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6770U -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6770U
CN212636770U CN202021291221.6U CN202021291221U CN212636770U CN 212636770 U CN212636770 U CN 212636770U CN 202021291221 U CN202021291221 U CN 202021291221U CN 212636770 U CN212636770 U CN 212636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ue
ceiling
trim panel
glass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12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钟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XIETONG AUTOMOBILE ACCESS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12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6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6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6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属于车辆饰件技术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顶棚内饰板,所述顶棚内饰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料表皮层、隔离胶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填充夹层、第二胶水层、第二玻纤层和背布层,所述面料表皮层的面密度为220±20g/m2,所述隔离胶膜层的打孔密度为20‑30%,所述填充夹层的开孔率大于等于8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上述的顶棚内饰板。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顶棚内饰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在制备过程中易于脱模,不会影响产品背面零部件的粘结性,面料表皮侧也不会渗胶,从而具有较好的质量。

Description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饰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几种汽车顶棚内饰板的类型包括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板、玻纤增强PU半硬质板、麻纤维增强聚丙烯板,聚丙烯微发泡板等。以最常见的是玻纤增强PU半硬质板为例,该种复合板采用两步成型的湿法顶棚生产工艺制备而成,即先成型内饰骨架,在骨架表面喷胶,再经二次热模压成型带面料的顶棚内饰板成品。
然而,对于现有的两步成型的湿法顶棚生产工艺,在喷胶后热模压成型的过程中,产品的上下表面容易渗胶,造成粘模现象。为了克服渗胶缺陷,通常在产品的背面涂抹脱模剂,来使产品易于脱模。但是,使用脱模剂会影响产品背面的垫块、按扣座、金属加强骨架等结构的粘结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该顶棚内饰板在制备过程中易于脱模,不会影响产品背面零部件的粘结性,面料表皮侧也不会渗胶,从而具有较好的质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顶棚内饰板,所述顶棚内饰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料表皮层、隔离胶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填充夹层、第二胶水层、第二玻纤层和背布层,所述面料表皮层的面密度为220±20g/m2,所述隔离胶膜层的打孔密度为20-30%,所述填充夹层的开孔率大于等于80%。
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顶棚内饰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在制备过程中易于脱模,不会影响产品背面零部件的粘结性,面料表皮侧也不会渗胶,从而具有较好的质量。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内饰板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棚内饰板还包括独立加强玻纤层,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布置于所述第二胶水层和所述第二玻纤层之间,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所覆盖的区域的强度高于其不覆盖的区域。独立加强玻纤层能够覆盖局部强度要求较高的区域,以在热压成型时增加这部分区域的玻纤密度,从而提高局部区域的强度。相对于整体加厚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的方法,使用独立加强玻纤层能够在提高局部区域强度的基础上使顶棚内饰板的质量较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200g/m2。该种形式的独立加强玻纤层能够合理地提高局部强度,即保证强度要求,又能满足轻量化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胶水层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材质均为热固化反应型胶水。相对于胶粉或者胶膜材质的胶水层,热固化反应型胶水质量轻,粘结效果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胶膜层的材质为改性PE胶膜。改性PE胶膜不仅成本低廉,且韧性好,穿孔后不易撕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填充夹层的克重为25-30kg/m3。该种形式的填充夹层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够使顶棚内饰板的质量较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180g/m2。该种布置形式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250g/m2。该种布置形式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胶水层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面密度均为30-90g/m2。控制第一胶水层和第二胶水层的面密度,既能保证粘合质量,又能够缓解渗胶现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上述的顶棚内饰板。
该种车辆使用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饰环境,且顶棚内饰板与车辆本体之间装配牢固。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内饰板中隔离胶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内饰板的制备过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棚内饰板中独立加强玻纤层的示意图。
