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803U -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0803U
CN212630803U CN202021422641.3U CN202021422641U CN212630803U CN 212630803 U CN212630803 U CN 212630803U CN 202021422641 U CN202021422641 U CN 202021422641U CN 212630803 U CN212630803 U CN 21263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psule
hot melt
solid
accommod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26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雷
蔡成波
段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Ankon Medical Technologies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26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0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取液胶囊及具有其的取液系统,该胶囊包括胶囊壳体、无线传输模块、触发装置及处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触发装置及处理模块均设置于胶囊壳体内。胶囊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部,在第一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进液口,在进液口上封堵有密封弹片。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外部的取液命令,并将该命令传递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该取液命令控制触发装置执行取液操作,触发装置降低第一容纳部内的气压,以使第一容纳部与外部环境形成压力差,气压差推动密封弹片打开进液口,使第一容纳部与腔体环境连通。该胶囊能够较为容易且准确地在腔体内进行取液操作。

Description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背景技术
肠胃疾病是常见疾病,在进行肠胃疾病诊疗时,有时需要取出肠胃内的液体对其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诊疗方案。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通过导管内窥镜伸入受检者体内,进行肠胃液或肠胃组织的提取。由于要将导管内窥镜伸入受检者体内进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该方法操作不当时,可能会使受检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引起受检者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取样操作。并且,导管内窥镜不能够到达小肠等更深处,对疾病的检测造成了较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该取液胶囊能够通过胶囊形式进入腔体,在到达腔体内预定的位置后,较为容易且准确地对该位置进行取液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液胶囊,包括胶囊壳体、无线传输模块、触发装置及处理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所述触发装置及所述处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胶囊壳体内,所述胶囊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部,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进液口,在所述进液口处封堵有密封弹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外部的取液命令,并将该命令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该取液命令控制所述触发装置执行取液操作,所述触发装置降低第一容纳部内的气压,以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腔体环境形成压力差,所述压力差推动所述密封弹片打开所述进液口,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腔体环境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胶囊壳体还形成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隔断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在未进行取液时,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气压以及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平均气压均小于腔体内的气压,所述触发装置在接到所述取液命令后,连通所述第二容纳部及所述第一容纳部,以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压力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座、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加热丝及弹性件;所述固态热熔物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恢复方向朝向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隔膜的一端设置有针体,当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后,所述弹性件回复并带动所述针体扎破所述隔膜,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及与固态热熔物接触的加热丝,所述隔膜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连通孔,所述固态热熔物封堵于所述连通孔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胶囊壳体内还形成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座、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加热丝及弹性件,所述固态热熔物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处于形变状态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当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后,所述弹性件回复并带动所述隔膜以扩大所述第一容纳部内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且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隔膜相连,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且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态热熔物的熔点为45℃-55℃。
