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3493U - 防水导入仪 - Google Patents

防水导入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3493U
CN212593493U CN202020225843.2U CN202020225843U CN212593493U CN 212593493 U CN212593493 U CN 212593493U CN 202020225843 U CN202020225843 U CN 202020225843U CN 212593493 U CN212593493 U CN 21259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light
shell
front shell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258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春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ken3d Digitiz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258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导入仪,包括前壳和后壳及紧固件,所述前壳设有开口,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物理连接,以使所述后壳罩盖所述前壳的开口,并与所述前壳围设成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腔;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显示屏,所述前壳包括透光基层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覆于所述透光基层外表面,且避空所述显示屏设置,以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画面显露出的透光区;所述透光基层设有对应所述开口的边沿凸设有防水棱条,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时,所述防水凸棱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并压紧于前壳表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防止清洗时,水流浸入导入仪内,导致出现短路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防水导入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导入仪。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尤其是脸部的保养。在进行脸部护肤时,人们会在脸部均匀涂抹护肤产品,并进行拍打。目前随着美容产品的发展,将护肤产品涂抹在皮肤上之后,为了深入皮肤内层,因此逐渐出现了“导入仪”,借助导入仪振动,使护肤产品成份被激发,同时配合按压或滚压件上刺头将护肤产品渗入皮肤内层。
然而,现有的导入仪防水性能较差,清洗导入仪表面残留的护肤品营养液时,若水流浸入导入仪内部,容易出现短路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导入仪,旨在防止清洗时,水流浸入导入仪内,导致出现短路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导入仪,包括前壳和后壳及紧固件,所述前壳设有开口,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物理连接,以使所述后壳罩盖所述前壳的开口,并与所述前壳围设成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腔;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显示屏,所述前壳包括透光基层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覆于所述透光基层外表面,且避空所述显示屏设置,以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画面显露出的透光区;
所述透光基层设有对应所述开口的边沿凸设有防水棱条,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时,所述防水凸棱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并压紧于前壳表面。
可选地,遮光层外表面还包覆有透明的硬质保护层。
可选地,透光基层、所述遮光层及所述硬质保护层采用模内镶件工艺一体成型;或,所述透光基层、所述遮光层及所述硬质保护层依次粘胶固定连接。
可选地,防水导入仪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一端与所述透光基层的内壁适配贴合,且对应所述透光区开设有窗口,另一端罩盖于所述显示屏的画面显示区,以使所述透光区显示的区域仅为所述显示屏播放的画面。
可选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遮光罩包括环状的基板及由所述基板内环面和外环面凸伸形成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所述框体临近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内环面形成所述窗口,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内环面罩盖所述显示屏的画面显示区;
所述第二框体凸伸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框体,以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抵接。
可选地,第二框体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卡扣,以扣接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且/或,所述透光基层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框体两者之一对应所述定位柱还设定位孔,以将所述遮光罩定位安装于所述透光基层。
可选地,前壳对应所述防水棱条还设有密封槽,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时,所述防水棱条过盈插接于所述密封槽内。
可选地,防水棱条插入所述密封槽内时,与所述密封槽的内壁过盈配合,且所述防水棱条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密封槽槽口外沿表面形成密封部,且所述密封部被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夹紧。
可选地,防水棱条背离所述外界的一侧延伸设有所述密封部,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时,所述密封部被夹紧于所述密封槽槽口临近开口的一侧。
