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786U -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0786U
CN212630786U CN202021402841.2U CN202021402841U CN212630786U CN 212630786 U CN212630786 U CN 212630786U CN 202021402841 U CN202021402841 U CN 202021402841U CN 212630786 U CN212630786 U CN 212630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fixed
arm
motor
bel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28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鹏
徐小春
张琦
李庆
梁银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Fei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Fei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Fei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Feinu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28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0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0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0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包括升降基座、颌托机构、L臂机构、旋转从动机构和侧位探测机构;所述升降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颌托机构位于升降基座一侧,所述L臂机构固定在升降基座顶端,所述旋转从动机构旋转连接于L臂机构下方,所述侧位探测机构固定在L臂机构侧端。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位于L臂机构上方,结构重心上移,转动惯量减小,增加产品性能稳定性,使得成像更为精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精简了探测器、球管结构、减小了升降基座的压力。设置角度自动调节机构,利用下巴的重量带动脸颊正位机构自动调节,无需医务人员调整患者头部位置,节约医护人员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背景技术
口腔锥形束CT作为一种X射线摄影成像设备,自21世纪初在医学领域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该技术得到的锥束容积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断。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CBCT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二维成像影像重叠、失真等问题,在牙科种植、颌面外科、牙体牙周等问题上通过三维成像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的医疗难题,该项技术对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市场上部分口腔CBCT产品的旋转成像机构位于支撑臂下方,这样的结构重心过低,且转动惯量大,不利于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且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机器的整体结构刚度也会受到影响,对升降立柱的要求也更高。另外旋转成像机构中的射线源旋转机构结构不够精简、重量大,直接导致为了平衡此结构重量的探测器端重量提高更多,从而导致整个旋转成像机构重量过大,对立柱压力提高,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寿命较短。其次,现有装置内部件上下升降后高度较高,容易造成立柱不稳,从而导致摄影结果准确性下降。最后,现有装置需要医务人员调整患者头部位置,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所以,人们需要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基座、颌托机构、 L臂机构、旋转从动机构和侧位探测机构;所述升降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颌托机构位于升降基座一侧,所述L臂机构固定在升降基座顶端,所述旋转从动机构旋转连接于L臂机构下方,所述侧位探测机构固定在L臂机构侧端。升降基座有利于支撑整个装置,颌托机构有利于放置下颌并借助患者头部自重使得装置自动贴合脸部,无需医护人员调节,方便快捷。L臂机构有利于固定旋转从动机构和侧位探测机构。