进一步地,所述固态热熔物为石蜡。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为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胶囊壳体上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对应的部分形成有透明层。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视角外。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内还设置有液体吸收装置。
一种取液系统,包括上述的取液胶囊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取液胶囊发送的位置信号,并向所述取液胶囊发送取液命令。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触发装置的设置,以使第一容纳部内外形成气压差,使得密封弹片开启进液口,则能够进行取液。在取液完成后,由于已经没有气压差,或者气压差降低,密封弹片重新关闭进液口,再次阻止外界液体进入。该取液胶囊能够在达到腔体内预定的位置后,较为容易且准确地对该位置进行取液操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的系统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触发装置与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触发装置与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液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液胶囊及具有其的取液系统,该取液胶囊进入腔体内,并在取液位置进行取液操作。该腔体为具有一定压力的密闭空间体,腔体内含有流体(液体和/或气体)。该腔体内的环境(即腔体环境)可以是气体环境,也可以是液体环境。取液胶囊进入腔体后,处于气体环境以及处于液体环境但未进行取液时,在取液胶囊内部压力与密封弹片112的预紧力以及腔体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下,密封弹片112密封进液口111,防止液体和/或气体进入取液胶囊。取液胶囊运动到达取液位置后,处于液体环境并执行取液操作。在取液胶囊内部压力与密封弹片112的预紧力以及腔体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下,密封弹片112与进液口111分离,从而使得液体进入取液胶囊。取液胶囊完成取液操作后,腔体环境可能为液体环境也可能为气体环境,但在取液胶囊内部压力与密封弹片112的预紧力以及腔体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下,密封弹片112重新密封进液口111,从而有效防止液体和/或气体进入取液胶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的系统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液胶囊包括胶囊壳体10、无线传输模块30、触发装置40及处理模块50,该无线传输模块30、触发装置40及处理模块50均设置于胶囊壳体10内。胶囊壳体10形成有第一容纳部11,在第一容纳部11的侧壁上形成有进液口111,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1形成于胶囊壳体10上,在进液口111处封堵有密封弹片112,密封弹片112设置于胶囊壳体10的内侧。无线传输模块30接收外部的取液命令,并将该取液命令传递至处理模块50。处理模块50根据该取液命令控制触发装置40执行取液操作。触发装置40降低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以使第一容纳部11与腔外环境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在密封弹片112上的力与密封弹片112的预紧力共同作用推开密封弹片112,而打开进液口111,以使腔体内的液体进入第一容纳部11内,完成内部的取液。其中,无线传输模块30与处理模块50等可集成设置于同一电路板70上,也可分别设置与不同电路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模块20、无线传输模块30、触发装置40及处理模块50等电气元件设置于胶囊壳体10内,为了确保取液胶囊内的电气元件在取液完成后正常工作,可对胶囊壳体10内的电气元件进行绝缘处理,从而使得各电气元件在存有液体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其中,绝缘处理可以是派瑞林(Parylene)处理等,即在在电气元件表面形成薄膜或涂层,从而保护电气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开始取液时,密封弹片112的存在使得腔体环境的液体和/或气体无法进入第一容纳部11。具体来说,密封弹片112具有从第一容纳部11内朝向进液口111方向的预紧力,密封弹片112的预紧力与第一容纳部11内压力(作用在密封弹片112上的力)的和不会低于外界气压施加到密封弹片112上的作用力,密封弹片112会紧贴到进液口111周边的胶囊壳体10的侧壁上,从而在进液口111处形成密封。
当取液胶囊到达取液位置(可以是根据时间推算预定位置,也可以是实时观测的精确位置)时,外部的控制模块会通过无线传输模块30向取液胶囊发送取液命令。处理模块10会通过触发装置40使得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降低,使得第一容纳部11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压力。此时,第一容纳部11内外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能够对密封弹片112产生一压迫力,使密封弹片112与进液口111分离,腔体内的液体就可以进入第一容纳部11内。随着液体进入第一容纳部11,第一容纳部11内外的压力差逐渐减小,当压力差作用于密封弹片112的力小于密封弹片112自身的预紧力时,密封弹片112就可以重新关闭进液口111。
在取液胶囊排出腔体(取液完成后)的过程中,密封弹片112会通过自身预紧力抵抗腔体环境的压力,继而保持进液口111的密闭,取液胶囊运动到其他位置后,其它位置的液体不会再进入取液胶囊内,防止不同位置的液体混合。也即,该取液胶囊能够在达到腔体内预定的位置后,较为容易且准确地对该位置进行取液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腔体环境可以是气体环境,也可以液体环境等。
进一步地,胶囊壳体10还形成有第二容纳部12,在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之间形成有隔膜13。其中,隔膜13用于隔断第一容纳部12与第二容纳部11。在本实施例中,隔膜13边缘固定连接于胶囊壳体10的内壁,并且隔膜13能够防止第一容纳部11内的空气与第二容纳部12内的空气的连通。
