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09283U -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09283U
CN212609283U CN202020634826.4U CN202020634826U CN212609283U CN 212609283 U CN212609283 U CN 212609283U CN 202020634826 U CN202020634826 U CN 202020634826U CN 212609283 U CN212609283 U CN 212609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les
connecting rod
main body
cub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48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小冬
张昭
皮亚明
石晓霞
米永峰
姜海龙
崔成波
贺景春
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48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09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09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09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主要包括一块底板、一块顶板、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八根连杆、四块垫板和八个垫块,对称布置的两组交叉式连杆能够保证顶板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安装于第一支架的轮子能够在底板的第一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导向滚动,安装于第二支架的轮子也能在顶板的第三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导向滚动,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实现顶板的升降运动,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升降装置作为一种垂直运输物体的装置,广泛应用于不同高度的大型设备的部件举升和安装维修工程,具有重量轻、操作简单和作业面积大的优点。工业革命以前多采用人力或水力作为驱动力,工业革命以后多采用液压或电机作为驱动力,按照结构形式分为丝杠式和连杆式。
经过检索,发现有三篇文献专利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最为相关,文献1为一种剪叉升降式铁路轨枕连接螺母除锈回收装置,该文献的专利装置主要由底部连接板、升降机构、垂向激振机构、初级处理槽、二次处理槽、除锈液甩净装置和承接过渡机构组成,该装置主要进行连接螺母的除锈和回收,升降结构作为辅助结构,由于采用一组剪叉式连杆,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且承载力相对较小;文献2为一种连杆升降架组装成型设备,该文献的专利装置主要由下模具、上模具、铆心钉供给设备、冲压设备、控制器、连杆、座体、升降顶杆和铆心钉组成,该装置主要进行连杆升降架的自动化组装,升降结构也作为辅助结构,由于也采用一组剪叉式连杆,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且承载力也相对较小;文献3为一种可移动可固定采矿升降支架,该文献的专利装置主要由底座、滚轮、滚轮转轴、第一外支撑杆、第二内支撑杆、电机和螺杆组成,该装置主要实现连杆升降架的移动,升降结构也作为辅助结构,由于也采用一组剪叉式连杆,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且承载力也相对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由于采用两组对称布置的交叉式连杆,这样就能有效保证顶板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安装于第一支架的轮子能够在底板的第一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卡位滚动,安装于第二支架的轮子也能在顶板的第三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卡位滚动,因此,本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且承载力相对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包括一块底板、一块顶板、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八根连杆、四块垫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八根第一铰、四根第二铰、四根第三铰、四根第四铰、十六根第五铰、八根螺杆和八个螺母;
所述底板包括第一主体和八个第一凸台,八个所述第一凸台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四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
所述顶板包括第三主体和八个第二凸台,八个所述第二凸台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主体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所述第十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四个所述第十一通孔之间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二凸台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所述第十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主体和两个第一外沿,两个所述第一外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外沿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之内放置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二通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五铰;两个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所述第二主体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两个所述第六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七通孔,以方便安装所述第三铰;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四主体和两个第二外沿,两个所述第二外沿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主体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第二外沿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之内放置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四通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所述第十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五铰;两个所述第十三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所述第十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四铰;所述第四主体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十五通孔,所述第十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两个所述第十五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十六通孔,以方便安装所述第四铰;
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一个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另一个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或所述第四铰;所述连杆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所述第十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所述第十通孔到两个所述第九通孔的孔心距离相等;
