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117U -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117U
CN212618117U CN202021437301.8U CN202021437301U CN212618117U CN 212618117 U CN212618117 U CN 212618117U CN 202021437301 U CN202021437301 U CN 202021437301U CN 212618117 U CN212618117 U CN 212618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hread groove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73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e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e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e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e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73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顶端的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呈等间距分布,所述连接底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承托板体便于承托导光板,传统的装置承托力不够,且没有缓冲层,该结构的原理是通过承托板体底端的弹性元件增加装置的缓冲力,达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承托板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装置偏移,通过安装结构便于安装固定装置,传统的装置便于拆卸维修,安装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螺纹杆连接固定螺纹槽和预设螺纹槽。

Description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是一种便于安装固定背光源导光板的装置,但是现有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第一,传统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不便于承托导光板,传统的装置承托力不够,且没有缓冲层;
第二,传统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不便于安装固定装置,不便于拆卸维修;
第三,传统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因为板体的重量较重,在使用时不便于加强固定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承托导光板、不便于安装固定装置和不便于加强固定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呈等间距分布,所述连接底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体,且承托板体的顶端呈“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缓冲垫片、固定螺纹杆、固定螺纹槽和预设螺纹槽,所述固定螺纹槽和固定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纹槽的一侧贯穿有固定螺纹杆,且固定螺纹杆和固定螺纹槽之间呈螺纹关系。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纹槽的一侧设置有预设螺纹槽,且预设螺纹槽和固定螺纹杆之间呈螺纹关系,所述固定螺纹杆的一侧贯穿有缓冲垫片,且缓冲垫片、固定螺纹槽和预设螺纹槽之间通过固定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螺纹槽、预设凹槽、安装旋钮、固定卡接杆和固定卡接槽,所述固定卡接槽和固定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接槽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螺纹槽,且连接螺纹槽和固定卡接槽之间呈螺纹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接槽的内部呈镂空形,所述连接螺纹槽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杆,且固定卡接杆和固定卡接槽之间呈卡合关系,所述连接螺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旋钮,且安装旋钮的底端贯穿有预设凹槽,所述预设凹槽和安装旋钮之间呈贯穿卡合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不仅实现了便于承托导光板,实现了便于安装固定装置,而且实现了便于加强固定效果:
(1)通过承托板体便于承托导光板,传统的装置承托力不够,且没有缓冲层,该结构的原理是通过承托板体底端的弹性元件增加装置的缓冲力,达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承托板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装置偏移;
(2)通过安装结构便于安装固定装置,传统的装置便于拆卸维修,安装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螺纹杆连接固定螺纹槽和预设螺纹槽,该结构通过螺纹原理连接固定,缓冲垫片的作用是防护连接处,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连接处损坏;
(3)通过加固结构便于加强固定效果,传统的装置因为板体的重量较重,在使用易晃动,加固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卡接槽和连接螺纹槽加强固定底座和连接底座的连接效果,固定卡接槽和连接螺纹槽呈卡合螺纹关系,固定卡接槽的内部呈镂空形,固定卡接槽和固定卡接杆之间卡合连接,加强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承托板体;2、弹性元件;3、固定底座;4、连接底座;5、安装结构;501、缓冲垫片;502、固定螺纹杆;503、固定螺纹槽;504、预设螺纹槽;6、加固结构;601、连接螺纹槽;602、预设凹槽;603、安装旋钮; 604、固定卡接杆;605、固定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3和连接底座4,连接底座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3,且固定底座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2,弹性元件 2呈等间距分布,弹性元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体1,且承托板体1的顶端呈“凹字形”;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承托板体1便于承托导光板,传统的装置承托力不够,且没有缓冲层,该结构的原理是通过承托板体1底端的弹性元件2增加装置的缓冲力,达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承托板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装置偏移,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连接底座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6,固定螺纹槽503的一侧设置有预设螺纹槽504,且预设螺纹槽504和固定螺纹杆502之间呈螺纹关系,固定螺纹杆502的一侧贯穿有缓冲垫片501,且缓冲垫片501、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之间通过固定螺纹杆502固定连接,固定卡接槽 605的内部呈镂空形,连接螺纹槽60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杆604,且固定卡接杆604和固定卡接槽605之间呈卡合关系,连接螺纹槽6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旋钮603,且安装旋钮603的底端贯穿有预设凹槽602,预设凹槽602和安装旋钮603之间呈贯穿卡合关系;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加固结构6便于加强固定效果,传统的装置因为板体的重量较重,在使用易晃动,加固结构6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卡接槽605和连接螺纹槽601加强固定底座3和连接底座4的连接效果,固定卡接槽605和连接螺纹槽601呈卡合螺纹关系,固定卡接槽605的内部呈镂空形,固定卡接槽605和固定卡接杆604之间卡合连接,加强固定效果,通过旋转预设凹槽602内的安装旋钮603,使得安装旋钮603顶端的连接螺纹槽601和固定卡接槽605螺纹固定;