在未进行取液操作时,第二容纳部12的气压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以及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的平均气压均(即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连通后的气压)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触发装置40在接到取液命令后,连通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以使第一容纳部11与第二容纳部12(即整个胶囊壳体10)内的气压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从而与胶囊壳体10的所处腔体环境形成压力差,推动密封弹片112打开进液口111。也就是说,腔体腔体环境中的液体推动密封弹片112,从而通过进液口111连通第一容纳部11与腔体环境,进而液体能够在压力作用下从胶囊壳体10外流经进液口111进入第一容纳部11,达到采集液体的效果。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触发装置40均衡了第一容纳部11及第二容纳部12内的气体压力,使得胶囊壳体10内施加于密封弹片112上的作用力减小。优选地,在未进行取液操作时,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大于腔体环境给予密封弹片112的压力,以保证在未进行取液操作时,密封弹片112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未进行取液操作时,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还可以小于或等于腔体内的压力。此时,第一容纳部11作用在密封弹片112上的压力与密封弹片112自身的预紧力之和大于腔体环境作用在密封弹片112上的压力。据此,以保证在未进行取液操作时,密封弹片112良好地密封第一容纳部11。
在第二容纳部12及第一容纳部11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在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内均设置有密封塞(图未标出)。在取液准备阶段,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5抽取第二容纳部12内的空气,同时通过第一通孔14向第一容纳部11内加压,以满足第二容纳部12及第一容纳部11内气压的要求,然后再通过密封塞对第一通孔14及第二通孔15进行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内预存有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氮气或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等能够调节压力且不损伤人体的气体,并且第二容纳部12内可以预先形成为负压状态。
此外,本申请的取液胶囊还设置有磁性件(未图示)。具体地,磁性件设置于胶囊壳体10内,可以由铷磁体等铁磁性材料制成,用于在外部磁体的控制下带动取液胶囊运动并改变取液胶囊的姿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触发装置40包括固定座41、加热后能够熔化的固态热熔物42、加热丝43及触发件,其中,触发件能够作用于隔膜13而改变第一容纳部11内的压力。优选地,为了适应胶囊这类狭小空间结构,触发件可以为弹性件等结构简单且适于安装的弹性件44。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触发件为带有针体的弹性件44。请参见图1,触发装置40包括固定座41、加热后能够熔化的固态热熔物42、加热丝43及弹性件44。固态热熔物42设置于固定座41内。加热丝43与固态热熔物42接触,优选为加热丝43至少部分密封于固态热熔物42内。弹性件44固封于固态热熔物42内,且弹性件44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44的弹性回复方向朝向隔膜13设置(或者弹性件44弹性回复的过程中能够与隔膜13接触),在弹性件44朝向隔膜13的一端设置有针体(图未标出),加热丝43与处理模块50电性相连。当处理模块50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加热丝43对固态热熔物42进行加热,固态热熔物42熔化后,弹性件44在其自身形变的作用下回复,带动针体扎破隔膜13,使得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连通,以使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降低。其中,针体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弹性件44靠近隔膜13的一端,并且针体的尖锐端朝向隔膜13。在其他实施例中,针体还可以与弹性件44一体形成。
在本实施中,触发装置40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内,可以理解地,触发装置40也同样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2内。只要能够在固态热熔物42融化后,释放弹性件44,弹性件44带动针体将隔膜13扎破,造成第二容纳部12与第一容纳部11连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固态热熔物42的熔点可以为45℃-55℃。优选地,固态热熔物42可以为石蜡。值得一提的是,对人体而言,温度的安全阈值是55℃~60℃,在该范围以下的温度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在本申请中,固态热熔物42的熔点满足上述要求,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取液胶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取液胶囊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20,位置检测模块20检测取液胶囊的实时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传递至处理模块50。处理模块50通过无线传输模块30将位置信号传出。控制模块依据该信号获取取液胶囊的准确位置。位置检测模块20可以为光学成像系统,在胶囊壳体10上与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对应的部分形成有透明层,以保证光学成像系统不被阻挡。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进液口111位于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的拍摄视角(图中未图示)之外。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示,在胶囊壳体10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60,为位置检测模块20、处理模块50、触发装置40及无线传输模块30供电。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模块20、处理模块50及无线传输模块30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内。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2内。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11还设置有密封件(未图示),以利于进液口111与密封弹片112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可以为密封片,也可以为防回流瓣膜,以防止进入第一容纳部11的液体回流出第一容纳部外。