优选的,所述颌托机构包括连接弯头、颌托机构外壳、角度自动调节机构、脸颊正位机构;所述连接弯头固定在升降基座一侧,所述连接弯头上方设有颌托机构外壳,所述角度自动调节机构和脸颊正位机构安装在颌托机构外壳的底座两侧;连接弯头利于将颌托机构外壳固定在升降基座上,且可随着升降基座同步上下移动;自动调节机构和脸颊正位机构有利于自动调节脸颊至正位。
所述角度自动调节机构包括下巴台、压力外筒、伸缩杆、第一激光定位灯和第一滑轨;所述下巴台上固定有牙齿托,所述下巴台下方滑动配合有压力外筒,所述压力外筒下端贯穿颌托机构外壳并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底座上;所述第一激光定位灯固定在压力外筒下端一侧;所述第一激光定位灯下方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滑动配合于压力外筒的侧面孔位,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位于第一滑轨上;牙齿托有利于患者咬合,下巴台有利于放置下巴;压力外筒在收到下巴的压力后利于驱动伸缩杆向外运动,从而带动滑动块同步向外运动;第一激光定位灯有利于判定患者头部是否处于中间且竖直状态;第一滑轨有利于滑动块滑动;
所述脸颊正位机构包括脸颊正位杆、旋转台、限位夹片、复位弹簧片和摆动块。所述脸颊正位杆对称设在颌托机构外壳上方外部,所述脸颊正位杆下方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贯穿旋转台若干,所述横轴另一端连接有摆动块;所述摆动块与滑动块外缘保持接触;若干所述旋转台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底座上,所述横轴上夹有限位夹片,所述限位夹片贴紧旋转台;所述距离摆动块较近的旋转台和摆动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片。脸颊正位杆利于调整患者脸部位置;滑动块有利于带动摆动块随着伸缩杆同步运动,摆动块有利于带动脸颊正位杆摆动;患者下巴离开下巴台后,复位弹簧片利于推动所述摆动块回到原来的位置,摆动块推动滑动块回到原位,伸缩杆同步运动,有利于下巴台被压力抬升至原位置;限位夹片有利于限制脸颊正位杆横轴沿轴向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L臂机构包括L臂骨架、第一电机、第一光电开关、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位于L臂骨架上方一端,所述旋转机构一侧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旋转驱动机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固定在L臂骨架一端内侧;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滑动底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底部设有滑动底板,所述滑动底板上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所述滑动底板一侧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分别与同步带啮合传动;第二电机有利于带动第一带轮同步转动,同步带利于带动第二带轮同步转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带轮、旋转块、限位挡块、对射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和旋转连接筒;所述第三带轮旋转固定且贯穿滑动底板,所述第三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带轮连接,所述旋转块固定于第三带轮上方并同步转动,所述限位挡块位于旋转块上方,所述限位挡块上设有对射光电开关,所述对射光电开关下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所述旋转连接筒固定于第三带轮下方并随所述第三带轮同步转动;同步带利于带动第三带轮跟随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同步转动;第三带轮有利于带动旋转连接筒转动;对射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有利于传递的高低电平信号,利于控制中心来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减速和复位,防止绕线以及进一步故障。
优选的,所述旋转从动机构包括旋转支架、球管旋转驱动机构、射线遮挡机构和第一探测器;所述旋转支架固定在旋转连接筒下方,所述旋转支架两端固定有球管和控制箱,所述旋转支架位于球管那一侧上设有球管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控制箱一侧设有第一探测器,所述第一探测器对面设有射线遮挡机构,所述射线遮挡机构位于球管内侧;旋转支架有利于连接球管和控制箱;球管旋转驱动机构利于带动球管转动到合适角度;
