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3467U -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3467U
CN212623467U CN202021203393.3U CN202021203393U CN212623467U CN 212623467 U CN212623467 U CN 212623467U CN 202021203393 U CN202021203393 U CN 202021203393U CN 212623467 U CN212623467 U CN 212623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source
lens portion
ligh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33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玎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3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3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光源透镜包括:第一透镜部,具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第二透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部设置为一体;以及光源收容部,去除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收容光源,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第二透镜部底面部;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邻近设置,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设置为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构成小于90度的角的倾斜面。

Description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透镜及包括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指利用根据施加的电场而改变排列并且根据方向具有不同的透光性的液晶实现对比度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需要用于向液晶层照射光的背光部件或照明部。此时,在光集中于特定部分的情况下,输出的影像的亮度并不恒定,因此影像质量可能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影像质量,需要向液晶层的所有区域均匀地照射光。
向液晶层照射光的照明部具有:直照型方式,在与液晶层重叠的区域设置光源而照射光;边缘型方式,在显示装置一侧设置光源而不与液晶层重叠,并且利用导光板使光向液晶层侧行进。其中,边缘型方式具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边角部分与中央区域之间出现对比度差异的缺点。
对于直照型方式而言,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液晶层正下方设置多个光源,能够减小边角部分与中央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差异,并且能够实现高画质。然而,对于直照型方式而言,具有当液晶显示装置为大面积时需要大量光源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需要使从光源射出的光均匀地扩散并且提高包括光源的照明部的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没有损伤地固定反射片的光源透镜以及通过采用这种光源透镜而结构稳定且光效率高的光源模块。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包括:第一透镜部,具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第二透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部设置为一体;以及光源收容部,去除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收容光源,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第二透镜部底面部;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邻近设置,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设置为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平坦面构成小于90度的角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垂直;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平坦面构成小于90度的角,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连续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的高度为110μm至55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凸出的第二透镜部凸出部,所述第二透镜部凸出部的至少一面包括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构成小于90度的角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凸出的透镜腿部,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透镜腿部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部接触的第二透镜部上表面部,所述第二透镜部上表面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包括:所述平坦面以及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向与设置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光源设置于平坦面上,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平坦面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平坦面构成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部包括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透射的光射出面,所述光射出面具有向所述第二透镜部的相反侧凸出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部及所述第二透镜部为在平面上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光源,射出光;光源透镜,覆盖所述光源;基板,支撑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源透镜;以及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反射光,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去除一部分区域而使所述基板暴露的反射片孔,所述光源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孔,所述光源透镜的底面的平面上的宽度为所述反射片孔的宽度以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光源透镜包括:第一透镜部,具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以及第二透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部设置为一体,所述第二透镜部设置为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反射片孔的形态,所述第二透镜部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所述反射片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第二透镜部底面部,与所述基板相接;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邻近设置,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设置为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基板构成小于90度的角,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而向所述基板方向按压所述反射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第一透镜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反射片孔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包括向所述基板侧倾斜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基板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基板构成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反射片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基板垂直;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基板构成小于90度的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光源透镜还包括从所述光源透镜的底面凸出的透镜腿部,所述透镜腿部设置为插入到所述基板的形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反射片孔及所述光源透镜分别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反射片孔与多个所述光源透镜彼此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所述光源透镜包括收容所述光源的光源收容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没有损伤地固定反射片的光源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光效率高的光源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图1的光源透镜的I-I'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图3的光源透镜的II-II'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图5的光源透镜的III-III'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图7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图。
