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2296U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32296U CN212632296U CN202021321510.6U CN202021321510U CN212632296U CN 212632296 U CN212632296 U CN 212632296U CN 202021321510 U CN202021321510 U CN 202021321510U CN 212632296 U CN212632296 U CN 2126322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reverse osmosis
- shell
- osmosis membrane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透析领域,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用于与反渗透膜壳连接;安装壳中设有导入管和导出管,导入管和导出管均延伸穿过安装壳;原水通过导入管进入反渗透膜壳中,反渗透膜壳产生的浓水通过导出管流出,且导入管和导出管均可封堵;安装壳中还穿设有集流管,集流管的任一端可封堵;反渗透膜壳产生的纯水通过集流管流出;当两个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时,其中一个的导出管与另一个的导入管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反渗透膜壳之间的连接管路集成,并且防止连接管路因管路布局不合理性形成死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透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反渗透膜壳之间的连接通过多根管路进行连接,外部管路较多,占地空间大。而且为了方便将管路安装至反渗透膜壳,管路的长度通常较长,所以管路极易因管路布局不合理性形成死腔。另外在冲洗或者消毒过程中,死腔容易产生积液,影响产水质量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反渗透膜壳之间的连接管路集成,并且防止连接管路因管路布局不合理性形成死腔。
上述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用于与反渗透膜壳连接;安装壳中设有导入管和导出管,导入管和导出管均延伸穿过安装壳;导入管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以使原水通过导入管进入反渗透膜壳中;导出管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浓水通过导出管流出;并且导入管和导出管均可封堵;安装壳中还穿设有集流管,集流管的任一端可封堵;集流管用于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纯水通过集流管流出;其中,当两个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时,其中一个的导出管与另一个的导入管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入管的伸出安装壳的一端设有法兰盘,导出管的伸出安装壳的一端设有法兰盘,集流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入管上设有膜连接管,膜连接管位于安装壳中,导入管通过膜连接管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并且膜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旋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出管上设有浓水管,浓水管位于安装壳中,导出管通过浓水管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导入管上还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延伸至安装壳的外侧,进水管可封堵,进水管可用于与供水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集流管上设有纯水管,纯水管位于安装壳中,集流管通过纯水管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壳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导入管、导出管和集流管;容纳腔中设有多个支撑部,支撑部设置为中空结构;容纳腔中设有多个连接部,且每个连接部对应的位于一个支撑部中,连接部用于与反渗透膜壳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壳设置为长方体状,安装壳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安装固定安装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壳设置为圆柱状,安装壳的底部设有多个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用于安装固定安装壳。
上述反渗透装置,其包括反渗透膜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与反渗透膜壳对应的连接;当两个反渗透装置连接时,其中一个的导出管与另一个的导入管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将导入管、导出管和集液管集成到安装壳中,使得该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占地面积小,且方便安装使用;
2、当两个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时,第一个的导出管与第二个的导入管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可拆卸连接,在第一个反渗透膜壳中过滤产生的浓水会与原水混合进入到第二个的导入管中,进而进入到第二个反渗透膜壳中过滤;所以浓水不会滞留在上游的反渗透膜壳中,因而实现了无死腔串联,强制提高膜外浓水流速,降低水泵通量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的示意图。
其中,1、安装壳;2、导入管;3、导出管;4、集流管;5、膜连接管;6、旋流结构;7、浓水管;8、进水管;9、纯水管;10、支撑部;11、连接部;12、第一连接孔;13、延伸部;14、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以下简称集成系统),其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用于与反渗透膜壳连接。安装壳1中设有导入管2和导出管3,导入管2和导出管3均延伸穿过安装壳1。导入管2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以使原水通过导入管2进入反渗透膜壳中。导出管3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浓水通过导出管3流出。导入管2和导出管3均可封堵。安装壳1中还穿设有集流管4,集流管4的任一端可封堵;集流管4用于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纯水通过集流管4流出。其中,当两个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时,其中一个的导出管3与另一个的导入管2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4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多个集成系统串联时,上一个集成系统的导出管3可拆卸的连接至向下一个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并且由于最上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和最下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出管3均存在自由端(该自由端未与其他的集成系统连接),最下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出管3可以封堵,而最上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可以与供水装置连接。