所述球管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从动限位块、第一丝杠螺母、驱动臂和球管转轴;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旋转支架上,所述第三电机另一端固定有第一丝杠螺母,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上连接有从动限位块,所述从动限位块一侧设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另一端设有球管转轴,所述驱动臂与球管转轴转动连接;第三电机利于带动第一丝杠螺母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限位块同步运动,从动限位块底部贴近旋转支架表面,因此从动限位块不会左右摆动,驱动臂随着从动限位块同步运动;由于驱动臂和球管转轴转动连接,因此带动球管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球管转动到合适角度。
所述射线遮挡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二丝杠螺母、第二滑轨、模式选择遮挡板、第三光电开关、第二激光定位灯和第三激光定位灯;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二丝杠螺母连接模式选择遮挡板,所述模式选择遮挡板位于第二滑轨上;所述模式选择遮挡板一侧设有第三激光定位灯,所述第四电机下方设有第二激光定位灯。第四电机有利于带动第二丝杠螺母运动,从而带动模式选择遮挡板沿着第二滑轨来回运动,模式选择遮挡板上根据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开孔大小,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摄影模式选择合适的曝光位置;第二激光定位灯和第三激光定位灯与第一激光定位灯功能相同,两者协同配合,使患者头部处于最准确的位置,提高摄影图像质量。
优选的,所述侧位探测机构包括侧位杆、侧位安装平台、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和第二探测器;所述侧位杆一端固定在L 臂骨架一侧,所述侧位杆另一端固定有侧位安装平台,所述侧位安装平台中间设有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侧位杆有利于将侧位探测机构固定在L臂骨架上;所述侧位安装平台520一侧下方设有第二探测器540;
所述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包括正面调整滑块、第一光杆、正面牙托、侧面调整滑块、第二光杆和侧面耳塞;所述正面调整滑块与第一光杆滑动连接,所述正面调整滑块下方连接有正面牙托;所述正面调整滑块一侧设有侧面调整滑块,所述侧面调整滑块和第二光杆滑动连接,所述侧面调整滑块下方连接有侧面耳塞。正面调整滑块与第一光杆滑动配合,有利于自由调节正面牙托距离口腔的距离,侧面调整滑块和第二光杆滑动配合,有利于自由调节侧面耳塞距离耳朵的距离,另外,正面牙托和侧面耳塞部件上有调节结构,利于调节相应部件至合适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带轮转动400°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减速和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程度高,便于安装、调试和运输,且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各部件结构,减少整机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旋转机构位于L臂机构上方,这样的结构重心上移,转动惯量减小,增加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使得成像更为精准,且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旋转从动机构及其下方的探测器、球管结构精简、减少了重量,减小了升降基座的压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L臂骨架支撑旋转机构,CT和全景模式时,通过多个激光定位灯调节患者头部位置后,旋转成像机构围绕头部旋转扫描成像,患者无需移动,且患者全程下巴有支撑,提高患者体验。设置角度自动调节机构,利用头部的重量带动脸颊正位机构自动调节,有助于将患者头部调节至扫描的合适位置,无需医务人员调整患者头部位置,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时间。
3.本实用新型侧位探测机构通过侧位杆支撑,侧位模式时,通过调节正面牙托和侧面耳塞的高度和距离患者头部的距离来调整头部姿态,有利于实现拍摄图像质量最优。
4.本实用新型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球管旋转运动等多处运动都使用光电开关来控制运动位置和角度,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既提高了扫描精确度,也确保了机器安全性。