图标:100-顶棚内饰板;110-面料表皮层;120-隔离胶膜层;121-透孔;130-第一玻纤层;140-第一胶水层;150-填充夹层;160-第二胶水层;170-独立加强玻纤层;180-第二玻纤层;190-背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内饰板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料表皮层110、隔离胶膜层120、第一玻纤层130、第一胶水层140、填充夹层150、第二胶水层160、第二玻纤层180和背布层190。其中,面料表皮层110的面密度为220±20g/m2,隔离胶膜层120的打孔密度为20-30%,填充夹层150的开孔率大于等于80%。
容易理解的,模压成型的过程中,第一胶水层140分别向第一玻纤层130和填充夹层150渗透,第二胶水层160分别向填充夹层150和第二玻纤层180渗透。使填充夹层150的开孔率大于等于80%,能够有效引导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更多地渗向填充夹层150,缓解了向第一玻纤层130和第二玻纤层180渗透的胶水量。一方面,在顶棚内饰板100的面料表皮侧,隔离胶膜层120的打孔密度为20-30%,能够缓解从第一玻纤层130向面料表皮层110渗透的胶水量;面料表皮层110的面密度为220±20g/m2,能够进一步地缓解从面料表皮层110渗出顶棚内饰板100的胶水量,从而使顶棚内饰板100的外观质量较好。另一方面,在顶棚内饰板100的背侧,由于第二胶水层160更多地渗向填充夹层150,能够缓解从背布层190渗出顶棚内饰板100的胶水量,从而使顶棚内饰板100在热压成型过程中易于脱模。
相对于现有的同类顶棚内饰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100在制备过程中易于脱模,不会影响产品背面零部件的粘结性,面料表皮侧也不会渗胶,从而具有较好的质量。
下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顶棚内饰板100的各部件的结构与相互布置关系。
面料表皮层110为顶棚内饰板100的外表层,用于提供视觉美感和良好的触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面料表皮层110为高密度针刺无纺布,熔点100-110℃,面密度为220±20g/m2,密度为220±20kg/m3
容易理解的,该种形式的面料表皮层110能够缓解胶水渗出顶棚内饰板100的表面。
第一玻纤层130和第二玻纤层180的材质均为玻纤毡。
可选地,第一玻纤层130的面密度为100-180g/m2。该种形式的第一玻纤层130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可选地,第二玻纤层180的面密度为100-250g/m2。该种形式的第二玻纤层180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其中,第二玻纤层180的面密度大于第一玻纤层130的面密度,以使顶棚内饰板100的靠近背布层190的一侧强度较高,以便于牢固地装配零部件。
请参照图1,隔离胶膜层120布置于面料表皮层110和第一玻纤层130之间,用于缓解胶水从第一玻纤层130渗向面料表皮层110,还用于将面料表皮层110与第一玻纤层130粘为一体。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胶膜层120的材质为改性PE胶膜,熔点100-110℃,表面均布多个透孔121,打孔密度为20%-30%。
容易理解的,隔离胶膜层120的打孔密度为20-30%,既能够透过胶水,又能控制胶水渗向面料表皮层110的胶水量,从而既能够将面料表皮层110和第一玻纤层130牢固地粘结,又能够避免面料表皮层110渗胶。
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胶膜层120的材质也可以为PP、PA、EVA等改性胶膜。
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的材质均为热固化反应型胶水。
容易理解的,使用滚胶的形式形成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再喷软化水,水与胶水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快速固化反应。相对于胶粉或者胶膜材质的胶水层,热固化反应型胶水质量轻,粘结效果好。
可选地,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的面密度均为30-90g/m2
容易理解的,控制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的面密度,既能保证粘合质量,又能够缓解渗胶现象。
填充夹层150为顶棚内饰板100的内部主体材料,填充夹层150为克重25-30kg/m3的PU片材,开孔率≥80%。
容易理解的,该种形式的填充夹层150利于胶水向内渗透,从而缓解顶棚内饰板100的渗胶现象。
背布层190用于装饰顶棚内饰板100的背侧,以及防止第二胶水层160的胶水渗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背布层190的材质为背胶水刺无纺布。
请参照图1和图4,可选地,顶棚内饰板100还包括独立加强玻纤层170,独立加强玻纤层170布置于第二胶水层160和第二玻纤层180之间,独立加强玻纤层170覆盖的区域的强度高于其不覆盖的区域。
容易理解的,对于顶棚内饰板100而言,在需要安装预埋件、需要安装的区域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独立加强玻纤层170能够覆盖局部强度要求较高的区域,以在热压成型时增加这部分区域的玻纤密度,从而提高局部区域的强度。相对于整体加厚第一玻纤层130和第二玻纤层180的方法,使用独立加强玻纤层170能够在提高局部区域强度的基础上使顶棚内饰板100的质量较轻。
进一步地,独立加强玻纤层170的面密度为100-200g/m2。该种形式的独立加强玻纤层170能够合理地提高局部强度,即保证强度要求,又能满足轻量化要求。
请参照图3,下面阐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100的制备工艺过程。
在填充夹层150的上下两侧分别滚上一层胶水,形成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
往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上比较均匀地喷洒雾化软水,喷水量为胶水量的50-80%,形成带胶水层的填充夹层;
将面料表皮层110、隔离胶膜层120、第一玻纤层130、带胶水层的填充夹层、第二玻纤层180、独立加强玻纤层170和背布层190依次层叠,形成预成型基材;
通过人工或自动传送设备将预成型基材传送至模压平台;
利用热模成型,使胶水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快速反应固化,下模表面温度高于上模表面温度;
风冷定型;
使用水刀将内饰坯板进行边缘切割和内孔切割,出模;
按照要求装配零部件,成型顶棚内饰板100。
基于顶棚内饰板100的各层材质的特性,通过控制喷水量为胶水量的50-80%,以及控制上模和下模表面温度,能够进一步控制第一胶水层140和第二胶水层160的反应程度和反应速度,降低胶水渗出的可能性。