图10是放大图示图9的A1区域的剖视图。
图11a及图11b是示出图9的A1区域的不同形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平面图。
图14是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显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光源透镜 100:第一透镜部
200:第二透镜部 210:第二透镜部侧面部
211: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 212: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
220:第二透镜部底面部 230:透镜腿部
240:第二透镜部凸出部 300:光源收容部
20:基板 21:基板开口部
22:基板粘合剂 30:光源
40:反射片 40h:反射片孔
2000:显示装置 DM:显示模块
DP:显示部 LP:照明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多种变更,并且可以具有多种形态,附图中举例说明特定实施例并在本说明书中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这并非为了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特定公开形态,应该理解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技术范围所包含的全部变更、等同物乃至替代物。
在对各个附图进行说明时,针对相似的构成要素使用相似的附图符号。在附图中,为了本实用新型的明确性,结构物的尺寸相比于实际进行放大图示。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应由所述术语所限定。所述术语只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的目的。例如,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相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除非在文章中有明确不同的含义,否则单数型表述包括复数型表述。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用于指代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并非预先排除一个或者更多个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的可能性。并且,当提到层、膜、区域、板等的部分位于另一部分“上”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另一部分“上”的情况,还包括在二者之间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到某一层、膜、区域、板等的部分形成于另一部分“上(on)”时,所述的形成方向并不仅限于上部方向,还包括在侧面或下部方向形成的情况。相反,当提到层、膜、区域、板等的部分位于另一部分“之下”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另一部分“之下”的情况,还包括在二者之间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光源透镜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置倾斜面,从而光源透镜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等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图1的光源透镜的I-I'剖视图。
根据图1及图2,提供一种光源透镜10,所述光源透镜10从光源接收光而以折射形态透射光。
光源透镜10接收从光源射出的光,并且使光以折射形态透射而扩散到比借助光源的光照射区域更宽的区域。为此,光源透镜10是光学透明的,并且可以利用折射率相对高于大气中的折射率的介质构成。例如,光源透镜10可以利用选自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 Methyl Meth Acrylate)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由于光源透镜10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扩散到更宽的区域,因此即使利用具有相对较小的光照射角的光源,也可以通过光源透镜10使光扩散并照射到更宽的区域。
光源透镜10包括设置为一体的第一透镜部100及第二透镜部200和光源收容部300。
第一透镜部100可以具有向第一方向D1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从光源射出的光可以通过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行进。由于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具有凸出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光折射到相对更宽的区域。
第一透镜部100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可以具有例如圆、椭圆、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多样的形状。但是,第一透镜部10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示例,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多样的形状。
第一透镜部100可以具有对称的形状。例如,第一透镜部100可以具有相对于在平面上从第一透镜部100的中心沿第一方向D1绘制的轴而旋转对称的形状。或者,第一透镜部100可以具有相对于沿第一方向D1截取第一透镜部100的中心的截面而面对称的形状。通过使第一透镜部100具有对称的形状,当从光源对称地射出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能够均匀地扩散到较宽的区域。
在第一透镜部100的下侧,即,在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的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侧设置第二透镜部200。如上文所述,第二透镜部200可以与第一透镜部100设置为一体。例如,第一透镜部100与第二透镜部200可以在一个注塑模具内同时注塑成型而设置为一体。
第二透镜部200接收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而传递至第一透镜部100。光可以从光源射出,进而当入射到第二透镜部200时被折射。因此,入射到第二透镜部200的光能够扩散到比通过光源产生的光照射区域更宽的范围。
如后文所述,第二透镜部200可以固定于基板,并且可以固定设置于基板与光源透镜10之间的反射片等部件。为了执行上述的功能,第二透镜部200可以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及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和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分别构成第二透镜部200的侧面和底面。因此,光源透镜10可以具有从第一透镜部100经过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而连续地连接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形状。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与第一透镜部100连接,并且构成第二透镜部200的侧面。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倾斜面。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具有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小于90度的角度的倾斜面。此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的角度可以表示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平坦面(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所包括的区域中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面)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构成的角度。并且,此时,上述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平坦面(即,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面)与设置有光源的面也可以平行。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所具有的倾斜面可以称为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连接并与第一方向D1实质上平行设置的垂直面可以称为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与第一方向D1平行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设置于第一透镜部100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之间,或者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之间。