5.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本机通过射线遮挡机构可以选择不同的射线出孔大小,以达到射线剂量尽可能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颌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L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旋转驱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旋转从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射线遮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侧位探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的侧位探测机构的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升降基座;200、颌托机构;300、L臂机构;400、旋转从动机构;500、侧位探测机构;210、连接弯头; 220、颌托机构外壳;230、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1、牙齿托;232、下巴台;233、压力外筒;234、第一激光定位灯;235、伸缩杆;236、滑动块;237、第一滑轨;240、脸颊正位机构; 241、脸颊正位杆;242、旋转台;243、限位夹片;244、复位弹簧片;245、摆动块;310、L臂骨架;320、第一电机;330、第一光电开关;340、旋转驱动机构;341、第二电机;342、第一带轮;343、第二带轮;344、滑动底板;350、旋转机构;351、第三带轮;352、旋转块;353、限位挡块;354、对射光电开关; 355、第二光电开关;356、旋转连接筒;410、旋转支架;420、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1、第三电机;422、从动限位块;423、第一丝杠螺母;424、驱动臂;425、球管转轴;430、球管;440、射线遮挡机构;441、第四电机;442、第二丝杠螺母;443、第二滑轨;444、模式选择遮挡板;445、第三光电开关;446、第二激光定位灯;447、第三激光定位灯;450、控制箱;460、第一探测器;510、侧位杆;520、侧位安装平台;530、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40、第二探测器;531、正面调整滑块;532、第一光杆;533、正面牙托;534、侧面调整滑块;535、第二光杆;536、侧面耳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8所示,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基座100、颌托机构200、L臂机构300、旋转从动机构400和侧位探测机构500;升降基座100固定在地面上,用于支撑整个装置;颌托机构200位于升降基座100一侧,用于于放置下颌并借助患者头部自重使得装置自动贴合脸部,无需医护人员调节,方便快捷;L臂机构300固定在升降基座100顶端,旋转从动机构400旋转连接于L臂机构300下方,侧位探测机构500固定在L臂机构300侧端。
颌托机构200包括连接弯头210、颌托机构外壳220、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脸颊正位机构240;连接弯头210固定在升降基座100一侧,且可随着升降基座100同步上下移动;连接弯头210上方设有颌托机构外壳220,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 和脸颊正位机构241安装在颌托机构外壳220的底座两侧,用于自动调节脸颊至正位。
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包括下巴台232、压力外筒233、伸缩杆235、第一激光定位灯和第一滑轨237;下巴台232上固定有牙齿托231,用于患者咬合;下巴台232下方滑动配合有压力外筒233,压力外筒233下端贯穿颌托机构外壳220并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220底座上;第一激光定位灯234固定在压力外筒 233下端一侧;第一激光定位灯234下方设有伸缩杆235,伸缩杆235一端滑动配合于压力外筒233的侧面孔位,伸缩杆235 另一端固定有滑动块236,滑动块236位于第一滑轨237上;
脸颊正位机构240包括脸颊正位杆241、旋转台242、限位夹片243、复位弹簧片244和摆动块245。脸颊正位杆241对称设在颌托机构外壳220上方外部,脸颊正位杆241下方连接有横轴,横轴贯穿旋转台242若干,横轴另一端连接有摆动块245;摆动块245与滑动块236外缘保持接触;若干旋转台242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220底座上,横轴上夹有限位夹片243,限位夹片243贴紧旋转台242;所述距离摆动块较近的旋转台和摆动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片。
患者面对升降立柱,牙齿咬住牙齿托231,机器安装时在压力外筒233中充入一定体积气体或者液体,当患者下巴放在下巴台232上后,借助患者头部自重,下巴台232会被重力压下去一定距离,在压力外筒233内部,气压或液压传递,压力驱动伸缩杆235向外运动,带动滑动块236同步向外运动,由于滑动块236外边缘与摆动块245保持接触,因此摆动块245带动脸颊正位杆241转动,两侧的脸颊正位杆241同步贴合患者脸部,此时复位弹簧片244处于受力状态,第一激光定位灯234 发出一道竖直光线,照在患者面部中间,医生通过光线位置,使患者头部尽可能处于中间且竖直状态。当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内部压力重新平衡之后下巴台232保持高度不变,扫描完成后,患者下巴离开下巴台232,此时复位弹簧片244推动摆动块 245回到原来的位置,摆动块245推动滑动块236沿第一滑轨 237直线运动回到原位,伸缩杆235同步运动,伸缩杆235向压力外筒233内部运动会使压力外筒233内部气压升高,通过内部压力传动,下巴台232会被压力抬升至原位置,由此,一个完整的脸颊正位自动调节完成。