可选地,防水棱条包括硬质的定型棱条和柔性的密封套,所述定型棱条与所述后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密封套包覆于所述定型棱条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水导入仪,通过在前壳设有开口,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于所述前壳时,与所述前壳围设成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腔,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两者之一环绕所述开口设有防水棱条,当锁紧件将前壳和后壳锁紧时,所述防水棱条弹性夹持于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且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因此有效防止外界水流从前壳和后壳之间的间隙流入安装腔内,导致对内部电子元器件造成损伤的现象产生,同时,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前壳采用透光基层包覆有遮光件的方式,所述遮光件避让显示屏的画面显示区设置,以形成透光区供显示屏画面显露。实现使前壳一体化制备,无需在前壳开窗口加装透光盖板以形成显示区,从而有效避免传统前壳和透光盖板之间具有间隙导致水流浸入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遮光层可设计各类图案造型,以增强产品美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装饰件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前壳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前壳的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后壳的连接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0中A-A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0中B-B方向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遮光罩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导入仪中,遮光罩的连接结构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5772075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85772075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导入仪100,所述防水导入仪 100包括前壳11、后壳12、导入头20及用于锁紧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的紧固件40,所述前壳11设有开口111,所述后壳12开口111设有防水棱条121,所述防水棱条121对应所述开口111设置。所述紧固件40可采用螺钉、螺栓、插销、卡扣等物理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选优采用螺钉,通过螺钉将所述后壳12锁紧于所述前壳11形成主体10,且拧紧所述螺钉过程中,所述防水棱条121被过盈压紧于前壳11,并环绕所述前壳11设有的开口111设置,以将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之间的缝隙封堵,有效防止清洗过程中水流从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的间隙渗漏至前壳11和后壳12围设成的安装腔内,导致安装腔内的电子元器件50如电路板51、电源52、振动马达等出现短路的现象产生。所述导入头20安装于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形成的主体10,并于主体1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50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防水棱条121采用柔性材质进行制备,例如柔性树脂制成的软胶或柔性硅胶,所述后壳12采用硬质树脂制成的硬胶材质,且所述防水棱条121与所述后壳12采用双色模工艺一体成型,有效防止防水棱条121从后壳12脱落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后壳12被紧固件40锁紧于前壳11时,柔性的防水棱条121与所述前壳11弹性过盈紧配,进一步确保外界水流难以从防水棱条121与前壳11之间的间隙浸入安装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后壳12设有所述防水棱条121的方式,例如,在本领域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前壳11设有所述防水棱条121或者在前壳11和后壳12均设有所述防水棱条 121。此时,当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被紧固件40锁紧时,两所述防水棱条121均环绕所述开口111间隔设置,以形成双重防水,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防水棱条121的数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本方案根据产品实际尺寸设计成多组,如三组,四组或更多组防水棱条121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环绕所述开口111设有密封槽112,以供所述防水棱条121过盈插接。此处,所述前壳11开口111端的端面还设有密封槽112,所述密封槽112环绕所述开口111设置,当所述后壳12安装于所述前壳11时,后壳12的端面与前壳11设有的开口111的端面配合接触,且所述防水棱条121过盈插接于密封槽112内,并与所述密封槽112的各槽壁弹性过盈紧配,以使所述防水棱条121与密封槽 112的各槽壁之间形成多个密封表面。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棱条121背离所述外界的一侧延伸设有密封部1211,所述后壳12与所述前壳11通过紧固件40锁紧时,所述密封部1211被夹紧于所述密封槽112槽口临近开口111 的一侧,从而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且所述密封部1211位于所述密封槽112 槽口临近所述开口111的一侧,距离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安装后显露于外界的缝隙表面相对较远,从而使外观面较为贴合,防止因为密封部1211导致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之间形成较大缝隙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的,如图1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2对应所述密封部1211设有凹部122,以使所述密封部1211表面与后壳12外沿表面趋近平齐,从而进一步防止密封部1211较厚被夹持于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导致两者形成较大缝隙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增强密封效果,在所述密封部1211朝向所述前壳11的表面环绕所述开口111还凸设有若干防水筋 1212,以与所述前壳11接触密封抵接,防止密封部1211容置于凹部122时与所述弹性过盈贴合不充分,导致外界液体渗入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棱条121包括硬质的定型棱条1213和柔性的密封套1214,所述定型棱条1213与所述后壳 12一体成型采用硬胶材质制备,所述密封套1214包覆于所述定型棱条1213 表面,从而避免防水棱条121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未插入所述密封槽112,导致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出现间隙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1214还朝向所述后壳12内部表面延伸设有定型筋1215,所述定型筋1215成细条状,并与所述密封套1214一体成型,所述定型筋1215与所述后壳12内部表面适配贴合,从而进一步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密封套1214受挤压力发生形变翻边的现象产生。