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执行使得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所固定的反射片等部件不会脱离到第二透镜部200外的诸如门槛的功能。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可以是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小于90度的角度的倾斜面。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可以执行按压反射片等的功能。尤其,由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按压反射片,因此能够防止反射片在被固定的过程中弯曲或起皱。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可以设置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例如,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整个由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构成,或者仅在一部分区域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仅设置于一部分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隔开的至少两个区域设置有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因此,当设置反射片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在至少两个点固定反射片,从而能够加强机械稳定性。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可以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平坦面或第二方向D2构成第一倾斜角R1。如上文所述,第一倾斜角R1可以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锐角。由于第一倾斜角R1设置为锐角,因此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在设置有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区域可以具有越向下侧(即,第一方向D1的相反侧)宽度越小的形状。因此,当通过第二透镜部200固定反射片时,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与反射片可以不相接或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反射片在被光源透镜10固定的过程中弯曲或起皱。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第二方向D2构成的第一倾斜角R1的大小可以根据光源透镜10所固定的反射片的厚度而改变。例如,在反射片的厚度相对较厚的情况下,与反射片相接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倾斜相对陡峭,从而第一倾斜角R1可以相对较大。相反,在反射片的厚度相对较薄的情况下,与反射片相接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倾斜相对平缓,从而第一倾斜角R1可以相对较小。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可以沿第一方向D1具有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沿第一方向D1具有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高度H1。此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可以大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高度H1。因此,即使在使用相对较厚的反射片的情况下,光源透镜10也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而不发生起皱。并且,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可以为约110μm至约550μm。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具有上述的范围,从而光源透镜10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而不发生起皱。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和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被处理为不透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和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例如可以通过酸进行腐蚀处理。据此,能够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通过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泄露而向不期望的方向行进。
如上文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从而光源透镜10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而不发生弯曲或起皱。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与构成第二透镜部200的底面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连接。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第二透镜部200的底面。如图所示,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是平坦的,然而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为凸出的形态。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执行保护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免受设置于光源透镜10下方的部件的影响并且支撑第一透镜部100的功能。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具有比在第一透镜部100与第二透镜部200接触的面设置的第二透镜部上表面部小的面积或宽度。因此,被固定的反射片能够在不发生弯曲或起皱的情况下被稳定地固定,并且能够防止被固定的反射片脱离到第二透镜部200外。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与设置于光源透镜10下方的部件(例如,基板)接触。为了将光源透镜10固定于基板,可以设置有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凸出的透镜腿部230。
透镜腿部230可以设置为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向第一方向D1的相反侧凸出的形态。透镜腿部230可以通过插入到基板而将光源透镜10固定于基板。
透镜腿部230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透镜腿部230可以以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隔开的互不相同的区域凸出的形态设置为多个。透镜腿部230的数量可以根据光源透镜10的尺寸而改变。例如,在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宽度为约3mm至约5mm的情况下,透镜腿部230可以在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互不相同的区域设置为4个。透镜腿部230设置为多个,从而在互不相同的区域支撑第一透镜部100及第二透镜部200,因此能够提高机械稳定性。
透镜腿部230的形状或直径、高度可以根据基板的形态而改变。例如,透镜腿部230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可以具有例如圆、椭圆、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多样的形状。并且,透镜腿部230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为具有互不相同的直径的两层相接的形态,即阶梯式。关于透镜腿部230与基板的结合形态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说明。
为了使光入射到第二透镜部200,光源透镜10还包括光源收容部300。
光源收容部300可以提供空余的空间,从而能够在光源收容部300内部设置光源。并且,从光源射出的光可以入射到形成光源收容部300的第一透镜部100内侧面与第二透镜部200内侧面。此时,在光经过光源收容部300而入射到第一透镜部100及第二透镜部200的过程中光被折射,从而光能够传播到比通过光源产生的光照射范围更宽的范围。
光源收容部300可以去除第一透镜部100和第二透镜部200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表示能够收容光源的凹陷的区域。光源收容部300在平面上观察时可以具有例如圆、椭圆、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多样的形状。
光源收容部300可以具有从设置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的入口沿第一方向D1越向上宽度越小的形状。并且,光源收容部300可以具有相对于光源透镜10的中心(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轴)旋转的旋转体形状。
光源收容部300的上端面(即,第一透镜部100的内侧面)可以具有平坦或凸出的形状。在光源收容部300的上端面具有凸出的形状的情况下,入射到光源收容部300上端面的光能够向更多样的方向折射,从而光的照射区域可以更宽。
在光源收容部300的上端面可以设置有光散射图案。光散射图案可以形成为凹凸图案。光散射图案使入射到第一透镜部100的光散射,从而有助于能够扩散到更宽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光源透镜10包括第一透镜部100及第二透镜部200,第二透镜部200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从而能够稳定地固定与光源透镜10一起设置的反射片等部件而不发生起皱。因此,若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源透镜10,则机械稳定性及可靠性优异。
