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2394U -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 Google Patents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2394U
CN212592394U CN202020596385.3U CN202020596385U CN212592394U CN 212592394 U CN212592394 U CN 212592394U CN 202020596385 U CN202020596385 U CN 202020596385U CN 212592394 U CN212592394 U CN 212592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negative pressure
sheath
sheath tube
control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63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师洋
史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963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2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2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23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包括鞘管及沿鞘管轴向可滑动地穿设在鞘管内的拉索,拉索的前端设有电圈,拉索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通过控制手柄可使拉索沿鞘管的轴向滑动,并将电圈推出鞘管的前端或将电圈收入鞘管并拉向鞘管的后部;控制手柄上设有电极插头,电圈可通过拉索与电极插头电连接;还包括与鞘管的内部密闭连通的负压管,负压管的一端连接在鞘管上设有电圈的一端与控制手柄一端之间的位置,负压管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负压源上,电圈完成电勒除操作后,被勒除的组织由鞘管经负压管被吸出,便于勒除组织的有序整理。

Description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可通电切割组织的圈套器,具体提供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背景技术
息肉为消化道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息肉按病理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息肉的病理分析很关键,单从息肉的内镜图像及大小、有蒂、无蒂、扁平、广茎、少发、多发,无法确定其病理特性。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有些是破坏性的,无法获得病理,有些可以完整切下组织,但随着人体消化道的蠕动及内镜下注水、吸水、注气、吸气等治疗手法,往往切下的组织会移动位置从而找不到。
有些多发息肉病人在术中会连续切下多部位的息肉或增生、早癌组织,组织取出来后根本无法确定组织对应的部位,从而取出的方法一般都是暴力的异物钳夹取,组织往往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利用结构的微调,使得圈套器的鞘管内径释放出更大空间,即使鞘管内形成通道,增设的与鞘管内部连通的负压管吸气时,勒除组织可经鞘管内形成的通道进入负压管,并经负压管吸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包括鞘管及沿所述鞘管轴向可滑动地穿设在鞘管内的拉索,所述拉索的前端设有电圈,拉索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通过控制手柄可使拉索沿鞘管的轴向滑动,并将电圈推出鞘管的前端或将电圈收入鞘管并拉向鞘管的后部;所述控制手柄上设有电极插头,所述电圈可通过拉索与电极插头电连接;
还包括与鞘管的内部密闭连通的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鞘管上设有电圈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一端之间的位置,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负压源上,所述电圈完成电勒除操作后,被勒除的组织由所述鞘管经所述负压管被吸出。
为了方便临床应对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勒除后组织的贴合吸引,作为优选,鞘管的前部弯折形成折弯部且折弯部与鞘管的后部之间的夹角α为20~90°。
作为优选,还包括对接管,所述对接管设于所述鞘管的前端内部,所述对接管的后端与拉索连接,所述电圈可被操作地收容在所述对接管内或者推出所述对接管外。
为了方便负压管安装和鞘管内清洁,防止负压管吸气时外部气体或杂质进入鞘管,作为优选,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套设在所述鞘管与负压管的连接处,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一端与鞘管连接,三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管连接,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鞘管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拉索穿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鞘管与控制手柄之间增设负压管,负压管与鞘管密闭连通,电圈完成电勒除操作后,通过控制手柄向后拉动拉索,将电圈拉至负压管与鞘管连接处的后方,进而鞘管形成被勒除组织的吸出通道,即被勒除的组织由所述鞘管经所述负压管被吸出,实现勒除组织后即可及时将勒除的组织经由负压管吸出,便于勒除组织的及时有序整理,防止因混乱无序而导致分析病变处的结果错误,导致误诊。通过负压管吸出的组织具有优良的完整性,大大提升病理的阳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的剖视示意图(电圈伸出鞘管前端时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的剖视示意图(电圈收入鞘管的后部时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鞘管,2.拉索,3.电圈,4.控制手柄,401.滑环,402.芯杆,5.电极插头,6.负压管,7.对接管,8.三通管,9.密封件;
α:折弯部与鞘管的后部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包括鞘管1及沿所述鞘管1轴向可滑动地穿设在鞘管1内的拉索2,所述拉索2的前端设有电圈3,拉索2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4,通过控制手柄4可使拉索2沿鞘管1的轴向滑动,并将电圈3推出鞘管1的前端或将电圈3收入鞘管1并拉向鞘管1的后部;所述控制手柄4上设有电极插头5,所述电圈3可通过拉索2与电极插头5电连接。
还包括与鞘管1的内部密闭连通的负压管6,所述负压管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鞘管上设有电圈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一端之间的位置,所述负压管6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负压源上,所述电圈3完成电勒除操作后,被勒除的组织由所述鞘管1经所述负压管6被吸出。