L臂机构300包括L臂骨架310、第一电机320、第一光电开关330、旋转驱动机构340和旋转机构350;L臂骨架310可通过对加工好的铝合金板焊接成一体,也可通过机械连接固定到一起,通过有限元分析,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在铝合金板上开孔,减轻整机重量,降低升降基座100的负载,方便安装和运输;旋转机构350位于L臂骨架310上方一端,旋转机构350一侧设有旋转驱动机构340,第一电机320位于旋转驱动机构340一侧,第一电机320驱动旋转机构350和旋转驱动机构340;第一光电开关330固定在L臂骨架310一端内侧; 2个第一光电开关330之间的间距决定旋转机构350沿Y方向运动的距离,此距离取决于统计规律中的最优牙弓尺寸;
旋转驱动机构340包括第二电机341、第一带轮342、第二带轮343和滑动底板344;旋转驱动机构340底部设有滑动底板 344,滑动底板344上固定有第二电机341,第二电机341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342,滑动底板344一侧设有第二带轮343,第一带轮342和第二带轮34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第一带轮342 和第二带轮343分别与同步带啮合传动;第二电机有利于带动第一带轮同步转动,同步带利于带动第二带轮同步转动;
旋转机构350包括第三带轮351、旋转块352、限位挡块353、对射光电开关354、第二光电开关355和旋转连接筒356;第三带轮351旋转固定且贯穿滑动底板344,第三带轮351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带轮343连接,旋转块352固定于第三带轮351上方并同步转动,限位挡块353位于旋转块352上方,限位挡块353 上设有对射光电开关354,对射光电开关354下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355,旋转连接筒356固定于第三带轮351下方并随第三带轮351同步转动;
第一电机320工作时,带动旋转驱动机构340和旋转机构 350在2个第一光电开关355之间直线运动,相应挡块遮挡光电开关后,第一光电开关355会传递高低电平信号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信号进行下一把动作。第二电机341工作时,第一带轮342同步转动,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带轮343旋转,进而带动第三带轮351旋转,从而使下方球管430和第一探测器 460进行旋转。,当第三带轮351转动一定角度后,控制中心根据对射光电开关354和第二光电开关355传递的高低电平信号来控制电机减速和复位,如果控制中心控制程序故障,也可通过旋转块352和限位挡块353来使机器停下,防止绕线以及进一步故障。
旋转从动机构400包括旋转支架410、球管旋转驱动机构 420、射线遮挡机构440和第一探测器460;旋转支架410固定在旋转连接筒356下方,用于连接球管和控制箱;旋转支架410 两端固定有球管430和控制箱450,旋转支架410位于球管430 那一侧上设有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0,用于带动球管430转动到合适角度;控制箱450一侧设有第一探测器460,第一探测器 460对面设有射线遮挡机构440,射线遮挡机构440位于球管430 内侧;
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0包括第三电机421、从动限位块422、第一丝杠螺母423、驱动臂424和球管转轴425;第三电机421 固定在旋转支架410上,第三电机421另一端固定有第一丝杠螺母423,第一丝杠螺母423上连接有从动限位块422,从动限位块422一侧设有驱动臂424;驱动臂424另一端设有球管转轴 425,驱动臂424与球管转轴425转动连接;第三电机421利于带动第一丝杠螺母423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限位块422同步运动,从动限位块422底部贴近旋转支架410表面,因此从动限位块422不会左右摆动,驱动臂424随着从动限位块422 同步运动;由于驱动臂424和球管430转轴转动连接,因此带动球管430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球管430转动到合适角度。
射线遮挡机构440包括第四电机441、第二丝杠螺母442、第二滑轨443、模式选择遮挡板444、第三光电开关445、第二激光定位灯446和第三激光定位灯447;第四电机441通过第二丝杠螺母442连接模式选择遮挡板444,模式选择遮挡板444 位于第二滑轨443上;模式选择遮挡板444一侧设有第三激光定位灯447,第四电机441下方设有第二激光定位灯446。第四电机441有利于带动第二丝杠螺442母运动,从而带动模式选择遮挡板444沿着第二滑轨443来回运动,模式选择遮挡板443 上根据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开孔大小,有利于根据不同的摄影模式选择合适的曝光位置;第二激光定位灯446和第三激光定位灯447与第一激光定位灯234相同,两者协同配合,使患者头部处于最准确的位置,提高摄影图像质量。