以上,对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和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全部设置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的光源透镜的形态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情况,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可以仅由倾斜面构成。以下,对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仅由倾斜面构成的光源透镜的形态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图3的光源透镜的II-II'剖视图。
根据图3及图4,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不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仅由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构成。
据此,第二透镜部200设置为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连续地连接的形态。因此,当光源透镜10固定反射片时,可以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整个表面固定反射片。
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整个表面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进而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在整个表面固定反射片,从而能够加强借助光源透镜10的反射片固定效果。
当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整个表面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透镜腿部230可以隔开设置。因此,无须担心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对透镜腿部230造成影响而对透镜腿部230的机械刚性造成不良影响。
当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整个表面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倾斜度可以相对较小。即,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构成的角度可以相对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过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整个表面设置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能够在相对更宽的区域固定反射片。因此,能够没有损伤地更有效且稳定地固定反射片。
以上,对加强反射片固定效果的光源透镜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光源透镜能够有效地固定反射片,并且具有光源透镜自身的结构刚性较强的形态。以下,针对具有这样的形态的光源透镜进行说明。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图5的光源透镜的III-III'剖视图。
根据图5及图6,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还可以包括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凸出的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
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具有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向第二方向D2凸出的形态。如图所示,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的尺寸可以相比于第二透镜部200的尺寸相对较小。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的宽度及高度可以相比于第二透镜部200的宽度及高度相对较小。
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包括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垂直面241及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倾斜面242。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倾斜面242可以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第二倾斜角R2。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倾斜面242可以与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构成第二倾斜角R2。第二倾斜角R2可以是小于90度的锐角。因此,当光源透镜10固定反射片时,反射片可以相接于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倾斜面242而被固定。
当设置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没有倾斜面而仅由垂直面构成。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在除了设置有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具有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面。通过将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设置为上述的形态,能够提高光源透镜10的结构刚性。
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设置为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互不相同的区域隔开设置。例如,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可以相对于光源透镜10的中心对称设置。多个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在互不相同的区域固定反射片,从而反射片能够被稳定地固定。
在设置有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的情况下,在将光源透镜10固定于基板的过程中可以抓持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而执行作业,因此作业效率优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光源透镜10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设置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并且通过第二透镜部凸出部240所包括的第二透镜部凸出部倾斜面242固定反射片,从而反射片能够被稳定地固定,并且提高光源透镜10的结构刚性,同时可以提高光源透镜10的固定作业效率。
以上,针对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具有各向同性形状的光源透镜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光源透镜可以在平面上具有各向异性形状。以下,针对具有各向异性形状的光源透镜进行说明。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图7的光源透镜的立体图。
根据图7及图8,光源透镜10具有各向异性形状。具体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光源透镜10可以设置为具有长轴AX1和短轴AX2的椭圆形。
具有各向异性形状的光源透镜10可以接收从光源各向同性地射出的光而各向异性地进行配光。
具有各向异性形状的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200也可以具有各向异性形状。例如,与光源透镜10相同地,第二透镜部200也可以设置为在平面上具有长轴AX1和短轴AX2的椭圆形。
当第二透镜部200设置为在平面上具有长轴AX1和短轴AX2的椭圆形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在长轴AX1和短轴AX2中的至少一方向包括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例如,如图所示,第二透镜部200可以包括设置于长轴AX1的两末端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但是,根据情况,第二透镜部200也可以包括设置于短轴AX2的两末端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
根据图7及图8,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和第二透镜部200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具有曲折的形状。
第一透镜部100可以在光射出面包括第一透镜部凹陷部101。第一透镜部凹陷部101可以设置为中心与光源收容部300对齐的形态。因此,当从截面观察时,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可以设置为以第一透镜部凹陷部101为中心包括两个凸出的区域的形态。即,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可以具有向第二透镜部200的相反侧凸出的形状。
由于设置第一透镜部凹陷部101,从光源射出的光可以不集中于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的中心部,而向光射出面的周围部分散。据此,能够进一步加强借助光源透镜10的光扩散效果。
