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7110U -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7110U
CN212617110U CN201922178342.3U CN201922178342U CN212617110U CN 212617110 U CN212617110 U CN 212617110U CN 201922178342 U CN201922178342 U CN 201922178342U CN 212617110 U CN212617110 U CN 212617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ook
portable device
magnetic attraction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83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兆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472855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2617110(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1783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7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7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7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本体、底托钩、固定臂以及传动结构,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本体上;底托钩活动的插设在本体中并竖直向下凸出于本体,其底部设置有脚托;固定臂包括分别设置在本体中并凸伸出本体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位于本体中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本体中,以带动凸伸出本体的另一端相互开合;传动结构设置在底托钩和固定臂之间,并分别与底托钩和固定臂传动配合,以将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换成固定臂的转动;进而便携式设备的重力使得底托钩在竖直方向运动,然后通过传动结构以使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化成固定臂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便携式设备的夹紧和松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构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多媒体播放器、数码摄像机等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由于便携式设备的可移动特性,其在移动的车辆以及固定位置中使用需求增加,因此用于架放便携式设备的支架在行车、学习或者工作中作为保管便携式设备的装置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目前,常用的便携式设备支架一般采用按压弹开的机械机构,其包括本体、分别形成在本体两侧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以及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开关,开关可以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和第二臂之间的间距,以对放置在本体上的便携式设备夹紧或者松脱,进而实现便携式设备支架对便携式设备的安装和分离。
上述便携式设备支架,使用时需要手动控制开关以实现对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间距的调节,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因此如何简化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控制结构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成为了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便携式设备支架由于结构复杂所造成的需要开关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距离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包括本体、底托钩、固定臂以及传动结构,其中,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本体上;底托钩活动的插设在本体中并竖直向下凸出于本体,底托钩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便携式设备的脚托;固定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设置在本体中,并凸伸出本体,第一臂和第二臂位于本体中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本体中,以带动第一臂和第二臂凸伸出本体的另一端相互开合,以固定便携式设备;传动结构设置在底托钩和固定臂之间,并分别与底托钩和固定臂传动配合,以将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换成固定臂的转动,进而当放置或者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可以依靠对底托钩施加或者取消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来实现底托钩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然后底托钩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传动结构实现了间接传动配合,以使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化成固定臂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便携式设备的夹紧和松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本体中的齿轮;底托钩和固定臂分别与齿轮传动配合,齿轮设置在底托钩和固定臂之间,以将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换成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相对开合转动,进而使得底托钩可以通过齿轮的啮合传动来控制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开合。
进一步地,第一臂位于本体中转动的一端设置有齿牙,第二臂位于本体中转动的一端同样设置有齿牙,第一臂的齿牙与第一臂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即第一臂和第二臂相互传动配合;底托钩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传动,齿轮与第一臂的齿牙或者第二臂的齿牙啮合传动,进而当底托钩沿竖直方向发生移动时,齿条带动齿轮转动,然后通过齿轮与第一臂和第二臂其中一个的啮合传动,以及第一臂和第二臂相互之间的啮合传动,来实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同步转动,即最终实现了对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的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夹持部和转动部,夹持部位于转动部的外侧端并垂直向前凸伸出本体,以固定便携式设备;转动部的内侧端上设置有安装部,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转动中心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部上,安装部沿转动中心周向分布设置有上述齿牙,进而当齿牙受到传动力的作用时,使得安装部能够绕转动中心转动,以使转动部绕转动中心转动,从而带动了转动部外侧端的夹持部绕转动中心转动,即实现了对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开合。
进一步地,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底托钩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相互吸引或者排斥,以保持底托钩向下拉伸出本体,进而当需要取下便携式设备时,由于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作用,使得底托钩能够保持向下伸出本体的状态,从而方便了便携式设备的拆卸。