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容纳部11内还设置有液体吸收装置(未图示),如海绵等,从而利于对进入第一容纳部11的液体的吸收及保存。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吸收装置可以填充于第一容纳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胶囊壳体10内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20或图像采集装置(未图示),则液体吸收装置设置于位置检测模块20或图像采集装置的视角之外,从而确保位置检测模块20或图像采集装置正常运作。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触发装置与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固态热熔物42未熔化时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隔膜13上设置有连接第一容纳部11及第二容纳部12的连通孔46,在连通孔46内封堵有固态热熔物42,加热丝43与固态热熔物42接触,并与处理模块50相连。当处理模块50接收到取液命令后,控制加热丝43开始加热,使固态热熔物42融化,并使隔膜13两侧连通,以使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降低,从而使得腔体环境中的液体能够推开密封弹片112进入第一容纳部11内。在图3中,加热丝43是位于固态热熔物42朝向第一容纳部11一侧的侧壁上;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丝43可以设置于固态热熔物42朝向第二容纳部12一侧的侧壁上;在又一实施例中,加热丝43同样可以设置于固态热熔物内,并与处理模块50和/或电源模块60电性连接,在此不再在赘述。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取液胶囊触发装置与隔膜1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固态热熔物42熔化,且弹性件44回复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触发装置40同样包括固定座41、固态热熔物42、加热丝43及弹性件44(即触发件)。固态热熔物42设置于固定座41内,加热丝43与固态热熔物42接触,弹性件44密封于固态热熔物42内。在本实施例中,触发装置40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内,此时弹性件44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44的弹性回复方向朝向隔膜13设置,加热丝43与处理模块50电性相连。其不同之处在于,当处理模块50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加热丝43对固态热熔物42进行加热,以释放弹性件44,弹性件44推动隔膜13朝向第二容纳部12运动,以增大第一容纳部11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隔膜13为弹性部件,并且能够在弹性件44的作用下发生形变,调节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的体积,从而改变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容纳部11体积增大,第一容纳部11密封的情况下,第一容纳部11内的气压就会降低,以与腔体环境形成压力差。
可以理解地,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2内的气压可以不再进行限定。
在第三实施例中,触发装置40是位于第一容纳部11内的,为了能够使得隔膜13向第二容纳部12运动,则弹性件44要从压缩状态延伸,因此,弹性件44在固态热熔物42内需要为压缩状态。
而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形,触发装置40可以位于第二容纳部12内,此时,弹性件44的末端需要与隔膜13相连,弹性件44在固态热熔物42内则需要为拉伸状态,在固态热熔物42融化后,释放弹性件44,弹性件44回复,以拉动隔膜13向第二容纳部12运动。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隔膜13还可以为沿着胶囊壳体10内壁滑动的活塞。进一步地,活塞与胶囊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等,以防止第一容纳部11中的气体流入第二容纳部12。其中,触发件可以是连接隔膜13、并控制隔膜13停止或运动的弹性件44。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触发装置40的设置,以使第一容纳部11内外形成压力差,使得密封弹片112开启进液口111,则能进行取液。在取液完成后,由于已经没有气压差,或者气压差降低,密封弹片112能够重新关闭进液口111,再次阻止腔体内的液体进入。该取液胶囊能够在到达腔体内预定的位置后,较为容易且准确地对该位置进行取液操作。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液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液系统,该取液系统包括上述的取液胶囊及控制模块70,控制模块70接收取液胶囊内无线传输模块30发送的位置信号,并向取液胶囊的无线传输模块30发送取液命令,以使取液胶囊完成取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液方法。该方法包括:判定取液胶囊到达腔体内的取液位置后,控制模块向取液胶囊发送取液命令;
取液胶囊的无线传输模块接收该取液命令,并将取液命令发送至处理模块;
处理模块控制触发装置降低第一容纳部的气压至第一容纳部的气压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而在第一容纳部的内外形成压力差;
密封弹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与进液口分离而打开进液口,使第一容纳部通过进液口与腔体环境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壳体、无线传输模块、触发装置及处理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所述触发装置及所述处理模块均设置于所述胶囊壳体内,所述胶囊壳体形成有第一容纳部,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进液口,在所述进液口处封堵有密封弹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外部的取液命令,并将该命令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该取液命令控制所述触发装置执行取液操作,所述触发装置降低第一容纳部内的气压,以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腔体环境形成压力差,所述压力差推动所述密封弹片打开所述进液口,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腔体环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壳体还形成