侧位探测机构500包括侧位杆510、侧位安装平台520、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和第二探测器540;侧位杆510一端固定在L臂骨架310一侧,侧位杆510另一端固定有侧位安装平台520,侧位安装平台520中间设有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所述侧位安装平台520一侧下方设有第二探测器540。第二探测器540利于将患者头颅骨骼通过球管430发射的X射线转换成图像呈现给医生。
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包括正面调整滑块531、第一光杆532、正面牙托533、侧面调整滑块534、第二光杆535和侧面耳塞536;正面调整滑块531与第一光杆532滑动连接,正面调整滑块531下方连接有正面牙托533;正面调整滑块531一侧设有侧面调整滑块534,侧面调整滑块534和第二光杆535滑动连接,侧面调整滑块534下方连接有侧面耳塞536。正面调整滑块531与第一光杆532滑动配合,有利于自由调节正面牙托533 距离口腔的距离,侧面调整滑块534和第二光杆535滑动配合,有利于自由调节侧面耳塞536距离耳朵的距离,另外,正面牙托533和侧面耳塞536部件上有调节结构,利于调节相应部件至合适高度。
第三带轮351转动400°后第一电机320和第二电机341 减速和复位。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颌托机构200高度位置调整合适之后,让患者将下巴放在下巴台232上,牙齿咬住牙齿托231,通过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使脸颊正位杆自动贴近面部,借助患者头部自重下巴台232会被重力压下去一定距离,压力外筒233 内部气压或液压传递驱动伸缩杆235向外运动,带动滑动块236 同步向外运动,滑动块236外边缘与摆动块245保持接触,使得摆动块245带动脸颊正位杆241转动,两侧的脸颊正位杆241 同步贴合患者脸部。随后通过第一激光定位灯234、第二激光定位灯446和第三激光定位灯447的协同作用,确保患者头颅处于最佳位置。当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内部压力重新平衡之后下巴台232保持高度不变。
当进行CT模式时,第一电机320保持原位不动,旋转机构 350工作,第二电机341工作,带动第一带轮342、第二带轮343、第三带轮351同步旋转,从而使下方球管430和第一探测器等 460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患者位于旋转机构350正下方,球管430持续发射X射线,第一探测器460持续接收信号,经控制中心处理后转换成牙齿CT图像呈现在患者面前,当第三带轮转动400°后,控制中心根据对射光电开关354和第二光电开关355传递的高低电平信号来控制第二电机341减速和复位,如果控制中心控制程序故障,也可通过旋转块和限位挡块来使机器停下,防止绕线以及进一步故障。
当进行全景PAN模式时:由于牙弓曲线不规则,为获取真实的牙齿图像,第一电机320开始工作,带动旋转机构350和旋转从动机构400直线运动,同时旋转机构350工作,第二电机341工作,带动第一带轮342、第二带轮343、第三带轮351 同步旋转,从而使下方球管和探测器等部件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患者位于旋转机构350正下方,球管430持续发射X射线,第一探测器460持续接收信号,经控制中心处理后转换成牙齿CT图像呈现在医生面前,当第三带轮转动400°后,控制中心根据对射光电开关354和第二光电开关355传递的高低电平信号来控制第一电机320和第二电机341减速和复位。由于第一电机320和第二电机341的共同作用,使旋转机构中心所走的路径,基本与患者牙弓曲线相重叠,这样,患者的牙周一直处于探测中心处,提高摄影图像质量,以便牙科医生作出更精准的诊治方案。
当进行侧位CEPH模式时:患者站在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 530正下方,调整正面牙托533和侧面耳塞536的距离和高度,然后站立不动。然后控制第二电机341工作,带动整个旋转从动机构400沿顺时针转动90°(从上往下看)后停止,接着第三电机421开始工作,带动球管430顺时针转动20°,由于第二探测器540与L臂骨架310侧面夹角为20°,那么此时球管 430和第二探测器540处于相对且平行位置,然后球管430开始工作发射X射线,通过第二探测器540将患者头颅骨骼转换成图像呈现给医生。
扫描完成后,患者下巴离开下巴台232,此时复位弹簧片 244推动摆动块245回到原来的位置,摆动块245推动滑动块 236沿第一滑轨237直线运动回到原位,伸缩杆235同步运动,伸缩杆235向压力外筒233内部运动会使压力外筒233内部气压升高,通过内部压力传动,下巴台232会被压力抬升至原位置,由此,一个完整的脸颊正位自动调节完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基座(100)、颌托机构(200)、L臂机构(300)、旋转从动机构(400)和侧位探测机构(500);所述升降基座(10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颌托机构(200)位于升降基座(100)一侧,所述L臂机构(300)固定在升降基座(100)顶端,所述旋转从动机构(400)旋转连接于L臂机构(300)下方,所述侧位探测机构(500)固定在L臂机构(300)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颌托机构(200)包括连接弯头(210)、颌托机构外壳(220)、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脸颊正位机构(240);所述连接弯头(210)固定在升降基座(100)一侧,所述连接弯头(210)上方设有颌托机构外壳(220),所述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和脸颊正位机构(240)安装在颌托机构外壳(220)的底座两侧;