连接底座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5,安装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缓冲垫片501、固定螺纹杆502、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固定螺纹槽503和固定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固定螺纹槽503的一侧贯穿有固定螺纹杆502,且固定螺纹杆502和固定螺纹槽503之间呈螺纹关系,固定螺纹槽 503的一侧设置有预设螺纹槽504,且预设螺纹槽504和固定螺纹杆502之间呈螺纹关系,固定螺纹杆502的一侧贯穿有缓冲垫片501,且缓冲垫片501、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之间通过固定螺纹杆502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首先,通过安装结构5便于安装固定装置,传统的装置便于拆卸维修,安装结构5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螺纹杆502连接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该结构通过螺纹原理连接固定,便于安装拆卸,缓冲垫片501的作用是防护连接处,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连接处损坏。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承托板体1便于承托导光板,该结构的原理是通过承托板体1底端的弹性元件2增加装置的缓冲力,达到防护的作用,避免承托板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装置偏移,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
之后,安装结构5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螺纹杆502连接固定螺纹槽503 和预设螺纹槽504,该结构通过螺纹原理连接固定,便于安装拆卸,缓冲垫片 501的作用是防护连接处,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连接处损坏。
最后,加固结构6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固定卡接槽605和连接螺纹槽601 加强固定底座3和连接底座4的连接效果,固定卡接槽605和连接螺纹槽601 呈卡合螺纹关系,固定卡接槽605的内部呈镂空形,固定卡接槽605和固定卡接杆604之间卡合连接,加强固定效果,通过旋转预设凹槽602内的安装旋钮603,使得安装旋钮603顶端的连接螺纹槽601和固定卡接槽605螺纹固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包括固定底座(3)和连接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3),且固定底座(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2),所述弹性元件(2)呈等间距分布,所述连接底座(4)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加固结构(6),所述连接底座(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体(1),且承托板体(1)的顶端呈“凹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缓冲垫片(501)、固定螺纹杆(502)、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所述固定螺纹槽(503)和固定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纹槽(503)的一侧贯穿有固定螺纹杆(502),且固定螺纹杆(502)和固定螺纹槽(503)之间呈螺纹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纹槽(503)的一侧设置有预设螺纹槽(504),且预设螺纹槽(504)和固定螺纹杆(502)之间呈螺纹关系,所述固定螺纹杆(502)的一侧贯穿有缓冲垫片(501),且缓冲垫片(501)、固定螺纹槽(503)和预设螺纹槽(504)之间通过固定螺纹杆(50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连接螺纹槽(601)、预设凹槽(602)、安装旋钮(603)、固定卡接杆(604)和固定卡接槽(605),所述固定卡接槽(605)和固定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接槽(605)的底端设置有连接螺纹槽(601),且连接螺纹槽(601)和固定卡接槽(605)之间呈螺纹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接槽(605)的内部呈镂空形,所述连接螺纹槽(60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接杆(604),且固定卡接杆(604)和固定卡接槽(605)之间呈卡合关系,所述连接螺纹槽(6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旋钮(603),且安装旋钮(603)的底端贯穿有预设凹槽(602),所述预设凹槽(602)和安装旋钮(603)之间呈贯穿卡合关系。
CN202021437301.8U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Active CN212618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7301.8U CN212618117U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7301.8U CN212618117U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117U true CN212618117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7301.8U Active CN212618117U (zh) 2020-07-18 2020-07-18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117U (zh) 一种多画面切换背光源导光板的便捷安装装置
CN210315976U (zh) 一种钢结构网架工程加固装置
KR200446205Y1 (ko) 채널간판 프레임 어셈블리
CN212317170U (zh) 一种绿色建筑可循环使用的钢构件拼接结构
CN209637050U (zh) 一种建筑幕墙安装固定支架
CN210693395U (zh) 一种电力输电线路用防震锤装置
CN209936764U (zh) 金属件装配检测用夹具顶升机构
CN210622282U (zh) 一种建筑设备连接装置
CN217235083U (zh) 一种基于监控的显示装置
CN210867340U (zh) 一种便拆卸电机的电机安装板
CN219099806U (zh) 一种悬索桥拉索的紧固件
CN209738796U (zh) 一种手动挡发动机支架
CN220773893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CN217839758U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支架的钢结构桥梁
CN216195779U (zh) 组合式艺术幕墙安装结构
CN21648847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天线安装支架
CN219754076U (zh) 一种安装玻璃钢支座垂直水平辅助工具
CN220135003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led显示屏连接架
CN213981527U (zh) 办公家具用支撑框架结构
CN211691354U (zh) 一种钢结构支撑单架
CN214096446U (zh) 张力计支撑臂
CN217810550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桥梁顶升装置
CN214796577U (zh) 一种能够快速安装的led显示屏
CN21420473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缆固定装置
CN219285932U (zh) 一种电子看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