水口101的密封,此结构减少了在马氏瓶本体1上的开孔数,使得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气密性好的优点。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弹性密封塞201的结构示意图,密封塞选用圆台形的橡皮塞,以适用于不同口径的注水口101,且能保证将注水口101塞的紧密,实现对注水口101的密封。
进气硬管202为两头相通的空心管,进气硬管202可以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金属管等。进气硬管202穿过弹性密封塞201通孔204的一端置入马氏瓶本体1的中空腔室内,并与位于中空腔室内的出气平板203固定。
出气平板203为一个上端面开设有出气孔206的空心板,出气孔206可以为多个或一个,出气孔206与空心板相通,从而实现各个出气孔206相通。出气孔206通过进气硬管202与进气孔205相通可以有以下方式:1、在其中一个出气孔206内设置有内螺纹,在进气硬管202置于马氏瓶本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进气硬管202与该出气孔206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匹配螺旋固定,从而实现进气硬管202与出气平板203的固定;2、在出气平板203上设置一个套管207,套管207与出气平板203相通,套管207与进气硬管202固定。当然,进气硬管202与该出气孔206或套管207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其他方式固定,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能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固性既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气平板203、弹性密封塞201、进气硬管202等结构的设置,在实现注水口101密封的同时,用户通过上下拉动进气硬管202即可实现对出气孔206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水头高度的调节,相比已有技术,无需移动马氏瓶本体1,调节便捷性更高,调节精度更易控制,安全高效。在每次调节后,基于弹性密封塞201对进气硬管202的夹持力,可使得进气硬管202保持稳定,进而将出气孔206稳定在预设的水头调节位置。当然,为了使每次调节的稳定性更高,可采用一些其他夹持件或支撑件对移动后的进气硬管202进行固定,保持出气孔206的位置不发生偏移。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出气孔206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在进入马氏瓶内时候的气泡分部均匀,可提高对溶液的搅拌效果,使得马氏瓶内部溶液浓度分布均匀,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出气孔206在出气平板203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多个出气孔206在所述出气平板203的上端面均匀分布;其中:当马氏瓶本体1的中空腔室为圆柱体时,出气平板203为圆形;当马氏瓶本体1的中空腔室为棱柱体时,出气平板203为与中空腔室的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本实用新型通过均匀分布的出气孔206的设置,可以使气泡的扰动面积最大化,马氏瓶内的搅拌效果和效率更佳。
参照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形出气平板203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出气平板20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a)和图3(b)中,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平板203包括套管207和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为方形或圆形,套管20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硬管202固定,另一端垂直固定于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上与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连通;出气孔206开设在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空心管构造成出气平板203,可减轻出气平板203的整体重量,更便于上下移动出气平板203。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进气硬管202设置有进气孔205的一端还固定有拉环209,该进气孔205设置在所述拉环209上,可便于拉动进气硬管202而实现出气孔206高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对拉环209的形状不作限定,能在与进气硬管202固定后,实现便于通过进气硬管202将出气平板203往注水口101的方向上提即可。拉环209可以为实心管,也可以为空心管,当拉环209为实心管时,将进气孔205设置在拉环209与进气硬管202的连接处并与进气硬管202相通;当拉环209为空心管时,拉环209可与进气硬管202一体成型并与进气硬管202相通,此时,进气孔205可设置在拉环209的任意一处。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进气硬管202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进气孔205设置在拉环209与进气硬管202的连接处。用户可以根据预设的水头调节高度,通上下拉动拉环209使出气平板203的出气孔206在马氏瓶中的高度,使得用户对水头高度的调节的操作便捷性大大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马氏瓶本体1包括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注水口101设置在马氏瓶盖子103的端面上,出水口102可设置在马氏瓶腔体104的下端侧壁上。