相对于现有的顶棚内饰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100设有独立加强玻纤层170,既能够增加局部强度,又能够降低整个内饰板的重量。隔离胶膜层120的打孔密度为20-30%,填充夹层150的开孔率≥80%,面料表皮层110的面密度为220±20g/m2,以及背布层190的材质为背胶水刺无纺布,能将胶水封闭在面料表皮层110与背布层190之间。一方面,能够避免胶水渗出面料表皮层110以导致产品胶斑报废;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胶水渗出背布层190而导致粘模,这使得在顶棚内饰板100的制备过程中免于使用脱模剂,利于产品背侧干净,利于后续胶粘零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100。
容易理解的,该车辆使用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顶棚内饰板100,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饰环境,且顶棚内饰板100与车辆本体之间装配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内饰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料表皮层、隔离胶膜层、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填充夹层、第二胶水层、第二玻纤层和背布层,所述面料表皮层的面密度为220±20g/m2,所述隔离胶膜层的打孔密度为20-30%,所述填充夹层的开孔率大于等于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内饰板还包括独立加强玻纤层,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布置于所述第二胶水层和所述第二玻纤层之间,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所覆盖的区域的强度高于其不覆盖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加强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20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水层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材质均为热固化反应型胶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胶膜层的材质为改性PE胶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夹层的克重为25-30kg/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180g/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纤层的面密度为100-25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水层和所述第二胶水层的面密度均为30-90g/m2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顶棚内饰板。
CN202021291221.6U 2020-07-03 2020-07-03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Active CN212636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1221.6U CN2126367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1221.6U CN2126367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6770U true CN212636770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1221.6U Active CN212636770U (zh) 2020-07-03 2020-07-03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67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682A (zh) * 2022-01-27 2022-06-14 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湿法pu顶棚成型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682A (zh) * 2022-01-27 2022-06-14 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湿法pu顶棚成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07725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sandwich-type, compression-molded, composite component having a cellulose-based core and improved surface appearance
CN101618698A (zh)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及其生产方法
KR20060134097A (ko) 복합재 성분
CN1954126A (zh) 内装饰性吸声板
CN210415729U (zh)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
CN201446929U (zh)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
MX2007008354A (es) Guarnecido de techo y procedimiento de obtencion de un guarnecido de techo para vehiculos.
CN212636770U (zh) 顶棚内饰板以及车辆
CN106945492A (zh) 一种用于汽车全景天窗装配的顶棚板加强框架结构
JPH07214716A (ja) 複合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19430A (ja)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046545A (ja) 車両用成形天井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921501U (zh) 麻纤维增强gmt复合板
CN209888317U (zh) 一种后备箱盖板
JPH0218039A (ja) 内装複合パネル基材及びパネル
US20010018306A1 (en) Vacuum formed coated fibrous mat and laminate structures made therefrom
JP4820599B2 (ja) 車両用成形天井の製造方法
JP3574209B2 (ja) 軽量スタンパブルシート表皮貼合品
JPS61245384A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の製造方法
JPH08229941A (ja) 抄造法スタンパブルシート、軽量スタンパブルシート成形品および軽量スタンパブルシート表皮貼合品
JPS6345286B2 (zh)
CN217455184U (zh) 一种竹原纤维增强pu夹芯复合板和车辆
CN101927684B (zh) 汽车天窗的遮阳板的制造方法
JPH01275020A (ja) 積層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CN110356070A (zh) 一种蜂窝铝板新能源车电池盖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