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9315U -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9315U
CN212619315U CN202021044638.2U CN202021044638U CN212619315U CN 212619315 U CN212619315 U CN 212619315U CN 202021044638 U CN202021044638 U CN 202021044638U CN 212619315 U CN212619315 U CN 212619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air outlet
outlet cover
blas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46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寅
肖承旭
徐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shun Carb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shun Car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hun Car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shun Car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46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9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9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93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涉及一种加热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端的箱体,还包括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结构、第二热风结构、第三热风结构和第四热风结构,第一热风结构设置在箱体的左端,第二热风结构设置在箱体的右端,第三热风结构设置在底座的左端,第四热风结构设置在底座的右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角度的热风机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通风加热,能够极大的加快对箱体内部温度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加热器是风道加热器的一种,其中,风道加热器主要用于风道中的空气加热,规格分低温、中温、高温三种形式,其中,现有的热风加热器通常是采用电热丝的方式进行加热,在进风的过程中,不能够使得空气散开,导致在空气加热的过程中不够全面,从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使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角度的热风机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通风加热,能够极大的加快对箱体内部温度的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箱体,其中,还包括热风结构,所述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结构、第二热风结构、第三热风结构和第四热风结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端,所述第二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右端,所述第三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端,所述第四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机、第一主管路、第一分气管路和第一出气罩,所述第一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端,所述第一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热风机通过第一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分气管路的下端连通有所述第一出气罩。
优选的,所述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热风机、第二主管路、第二分气管路和第二出气罩,所述第二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右端,所述第二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热风机通过第二主管路与所述第二分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分气管路的下端连通有所述第二出气罩。
优选的,所述第三热风结构包括第三热风机、第三主管路和第三出气罩,所述第三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三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三热风机通过所述第三主管路与所述第三出气罩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四热风结构包括第四热风机、第四主管路和第四出气罩,所述第四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四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四热风机通过所述第四主管路与所述第四出气罩连通。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列设置在底座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多角度的热风机对箱体的内部进行通风加热,能够极大的加快对箱体内部温度的提升。
2、本实用新型中,在箱体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出风罩,两端的热风机通过多组分气管路与上述出风罩连通,使其热风能够在箱体上端的多个位置均匀对箱体内进行加热,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升温效率,还能够充分的保证箱体内的加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箱体2,还包括热风结构,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结构、第二热风结构、第三热风结构和第四热风结构,第一热风结构设置在箱体2的左端,第二热风结构设置在箱体2的右端,第三热风结构设置在底座1的左端,第四热风结构设置在底座1的右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机3、第一主管路4、第一分气管路5和第一出气罩6,第一热风机3设置在箱体2的左端,第一出气罩6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第一热风机3通过第一主管路4与第一分气管路5连通,第一分气管路5的下端连通有第一出气罩6,第一分气管路5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的上端均与第一主管路4连通,第一出气罩6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四支管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三出气口、第四出气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热风机7、第二主管路8、第二分气管路9和第二出气罩10,第二热风机7设置在箱体2的右端,第二出气罩10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第二热风机7通过第二主管路8与第二分气管路9连通,第二分气管路9的下端连通有第二出气罩10,第二分气管路9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五支管、第六支管、第七支管和第八支管,第五支管、第六支管、第七支管和第八支管的上端均与第二主管路8连通,第二出气罩1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五出气口、第六出气口、第七出气口和第八出气口,第五支管、第六支管、第七支管和第八支管的下端分别与第五出气口、第六出气口、第七出气口、第八出气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三热风结构包括第三热风机11、第三主管路12和第三出气罩13,第三热风机11设置在底座1内,第三出气罩13设置在箱体2内,第三热风机11通过第三主管路12与第三出气罩13连通,第三主管路12包括第三左管路和第三右管路,第三出气罩13包括第三左出气罩和第三右出气罩,第三热风机11的左端出风口通过第三左主管路与第三左出气罩连通,第三热风机11的右端出风口通过第三右主管路与第三右出气罩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四热风结构包括第四热风机14、第四主管路15和第四出气罩16,第四热风机14设置在底座1内,第四出气罩16设置在箱体2内,第四热风机14通过第四主管路15与第四出气罩16连通,第四主管路15包括第四左管路和第四右管路,第四出气罩16包括第四左出气罩和第四右出气罩,第四热风机14的左端出风口通过第四左主管路与第四左出气罩连通,第四热风机14的右端出风口通过第四右主管路与第四右出气罩连通。
本实施例中,底座1内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8和第三支撑柱19,第一支撑柱17、第二支撑柱18和第三支撑柱19并列设置在底座1内,第三热风机11位于第一支撑柱17和第二支撑柱18之间,第四热风机14位于第二支撑柱18和第三支撑柱19之间。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有固定柱20,固定柱20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热风机11,第二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热风机1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风结构,所述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结构、第二热风结构、第三热风结构和第四热风结构,所述第一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端,所述第二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右端,所述第三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端,所述第四热风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结构包括第一热风机、第一主管路、第一分气管路和第一出气罩,所述第一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端,所述第一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热风机通过第一主管路与所述第一分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分气管路的下端连通有所述第一出气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结构包括第二热风机、第二主管路、第二分气管路和第二出气罩,所述第二热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右端,所述第二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二热风机通过第二主管路与所述第二分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分气管路的下端连通有所述第二出气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风结构包括第三热风机、第三主管路和第三出气罩,所述第三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三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三热风机通过所述第三主管路与所述第三出气罩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热风结构包括第四热风机、第四主管路和第四出气罩,所述第四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第四出气罩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四热风机通过所述第四主管路与所述第四出气罩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热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并列设置在底座内。
CN202021044638.2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19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4638.2U CN21261931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4638.2U CN21261931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9315U true CN212619315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463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1931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9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6732A (zh)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CN109425228A (zh) 一种炉体保温内胆
CN212619315U (zh) 一种新型热风加热装置
CN207156695U (zh) 一种票据印刷的烘干装置
CN103484958B (zh) 牵伸丝用热箱和牵伸丝用加热系统
CN217388401U (zh) 一种新型防爆电机外壳
CN206037611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式药材干燥机
CN104807180A (zh) 暖风机的集成化发热送风装置
CN2099445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694258U (zh) 一种焊条高温炉
CN207750272U (zh) 一种排风热回收消音装置
CN217236429U (zh) 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
CN110006171B (zh) 一种气体加热器
CN106440734A (zh) 一种药材烘干机
CN2699209Y (zh) 烘干机
JP2012007857A (ja) 輻射装置
CN209101807U (zh) 一种新型电炉
CN207011014U (zh) 高效电加热管
CN207162822U (zh) 一种通信基站机房通风散热装置
CN20750142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01976269U (zh) 吸顶机方形辅助加热器
CN206695534U (zh) 一种美容凝胶足套的干燥装置
CN219656463U (zh) 一种热风循环烘干机
CN214172735U (zh) 一种高效烘干设备
CN104009573B (zh) 一种带有冷却器的发电机或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