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0721U -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40721U CN212640721U CN202021356800.4U CN202021356800U CN212640721U CN 212640721 U CN212640721 U CN 212640721U CN 202021356800 U CN202021356800 U CN 202021356800U CN 212640721 U CN212640721 U CN 212640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air
- tailstock
- bobbin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73 Good's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包括基座、壳体、尾座、管帽、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基座底部用于与活动杆臂顶部铰接,壳体固定安装在基座顶部,尾座位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前后滑动连接,管帽位于尾座前部,并与尾座卡扣连接,尾座的行程长度大于筒管的水平取放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插入管帽内腔中的筒管夹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使管帽前后滑动。本实用新型将管帽设计成与尾座卡扣连接的结构,并使尾座行程长度大于筒管水平取放距离,从而在取放筒管时,不管管帽伸出还是缩回,都会一直处在壳体的外部;当筒管底部碰触障碍物后,管帽在卡扣连接结构的作用下会灵敏的与尾座脱开,从而对筒管以及整个抓管机构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机集体落纱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20年05月13日提交了一件申请号2020207962003、名称为“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产品结构如图1、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它解决了在无需拆除细纱机中墙板的情况下,通过摆动作业就能直接从细纱机上取下绕纱完成的筒管以及放置空筒管的技术问题,但是,本申请人在生产时又发现了新的不足之处,即当管帽16抓取筒管50向后缩回时,压帽15的后端会插入到壳体12内(见图2),这时向筒管座上插放筒管50,如碰触障碍物,筒管50的顶部就会向上冲击压帽15,致使壳体12,乃至整个抓管器损坏,很难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为此,本申请人经过反复研究测试,又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取放绕纱完成的筒管以及空的筒管时,能够对筒管和整个抓管机构进行保护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包括基座、壳体、尾座、管帽、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底部用于与活动杆臂顶部铰接,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基座顶部,所述尾座位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前后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管帽位于尾座前部,并与尾座卡扣连接,所述尾座的行程长度大于筒管的水平取放距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插入管帽内腔中的筒管夹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使管帽前后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管帽为一个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顶部设有当筒管插入锥形筒内后、用于搭设在筒管顶部的挡板,所述尾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筒座,所述筒座前端的凸台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和两个导向块,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插入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卡入的弧形卡槽以及供导向块插入的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由活塞柱、复位弹簧、充气囊和进气管组成,所述活塞柱装在筒座的内腔中,并可沿筒座的轴线前后滑动,所述活塞柱的前部依次穿过筒座、凸台和锥形筒的侧壁后位于锥形筒的内腔中,用于将插入到锥形筒内腔中的筒管顶紧;所述充气囊固定安装在筒座与尾座之间,所述活塞柱的尾端贴靠在充气囊的前部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活塞柱的外壁上,且其两端分别顶在活塞柱后部台阶与筒座内腔中设置的台阶上;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尾座后与充气囊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气缸和推板组成,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装在推板上,气缸的缸体装在壳体上,所述推板的端部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筒座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孔内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壁与缓冲孔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气缸前移进气孔和气缸后移进气孔,所述气缸后移进气孔和气缸前移进气孔分别与气缸缸体的前端和后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与活塞柱前部相对的锥形筒内腔侧壁上设有V形豁口,所述V形豁口的两个侧壁上设有若干竖向凸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管帽为一个圆柱筒,所述尾座前端的凸台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和两个导向块,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插入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卡入的弧形卡槽以及供导向块插入的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一根进气管和一个安装在圆柱筒内腔中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