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隔断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在未进行取液时,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气压以及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平均气压均小于腔体内的气压,所述触发装置在接到所述取液命令后,连通所述第二容纳部及所述第一容纳部,以使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压力小于腔体环境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座、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加热丝及弹性件;所述固态热熔物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恢复方向朝向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隔膜的一端设置有针体,当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后,所述弹性件回复并带动所述针体扎破所述隔膜,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及与固态热熔物接触的加热丝,所述隔膜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连通孔,所述固态热熔物封堵于所述连通孔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使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壳体内还形成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座、加热熔化的固态热熔物、加热丝及弹性件,所述固态热熔物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加热丝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相连,所述弹性件处于形变状态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当所述处理模块接到取液命令后,控制所述加热丝对所述固态热熔物加热,所述固态热熔物熔化后,所述弹性件回复并带动所述隔膜以扩大所述第一容纳部内的体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且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隔膜相连,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且固封于所述固态热熔物内。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热熔物的熔点为45℃-55℃。
9.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热熔物为石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胶囊内还设置有位置检测模块,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为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胶囊壳体上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镜头对应的部分形成有透明层;优选地,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镜头的拍摄视角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内还设置有液体吸收装置。
12.一种取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液胶囊,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取液胶囊发送的位置信号,并向所述取液胶囊发送取液命令。
CN202021422641.3U 2020-07-17 2020-07-17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Active CN21263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2641.3U CN212630803U (zh) 2020-07-17 2020-07-17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2641.3U CN212630803U (zh) 2020-07-17 2020-07-17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0803U true CN212630803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2641.3U Active CN212630803U (zh) 2020-07-17 2020-07-17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0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5076B (zh) 流体取样装置
CN108784633B (zh) 基于形状记忆弹簧的采样胶囊内窥镜
CN108784634B (zh) 可自动密封的采样胶囊内窥镜
CN110167451B (zh) 用于胃肠材料采样的装置
CN111700648A (zh) 取液胶囊、取液系统及胶囊取液方法
CN109009247B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CN212630803U (zh) 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TW201223493A (en) Expandable capsule endoscope
CN117254144B (zh) 一种带电控式消防触发的储能电池系统
CN214251715U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CN112494075A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CN215017986U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CN113769250B (zh) 一种给药胶囊
CN220917438U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US11744560B2 (en) Sampling capsule
CN214231387U (zh) 采样胶囊及采样胶囊系统
CN209074527U (zh) 基于形状记忆弹簧的采样胶囊内窥镜
CN214965295U (zh) 一种用于采样胶囊的阀体及采样胶囊
CN211609856U (zh) 采样胶囊
CN116421469A (zh) 释药胶囊
CN115153396A (zh) 释药胶囊及其使用方法
CN215820865U (zh) 一种具有释药功能的内窥胶囊
CN211723081U (zh) 一种医用内窥镜自粘接结构
CN109745079A (zh) 一种小肠液提取器
CN218106604U (zh) 一种可快速启用的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