进一步确保密封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图4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两者之一还设有检测孔124及装饰件30,所述检测孔124与所述安装腔联通,用以供外界充气装置朝向所述安装腔内注入气流后放入液体中进行检测,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密封性能是否满足条件。从而确保产品出产时密封性能良好。所述装饰件30安装于所述前壳11或所述后壳12时,遮盖所述检测孔124,以防止清洗时,外界水流从所述检测孔124渗入至安装腔内部部,同时使外观面更为完整美观。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后壳12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装饰件30的容纳槽123,所述检测孔124开设于所述容纳槽 123内,且所述容纳槽123内还设有供所述紧固件40部分穿过的避让孔1231,所述前壳11对应所述避让孔1231设有连接柱113,所述紧固件40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小头端穿过所述避让孔1231与所述连接柱113紧固连接,所述大头端与所述容纳槽123的槽壁抵接;所述装饰件30安装于所述后壳12的容纳槽123时,遮盖所述检测孔124及所述避让孔1231。以防止清洗时,外界水流从所述检测孔124渗入至安装腔内部部,同时使外观面更为完整美观,防止紧固件40显露于外表面容易氧化生锈。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1214部分延伸至所述后壳12设有所述检测孔124位置的内侧,并对应所述检测孔124开设有密封孔1216;所述装饰件30凸设有密封柱31,所述装饰件30安装于所述后壳 12时,所述密封柱31穿过所述检测孔124后,弹性过盈插接于所述密封孔 1216内。通过密封柱31和所述密封孔1216弹性过盈插接,进一步杜绝清洗时,水流从检测孔124渗入到安装腔内部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密封柱31插入所述密封套1214设有的密封孔1216内发生形变的现象产生,所述后壳12还设有若干定型骨位1241,所述若干定型骨位1241成环形间隔设置于所述检测孔124边沿,所述检测孔124处的密封套1214与所述后壳12采用双色模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时,所述若干定型骨位1241嵌于所述密封套1214内,所述若干定型骨位1241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密封套1214注塑成型时流动的通道。
具体地,如图6结合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入头20 的外端面设有接触电极21,所述装饰件30为导电材质,且所述装饰件30安装于所述后壳12时,从所述容纳槽123显露于外界的部分装饰件30形成导电感应区32,所述密封柱31穿过所述检测孔124与导入仪100内部,通过连接导线、弹簧或导电柱等与内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此处,优选采用弹簧进行导电,所述密封柱31对应设有孔,安装时,所述弹簧的一端预装于所述孔内,再整体安装于所述主体10。同时,为增强导电稳定性,所述弹簧为锥形弹簧,较小的一端预装于所述孔内,较大的一端穿过所述检测孔124容置于所述主体10内,接触面积较大以与电路板51接触点建立更为稳固的电性连接。当用户握持所述导入仪100通过导入头20进行美容理疗时,用户手部与所述导电感应区32接触,用户的脸部与所述接触电极21接触,从而导通所述接触电极21和所述导电感应区32,实现启动导入仪100,无需设置较大控制按键。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30和所述容纳槽123 底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垫板70,所述密封垫板70的造型与所述容纳槽123适配。安装时,通过紧固件40将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连接,再将所述密封垫板70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23内,以罩盖所述紧固件40,最后安装所述装饰件 30,防止外界水流浸入导入仪100内部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密封垫板70可以与所述后壳12粘胶连接,从而进一步确保外界水流无法浸入导入仪100内部,且防止紧固件40在水汽的氧化下生锈腐蚀,难以拆卸的现象产生,同时,可有效防止拆卸,拆卸时会留下拆卸痕迹,从而便于用户判断产品是否被拆机。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30和所述容纳槽123 的底槽壁两者之一还凸设有止挡柱,当所述装饰件30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23 内时,所述止挡柱与两者之另一抵接,有效防止用户对装饰件30施加较大压力,导致密封柱31过度插入主体10内部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50包括电路板51、为所述电路板51供电的电源52及两充电电极柱53;所述前壳 11和所述后壳12两者之一设有至少两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孔125。所述两充电电极柱53的一端过盈插接于所述两安装孔125并与所述电路板51电性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两安装孔125显露于外界,以与外界充电装置建立电性连接。此处,采用将两充电电极柱53的一端过盈插接于前壳11或后壳12 设有的两安装孔125,并与内部的电路板51建立电性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安装孔125显露于外界,用以供外界充电装置接触充电,无需像传统USB插接口的充电方式,导致清洗时水流容易从USB插接口浸入主体10内部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孔125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孔沿还朝向所述安装腔内凸设有安装柱126,所述安装柱126正对所述安装孔125设有小径孔1261,所述小径孔1261的孔径小于所述安装孔125的孔径,每一所述充电电极柱53包括接触头531和连接杆532,所述连接杆532沿所述安装孔125过盈插接于所述小径孔1261内,所述接触头531与所述小径孔1261的孔沿接触抵接,且所述接触头531过盈插接于所述安装孔125。此处,所述安装柱126设有小孔径的小径孔1261,以对所述充电电极柱53进行限位,防止充电电极柱53受力较大,完全压入前壳11或后壳12内,导致无法与外界充电装置建立电性连接,或充电连接不稳定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柱126包括硬质的管体和嵌套于管体内壁的柔性密封管1263,所述柔性密封管1263的内管面形成所述小径孔1261。