下两端的圆柱筒上装有用于阻挡环形气囊脱出的端盖,所述圆柱筒的内腔壁上设有用于向环形气囊供气、使其向内收缩夹紧筒管的环形气腔,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气腔相通的过气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过气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气缸和推板组成,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装在推板上,气缸的缸体装在壳体上,所述推板的端部开设有缓冲孔,所述尾座前端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孔内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壁与缓冲孔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气缸前移进气孔和气缸后移进气孔,所述气缸后移进气孔和气缸前移进气孔分别与气缸缸体的前端和后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均为敞口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中,所述气缸的缸体前部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壳体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人将管帽设计成与尾座卡扣连接的结构,并使尾座的行程长度大于筒管的水平取放距离,从而在取放筒管时,不管管帽伸出还是缩回,都会一直处在壳体的外部;当抓取的筒管底部碰触障碍物后,管帽在卡扣连接结构的作用下会灵敏的与尾座脱开,从而对筒管以及整个抓管机构都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将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计成敞口式结构,避免了原有半封闭式结构因积存灰尘及棉絮而出现的卡死现象,换言之,改进后的敞口式结构可在尾座前后往复运动时,使灰尘和棉絮自动脱落,防止其长期的积存。
由于凸起的外壁与缓冲孔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气缸推动管帽前后滑动时,该间隙可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使管帽的前后滑动更为顺畅。
将气缸缸体的前部通过螺纹结构与壳体进行连接,使得气缸在工作时受力更为均匀,避免了端部漏气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有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伸出抓管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抓管后缩回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伸出抓管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5是图4中管帽的立体放大结构图;
图6是图4中筒座的立体放大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抓管后缩回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9是图8中环形气囊装在圆柱筒内腔中时的纵向剖视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包括基座10、壳体12、尾座13、管帽16、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基座10的底部设有铰接耳,基座10通过该铰接耳与活动杆臂(现有结构,图中未示出)顶部铰接;壳体12通过底部两侧边沿设置的凸耳、基座10顶面上设置的T型槽和T型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0的顶部;尾座13位于壳体12内,并与壳体12前后滑动连接;管帽16位于尾座13前部,并与尾座 13卡扣连接;尾座13的行程长度大于筒管50的水平取放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插入管帽16内腔中的筒管50夹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使管帽16前后滑动。
管帽16为一个锥形筒,该锥形筒的顶部设有当筒管50插入锥形筒内后、用于搭设在筒管50顶部的挡板16a;尾座1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筒座13a;参见图6,筒座13a前端的凸台13c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13d和两个导向块13b;锥形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13c插入的腔体16c,腔体16c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13d卡入的弧形卡槽16d 以及供导向块13b插入的导向槽16b。
第一驱动装置具体由活塞柱18、复位弹簧、充气囊171和进气管172组成。活塞柱18装在筒座13a的内腔中,并可沿筒座13a的轴线前后滑动;活塞柱18的前部依次穿过筒座13a、凸台13c和锥形筒的侧壁后位于锥形筒的内腔中,用于将插入到锥形筒内腔中的筒管50顶紧。充气囊171固定安装在筒座13a与尾座13之间,活塞柱18的尾端贴靠在充气囊 171的前部侧壁上;复位弹簧套在活塞柱18的外壁上,且其两端分别顶在活塞柱18后部台阶与筒座13a内腔中设置的台阶上,从而在活塞柱18前移结束后,利用自身弹力对活塞柱 18进行复位。基座10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101,进气管172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101连通,进气管172的另一端穿过尾座13后与充气囊171的内腔连通。这里的进气管172采用的是软管,从而可跟随尾座13进行前移和后退。
为了防止活塞柱18过渡顶压筒管50,本实施例在活塞柱18的头部装有一块橡胶块181,从而在筒管50插入锥形筒内腔后,充气囊171驱使活塞柱18前移,使橡胶块181直接与筒管50的外周壁相接触,进而将筒管50的外壁顶紧,实现抓取,以此来对筒管50进行缓冲与保护。
在活塞柱18顶紧筒管50后,为了进一步保证筒管50位于锥形筒内腔中的牢固性,参见图5,本实施例将与活塞柱18前部相对的锥形筒内腔侧壁上设计成V形豁口16e的结构,从而具有自动定心作用,并在V形豁口16e的两个侧壁上设有若干竖向凸筋16f,以增大与筒管50的摩擦力。
上述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现有结构,只要在筒管50插入锥形筒内腔后,实现将筒管50顶紧即可。