第二透镜部200可以具有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凸出的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可以包括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和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平坦面。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可以向与设置第一透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即,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可以是相对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平坦面具有第三倾斜角R3的倾斜面。
当光源透镜10设置于基板上时,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平坦面可以与基板紧贴。因此,无须担心光通过第二透镜部底面部220与基板之间泄露,从而从光源射出的光能够没有损失地通过光射出面照射并射出。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可以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连接,并且如上文所述,具有第三倾斜角R3。第三倾斜角R3可以小于90度,并且可以小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所具有的第一倾斜角R1。因此,当从截面观察时,连续设置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可以设置为倾斜角依次平缓的形态。第三倾斜角R3可以约小于10度。由于第三倾斜角R3设置为约小于10度,因此能够减少从光源射出的光在光源透镜10内由于全反射而损失的情形,并且能够使得光向较宽的范围扩散。并且,由于第三倾斜角R3设置为小于第一倾斜角R1,因此无须担心被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固定的反射片进入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下方。据此,能够防止反射片被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按压而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由于光源透镜10具有各向异性形状,因此可以各向异性地发生光扩散。并且,第一透镜部100及第二透镜部200具有曲折的形状,从而能够加强光扩散效果。
以上,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的形态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可以应用于射出光的光源模块。以下,针对包括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进行说明。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图,图10是放大图示图9的A1区域的剖视图。
根据图9,可以确认光源模块1000的一部分的截面。光源模块1000可以使用于显示装置等。尤其,光源模块1000可以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进而用作朝向液晶层射出光的背光源。但是,光源模块1000的用途并不局限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光源模块1000可以包括光源透镜10、基板20、光源30及反射片40。在光源模块1000中,针对光源透镜10可以应用关于上述的光源透镜10的事项。并且,虽然在附图中图示了光源透镜10为具有各向同性形态的透镜的情形,但是也可以在光源模块1000使用具有各向异性形态的透镜、黑洞透镜(black hole lens)、平面透镜等。
基板2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在基板20上可以电连接光源30。为了贴装光源30,基板20可以包括键合光源30的垫的导电性图案。虽然在附图中图示了在一个基板20上贴装一个光源30的情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一个基板20上贴装多个光源30,也可以在多个基板20上贴装多个光源30。
基板20可以是基于金属的金属芯电路板(MCPCB:Metal-Core PC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板20包括金属,因此基板20的导热性优异。基板20也可以包括诸如FR4等绝缘性基板材料。并且,在基板2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散发从光源30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器。
基板20也可以固定光源透镜10。为了固定光源透镜10,基板20可以包括基板开口部21。基板开口部21具有从设置有光源透镜10的基板20的上表面去除基板20的一部分而凹入的凹陷部形态。基板开口部21的直径和深度可以根据设置于光源透镜10的透镜腿部230的形态而改变。具体而言,基板开口部21可以具有足以使透镜腿部230插入到基板开口部21内的直径和深度。
基板开口部2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透镜腿部230的数量及设置位置而改变。具体而言,基板开口部21可以设置在使得光源30的光射出面的中心与光源透镜10的光源收容部300的中心对齐的位置。据此,当光源透镜10的透镜腿部230插入到基板开口部21时,光源透镜10的光源收容部300与光源30对齐,并且从光源30射出的光能够有效地通过光源透镜10扩散。
贴装于基板20上的光源30执行射出光的功能。
光源30可以是发光元件。光源30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芯片,射出光;垫,设置于发光二极管芯片下部,并且电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与基板20;波长转换部,覆盖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且转换从发光二极管芯片射出的光的波长。
光源30所包括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可以是倒装芯片形态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或者水平型、垂直型等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对光源30所包括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形态或种类没有限制。
光源30所包括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例如可以具有在元件基板上形成发光层叠体的结构。元件基板可以起到生长基板的功能,可以是蓝宝石基板或者包括SiC、Si、GaAs、GaN、ZnO、GaP、InP、Ge、Ga2O3等材料的基板。根据情况,元件基板可以是被图案化而在上表面包括多个凸出图案的图案化的蓝宝石基板(PSS: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设置于元件基板上的发光层叠体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活性层及第二半导体层。
光源30所包括的波长转换部可以接收从发光二极管芯片射出的第一波段的光而转换为与第一波段不同的第二波段的光。据此,光源30可以射出多种的光。例如,当包括多个光源30时,即使发光二极管芯片射出一个波段的光,通过不同地构成波长转换部的种类,能够实现红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等,当这些光重叠时可以实现白色光。为了执行上述的功能,波长转换部可以包括量子点或荧光体。
如上文所述,从光源30射出的光通过光源透镜10扩散而向光源模块1000外照射。此时,为了使从光源30射出的光中的不向光源模块1000外照射而返回光源模块1000侧的光反射,可以设置反射片40。
反射片40设置于基板20上而反射入射的光。反射片40例如可以包括反射率高的物质以能够反射可见光波段的光。
为了执行上述的光反射功能,反射片40可以包括反射片基层及反射片涂覆层。
设置于反射片40的反射片基层可以包括聚酯树脂、丙烯酸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烯烃树脂、环氧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酰胺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或其混合树脂,并且起到反射片40的基底的功能。
设置于反射片40的反射片涂覆层可以设置于反射片基层的上表面(即不与基板20相接的面),并且包括聚合物树脂及导热性颗粒。具体而言,设置于反射片涂覆层的聚合物树脂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有机硅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有机硅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氟代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其混合物。并且,设置于反射片涂覆层的导热性颗粒可以包括选自由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氧化钾(K2O)、氧化铍(BeO)、铜(Cu)、石墨(graphite)及石墨烯(graphene)组成的群的一种以上。包括反射片涂覆层的所述颗粒可以起到在反射光的同时去除从光源30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器的功能。
反射片40可以在基板20上被光源透镜10固定。通过光源透镜10固定反射片40的形态可以通过观察放大图示图9的A1区域的图10来确认。
根据图10,可以确认设置于基板20上的反射片40的被光源透镜10固定的形态。
光源透镜10设置于去除反射片4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反射片孔40h内。反射片孔40h使基板20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暴露。与透镜腿部230结合的基板开口部21也可以设置于反射片孔40h内部,以使得光源透镜10能够设置于反射片孔40h内。反射片孔40h的尺寸可以根据光源透镜10的尺寸而改变。例如,反射片孔40h的直径可以小于光源透镜10的第一透镜部100的直径。据此,当光源透镜10设置于反射片孔40h内部时,从平面上可见光源透镜10的边缘部位区域与反射片40的一部分区域重叠的形态。
反射片40可以设置为与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相接的形态。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向基板20侧按压反射片40,从而反射片40能够在基板20上被固定。
