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7239U -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7239U
CN212627239U CN202021450418.XU CN202021450418U CN212627239U CN 212627239 U CN212627239 U CN 212627239U CN 202021450418 U CN202021450418 U CN 202021450418U CN 212627239 U CN212627239 U CN 212627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sing
power supply
mobile p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04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
盛勇
龙海岸
王清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04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7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7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7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为解决移动电源不能从多个方向插接充电以及在移动电源掉落或碰撞等情况下电池容易损坏的问题而发明。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包括外壳体、输入插口、输出插口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为多面体结构,所述输入插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输出插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出插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相对固定,所述内壳体用于设置电池组。本实用新型用于保护移动电源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外出携带的移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由于电子设备自身存储的电量有限,人们经常会遇到电子设备电量不足,影响继续使用的问题。移动电源是可以直接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且自身存在能量存储单元的装置,因此人们携带电子设备外出时会同时携带一个移动电源,以便当电子设备电量不足时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电源多为近似棱柱体结构,在移动电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同时还设置有一个控制移动电源开启或关闭的按钮。移动电源的输出接口只设置在一个面上,用户只能从一个方向插拔数据线,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移动电源时,没有直接面对输出接口的用户不能从自己所在的方向插拔数据线,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移动电源的外壳多为单层结构,对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保护不足,当移动电源掉落或碰撞时,可能导致移动电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能够使用户从不同的方向插拔数据线,满足用户在不同方向使用移动电源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移动电源内的电池的保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包括外壳体、输入插口、输出插口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为多面体结构,所述输入插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输出插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出插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相对固定,所述内壳体用于设置电池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设置有外壳体、多个输出插口和内壳体,多个输出插口位于外壳体的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内壳体相对于外壳体固定安装,电池组设置在内壳体内部。因此,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移动电源时,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的输出插口进行充电,使用方便。在移动电源掉落或碰撞时,电池组可以在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双重保护下,减弱掉落或碰撞带来的冲击,使得电池组受到冲击的影响较小,使得电池组不易损坏,延长移动电源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内壳体由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外壳体内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外壳体固定,且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导向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的导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导向筋,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筋相配合且均沿所述内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开口处卡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内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面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指示灯,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指示灯的位置设有透光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与所述透光区之间设有导光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功率选择开关,所述功率选择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输出插口的输出功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有支撑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为棱柱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至少两个侧壁上设有所述输出插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为六棱柱体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的立体图,且外壳体被隐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所使用的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所使用的外壳体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所使用的端盖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所使用的导光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所使用的外壳体沿图6中C方向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外壳体1;输入插口11;输出插口12;开口13;透光区14;第一定位孔15;第一安装孔16;弹性支撑17;弹性凸起18;紧固件19;内壳体2;凸台21;螺纹孔22;电池组3;导向结构4;导向槽41;导向筋42;端盖5;第二定位孔51;第二安装孔52;指示灯6;导光件7;支撑板71;长条柱72;长条筋73;功率选择开关8;支撑筋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移动电源是可以直接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且自身设置有能量存储单元的装置,一般包括电池、电路板、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电源开关等。