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二凹槽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所述垫块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二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一外沿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四主体和所述第二外沿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是由一块底板、一块顶板、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八根连杆、四块垫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八根第一铰、四根第二铰、四根第三铰、四根第四铰、十六根第五铰、八根螺杆和八个螺母组成,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沿着底板的两条第一凹槽、背向推动两辆第一支架车,可以达到减小AB的长度、增大BC的长度,顶板就能相应地升高;反之,沿着底板的两条第一凹槽、相向推动两辆第一支架车,可以达到增大AB的长度、减小BC的长度,顶板就能相应地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由于采用两组对称布置的交叉式连杆,这样就能有效保证顶板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安装于第一支架的轮子能够在底板的第一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导向滚动,安装于第二支架的轮子也能在顶板的第三凹槽和垫板的第二凹槽之内进行导向滚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运行相对比较平稳;
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实现顶板的升降运动,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板、连杆、第一支架、轮子、第一铰和第五铰组装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板、连杆、第二支架、轮子、第一铰和第五铰组装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支架、轮子和第五铰组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支架、轮子和第五铰组装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支架、连杆、轮子、第三铰和第五铰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支架、轮子和第五铰组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支架、轮子和第五铰组装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支架、连杆、轮子、第四铰和第五铰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垫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底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顶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顶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顶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连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1-第一铰;b1-第二铰;c1-第三铰;d1-第四铰;e1-第五铰;2-垫块;201-第一通孔;3-底板;301-第一凸台;302-第一凹槽;303-第一主体;304-第二通孔;305-第三通孔;306-第一通槽;4-第一支架;401-第四通孔;402-第五通孔;403-第二通槽;404-第一外沿;405-第六通孔;406-第七通孔;407-第二主体;5-垫板;501-第八通孔;502-第二凹槽;6-螺杆;7-螺母;8-连杆;801-第九通孔;802-第十通孔;9-顶板;901-第二凸台;902-第三凹槽;903-第三主体;904-第十一通孔;905-第十二通孔;906-第三通槽;10-第二支架;1001-第十三通孔;1002-第十四通孔;1003-第四通槽;1004-第二外沿;1005-第十五通孔;1006-第十六通孔;1007-第四主体;11-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包括一块底板3、一块顶板9、两个第一支架4、两个第二支架10、八根连杆8、四块垫板5、八个垫块2、十六个轮子11、八根第一铰a1、四根第二铰b1、四根第三铰c1、四根第四铰d1、十六根第五铰e1、八根螺杆6和八个螺母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组装方法:
如图1至图20所示,首先在两个第一支架4的八个第二通槽403之内各放置一个轮子11,保证八个轮子11的轴心孔与两个第一支架4的八个第四通孔401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五铰e1,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第一支架4和八个轮子11组装成两辆第一支架车;
然后在两个第二支架10的八个第四通槽1003之内各放置一个轮子11,保证八个轮子11的轴心孔与两个第二支架10的八个第十三通孔1001对中,然后在八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五铰e1,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第二支架10和八个轮子11组装成两辆第二支架车;
然后将底板3的第一凹槽302开口朝上、放置在水平的安装台之上,然后将两辆第一支架车放置在底板3之上,保证八个轮子11均位于底板3的两条第一凹槽302之内,然后将四个垫块2分别放置在两条第一凹槽302的左右两端,然后将两块垫板5的第二凹槽502开口朝下、放置在四个垫块2之上,保证两块垫板5的四个第八通孔501与四个垫块2的四个第一通孔201、底板3的四个第二通孔304同时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螺杆6,然后在四根螺杆6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螺母7,这样一来,可以将两辆第一支架车、四个垫块2、两块垫板5和底板3进行组装;
然后将顶板9的第三凹槽902开口朝上、放置在水平的安装台之上,然后将两辆第二支架车放置在顶板9之上,保证八个轮子11均位于顶板9的两条第三凹槽902之内,然后将四个垫块2分别放置在两条第三凹槽902的左右两端,然后将两块垫板5的第二凹槽502开口朝下、放置在四个垫块2之上,保证两块垫板5的四个第八通孔501与四个垫块2的四个第一通孔201、顶板9的四个第十一通孔904同时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螺杆6,然后在四根螺杆6的另一端各拧接一个螺母7,这样一来,可以将两辆第二支架车、四个垫块2、两块垫板5和顶板9进行组装;
然后将四根连杆8的一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第一支架4的四个第六通孔405之内,保证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九通孔801与两个第一支架4的四个第五通孔402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三铰c1,然后将另外四根连杆8的一端分别穿设在底板3的四条第一通槽306之内,保证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九通孔801与底板3的四个第三通孔305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一铰a1,然后将安装于两个第一支架4的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十通孔802与安装于底板3的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十通孔802两两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二铰b1,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个第一支架4、八根连杆8和底板3进行组装;
然后将顶板9的第三凹槽902开口朝下、放置在底板3的正上方,然后将安装于底板3的四根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第二支架10的四个第十五通孔1005之内,保证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九通孔801与两个第二支架10的四个第十四通孔1002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四铰d1,然后将安装于两个第一支架4的四根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穿设在顶板9的四条第三通槽906之内,保证四根连杆8的四个第九通孔801与顶板9的四个第十二通孔905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第一铰a1,这样一来,整套装置组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21所示,两根连杆8可以组成一个活动的四边形框架ABCD,其中,点A、点C、点B和点D分别为两根连杆8的四个第九通孔801的孔心,点O为连杆8的第十通孔802的孔心;由于AO=CO=BO=DO,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以推断出四边形框架ABCD为矩形,即角ABC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存在如下的等式关系:AB2+BC2=AC2,AC为连杆8的两个第九通孔801之间的孔心距离,所以AC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增大或减小AB的长度,就相应的可以减小或增大BC的长度,而BC的长度则决定着装置升降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的使用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如果沿着底板3的两条第一凹槽302、背向推动两辆第一支架车,可以达到减小AB的长度、增大BC的长度,顶板9就能相应地升高;反之,如果沿着底板3的两条第一凹槽302、相向推动两辆第一支架车,可以达到增大AB的长度、减小BC的长度,顶板9就能相应地降低;