由于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接触,因此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不与反射片40接触。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可以与反射片40隔开而设置于反射片40的上侧。当从平面上观察时可见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与反射片40重叠的情形。由于与基板20垂直设置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不与反射片4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反射片40搭载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211而发生起皱或弯曲。据此,反射片40能够不发生起皱而平坦地设置于平坦的基板20上,并且无需担心在反射片40被反射的光被散射或者向不期望的方向反射而射出。
因此,若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透镜10,则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40,同时提高借助反射片40的光反射效率。并且,由于第一透镜部100的直径设置为小于反射片孔40h的直径,因此与反射片孔40h的直径无关地,第一透镜部100的光射出面可以较宽地设置,从而光扩散效果可以优异。
如上文所述,为了利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固定反射片40,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高度(即,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可以大于反射片厚度T1。因此,反射片40能够在被固定的状态下不越过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而稳定地固定。并且,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高度H1可以小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据此,光源透镜10能够稳定地固定反射片40,同时纤薄地设置。
反射片厚度T1可以为约100μm至约500μm。在反射片厚度T1小于约100μm的情况下,光可能在反射片40不发生反射而透射反射片40。并且,在反射片厚度T1超过约500μm的情况下,光源模块1000的整体尺寸可能过厚。
反射片厚度T1在上述范围内设置,从而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高度H2可以具有大于约100μm至约500μm的尺寸,例如可以具有约110μm至约550μm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光源透镜10设置于反射片孔40h内部,并且反射片40被光源透镜10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固定,从而无需担心反射片40弯曲或起皱,反射片40可以平坦地固定于基板20上。据此,借助反射片40的光反射效率高,光源模块1000的光效率优异。
以上,对通过光源透镜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固定反射片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为了固定反射片,除了上述形态之外,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
图11a及图11b是示出图9的A1区域的不同形态的剖视图。
根据图11a和图11b,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包括多个倾斜面或垂直面。
参照图11a,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垂直面211a、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
反射片40相接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此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设置于反射片孔40h内部而与反射片40隔开。因此,无需担心反射片40由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而发生起皱或弯曲。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与通过反射片孔40h暴露的基板20相接。由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与基板20相接,因此光源透镜与基板20可以紧贴,并且从光源射出的光可以全部入射到光源透镜内部。
参照图11b,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垂直面211a、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倾斜面212a、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倾斜面212b以及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垂直面211b。
此时,反射片40可以设置为搭载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倾斜面212a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倾斜面212b之间的形态。此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倾斜面212a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倾斜面212b同时固定反射片40,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于基板20上。此时,由于反射片40并非搭载于与基板20垂直的垂直面,因此无需担心反射片40在被固定的过程中弯曲或起皱。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倾斜面212a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倾斜面212b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倾斜角。例如,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上部倾斜面212a与基板20构成的倾斜角的大小可以小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下部倾斜面212b与基板20构成的倾斜角的大小。因此,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具有整体接近平缓的曲线的形态。
以上,对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多样的形态进行了说明。除了上述形态之外,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例如,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包括更多的倾斜面及垂直面,也可以具有由曲面构成的倾斜面。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的形态可以考虑反射片40的形态而确定。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剖视图。
根据图12,光源模块1000包括仅由倾斜面构成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透镜腿部230具有由两段构成的台阶形状。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可以不包括垂直面,整体仅由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构成。此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可以相互隔开设置。具体而言,当从平面上观察时,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可以设置为不重叠的形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反射片40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不相接。但是,在反射片40从基板20脱离的情况下,可以搭载于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的末端,因此能够防止反射片40从基板20脱离。
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设置为不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反射片40受光源透镜10影响。具体而言,在反射片40对外力较弱的情况下,若光源透镜10按压反射片40,则反射片40可能损伤。或者,在反射片40所包括的反射片涂覆层的化学反应性较高的情况下,若反射片涂覆层与光源透镜10接触,则光源透镜10可能发生化学变性。然而,如图所示,在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设置为不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这种隐患。并且,能够减少在反射片40反射的光向非光学透明的第二透镜部侧面部210行进,从而可以提高光效率。
透镜腿部230可以具有由两段构成的台阶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透镜腿部230可以设置为完全插入到基板开口部21内部的形态。在基板开口部21内可以设置有基板粘合剂22。基板粘合剂22可以设置于透镜腿部230与基板开口部21之间而执行将透镜腿部230固定于基板开口部21内的功能。尤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透镜腿部230由两段构成,因此透镜腿部230与基板粘合剂22接触的表面积变大,从而能够加强固定效果。
基板粘合剂22可以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通常使用的粘合性树脂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与反射片40隔开设置,从而能够防止反射片40被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损伤,或者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212由于反射片40而发生变形。并且,通过设置由两段构成的台阶形状的透镜腿部230,能够更稳定地将光源透镜10固定于基板20.