所述角度自动调节机构(230)包括下巴台(232)、压力外筒(233)、第一激光定位灯(234)、伸缩杆(235)和第一滑轨(237);所述下巴台(232)上固定有牙齿托(231),所述下巴台(232)下方滑动配合有压力外筒(233),所述压力外筒(233)下端贯穿颌托机构外壳(220)并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220)底座上;所述第一激光定位灯(234)固定在压力外筒(233)下端一侧;所述第一激光定位灯(234)下方设有伸缩杆(235),所述伸缩杆(235)一端滑动配合于压力外筒(233)的侧面孔位,所述伸缩杆(235)另一端固定有滑动块(236),所述滑动块(236)位于第一滑轨(237)上;
所述脸颊正位机构(240)包括脸颊正位杆(241)、旋转台(242)、限位夹片(243)、复位弹簧片(244)和摆动块(245),所述脸颊正位杆(241)对称设在颌托机构外壳(220)上方外部,所述脸颊正位杆(241)下方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贯穿旋转台(242)若干,所述横轴另一端连接有摆动块(245),所述摆动块(245)与滑动块(236)外缘保持接触;若干所述旋转台(242)固定在颌托机构外壳(220)底座上,所述横轴上夹有限位夹片(243),所述限位夹片(243)贴紧旋转台(242);所述摆动块(245)一侧通过复位弹簧片(244)和旋转台(24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臂机构(300)包括L臂骨架(310)、第一电机(320)、第一光电开关(330)、旋转驱动机构(340)和旋转机构(350);所述旋转机构(350)位于L臂骨架(310)上方一端,所述旋转机构(350)一侧设有旋转驱动机构(340),所述第一电机(320)位于旋转驱动机构(340)一侧,所述第一电机(320)驱动旋转机构(350)和旋转驱动机构(340);所述第一光电开关(330)固定在L臂骨架(310)一端内侧;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40)包括第二电机(341)、第一带轮(342)、第二带轮(343)和滑动底板(34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340)底部设有滑动底板(344),所述滑动底板(344)上固定有第二电机(341),所述第二电机(341)输出轴上设有第一带轮(342),所述滑动底板(344)一侧设有第二带轮(343),所述第一带轮(342)和第二带轮(34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第一带轮(342)和第二带轮(343)分别与同步带啮合传动;
所述旋转机构(350)包括第三带轮(351)、旋转块(352)、限位挡块(353)、对射光电开关(354)、第二光电开关(355)和旋转连接筒(356);所述第三带轮(351)旋转固定且贯穿滑动底板(344),所述第三带轮(351)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带轮(343)连接,所述旋转块(352)固定于第三带轮(351)上方并同步转动,所述限位挡块(353)位于旋转块(352)上方,所述限位挡块(353)上设有对射光电开关(354),所述对射光电开关(354)下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355),所述旋转连接筒(356)固定于第三带轮(351)下方并随所述第三带轮(351)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从动机构(400)包括旋转支架(410)、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0)、射线遮挡机构(440)和第一探测器(460);所述旋转支架(410)固定在旋转连接筒(356)下方,所述旋转支架(410)两端固定有球管(430)和控制箱(450),所述旋转支架(410)位于球管(430)那一侧上设有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0);所述控制箱(450)一侧设有第一探测器(460),所述第一探测器(460)对面设有射线遮挡机构(440),所述射线遮挡机构(440)位于球管(430)内侧;
所述球管旋转驱动机构(420)包括第三电机(421)、从动限位块(422)、第一丝杠螺母(423)、驱动臂(424)和球管转轴(425);所述第三电机(421)固定在旋转支架(410)上,所述第三电机(421)另一端固定有第一丝杠螺母(423),所述第一丝杠螺母(423)上连接有从动限位块(422),所述从动限位块(422)一侧设有驱动臂(424);所述驱动臂(424)另一端设有球管转轴(425),所述驱动臂(424)与球管转轴(425)转动连接;