马氏瓶盖子103的底端设置有一圈凹槽105,马氏瓶腔体104的顶端设置有一圈凸台106,凸台106与凹槽105相互配合并连接为一体,具体实现时,凸台106和凹槽10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通过亚克力胶、玻璃胶、热熔胶等粘结。优选采用热熔胶粘结,以便后期清理马氏瓶腔体104内部或者更换零部件时,盖子与腔体分离较为容易,且不易损伤盖子和腔体。其中,螺纹连接后再通过玻璃胶或者其他诸如亚克力胶、凡士林等进行密封,以使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的连接处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马氏瓶本体1设计为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可组装的结构,可有利于放置和更换出气平板203以及对马氏瓶进行清洗。凹槽105和凸台106的设计可使得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连接的更加紧密,保证整个装置的气密性。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05也可以设置在马氏瓶腔体104上,凸台106也可以设置在马氏瓶盖子103上,凹槽105与凸台106的设置位置不是唯一的,能实现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的紧密结合即可。
为匹配中空腔室和出气平板203的形状,马氏瓶本体1也可以为圆柱形或棱柱形,参照图5(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形马氏瓶盖子103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圆柱形马氏瓶腔体104的结构示意图,圆形马氏瓶盖子103与圆柱形马氏瓶腔体104相互匹配。参照图6(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马氏瓶盖子103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形马氏瓶腔体104的结构示意图,方形马氏瓶盖子103与方形马氏瓶腔体104相互匹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弹性密封塞201和所述注水口101之间还可设置有弹性气密垫片210;沿所述注水口1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槽211,所述环形槽211与所述注水口101同轴,所述弹性气密垫片210内嵌于所述环形槽211中。在弹性密封塞201塞入注水口101的过程中,弹性密封塞201对弹性气密垫片210施加径向的挤压力,弹性气密垫片210压缩而对弹性密封塞201施加反弹力,以挤压弹性密封塞201,从而可加强弹性密封塞201与注水口10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图5(a)和图6(a)中,均示出了马氏瓶盖子103上的注水口101以及所开设的环形槽211的结构;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弹性气密垫片21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马氏瓶腔体104还包括出水口阀门107,出水口阀门107安装在所述出水口102处;出水口阀门107与出水口102之间设置有防漏水密封件。防漏水密封件可采用生料带或硅胶圈等等,通过防漏水密封件的设置,可加强出水口阀门107与出水口10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漏水而进一步造成水头损失。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出水口阀门107的结构示意图。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马氏瓶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第一步:将图7弹性气密垫片210内嵌于图5(a)或图6(a)的马氏瓶盖子103中间的环形槽211,然后将图2弹性密封塞201插入马氏瓶盖子103中间的注水口101。
第二步:将图4带拉环209的进气硬管202插入图2弹性密封塞201的通孔204,然后将图3(a)或图3(b)的出气平板203一端套管207与图4进气硬管202下端(细管)相连,将出气平板203置于马氏瓶腔体104的中空腔室内。
第三步:将图5(a)圆形马氏瓶盖子103上的凹槽105与图5(b)圆柱形马氏瓶腔体104上端的凸台106配合,或将图6(a)方形马氏瓶盖子103上的凹槽105与图6(b)方形马氏瓶腔体104上端的凸台106配合,接口处通过热熔胶粘结。
第四步:将图8的出水口阀门107裹上生料带旋转拧进图5(b)或图6(b)的马氏瓶腔体104底端出水口102处的接口,马氏瓶组装完毕得到图1(a)或图1(b)所示水头可调的马氏瓶。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马氏瓶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加水操作,关闭出水口阀门107,拔掉图1(a)或图1(b)中马氏瓶本体1顶部的弹性密封塞201(弹性密封塞201上的进气硬管202不用拔掉),然后根据试验水量需求,通过引流管将水加至所需高度(也可以加满)。
第二步:气密性检查,打开图1(a)或图1(b)中马氏瓶本体1底端的出水口阀门107,当满足条件:一是用手按住图1(a)或图1(b)所述拉环209处的进气孔205,如果没有水从出水口阀门107流出;二是挪开手指时出水口阀门107有水流出,说明马氏瓶气密性正常,此时关闭出水口阀门107。
第三步:水位调节:根据预设的水头调节高度拉动马氏瓶上部拉环209,将图1(a)或图1(b)中的出气平板203的出气孔206与预设的水头调节高度所对应的马氏瓶外壁刻度尺212齐平,水位调节完成。预设的水头调节高度可以指在计算实际水头损失后,所确定的水头调节高度。
第四步:恒压供水,试验开始后打开图1(a)或图1(b)中的出水口阀门107,水从马氏瓶出水口102通过橡胶软管流向受水体(土柱或者土箱)。当土壤表面水位与马氏瓶的出气孔206齐平时,马氏瓶自供水停止,当土壤表面水位低于马氏瓶的出气孔206时,马氏瓶再次向受水体供水,最终实现恒压供水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马氏瓶本体(1)和进气组件(2);其中:
所述马氏瓶本体(1)内部设置有中空腔室,顶端设置有注水口(101),下端设置有出水口(102),所述中空腔室与所述注水口(101)和所述出水口(102)分别连通;