此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管体1262与所述前壳11或所述后壳12固定连接,再通过在所述硬质管体1262内嵌套有柔性的密封管,所述柔性的密封管的内管面形成所述小径孔1261,用以弹性包覆于充电电极柱53的外周表面,从而进一步防止清洗时,水流从充电电极柱 53的外周表面与小径孔1261的内孔壁之间的间隙渗入安装腔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柔性的密封管可采用耐高温的柔性材质如硅胶制备,从而有效防止对充电电极柱53与电路板51焊线时烫坏硬质的安装柱126,导致与充电电极柱 53之间具有间隙供水流渗入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柔性密封管1263 的外周沿其轴向方向凸设有定位筋1264,每一所述硬质管体1262对应一所述定位筋1264开设有定位槽1265,一所述定位筋1264插入所述定位槽1265内,以增强柔性密封管1263与硬质管体1262的连接稳固性,同时提供柔性密封管1263的变形空间,防止充电电极柱53插入时挤压所述柔性密封管1263导致柔性密封管1263变形从硬质管体1262脱离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所述定位筋1264远离所述柔性密封管1263的一端分别穿过两所述定位槽1265后固定连接;此处,通过将两所述定位筋1264固定连接,当其中一定位筋1264受充电电极柱53挤压力发生形变时,另一定位筋1264产生一定的定型拉力,从而进一步防止柔性密封管1263从硬质管体1262脱离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两定位筋1264伸出于定位槽1265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安装孔125与所述防水棱条121均设于所述后壳12。再通过将所述定位筋1264延伸至与防水棱条121固定连接,例如,与防水棱条121 的密封密封套1214一体成型,或与防水棱条121的定型筋1215一体成型固定连接等对定位筋1264产生一定定型拉力,防止柔性密封管1263从所述硬质管体1262中脱离的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所述柔性密封管1263与所述硬质管体1262可采用双色模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以提升加工效率,确保柔性密封管1263与硬质管体1262 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通过在后壳12临近所述充电电极柱53的位置设有磁铁(未图示)或可被磁铁吸附的磁性件(未图示)。以与充电座内的磁铁或磁性件磁性固定,从而实现稳固充电连接,防止充电时晃动,充电接触不稳定的安全隐患产生,此处,通过采用磁吸并结合充电电极柱53进行充电的方式,有效防止传统USB充电,导致充电口容易进水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器件 50还包括显示屏54,所述显示屏54安装于所述电路板51,并与所述电路板 51电性连接,所述前壳11包括透光基层114及遮光层116,所述遮光层116 包覆于所述透光基层114外表面,且避空所述显示屏54设置,以形成供所述显示屏54画面显露出的透光区1143。通过在透明前壳11包覆遮盖层的方式使前壳11一体化,无需在前壳11开窗口61加装透光盖板以形成显示区,从而有效避免传统前壳11和透光盖板之间具有间隙导致水流浸入的现象产生。同时,所述遮光层116可设计各类图案造型,以增强产品美学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50还包括若干电性集成于所述电路板51的按键触点55,所述透光基层114还设有按键槽1141,且所述透光基层114朝向所述按键槽1141还凸设有弹性悬臂115以形成按键,所述遮光层116为防水材质制备以形成具有防水性能的防水层,通过将所述防水层包覆于所述透光基层114的外表面,以将所述按键及所述按键槽1141与外界分隔,从而有效防止清洗时,水流从按键槽1141浸入安装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透光基层114朝向所述按键槽1141凸设有弹性悬臂115以形成所述键帽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独立设置的键帽,再通过在键帽与所述按键触点55之间加装弹簧或柔性硅胶以增强键帽的弹性回复力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同理,也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基层114采用透光材质制备的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按键部分的基层114为不透光材质制备。包覆有防水层以实现防水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悬臂115 包括连接部1151和按压部1152,所述连接部1151呈细长条状,其一端与所述透光基层114一体成型,另一端悬空于所述按键槽1141内。所述按压部1152 呈现为圆饼状,以增大按压面积,便于用户按压,增强手感。同时,所述按压部1152朝向所述按键触点55延伸设有触发凸柱1153,从而缩短按压行程,防止行程较大遮光层116损坏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遮光层116 的外表面还可包覆有一层透明的硬质保护层117,有效防止遮光层116受损,同时,杜绝水流从按键槽1141渗漏至安装腔内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所述透光基层114和遮光层116及硬质保护层117三者可采用 IML膜内镶件工艺一体成型,也可采用粘胶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造出上述结构,以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导入仪 100还包括遮光罩60,所述遮光罩60的一端与所述透光基层114的内壁适配贴合,且对应所述透光区1143开设有窗口61,另一端罩盖于所述显示屏54 的画面显示区,以使所述透光区1143显示的区域仅为所述显示屏54播放的画面。从而使用户通过所述透光区1143仅能观测到显示屏54播放的画面,防止安装腔内其他部分,例如内部电路板51等其他元器件从所述透光区1143 显露出,导致产品美学性能较差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罩60 包括环状的基板62及由所述基板62内环面和外环面凸伸形成的第一框体621 和第二框体622,所述第一框体621临近所述基板62的一端的内环面形成所述窗口61,远离所述基板62的一端的内环面罩盖所述显示屏54的画面显示区,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622凸伸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框体621,以与所述电路板51接触抵接,安装时,所述第二框体622与所述电路板51抵接支撑,有效防止安装时用力较大,导致第一框体621压坏所述显示屏54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622远离所述基板62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卡扣6221,以扣接于所述电路板51背离所述显示屏54的表面,从而有效防止遮光罩60沿所述电路板51 垂直方向发生偏位晃动。同时,所述透光基层114还设有若干定位柱1142,所述基板62和所述第二框体622两者之一对应所述定位柱1142还设定位孔 6222,此处,为便于安装,将所述第二框体622外壁造型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142适配的凹部122以形成所述定位孔6222,以进一步防止框体沿所述电路板51延伸方向发生偏位晃动。同时,所述定位柱1142可以开设有螺纹孔以与所述电路板51采用螺钉连接,以实现将所述遮光罩60稳固定位罩盖于所述显示屏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水导入仪,包括前壳和后壳及紧固件,所述前壳设有开口,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物理连接,以使所述后壳罩盖所述前壳的开口,并与所述前壳围设成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的安装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显示屏,所述前壳包括透光基层及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覆于所述透光基层外表面,且避空所述显示屏设置,以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画面显露出的透光区;