所述射线遮挡机构(440)包括第四电机(441)、第二丝杠螺母(442)、第二滑轨(443)、模式选择遮挡板(444)、第三光电开关(445)、第二激光定位灯(446)和第三激光定位灯(447);所述第四电机(441)通过第二丝杠螺母(442)连接模式选择遮挡板(444),所述模式选择遮挡板(444)位于第二滑轨(443)上;所述模式选择遮挡板(444)一侧设有第三激光定位灯(447),所述第四电机(441)下方设有第二激光定位灯(44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位探测机构(500)包括侧位杆(510)、侧位安装平台(520)、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和第二探测器(540);所述侧位杆(510)一端固定在L臂骨架(310)一侧,所述侧位杆(510)另一端固定有侧位安装平台(520),所述侧位安装平台(520)中间设有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所述侧位安装平台(520)一侧下方设有第二探测器(540);
所述患者头部姿态调整机构(530)包括正面调整滑块(531)、第一光杆(532)、正面牙托(533)、侧面调整滑块(534)、第二光杆(535)和侧面耳塞(536);所述正面调整滑块(531)与第一光杆(532)滑动连接,所述正面调整滑块(531)下方连接有正面牙托(533);所述正面调整滑块(531)一侧设有侧面调整滑块(534),所述侧面调整滑块(534)和第二光杆(535)滑动连接,所述侧面调整滑块(534)下方连接有侧面耳塞(53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轮(351)转动400°后第一电机(320)和第二电机(341)减速和复位。
CN202021402841.2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Active CN212630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2841.2U CN21263078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2841.2U CN21263078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0786U true CN212630786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2841.2U Active CN21263078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07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2336A (zh) * 2022-04-01 2022-06-24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图像采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2336A (zh) * 2022-04-01 2022-06-24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图像采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8635A (zh)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JP6644807B2 (ja) 口腔内三次元x線システム用の回転ヨーク取付け部
KR100907821B1 (ko) 치과 의료진단용 복합영상 촬영장치
CN102626319B (zh) Cbct的患者射线照射位置自动调整的系统及方法
KR101175027B1 (ko) 카메라가 구비된 구강 내 엑스선 촬영장치
JP6040503B2 (ja) X線撮影装置
EP2708188B1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WO2014024887A1 (ja) X線撮像装置
CN212630786U (zh) 一种多模式口腔cbct设备
JP2013244145A5 (zh)
JP6784786B2 (ja) マンモグラフィ装置
KR101192461B1 (ko) 엑스선을 구강 외부에서 검출하는 구강 내 엑스선 촬영장치
KR101660129B1 (ko) X선 촬영장치
JP5746132B2 (ja) 医療用x線撮影装置
JP6040504B2 (ja) X線撮影装置
JP2004065807A (ja) X線撮影システム
CN113509198A (zh) 一种x射线口腔全景扫描装置及图像重建方法
WO1987003795A1 (en)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x-ray photography or the like, in which there is used a tower stand that can be moved at a patient examination table
KR101660130B1 (ko) X선 촬영장치
TWI642411B (zh) 口內電腦斷層掃描器及其操控方法
JP5998340B2 (ja) X線撮影装置
CN111419260A (zh) 一种具有口内数字x线影像的cbct设备
CN217566100U (zh) 用于脑部x光断层成像的影像设备
CN214761135U (zh) 一种多功能数字x射线装置
CN115770061A (zh) 基于cbct设备的小牙片拍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