所述进气组件(2)包括:弹性密封塞(201)、进气硬管(202)和置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出气平板(203);
所述弹性密封塞(201)的一端塞入所述注水口(101)且对所述注水口(101)具有径向压力,另一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弹性密封塞(201)的通孔(204);
所述进气硬管(202)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205),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04)与所述出气平板(203)固定,所述弹性密封塞(201)对所述进气硬管(202)具有径向压力;
所述出气平板(203)上端面开设有出气孔(206),所述出气孔(206)与所述进气硬管(20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206)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206)在所述出气平板(203)的上端面均匀分布;其中:
当所述中空腔室为圆柱体时,所述出气平板(203)为圆形;
当所述中空腔室为棱柱体时,所述出气平板(203)为与所述中空腔室的横截面对应的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平板(203)包括套管(207)和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
所述套管(207)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硬管(202)固定,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上与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连通;
所述出气孔(206)开设在所述等间距同心多孔出气管(20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硬管(202)设置有进气孔(205)的一端还固定有拉环(209),所述进气孔(205)设置在所述拉环(20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塞(201)和所述注水口(101)之间设置有弹性气密垫片(210);
沿所述注水口(1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圈环形槽(211),所述环形槽(211)与所述注水口(101)同轴,所述弹性气密垫片(210)内嵌于所述环形槽(2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氏瓶本体(1)包括马氏瓶盖子(103)和马氏瓶腔体(104);
所述马氏瓶盖子(103)的底端设置有一圈凹槽(105),所述马氏瓶腔体(104)的顶端设置有一圈凸台(106),所述凸台(106)与所述凹槽(105)相互配合并连接为一体,以使所述马氏瓶盖子(103)和所述马氏瓶腔体(104)的连接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氏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口阀门(107),所述出水口阀门(107)安装在所述出水口(102)处;
所述出水口阀门(107)与所述出水口(102)之间设置有防漏水密封件。
CN202020734861.3U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46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4861.3U CN212646403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4861.3U CN212646403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6403U true CN212646403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486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46403U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6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029A (zh) 大尺寸城市固废骨架和孔隙水体积变化系数测量装置
CN111624148A (zh)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及水头调节方法
CN212722512U (zh) 一种恒压供水设备
CN212646403U (zh) 一种多孔出气恒压供水马氏瓶
CN106416964B (zh) 一种恒负压灌水的系统
CN111678850A (zh) 一种恒压供水设备及水头调节方法
CN106248551B (zh) 侧向分段取样原状粘土超滤试验装置
CN214566314U (zh) 一种定值密封压力灌压装置
CN106769334B (zh) 一种三轴试验土样饱和装置和方法
CN212646404U (zh) 一种基于磁力驱动的恒压瓶设备
CN204694600U (zh) 一种大尺寸城市固废骨架和孔隙水体积变化系数测量装置
CN105514340A (zh) 一种电池注液杯
CN209572718U (zh) 自动浇花装置
CN205157393U (zh) 一种可变压式渗透率测试装置
CN210051671U (zh) 一种二氧化碳泡沫驱微观渗流实验装置
CN108181440B (zh) 测试大型地下水封石洞库回注水水质指标的实验装置
CN203967175U (zh) 锂电池电解液加注装置
CN106332734B (zh) 一种维持恒负压灌水的装置
CN111595746A (zh) 一种基于磁力驱动的恒压瓶设备及水头控制方法
CN205229007U (zh) 一种毛细水上升高度与土水特征曲线联合测定仪
CN204042148U (zh) 补胎液罐
CN113504332A (zh) 一种液相色谱柱装填用高压匀浆罐及装填方法
CN208125332U (zh) 电池箱气密性检测加气装置
CN217341439U (zh) 一种进气座及多孔进气马氏瓶
CN207472733U (zh) 一种多孔材料透水压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