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0759U -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0759U
CN212590759U CN201921962323.3U CN201921962323U CN212590759U CN 212590759 U CN212590759 U CN 212590759U CN 201921962323 U CN201921962323 U CN 201921962323U CN 212590759 U CN212590759 U CN 212590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ongated flexible
luggage
plate
flexible memb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623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因哈德·梅尔斯查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Original Assignee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filed Critical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0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07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3/00Flexible luggage; Handbags
    • A45C3/001Flexible material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2Interior fittings; Means, e.g. inserts, for holding and packing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2Interior fittings; Means, e.g. inserts, for holding and packing articles
    • A45C13/03Means for holding 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4Trunks; Travelling bas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3Suitcases
    • A45C2005/037Suitcases with a hard shell, i.e. rigid shell as volume creating el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2Interior fittings; Means, e.g. inserts, for holding and packing articles
    • A45C2013/028Interior fittings; Means, e.g. inserts, for holding and packing articles for holding or compacting items by creating vacu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它包括后壁和内部存储空间。每个均包括外边和内边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被设置在存储空间上方并且可相对于壁运动。板并排设置,内边相邻。细长柔性构件在与板相比更靠近后壁的锚固点处固定于主体。细长构件越过外边沿着宽度延伸到板的内边。细长构件可释放地彼此附接。至少一个细长柔性构件能够调节,以改变板和后壁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的来说涉及行李物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背景技术
一些行李箱包括用以提供各种功能性特点的内部结构特征,比如固定分隔装置,它保护内部内装物品并且/或者将主内部存储空间分隔成一个或多个隔间。某些传统行李箱构造具有固定分隔装置,这可能导致箱内用户内装物品发生不期望的移位。某些具有分隔装置的传统行李箱构造是可调节的,以允许施加有限的挤压力,并且通常施加到覆盖通向存储隔间的大部分开口的单个分隔装置上。这些单个分隔装置用起来可能不方便,因为例如在打包时需要将分隔装置移开,不要碍用户事。这样做的结果是可能损坏精细物品,或者使其他物品松动。某些传统行李箱的分隔装置系统可能难以释放,常常需要用户使用两只手。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物件,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改进的框架结构,其能够解决一种或所有上述问题,并且/或者更一般地说,对现有装置提供改进或替代方式。
可能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EP3351130A1、CN205658510U、 EP2904926B1、EP3073853B1、EP2826396B1、EP2230959B1、EP2779858B1、 US6591950B1、US20080128231A1、FR2921237A1、US6435324B1、 FR2711044A1、EP 0530067A1和EP0379438B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李物件,在该物件的内部存储空间内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所述挤压分隔装置系统可包括至少两个板,所述板具有内边和外边。当所述板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它们可以相互并排,并且可基本上越过或者跨过所述内部存储空间延伸,平行于所述行李物件的后壁但能够与所述后壁分隔开。所述板可以是半刚性的并且相对更柔顺,或者所述板可以包括刚性主体并且相对较不柔顺。当分隔装置板处于第二打开位置时,它们可允许进到所述行李物件的内部存储空间。可以有至少一个细长柔性构件,其锚固在所述行李物件后壁附近的位置处,延伸越过所述板中至少一个板的外边,跨过所述板的宽度,到达所述板的内边。所述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可释放地相互联结到一起,相对的边彼此相邻。所述挤压分隔装置系统可以允许选择性地挤压所述行李物件内用户的物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有一种行李物件,包括:由多个壁限定的至少一个主体,所述多个壁包括后壁和多个侧壁,它们共同形成主内部存储空间;第一板和第二板,每个板包括外边和内边,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能够被定位在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上方,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后壁运动,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并排地设置,并且每个板的内边彼此相邻,相邻内边之间形成有分隔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释放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板相比更靠近所述后壁定位的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主体,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接合所述第一板;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在与所述第二板相比更靠近所述后壁定位的另一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主体,其中,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接合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长度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相应至少一个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从相应外边到相应内边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穿过相应第一板或第二板延伸。
根据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有一种行李物件,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壁限定的主体,所述多个壁包括形成内部存储空间的后壁和多个侧壁。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设置在所述内部存储空间内。每个板都可以有外边和内边。所述板可以是能够定位在所述内部存储空间上方,并且可以相对于所述后壁运动。所述板可以并排地设置,各板的内边彼此相邻。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释放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在相比第一板更靠近后壁的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延伸越过所述第一板的外边,沿着所述第一板的宽度到达所述第一板的内边。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在相比第二板更靠近后壁的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延伸越过所述第二板的外边,沿着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到达所述第二板的内边。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在所述板的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到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长度可调的,以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板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通过延伸越过所述第一板的外边并沿着所述第一板的宽度延伸到所述第一板的内边而接合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通过延伸越过所述第二板的外边并沿着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延伸到所述第二板的内边而接合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穿过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分隔线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被构造成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于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均是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相对于所述分隔线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的外边是刚性的;或者至少一个板由周边框架和柔性区域形成;或者至少一个板由刚性主体组成。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都可以是长度可调的,以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板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被构造成包括用户内装物品;以及减小相应板与后壁之间的距离可减小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从而压缩任何用户内装物品。