所以原水可以从最上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进入到反渗透膜壳中过滤,而原水和浓水的混合水可以从该集成系统的导出管3流到下游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中;然后下游的反渗透膜壳会对上游的水进行过滤。也就是说,这些集成系统构成了一个串联系统,上游的反渗透膜壳所产生的浓水没有存留在反渗透膜壳中,反而通过导出管3进入到下游的反渗透膜壳中。所以避免了死腔的存在,减轻长期使用时反渗透膜的浓差极化和钙化的形成,在保证产水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膜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无死腔串联,强制提高膜外浓水流速,降低水泵通量需求。当然,导入管2和导出管3之间可以通过套筒或法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卡箍接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多个集成系统串联时,这些集成系统的集流管4可以依次可拆卸连接。并且由于位于两端的两个集成系统的集流管4存在自由端(即首端和末端的两个集成系统的集流管4均有一端未与其他集成系统连接),其中一个自由端被封堵,另一个自由端可以作为纯水的出口,所以纯水可以沿着集流管4流出。当然,集流管4之间可以通过套筒或法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卡箍接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入管2、导出管3和集流管4均穿设在安装壳1中,即用于原水、浓水和纯水流动的管道都集成在安装壳1中。所以集成系统在连接时,不需在外部设置大量的连接管路,既减小占地空间,也避免了连接管路因管路布局不合理性而形成死腔。同时安装壳内部也采取了无死腔设计。而且集成系统可以制成标准件,既方便制造,也方便安装和更换。也因此,反渗透膜壳的连接可以实现模块化管理,起到了防呆作用,避免出现反渗透膜方向装反的现象。当然,导入管2和导出管3也可以一体成型,以方便该集成系统的加工制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入管2的伸出安装壳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导出管3的伸出安装壳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集流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盘。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集成系统连接时,导入管2和导出管3的法兰盘可以用螺栓连接,两个集流管4的法兰盘也可以用螺栓连接。法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拆卸便捷的优势。所以当多个集成系统连接时,多个导入管2和导出管3连接而成的流道和多个集流管4连接而成的流道不会很长,减小了占地空间,也不会因为管路弯折或管路布局走向而产生死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入管2上设有膜连接管5,膜连接管5位于安装壳1中,导入管2通过膜连接管5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并且膜连接管5的内壁上设有旋流结构6。在本实施例中,原水通过膜连接管5进入到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中。由于旋流结构6的存在,流经膜连接管5的原水形成湍流,可以增加原水的瞬时流速,并进一步地对反渗透膜进行扰动冲击,打破滤饼层,降低渗透压,节能降耗,避免长期使用时反渗透膜的浓差极化和钙化的形成,在保证产水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提升了膜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出管3上设有浓水管7,浓水管7位于安装壳1中,导出管3通过浓水管7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剩下的浓水会通过浓水管7进入到导出管3,并进一步进入到下一个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入管2上还设有进水管8,进水管8延伸至安装壳1的外侧,进水管8可封堵,进水管8可用于与供水装置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多个集成系统连接时,最上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入管2需要封堵,最下游的集成系统的导出管3需要封堵;并且最上游或者最下游的集液管可以封堵,保留一个纯水出口即可。将最上游集成系统的进水管8与供水装置连接(其他的进水管8可以封堵),上游反渗透膜壳产生的浓水会进入到下游反渗透膜壳中,避免了死腔的存在,减轻浓水聚集在反渗透膜壳中产生浓差极化和膜钙化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集流管4上设有纯水管9,纯水管9位于安装壳1中,集流管4通过纯水管9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从反渗透膜壳中产生的纯水通过纯水管9进入到集流管4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壳1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导入管2、导出管3和集流管4;容纳腔中设有多个支撑部10,支撑部10设置为中空结构。容纳腔中设有多个连接部11,且每个连接部11对应的位于一个支撑部10中,连接部11用于与反渗透膜壳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壳1构成了中空结构,减轻了集成系统的重量,简化了安装壳1的结构,有助于将安装壳1设置成标准件,有助于提升安装壳1的制造精度,并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设置在容纳腔中,支撑部10可以从容纳腔内部对反渗透膜壳进行支撑,从而有助于提升反渗透膜壳的稳定。支撑部10设置成中空结构,有助于降低集成系统的重量和提升集成系统的制造精度。支撑部10的高度可以低于或者等于安装壳1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设置在支撑部10中,避免占用安装壳1的容纳腔的其他空间。连接部11与反渗透膜壳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壳1设置为长方体状,安装壳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2用于安装固定安装壳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一连接孔12配合,将安装壳1固定在机座上。长方体状的安装壳1强度高,可以支撑重量较大的反渗透膜壳。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壳1设置为圆柱状,安装壳1的底部设有多个延伸部13,延伸部1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4用于安装固定安装壳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二连接孔14配合,将安装壳1固定在机座上。圆柱状的安装壳1更为轻薄,有助于降低集成系统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装置,其包括反渗透膜壳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与反渗透膜壳对应的连接(例如通过连接部和螺钉配合连接、通过铆钉连接或者通过卡箍接头等连接)。当两个反渗透装置连接时,其中一个的导出管3与另一个的导入管2可拆卸连接,两个集流管4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1),所述安装壳(1)用于与反渗透膜壳连接;