同样道理,如果沿着顶板9的两条第三凹槽902、背向推动两辆第二支架车,可以达到减小AB的长度、增大BC的长度,顶板9就能相应地升高;反之,如果沿着顶板9的两条第三凹槽902、相向推动两辆第二支架车,可以达到增大AB的长度、减小BC的长度,顶板9就能相应地降低。
通过实施例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能够实现顶板9的升降运动,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块底板、一块顶板、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八根连杆、四块垫板、八个垫块、十六个轮子、八根第一铰、四根第二铰、四根第三铰、四根第四铰、十六根第五铰、八根螺杆和八个螺母;
所述底板包括第一主体和八个第一凸台,八个所述第一凸台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四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一凸台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
所述顶板包括第三主体和八个第二凸台,八个所述第二凸台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三主体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主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一通孔,所述第十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四个所述第十一通孔之间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二凸台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二通孔,所述第十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可以构成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主体和两个第一外沿,两个所述第一外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外沿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之内放置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二通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五铰;两个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所述第二主体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两个所述第六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七通孔,以方便安装所述第三铰;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四主体和两个第二外沿,两个所述第二外沿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主体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第二外沿的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之内放置有所述轮子;每个所述第四通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三通孔,所述第十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五铰;两个所述第十三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四通孔,所述第十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四铰;所述第四主体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长方体状的第十五通孔,所述第十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连杆;两个所述第十五通孔之间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十六通孔,以方便安装所述第四铰;
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九通孔,一个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铰,另一个所述第九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或所述第四铰;所述连杆的中间部位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通孔,所述第十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铰,所述第十通孔到两个所述第九通孔的孔心距离相等;
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滚动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二凹槽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所述垫块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一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二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一外沿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第四主体和所述第二外沿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用金属材料制作,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
CN202020634826.4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Active CN212609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4826.4U CN212609283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4826.4U CN212609283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09283U true CN212609283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0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4826.4U Active CN212609283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09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09283U (zh) 一种连杆交叉式升降装置
CN209814882U (zh) 一种仓储料仓总装装置
CN201722108U (zh) 开关柜用液压升降服务手车
CN214243667U (zh) 一种汽车维修平台
CN211080934U (zh) 一种信息化机房的地板提升装置
CN213341187U (zh) 配电柜悬挂架
CN212683671U (zh) 一种电脑机箱板加工用的夹持装置
CN217944443U (zh) 一种冲压设备用的可移动式支撑架
CN214086616U (zh) 一种压花铝单板用的上料机
CN215663467U (zh) Gck抽屉单元装配转运车工装台
CN218310371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冲压设备
CN220811759U (zh) 一种简式举升机固定支架
CN219221954U (zh) 一种移动拼接屏
CN213836819U (zh) 一种挖掘机驾驶室加高支架
CN214527913U (zh) 一种基于钢铁检验的自动抬升装置
CN220945321U (zh) 一种具备翻转功能的引导轮放置架
CN114536038B (zh) 高端制造业设备用辅助装置
CN211879914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临时配电柜
CN219703266U (zh) 一种冲压自动化生产线板料快速定位结构
CN217703047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维护用固定装置
CN217251724U (zh) 一种不锈钢型材矫直用油压机
CN213856532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件制造的冲压设备
CN211741712U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沙盘装置
CN221050338U (zh) 一种建筑钢化玻璃摆放架
CN211192419U (zh) 一种可调型火焰切割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