所述透光基层设有对应所述开口的边沿凸设有防水棱条,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时,所述防水棱条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并压紧于前壳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外表面还包覆有透明的硬质保护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基层、所述遮光层及所述硬质保护层采用模内镶件工艺一体成型;或,所述透光基层、所述遮光层及所述硬质保护层依次粘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导入仪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一端与所述透光基层的内壁适配贴合,且对应所述透光区开设有窗口,另一端罩盖于所述显示屏的画面显示区,以使所述透光区显示的区域仅为所述显示屏播放的画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遮光罩包括环状的基板及由所述基板内环面和外环面凸伸形成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框体临近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内环面形成所述窗口,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的内环面罩盖所述显示屏的画面显示区;
所述第二框体凸伸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框体,以与所述电路板接触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卡扣,以扣接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且/或,所述透光基层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二框体两者之一对应所述定位柱还设定位孔,以将所述遮光罩定位安装于所述透光基层。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对应所述防水棱条还设有密封槽,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时,所述防水棱条过盈插接于所述密封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棱条插入所述密封槽内时,与所述密封槽的内壁过盈配合,且所述防水棱条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密封槽槽口外沿表面形成密封部,且所述密封部被所述后壳和所述前壳夹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棱条背离外界的一侧延伸设有所述密封部,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时,所述密封部被夹紧于所述密封槽槽口临近开口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导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棱条包括硬质的定型棱条和柔性的密封套,所述定型棱条与所述后壳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密封套包覆于所述定型棱条表面。
CN202020225843.2U 2020-02-27 2020-02-27 防水导入仪 Active CN21259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843.2U CN212593493U (zh) 2020-02-27 2020-02-27 防水导入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25843.2U CN212593493U (zh) 2020-02-27 2020-02-27 防水导入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3493U true CN212593493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25843.2U Active CN212593493U (zh) 2020-02-27 2020-02-27 防水导入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3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6516B (zh) 指纹识别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3077205U (zh) 防水导入仪
CN205790641U (zh) 电连接器
CN204289177U (zh) 一种防水卡扣按键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电子产品
CN212593493U (zh) 防水导入仪
CN111214757A (zh) 防水导入仪
CN213077206U (zh) 防水导入仪
CN213100394U (zh) 防水导入仪
CN111214758A (zh) 防水导入仪
CN111282150A (zh) 防水导入仪
CN111202902A (zh) 防水导入仪
JP7217430B2 (ja) コンセント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バーモジュール
CN212491142U (zh) 颈部按摩仪
JP2002008793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577906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723923U (zh) 一种可清洁的电动真空黑头仪
CN215741344U (zh) 防水导入仪
CN208624819U (zh) 电动化妆刷
CN215184293U (zh) 一种电池盖组件
CN213723922U (zh) 一种可更换过滤网的电动真空黑头仪
WO2023082709A1 (zh) 具有防水指纹侧键的移动终端
CN216963214U (zh) 喷雾装置
CN215025295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射频美容仪
CN220237570U (zh) 一种等离子梳齿结构及等离子体梳
CN220989419U (zh) 一种电极头组件及其美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