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如上文所述,光源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光源和多个光源透镜。以下,对包括多个光源和多个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进行说明。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平面图。
参照图13,光源模块1000包括多个光源透镜10和多个光源30。并且,各个光源透镜10及光源30设置于反射片孔40h。
光源透镜10与光源30及反射片孔40h彼此一一对应。具体而言,在一个反射片孔40h内设置有一个光源透镜10及一个光源30。因此,反射片40可以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反射片孔40h。
反射片孔40h可以在反射片40内隔开并以相对均匀的分布设置。例如,各个反射片孔40h之间的距离可以彼此相同。因此,从设置于多个反射片孔40h内部的光源30及从光源透镜10射出的光可以均匀地扩散并照射。
反射片孔40h的尺寸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例如,在尺寸彼此不同的反射片孔40h可以设置输出彼此不同的光源30,并且可以设置尺寸及形态彼此不同的光源透镜10。
反射片40的大小可以根据光源模块1000被使用的显示装置的种类及大小而改变。并且,光源透镜10及光源3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种类及大小而改变。例如,在尺寸相对较小的显示装置可以设置数量相对较少的光源透镜10及光源30。
以上,对包括多个光源、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进行了说明。上述的光源模块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或显示模块。
图14是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15是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显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图14,显示装置2000可以由多个显示模块DM构成。例如,多个显示模块DM可以以行列形态布置而构成一个多模块显示装置。显示模块DM分别可以包括显示部DP和照明部LP。照明部LP包括上文所述的光源模块。显示部DP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并且使得从照明部LP射出的光透射或不透射。通过显示部DP的操作,可以从显示装置2000输出影像。
多个显示模块DM可以分别独立驱动或者至少一部分独立驱动。或者,至少一部分的显示模块DM可以与剩余的其他显示模块DM联动而从属驱动。在多个显示模块DM联动驱动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可以显示一个影像。
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多个显示模块DM全部设置为相同的尺寸的情形,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至少一个显示模块DM设置为与其余显示模块DM互不相同的尺寸。并且,至少一个显示模块DM可以具有与其余显示模块DM互不相同的像素数量,并且相应的分辨率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值。此外,在无需所有区域的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以排列互不相同的分辨率的显示模块DM的方式制造多模块显示装置。
根据图15,可以针对各个显示模块DM的形态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具体而言,如上文所述,显示模块DM可以包括显示部DP以及设置于显示部DP一侧的照明部LP。
显示部DP可以包括根据施加的电场使从照明部LP射出的光透射或不透射的各向异性液晶层。并且,显示部DP可以包括控制为向液晶层施加或不施加电场的薄膜晶体管(TFT),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将透射的光的波长转换为特定波长的滤色器。从包括光源模块的照明部LP可以向显示部DP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并且显示部DP在一部分区域透射光而在一部分区域不透射光,从而实现对比度。
为了向显示部DP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照明部LP可以包括光源模块1000、扩散片DFS、棱镜片PRS及保护片PTS。
扩散片DFS接收并散射从光源模块1000射出的光,从而使从光源模块1000射出的光能够更均匀地传播。
棱镜片PRS可以执行使从扩散片DFS发射的光折射并聚集而提高亮度的作用。棱镜片PRS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棱镜片PRS可以沿互不相同的方向排列。
保护片PTS执行保护扩散片DFS、棱镜片PRS及光源模块1000免受外部冲击及异物的影响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设置于光源模块1000的多个光源可以在显示部DP的下方设置为在平面上与显示部DP重叠。此时,为了防止从光源射出的光集中于光射出面的中心而在从显示装置2000输出的影像中发生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光源模块1000可以包括覆盖光源的光源透镜。
如上文所述,光源透镜具有使光扩散的结构,从而从光源射出的光能够均匀扩散。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最小化在输出的影像中发生区域调光现象。并且,光源透镜没有损伤地稳定固定设置于光源模块的反射片,从而光可以被反射片反射而向显示部DP侧发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高,同时光效率优异。
以上,虽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或者具有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知识的人员,便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应该局限于说明书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的内容,而应当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Claims (19)

1.一种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部,具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
第二透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部设置为一体;以及
光源收容部,去除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收容光源,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以及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邻近设置,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设置为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平坦面构成小于90度的角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包括: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垂直;以及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平坦面构成小于90度的角,
其中,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连续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的高度为110μm至5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凸出的第二透镜部凸出部,
所述第二透镜部凸出部的至少一面包括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构成小于90度的角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凸出的透镜腿部,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透镜腿部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透镜部接触的第二透镜部上表面部,
所述第二透镜部上表面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包括:所述平坦面以及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向与设置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平坦面上,
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平坦面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平坦面构成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部包括使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透射的光射出面,
所述光射出面具有向所述第二透镜部的相反侧凸出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部及所述第二透镜部为在平面上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态。