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和后盖,底托钩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前盖和后盖之间,前盖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底托钩的前壁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相互吸引,当底托钩向下拉伸出本体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吸附接触,进而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的吸附作用,使得底托钩能够保持向下伸出本体,便于便携式设备的拆卸,当拆卸完毕后,只需要施加外力使得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分离,即使得底托钩回复至收缩于本体中的状态;当底托钩回缩至初始位置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分离至一定的距离后,两者之间无法再提供足够的磁吸力,以使得底托钩具有向下伸出本体的趋势。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结构,复位结构设置在本体中,复位结构驱动第一臂和第二臂绕其对应的转动中心回转运动,进而当撤去对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外力时,通过复位结构可以实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复位,并通过传动结构同步实现底托钩的复位。
进一步地,复位结构为扭簧,第一臂和第二臂中至少有一个连接有扭簧,并驱动第一臂和第二臂绕对应的转动中心回转运动。
变形地,还包括复位结构,复位结构设置在本体中,复位结构驱动底托钩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进而当撤去便携式设备时,通过复位结构可以实现底托钩的复位,并通过传动结构同步实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复位。
进一步地,复位结构为弹簧,本体中设置有定位部,底托钩上设置有连接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部和连接部相连,以驱动底托钩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通过在底托钩和固定臂之间设置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分别与底托钩和固定臂传动配合,以将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换成固定臂的转动,进而当放置或者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可以依靠对底托钩施加或者取消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来实现底托钩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然后底托钩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传动结构实现了间接传动配合,以使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化成固定臂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对便携式设备的夹紧和松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后盖与夹持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去掉前盖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去掉后盖后复位结构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复位结构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复位结构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复位结构为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复位结构为第五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本体;11-前盖;111-第一限位部;112-第二限位部;
113-第一限位柱;114-第二限位柱;115-定位部;12-后盖;
2-底托钩;21-脚托;22-齿条;23-基板;231-第一限位槽;
232-连接部;31-第一臂;311-第一限位孔;32-第二臂;
321-第二限位孔;33-夹持部;34-转动部;35-安装部;
36-齿牙;4-齿轮;5-扭簧;6-弹簧;7-扭簧限位部;
8-第一磁吸件;9-第二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本体1、底托钩2、固定臂(图中未标示)以及传动结构,其中,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本体1上;底托钩2活动的插设在本体1中并竖直向下凸出于本体1,底托钩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便携式设备的脚托21;固定臂包括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分别转动设置在本体1中,并且凸伸出本体1;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位于本体1中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中,以带动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凸伸出本体1的另一端相互开合;传动结构设置在底托钩2和固定臂之间,并分别与底托钩2和固定臂传动配合,以将底托钩2的竖直运动转换成固定臂的转动。
上述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当放置便携式设备时,可以依靠对底托钩2施加或者取消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来实现底托钩2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然后底托钩与固定臂之间通过传动结构实现了间接传动配合,以使底托钩的竖直运动转化成固定臂的转动,进而使得固定臂转动到固定位置,从而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加紧;当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只需去掉施加在底托钩2上的重力,或者对底托钩2施加向上运动的回复力,即可使得固定臂转动至非固定位置,以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拆卸,综合实现了对便携式设备的夹紧和松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体1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11和后盖12,便携式设备设置在前盖11的前面部;前盖11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8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部(图中未标示),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前盖11的后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13和第二限位柱114;后盖12的后端设置有将其安装在汽车出风口扇叶上的夹持结构(图中未标示),如图4所示。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托钩2具有竖直板状的基板23,基板23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前盖11和后盖12之间,底托钩2的前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磁吸件8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吸件9,前盖11的限位部限制基板23沿竖直方向活动。