在移动电源充电时,移动电源可通过输入接口将外界的电能转化为自身的电池的化学能;在移动电源放电时,移动电源可通过输出接口将电池存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移动电子设备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外壳体1、输入插口11、输出插口12和内壳体2,内壳体2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部,且与外壳体1之间相对固定,输入插口11设置在外壳体1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输出插口12为多个,多个输出插口12设置在外壳体1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如图5所示,内壳体2内设置有电池组3,输入插口11和输出插口12均与电池组3电连接,使得移动电源可通过输入插口11为自身存储能量,并可通过输出插口12对移动电子设备充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设置有外壳体1、多个输出插口12和内壳体2,多个输出插口12位于外壳体1的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内壳体2相对于外壳体1固定安装,电池组3设置在内壳体2的内部。因此,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移动电源时,用户可从不同的方向的输出插口12进行充电,使用方便。在移动电源掉落或发生碰撞时,电池组3可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双重保护下,减弱掉落或碰撞带来的冲击,使得电池组3受到冲击的影响较小,使得电池组3不易损坏,延长了移动电源的电池组3的使用寿命。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卡接方式或紧固件连接方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相对固定。为了使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固定牢固,如图2所示,外壳体1具有开口13,内壳体2可由开口13插入外壳体1内并通过紧固件19与外壳体1固定。相比于卡接方式,紧固件连接方式更加牢固,使得外壳体1和内壳体2牢固安装;相比于粘接方式,紧固件连接方式操作更加方便,且可以多次拆装。
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壳体2的两端都设置有凸台21,凸台21上设置有螺纹孔22,如图6所示,外壳体1和内壳体2相固定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6,如图7所示,外壳体1和内壳体2相固定一端的端面上还设置第一定位孔15,第一定位孔15由凸筋围成,且与凸台2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孔16与螺纹孔22的位置对应。当内壳体2插入到外壳体1内时,凸台21插入到第一定位孔15内,螺纹孔22和第一安装孔16相对应,实现内壳体2和外壳体1的定位,然后使用紧固件19穿过第一安装孔16与凸台21上的螺纹孔22连接,从而实现内壳体2和外壳体1的相对固定。
为了使外壳体1的开口13处封闭,如图2所示,外壳体1的开口13处卡接有端盖5。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盖5可以只和外壳体1连接固定,也可以同时和外壳体1、内壳体2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端盖5与内壳体2的靠近开口13的端面通过紧固件19固定。端盖5一方面与外壳体1相互卡接,另一方面通过紧固件19与内壳体2固定,使得外壳体1与内壳体2在开口13一端也相对固定。
具体地,端盖5与内壳体2的固定方式和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固定方式类似,如图8所示,端盖5靠近内壳体2一侧形成有第二定位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第二定位孔51由凸筋围成,且与内壳体2靠近开口13一端的凸台21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安装孔52与螺纹孔22位置相对。当端盖5卡接在外壳体1上时,第二定位孔51与内壳体2靠近开口13一端的凸台21相对应,螺纹孔22与第二安装孔52相对应,然后使用紧固件19穿过第二安装孔52与凸台21上的螺纹孔21连接,使得外壳体1与内壳体2在开口13一端也相对固定。
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4,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向结构4可为导轨滑块结构、轨道导向轮结构以及导向槽导向筋结构等。为了降低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制作难度,如图5所示,导向结构4包括设置于外壳体1的内壁上的导向槽41以及设置于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的导向筋42,导向槽41与导向筋42相配合且均沿内壳体2的插入方向延伸。这种导向结构只需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制作出导向槽41,在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导向筋41即可,结构简单,制作难度低。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向槽41设置于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导向筋42设置于外壳体1的内壁上时,也可实现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导向和安装。安装工人在安装时,只需将导向筋42对准导向槽41,然后将内壳体2推入外壳体1内,最后用紧固件19将内壳体2与外壳体1固定,操作简单快捷,节省安装工时。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可设置支撑台或支撑筋实现相互支撑。为了使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的重量降低,如图5所示,内壳体2与外壳体1之间设有支撑筋9,支撑筋9用于支撑外壳体1和内壳体2,相比于支撑台的形式,支撑筋9的重量更低,使得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的重量更低,使得移动电源更方便携带。
为了显示移动电源的电量信息和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设有指示灯6,如图4所示,外壳体1对应指示灯6的位置设有透光区14。在移动电源处于开启状态时,指示灯6处于发光状态,并且当移动电源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时,指示灯6可显示出不同发光状态,并且指示灯6所发出的光可穿过透光区14,最终被用户看到。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灯6可位于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相对的侧壁之间,也可位于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相对的端面之间,从而使用户能够从多方向观察到移动电源,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避免用户观察指示灯6时出现耀眼的情况,如图5所示,指示灯6与透光区14之间设有导光件7,导光件7具有均匀传导光线的性质,使得导光件7可将指示灯6发出的光均匀地传导至用户眼中,不会使用户有耀眼的感觉。