所述安装壳(1)中设有导入管(2)和导出管(3),所述导入管(2)和所述导出管(3)均延伸穿过所述安装壳(1);所述导入管(2)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以使原水通过所述导入管(2)进入反渗透膜壳中;所述导出管(3)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浓水通过所述导出管(3)流出;并且所述导入管(2)和所述导出管(3)均可封堵;
所述安装壳(1)中还穿设有集流管(4),所述集流管(4)的任一端可封堵;所述集流管(4)用于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以使反渗透膜壳产生的纯水通过所述集流管(4)流出;
其中,当两个所述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连接时,其中一个的所述导出管(3)与另一个的所述导入管(2)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集流管(4)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2)的伸出所述安装壳(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所述导出管(3)的伸出所述安装壳(1)的一端设有法兰盘,所述集流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法兰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2)上设有膜连接管(5),所述膜连接管(5)位于所述安装壳(1)中,所述导入管(2)通过所述膜连接管(5)与反渗透膜壳的原水进口连通,并且所述膜连接管(5)的内壁上设有旋流结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管(3)上设有浓水管(7),所述浓水管(7)位于所述安装壳(1)中,所述导出管(3)通过所述浓水管(7)与反渗透膜壳的浓水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2)上还设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延伸至所述安装壳(1)的外侧,所述进水管(8)可封堵,所述进水管(8)可用于与供水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4)上设有纯水管(9),所述纯水管(9)位于所述安装壳(1)中,所述集流管(4)通过所述纯水管(9)与反渗透膜壳的纯水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所述导入管(2)、所述导出管(3)和所述集流管(4);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多个支撑部(10),所述支撑部(10)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容纳腔中设有多个连接部(11),且每个所述连接部(11)对应的位于一个所述支撑部(10)中,所述连接部(11)用于与反渗透膜壳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设置为长方体状,所述安装壳(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2),所述第一连接孔(12)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安装壳(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安装壳(1)的底部设有多个延伸部(13),所述延伸部(1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4),所述第二连接孔(14)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安装壳(1)。
10.一种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壳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所述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与所述反渗透膜壳对应的连接;当两个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时,其中一个的所述导出管(3)与另一个的所述导入管(2)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集流管(4)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1510.6U CN2126322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1510.6U CN2126322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32296U true CN212632296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8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21510.6U Active CN2126322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322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71206A (zh) * | 2020-07-08 | 2020-11-03 | 开能康德威健康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
2020
- 2020-07-08 CN CN202021321510.6U patent/CN2126322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71206A (zh) * | 2020-07-08 | 2020-11-03 | 开能康德威健康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32296U (zh)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
CN201168514Y (zh) | 一种净水器用净水结构 | |
CN202715361U (zh) | 中空纤维膜组件以及具有该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水处理装置 | |
CN111871206A (zh) | 反渗透膜壳流道集成系统和反渗透装置 | |
CN205627657U (zh) | 一种卷式膜组件中心管结构 | |
CN201634481U (zh) | 一种分体式饮用水净化装置 | |
CN107405577A (zh) | 用于膜壳体的模块式分配头 | |
CN103224269B (zh) |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组件 | |
CN206168236U (zh) | 一种易组装纳滤膜 | |
CN217650950U (zh) | 中心管式膜组件 | |
CN210356715U (zh) | 一种管式膜设备组件 | |
CN211677208U (zh) | 一种碟管式反渗透膜清洗系统 | |
CN211988043U (zh) | 可更换滤芯式中空纤维纳滤膜组器 | |
CN103223297A (zh) |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集成装置及模块 | |
CN218422054U (zh) | 一种基于纳米陶瓷膜的过滤装置 | |
CN203235426U (zh) | 一种双端产水的超滤膜组件 | |
CN113490646A (zh) | 液体净化系统 | |
CN217555856U (zh) | 反渗透膜滤芯、滤芯组件及其净水器 | |
CN214457182U (zh) | 一种分装分流式纤维膜净水器 | |
CN217708969U (zh) | 管式超滤膜组件 | |
CN215667228U (zh) | 一种基于活性炭的过滤机 | |
CN205925453U (zh) | 一种卷式膜组件端盖结构 | |
CN220802185U (zh) | 连续式净水设备 | |
CN217708970U (zh) | 超滤净水组件 | |
CN213416314U (zh) | 用于净水器的水路结构及净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