第二驱动装置具体由气缸142和推板141组成,气缸142的活塞杆头部装在推板141上,气缸142的缸体前部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壳体12上,以确保气缸142在工作时受力更为均匀,避免端部漏气现象的发生。基座10上开设有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和气缸后移进气孔103,气缸后移进气孔103和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分别与气缸142缸体的前端和后端连通。推板141的端部开设有缓冲孔143,筒座13a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孔143内的凸起 13e,凸起13e的外壁与缓冲孔143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在气缸142推动管帽16前后滑动时,该间隙可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缓冲作用,从而使管帽16的前后滑动更为顺畅。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也可采用现有的结构形式,只要在管帽16抓取筒管50后,能够驱使其前后运动即可。
将壳体12的前后两端均设计成敞口式结构,避免了原有半封闭式结构因积存灰尘及棉絮而出现的卡死现象,换言之,改进后的敞口式结构可在尾座13前后往复运动时,使灰尘和棉絮自动脱落,防止其长期的积存。此外,在壳体12的后部还安装有防尘盖11,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有效阻挡外部灰尘进入壳体12内。
本实施例所示抓管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取放绕纱完成的筒管。结合图3和图4,当筒管绕纱完成后,活动杆臂的顶部在驱动装置(此为常规现有技术)的作用下上升,将本实用新型抓管器顶升至绕纱完成的筒管处;气缸142动作,驱使管帽16前移;当锥形筒的内腔位于筒管50的正上方时,活动杆臂轻微下移,使绕纱完成的筒管50上部插入锥形筒内腔中;充气囊171充气膨胀,驱使活塞柱18前移,橡胶块181随即顶紧在筒管50的外壁上;活动杆臂轻微上移,将绕纱完成的筒管50拨出(如图3所示状态);气缸142动作使管帽16缩回(见图7所示状态),活动杆臂下移,将本实用新型抓管器贴靠在筒管座(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处;气缸142 驱使管帽16再次前移,使筒管50位于筒管座的正上方;活动杆臂下移,筒管50顺势插入筒管座上;充气囊171泄气,活塞柱1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活动杆臂轻微上移,完成对绕纱完成的筒管50的存放。
2、取放空的筒管。将对应筒管座上的空筒管放入细纱机上的操作过程与上述取放绕纱完成的筒管动作刚好相反,也是通过活动杆臂的升降、气缸142及充气囊171的组合动作来完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看过上述编号“1”中的内容后,并结合本行业一些常识,完全能够理解如何对空的筒管进行取放,故不在此赘述。在取放筒管50的过程中,当抓取的筒管50底部碰触障碍物后,管帽16就会在卡扣连接结构的作用下灵敏的与尾座13脱开,从而对筒管50以及整个抓管机构都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充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可在细纱机的两侧,并沿细纱机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本实用新型抓管器;在每个抓管器上均设置两组管帽16、活塞柱 18、充气囊171、尾座13等(见图3、图7所示结构),进而实现细纱机的集体落纱作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详见图8和图9:
1、将管帽16设计为一个圆柱筒,尾座13前端的凸台13c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13d和两个导向块13b,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13c插入的腔体16c,腔体16c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13d卡入的弧形卡槽16d以及供导向块13b插入的导向槽16b。
2、第一驱动装置为一根进气管和一个安装在圆柱筒内腔中的环形气囊19,环形气囊 19上下两端的圆柱筒上装有用于阻挡环形气囊19脱出的端盖16g;圆柱筒的内腔壁上设有用于向环形气囊19供气、使其向内收缩夹紧筒管50的环形气腔16h,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气腔16h相通的过气孔16i;基座10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101,进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101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过气孔16i连通。
3、将插入缓冲孔143内的凸起13e直接设置在尾座13前端的顶面上。
4、抓取筒管50时,通过向环形气囊19内供气,使其向内收缩来夹紧筒管50,而在环形气囊19卸气后,筒管50会自动脱落,进而实现对筒管50的放置,除此之外,其余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包括基座(10)、壳体(12)、尾座(13)、管帽(16)、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基座(10)底部用于与活动杆臂顶部铰接,所述壳体(12)固定安装在基座(10)顶部,所述尾座(13)位于壳体(12)内,并与壳体(12)前后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帽(16)位于尾座(13)前部,并与尾座(13)卡扣连接,所述尾座(13)的行程长度大于筒管(50)的水平取放距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将插入管帽(16)内腔中的筒管(50)夹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使管帽(16)前后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16)为一个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顶部设有当筒管(50)插入锥形筒内后、用于搭设在筒管(50)顶部的挡板(16a),所述尾座(1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一个筒座(13a),所述筒座(13a)前端的凸台(13c)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13d)和两个导向块(13b),所述锥形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13c)插入的腔体(16c),所述腔体(16c)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13d)卡入的弧形卡槽(16d)以及供导向块(13b)插入的导向槽(16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由活塞柱(18)、复位弹簧、充气囊(171)和进气管(172)组成,所述活塞柱(18)装在筒座(13a)的内腔中,并可沿筒座(13a)的轴线前后滑动,所述活塞柱(18)的前部依次穿过筒座(13a)、凸台(13c)和锥形筒的侧壁后位于锥形筒的内腔中,用于将插入到锥形筒内腔中的筒管(50)顶紧;