具体地,导光件7的结构如图9所示,导光件7的支撑板71一侧设置有长条柱72,另一侧设置有长条筋73。在安装到外壳体1的内壁上时,长条柱72和外壳体1的透光区14相配合,使得指示灯6发出的光可以通过导光件7的长条柱72传导至外壳体1的外部,从而使用户看到指示灯发出的光。在内壳体2安装到外壳体1内部时,支撑筋9可支撑导光件7的长条筋73,使得导光件7安装更牢固。
为了切换移动电源的输出插口12的功率,如图1所示,外壳体1上设有功率选择开关8,功率选择开关8与移动电源内部的电路控制板连接,功率选择开关8用于控制输出插口12的输出功率。用户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和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通过功率选择开关8,使输出插口12具有不同的输出功率,满足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外壳体1对应功率选择开关8的位置设置有弹性支撑17,如图11所示,弹性支撑17朝向外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凸起18。在用户向外壳体1的内侧按压功率选择开关8时,弹性支撑17和凸起18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功率选择开关8触发,输出插口12的输出功率得以切换;当用户松手后,弹性支撑17和凸起18可以恢复原始形状,使得功率选择开关8恢复到原始位置,使得用户可以进行下次功率切换。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电源可在一个侧壁上设置多个输出插口12,也可在多个侧壁上都设置输出插口12。为了使移动电源能够满足多个用户从不同方向同时使用,如图4所示,外壳体1为棱柱体结构,外壳体1的至少两个侧壁上设有输出插口12,输出插口12分布在移动电源的多个侧壁上,使得用户可以从多个方向同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使用更加方便。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体1可为三棱柱体结构、四棱柱体结构或六棱柱体结构等棱柱体结构。如图5所示,外壳体1为六棱柱体结构,相比于三棱柱体结构和四棱柱体结构,六棱柱体结构的侧壁更多,可以使用户从更多的方向使用移动电源,使得用户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六棱柱体结构不会过多地增加外壳体1的制作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灯6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外壳体1的结构、输出插口12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外壳体1的不同侧壁上的输出插口12的使用状态,每个内壳体2的与输出插口12相对的侧壁上都设置有指示灯6,使得每个侧壁上的输出插口12都有相应的指示灯6显示使用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为多面体结构;
输入插口(11),所述输入插口(1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上;
输出插口(12),所述输出插口(12)为多个,多个所述输出插口(1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侧壁上;
内壳体(2),所示内壳体(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相对固定,所述内壳体(2)用于设置电池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具有开口(13),所述内壳体(2)由所述开口(13)插入所述外壳体(1)内并通过紧固件(19)与所述外壳体(1)固定,且所述内壳体(2)和所述外壳体(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上的导向槽(4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2)的外侧壁上的导向筋(42),所述导向槽(41)与所述导向筋(42)相配合且均沿所述内壳体(2)的插入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开口(13)处卡接有端盖(5),所述端盖(5)与所述内壳体(2)靠近所述开口(13)的端面通过所述紧固件(1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和所述外壳体(1)之间设有指示灯(6),所述外壳体(1)对应所述指示灯(6)的位置设有透光区(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6)与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所述输出插口(12)的侧壁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6)与所述透光区(14)之间设有导光件(7)。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功率选择开关(8),所述功率选择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输出插口(12)的输出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设有支撑筋(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为六棱柱体结构,多个所述输出插口(12)分别设置于所述六棱柱体结构的三个间隔分布的侧壁上。
CN202021450418.X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Active CN212627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418.XU CN21262723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0418.XU CN21262723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7239U true CN21262723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0418.XU Active CN21262723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7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54917T3 (es) Carcasa de sistema de alimentación ininterrumpida integrada
JP3164959U (ja) 収納可能なusbプラグを備える充放電装置
KR200469779Y1 (ko) 휴대폰용 보조배터리 충전기
JP5334406B2 (ja) 電源コネクタを備える携帯式電源
US10998743B2 (en) Mobile power bank
KR101976596B1 (ko) 매립형 IoT 조명 스위치 장치
CN212627239U (zh) 一种移动电源的外壳结构
CN209896729U (zh) 分体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20985359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216345558U (zh) 一种应急照明灯
CN112216914B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220623734U (zh) 一种便携式照明设备
JP3316334B2 (ja) 充電器
CN215733570U (zh) 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8820515U (zh) 一种type-c点烟器
CN212012977U (zh) 一种新型移动充放电连接装置
CN21941936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多模组电池
CN218897095U (zh) 电池包
CN215818835U (zh) 一种电源装置
CN215682841U (zh) 遥控发射器
CN219499018U (zh) 车载充电器
CN216526402U (zh) 一种光模块写码装置
CN213520509U (zh) 一种多功能多线输出移动电源
CN212627297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应急电源
CN219359530U (zh) 电推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