1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光;
光源透镜,覆盖所述光源;
基板,支撑所述光源及所述光源透镜;以及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反射光,
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去除一部分区域而使所述基板暴露的反射片孔,
所述光源透镜设置于所述反射片孔,并且包括:
第一透镜部,具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光射出面;
第二透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部的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透镜部设置为一体;以及
光源收容部,去除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收容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透镜的底面的平面上的宽度为所述反射片孔的宽度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设置为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反射片孔的形态,
所述第二透镜部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所述反射片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包括:
第二透镜部底面部,与所述基板相接;以及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邻近设置,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设置为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所述基板构成小于90度的角,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所述反射片相接而向所述基板方向按压所述反射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反射片孔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包括向所述基板侧倾斜的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
所述第二透镜部底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基板构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与所述基板构成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反射片的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包括: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垂直面,与所述基板垂直;以及
第二透镜部侧面部倾斜面,与所述基板构成小于90度的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透镜还包括从所述光源透镜的底面凸出的透镜腿部,
所述透镜腿部设置为插入到所述基板的形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孔及所述光源透镜分别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反射片孔与多个所述光源透镜彼此一一对应。
CN202021203393.3U 2019-06-25 2020-06-24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Active CN2126234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75628A KR20210000478A (ko) 2019-06-25 2019-06-25 광원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모듈
KR10-2019-0075628 2019-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3467U true CN212623467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06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3393.3U Active CN212623467U (zh) 2019-06-25 2020-06-24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00478A (zh)
CN (1) CN212623467U (zh)
WO (1) WO2020262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7423B1 (ko) * 2022-05-09 2024-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3176A (ja) * 2009-07-14 2011-02-03 Sharp Corp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素子基板の板取り方法
EP4019833A1 (en) * 2012-10-30 2022-06-29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Lens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for surface illumination
JP2017083692A (ja) * 2015-10-29 2017-05-1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拡散レンズ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935019B1 (ko) * 2015-11-26 2019-01-03 몰렉스 엘엘씨 확산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모듈
KR101840924B1 (ko) * 2016-02-19 2018-03-22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에지라이트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62905A1 (ko) 2020-12-30
KR20210000478A (ko)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8616B1 (ko) 도광판, 면 광원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9804283B (zh) 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4736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229874B1 (ko) 광학 렌즈와, 이를 갖는 광학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및 표시장치
WO201312556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1671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103804A1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WO2012141094A1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12216763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693854B1 (ko) 표시 장치
US20080106914A1 (en) Point light source having light guide portion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WO2013005487A1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114208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1509105A (zh) 发光元件、发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
US10678036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46227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2623467U (zh) 光源透镜及包括该光源透镜的光源模块
TW202024674A (zh) 用於發光設備的光擴散透鏡
JP2008305714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KR10172469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2005243533A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4622967B2 (ja) 面状光源装置
KR20120014418A (ko) 발광 장치
KR102432222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조명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JP2006093015A (ja) 平面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