所述充气囊(171)固定安装在筒座(13a)与尾座(13)之间,所述活塞柱(18)的尾端贴靠在充气囊(171)的前部侧壁上,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活塞柱(18)的外壁上,且其两端分别顶在活塞柱(18)后部台阶与筒座(13a)内腔中设置的台阶上;
所述基座(10)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101),所述进气管(172)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101)连通,进气管(172)的另一端穿过尾座(13)后与充气囊(171)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气缸(142)和推板(141)组成,所述气缸(142)的活塞杆头部装在推板(141)上,气缸(142)的缸体装在壳体(12)上,所述推板(141)的端部开设有缓冲孔(143),所述筒座(13a)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孔(143)内的凸起(13e),所述凸起(13e)的外壁与缓冲孔(143)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基座(10)上开设有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和气缸后移进气孔(103),所述气缸后移进气孔(103)和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分别与气缸(142)缸体的前端和后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与活塞柱(18)前部相对的锥形筒内腔侧壁上设有V形豁口(16e),所述V形豁口(16e)的两个侧壁上设有若干竖向凸筋(16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16)为一个圆柱筒,所述尾座(13)前端的凸台(13c)外周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卡台(13d)和两个导向块(13b),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供凸台(13c)插入的腔体(16c),所述腔体(16c)的内周壁上设有供弧形卡台(13d)卡入的弧形卡槽(16d)以及供导向块(13b)插入的导向槽(16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一根进气管(172)和一个安装在圆柱筒内腔中的环形气囊(19),所述环形气囊(19)上下两端的圆柱筒上装有用于阻挡环形气囊(19)脱出的端盖(16g),所述圆柱筒的内腔壁上设有用于向环形气囊(19)供气、使其向内收缩夹紧筒管(50)的环形气腔(16h),所述圆柱筒的外壁上设有与环形气腔(16h)相通的过气孔(16i);
所述基座(10)上开设有气囊进气孔(101),所述进气管(172)的一端与气囊进气孔(101)连通,进气管(172)的另一端与过气孔(16i)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由气缸(142)和推板(141)组成,所述气缸(142)的活塞杆头部装在推板(141)上,气缸(142)的缸体装在壳体(12)上,所述推板(141)的端部开设有缓冲孔(143),所述尾座(13)前端的顶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孔(143)内的凸起(13e),所述凸起(13e)的外壁与缓冲孔(143)的周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基座(10)上开设有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和气缸后移进气孔(103),所述气缸后移进气孔(103)和气缸前移进气孔(102)分别与气缸(142)缸体的前端和后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前后两端均为敞口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42)的缸体前部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壳体(1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56800.4U CN212640721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56800.4U CN212640721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40721U true CN212640721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8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568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40721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40721U (zh) |
-
2020
- 2020-07-10 CN CN202021356800.4U patent/CN2126407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40721U (zh) | 一种新型集体落纱移动式抓管器 | |
JP3190760U (ja) | 携帯式多用途収納箱 | |
CN204687662U (zh) | 一种伸缩笔型修正带 | |
CN117262496A (zh) | 一种化工原料存储罐 | |
CN110064458B (zh) | 一种方便取用的血液储存装置 | |
CN210747764U (zh) | 一种文具袋 | |
CN211030032U (zh) | 一种厨房用多功能机器人 | |
CN209427242U (zh) | 一种物流专用托盘装置 | |
CN213336961U (zh) | 一种液化天然气取样器 | |
CN209970037U (zh) | 一种拔销机构 | |
CN211269095U (zh) | 一种刷柄可伸缩的化妆刷 | |
CN217401130U (zh) | 一种高压油泵的注油机构 | |
CN210054890U (zh) | 一种雨伞 | |
CN215554584U (zh) | 一种撑袋导料机构 | |
CN109230984A (zh) | 建筑材料吊装缓冲器 | |
CN210190538U (zh) | 一种三工位一步法注吹机中空气动翻转结构 | |
CN212038881U (zh) | 一种装乒乓球拍的包 | |
CN217368489U (zh) | 一种堆叠式纵向试管存储托盘 | |
CN219511389U (zh) | 一种可伸缩的弹射棍 | |
CN220944264U (zh) | 一种定位涨紧及拉紧机构 | |
CN219170798U (zh) | 一种简易打钉机 | |
CN220259823U (zh) | 一种螺柱焊机的电缆收纳机构 | |
CN212737143U (zh) | 拉锁套管自动组装设备用塑件组装和压力传感一体装置 | |
CN219057042U (zh) | 一种环模防倾倒结构 | |
CN211867805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设计用固定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