还包括对接管7,所述对接管7设于鞘管1的前端内部,对接管7的后端与拉索2连接,电圈3可被操作地收容在所述对接管7内或者推出对接管7外,具体的,电圈3被向后拉动时,可被对接管7收容,线圈经由对接管7伸出鞘管前端时,会自动回复成圈状。
还包括三通管8,所述三通管8套设在所述鞘管1与负压管6的连接处,三通管8的其中一端与鞘管1连接,三通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管6连接,三通管8的第三端与所述鞘管1之间设有密封件9,所述拉索2穿过所述密封件9与所述控制手柄4连接。
鞘管1与三通管8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为了方便临床应对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勒除后组织的贴合吸引鞘管的前部,见图4,可进一步将鞘管的前部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鞘管的后部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20~90°。
本实施例的带负压装置圈套器的控制手柄包括芯杆和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芯杆上的滑环,电极插头设置在滑环上,芯杆的前端与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芯杆的前部沿轴向开设有芯杆孔,芯杆的后部沿芯杆长度方向设有用于与滑环滑动配合的滑槽,芯杆孔与滑槽连通,拉索的后部经由芯杆孔伸入滑槽并与电极插头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行组织勒除后,握住芯杆,同时向后滑动滑环,进而牵动拉索2,使电圈3被对接管7收容,继续向后牵动拉索2,电圈随之运动至鞘管与负压管6连接处的后方,从而负压管前方的鞘管可用作勒除组织的通道。启动负压源,吸气,被勒除的组织由所述鞘管经所述负压管被吸出,实现勒除组织后即可及时将勒除的组织经由负压管吸出。然后再通过控制手柄将电圈推出鞘管前端,进行下一组织的勒除,如此反复,实现对勒除组织的及时有序整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包括鞘管(1)及沿所述鞘管(1)轴向可滑动地穿设在鞘管(1)内的拉索(2),所述拉索(2)的前端设有电圈(3),拉索(2)的后端设有控制手柄(4),通过控制手柄(4)可使拉索(2)沿鞘管(1)的轴向滑动,并将电圈(3)推出鞘管(1)的前端或将电圈(3)收入鞘管(1)并拉向鞘管(1)的后部;所述控制手柄(4)上设有电极插头(5),所述电圈(3)可通过拉索(2)与电极插头(5)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鞘管(1)的内部密闭连通的负压管(6),所述负压管(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鞘管上设有电圈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一端之间的位置,所述负压管(6)的另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负压源上,所述电圈(3)完成电勒除操作后,被勒除的组织由所述鞘管(1)经所述负压管(6)被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的前部为折弯部且折弯部与鞘管(1)的后部之间的夹角α为2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接管(7),所述对接管(7)设于所述鞘管(1)的前端内部,所述对接管(7)的后端与拉索(2)连接,所述电圈(3)可被操作地收容在所述对接管(7)内或者推出所述对接管(7)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管(8),所述三通管(8)套设在所述鞘管(1)与负压管(6)的连接处,所述三通管(8)的其中一端与鞘管(1)连接,三通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管(6)连接,三通管(8)的第三端与所述鞘管(1)之间设有密封件(9),所述拉索(2)穿过所述密封件(9)与所述控制手柄(4)连接。
CN202020596385.3U 2020-04-20 2020-04-20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92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6385.3U CN212592394U (zh) 2020-04-20 2020-04-20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6385.3U CN212592394U (zh) 2020-04-20 2020-04-20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2394U true CN21259239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3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638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92394U (zh) 2020-04-20 2020-04-20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2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2358B2 (en) Endoscopi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090105534A1 (en) Endoscopic treatment instrument
KR101385942B1 (ko) 내시경용 바이옵시 포셉
CN110731802A (zh) 一种牵引装置
CN205831834U (zh) 一种用于穿刺的活性钳
WO2015171410A1 (en) Large capacity biopsy forceps
ITCE990004A1 (it) Valve per pinza da biopsia in endoscopia digestiva
CN212592394U (zh) 带负压装置的内窥镜圈套器
JP5927000B2 (ja) 挿入機器
CN211270764U (zh) 内镜下病灶测量尺
US20240016482A1 (en) Compact biological matter collection systems
CN204500943U (zh) 可弯曲黏膜剥离刀
WO2021008448A1 (zh) 牵引芯以及用于内窥镜手术的牵引装置
EP3824791B1 (en) Endoscope auxiliary tool and endoscope
KR102172603B1 (ko) 내시경 장치 및 내시경 장치에 부착되는 폴립 회수 장치
US20160029880A1 (en) Cystoscopic device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ame
RU14460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инородного тела из полого органа
CN208677450U (zh) 一种高效的支气管镜用活检铲
CN217611273U (zh) 一种消化内镜可伸缩双向抓钳
CN219557396U (zh) 调弯延伸鞘管、穿刺取样装置及内窥镜
CN211094347U (zh) 牵引芯以及用于内窥镜手术的牵引装置
CN213129615U (zh) 一种低创伤胆道快速取样钳
CN211325220U (zh) 胃肠道疾病诊断新型活检钳
CN215306559U (zh) 消化内镜外滑套结构异物安全收纳抓捕器
KR102614110B1 (ko) 스네어가 적용된 내시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