具体的,基板23对应于第一限位部11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231,基板23的顶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齿条22,基板2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便携式设备的脚托21,脚托21上设置有硅胶垫(图中未标示);当底托钩2在本体1中沿竖直方向活动时,第一限位部111在第一限位槽231中滑动,以限制基板23沿竖直方向运动,同时,第二限位部112对基板23和齿条22起到限位作用,以保证齿条22随着基板23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9之间相互吸引,当底托钩2向下拉伸出本体1中时,即底托钩2上放置便携式设备时,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9之间相互靠近直至接触,此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以及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9之间的相互吸力作用,保证了底托钩2保持向下伸出的状态;当需要取下便携式设备时,由于第一磁吸件8以及第二磁吸件9之间的吸力,底托钩2仍然处于向下伸出的状态,方便了便携式设备的脱离;当完全取下便携式设备时,只需手动向上抵顶底托钩2,使得第一磁吸件8与第二磁吸件9之间脱离,即可实现底托钩2以及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第一磁吸件8放置在前盖11中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放置在后盖12中的方式,只要能达到底托钩2在本体中1保持向下伸出的状态即可。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分别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夹持部33和转动部34,夹持部33位于转动部34的外侧端并垂直向前凸伸出本体1,即夹持部33作为自由端,进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夹持部33的开合来实现对便携式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夹持部33上设置有硅胶垫(图中未标示);转动部34插设在本体1中,转动部34的内侧端上设置有安装部35,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转动中心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部35上,安装部35沿转动中心周向分布设置有齿牙36,第一臂31安装部35上的齿牙36与第二臂32安装部35上的齿牙36相互啮合传动,即第一臂31的安装部35和第二臂32的安装部35相互啮合传动;第一臂31的安装部35上对应于第一限位柱113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11,第二臂32的安装部35上对应于第二限位柱114设置有第二限位孔321;当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安装在本体1中时,第一限位柱113对应插设在第一限位孔311中,使得第一臂31安装在本体1中的安装部35作为固定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中,以实现第一臂31在本体1中的自由转动;第二限位柱114对应插设在第二限位孔321中,使得第二臂32安装在本体1中的安装部35作为固定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中,以实现第二臂32在本体1中的自由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夹持部33的开合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31的安装部35和第二臂32的安装部35分别为相互啮合传动的齿轮,该齿轮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的方式固定在转动部34的内侧端,如图2所示;齿轮可以采用以分体结构的方式,作为单独的零部件固定在转动部34的内侧端,只要使得安装部35的内侧端沿转动中心周向分布设置有齿牙36,并且该齿牙与传动结构的齿轮相适配即可。
如图2至图6所示,传动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本体1中的齿轮4,齿轮4设置在底托钩2和固定臂之间,齿轮4和底托钩2的齿条22相互啮合传动,并且同时与第一臂31安装部35上的齿牙36啮合,当底托钩2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带动齿轮4转动,齿轮4和第一臂31上的安装部35啮合传动,以使得第一臂31转动,同时第一臂31带动第二臂32转动,进而实现了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同步转动,即将底托钩2的竖直运动转换成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相对开合转动,进而使得底托钩2可以通过齿轮4来控制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之间的开合,以最终达到对便携式设备的拆卸的目的。
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单一齿轮4作为传动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传动,也可以采用齿轮组的方式来实现传动,由于齿轮组为常见的传动结构,且组合方式多样,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为了对该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复位结构,复位结构驱动底托钩2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驱动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绕其对应的转动中心回转运动,即使得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之间具有打开的趋势。
如图5和图6所示,为复位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复位结构为扭簧5,本体1上对应于扭簧5设置有扭簧限位部7,以保证扭簧5功能的正常实现,扭簧5设置在齿轮4的轮轴孔中,当底托钩2带动齿轮4转动时,扭簧5发生形变,以对齿轮4提供回转的扭力,当底托钩2中的便携式设备拆卸下来时,由于第一磁吸件8和第二磁吸件9之间的吸附作用,底托钩2保持向下伸出本体1的状态,此时向上抵顶底托钩2,使得第一磁吸件8和第二磁吸件9之间分离,当分离至一定距离后,两者之间的磁吸力小于扭簧5的扭力,扭簧5驱动齿轮4回转,并带动固定臂转动,即有效的实现了对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开合控制。
如图7所示,为复位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复位结构同样为扭簧5,扭簧5设置在第一臂31的安装部35的安装孔中,扭簧5驱动第一臂31绕第一限位柱113回转运动,同时同步实现对底托钩2以及第二臂32的回复控制。当然,也可以采用扭簧5设置在第二臂32的安装部35的安装孔中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或者还可以采用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中同时安装有扭簧5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只要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齿轮4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扭簧5,都可以实现对传动配合的第一臂31、第二臂32、齿轮4以及底托钩2的回复控制,在此不再加以一一描述。
上述复位结构采用的扭簧5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弹性件的方式,例如,如图10所示,复位结构为弹簧6,弹簧6设置在底托钩2和本体1之间,底托钩2的基板23的上端对应于弹簧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32,前盖11的后壁上对应于弹簧6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115,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232、定位部115连接,弹簧6驱动底托钩2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即使得与底托钩2传动配合的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之间具有打开的趋势,进而当拆卸便携式设备时,弹簧6驱动第一臂31、第二臂32以及底托钩2复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115为前盖11后壁上向后凸伸出的定位柱,连接部232为设置在底托钩2上的挂钩。
当然,复位结构还可以采用其它弹性件以提供弹性回复力的方式,譬如弹性件为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提供相互张开运动的回复力的方式等等,由于第一臂31、第二臂32和底托钩2之间传动配合,只需要对其中某一种或者几种提供有效的回复力即可达到复位的目的,在此不再加以一一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便携式设备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
底托钩(2),活动的插设在所述本体(1)中并竖直向下凸出于所述本体(1),所述底托钩(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便携式设备的脚托(21);
固定臂,包括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并凸伸出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位于所述本体(1)中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以带动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凸伸出所述本体(1)的另一端相互开合,以固定所述便携式设备;以及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托钩(2)和所述固定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底托钩(2)和所述固定臂传动配合,以将所述底托钩(2)的竖直运动转换成所述固定臂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中的齿轮(4);所述底托钩(2)和所述固定臂分别与所述齿轮(4)传动配合,所述齿轮(4)设置在所述底托钩(2)和所述固定臂之间,以将所述底托钩(2)的竖直运动转换成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的相对开合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31)位于本体(1)中转动的一端设置有齿牙(36),所述第二臂(32)位于本体(1)中转动的一端同样设置有齿牙(36),所述第一臂(31)的所述齿牙(36)与所述第一臂(31)的所述齿牙(36)相互啮合传动;所述底托钩(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22),所述齿条(22)与所述齿轮(4)相互啮合传动,所述齿轮(4)与所述第一臂(31)的所述齿牙(36)或者所述第二臂(32)的所述齿牙(36)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分别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夹持部(33)和转动部(34),所述夹持部(33)位于所述转动部(34)的外侧端并垂直向前凸伸出所述本体(1),以固定所述便携式设备;所述转动部(34)的内侧端上设置有安装部(35),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的转动中心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安装部(35)上,所述安装部(35)沿所述转动中心周向分布设置有所述齿牙(36)。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中设置有第一磁吸件(8),所述底托钩(2)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9),所述第一磁吸件(8)与所述第二磁吸件(9)之间相互吸引或者排斥,以保持底托钩(2)向下拉伸出所述本体(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相互盖合的前盖(11)和后盖(12),所述底托钩(2)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前盖(11)和所述后盖(12)之间,所述前盖(11)的后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磁吸件(8),所述底托钩(2)的前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9),所述第一磁吸件(8)和所述第二磁吸件(9)之间相互吸引,当所述底托钩(2)向下拉伸出所述本体(1)时,所述第一磁吸件(8)和所述第二磁吸件(9)吸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设置在本体(1)中,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绕其对应的转动中心回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扭簧(5),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中至少有一个连接有所述扭簧(5),并驱动所述第一臂(31)和所述第二臂(32)绕对应的转动中心回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设置在本体(1)中,所述复位结构驱动所述底托钩(2)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弹簧(6),所述本体(1)中设置有定位部(115),所述底托钩(2)上设置有连接部(232),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部(115)和所述连接部(232)相连,以驱动所述底托钩(2)具有向上复位的运动趋势。
CN201922178342.3U 2019-12-09 2019-12-09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Active CN212617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8342.3U CN212617110U (zh) 2019-12-09 2019-12-09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8342.3U CN212617110U (zh) 2019-12-09 2019-12-09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7110U true CN212617110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8342.3U Active CN212617110U (zh) 2019-12-09 2019-12-09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71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859A (zh) * 2021-07-12 2021-11-02 亚伯特·明骅·王 行动装置定位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859A (zh) * 2021-07-12 2021-11-02 亚伯特·明骅·王 行动装置定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7110U (zh) 重力便携式设备支架
CN207573503U (zh) 多目摄像机及多目摄像机的镜头调节装置
CN209031671U (zh) 一种3d智能旋转中型云台
CN20883200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112327573A (zh) 一种基于三维动画教学用的动画界面物理成像装置
CN109058689B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2289693U (zh) 车载支架
CN211550973U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支架
CN112208880A (zh) 撕膜治具及撕膜方法
CN109040390B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111681459A (zh) 一种远程授课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06750U (zh) 多目摄像机及多目摄像机的镜头调节装置
CN210380969U (zh) 一种按压联动手机支架
WO2019214751A1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5215426U (zh) 视觉设计前期用的带有防震机构的摄影平台
CN109466463B (zh) 一种重力支架
CN210241081U (zh) 一种图像识别设备支架
CN208827732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1016226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万年历电子表
CN219435536U (zh) 一种视频点唱机固定装置
CN109027585A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0881909U (zh) 一种车载滚轮自动夹手机支架
CN220749534U (zh) 一种手机夹面板组合结构
CN212960673U (zh) 全方位智能桌面跟拍云台
CN218863651U (zh) 移动终端支架托盘及移动终端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