任选的是,用于所述第一板的锚固点和/或用于所述第二板的锚固点被定位在所述后壁上,或者定位在所述侧壁上,或者定位在所述侧壁和后壁的相交处。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者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附接于所述第二板。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由所述板的相邻内边形成的分隔线。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各自相对于所述分隔线成一定角度地延伸。所述分隔线可以至少部分由间隙形成。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可以与所述分隔线基本正交。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板可以是刚性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板的外边可以是刚性的。至少一个板可以包括刚性主体。
任选的是,第一紧固件部分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的其中一个,第二紧固件部分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的另一个,并且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和第二紧固件部分被构造成可释放地联结在一起。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的其中一个联结于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或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的其中一个,并且限定相应细长柔性构件在相应锚固点与相应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之间的长度。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沿着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选择性地可调节地定位;并且,改变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改变相应板与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附接于相应板的内边。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通过选择性地可调节地附接于所述第一板而接合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通过选择性地可调节地附接于所述第二板而接合所述第二板;以及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在所述内边处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者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在所述内边处附接于所述第二板。
任选的是,至少一个板可以由周边框架和柔性区域形成。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联结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之一上的带扣。所述带扣可以限定相应细长柔性构件在相应锚固点和所述带扣之间的长度。所述带扣可以选择性地和可调节地沿着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设置。改变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以改变相应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长度可以被缩短的细长柔性构件,从而减少相应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内部存储空间可以包括用户内装物品。减少相应板和后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挤压用户内装物品。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联结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相应细长柔性构件中另一个上的带扣。所述带扣可以可释放地相互联结在一起。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另一个带扣,其选择性地和可调节地沿着所述第一或第二相应细长柔性构件中另一个的长度设置。改变所述另一个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以改变相应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或第二相应细长柔性构件中的另一个,其中,缩短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以减少相应板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部存储空间的深度。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部存储空间的深度。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或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能够运动到与所述行李物件的相邻侧壁面对的位置。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带扣,其可转动地附接于相应板的内边。
任选的是,当沿着远离所述后壁的方向拉动所述第一板时,所述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以增加。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另一个带扣,当沿着远离所述后壁的方向拉动所述第二板时,所述另一个带扣释放相应细长柔性构件。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板可以限定用于接纳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通道。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可以覆盖通向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的开口的多达一半。所述第二板可以覆盖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的开口的多达一半。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可以基本上是矩形。
任选的是,用于所述第一板的锚固点和/或用于所述第二板的锚固点可以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或者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或者设置在所述侧壁和所述后壁的相交处。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以是能够运动到允许进入所述第一内部存储空间的位置。
任选的是,所述行李物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板,其包括把手。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把手。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可以是能够围绕所述第一板的外边运动。所述第二板可以是能够围绕所述第二板的外边运动。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可以限定用于接纳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通道。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可以有把手,并且所述第二板可以有把手。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部存储空间的深度。
任选的是,所述第一板可以覆盖通向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的开口的多达一半,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板可以覆盖所述开口的多达一半。
其他实施例和特征部分地在后面的描述中提出,并且在研究了本说明书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明白的,或者可以通过将所公开的主题付诸实践而知晓。通过参照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公开本质和优点的更加深入的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和特征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在一些例子中有利地单独使用,或者在其他例子中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结合使用。
附图说明
参照后面的附图将会更全面地理解上述描述,附图中的诸部件不是按比例绘制的。这些附图是作为本公开各种例子提供的,不应该被理解为本公开范围的完整表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某些例子的行李物件的正视立体图。
图2是行李物件处于闭合构造的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
图3A是行李物件处于打开构造的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其中各板处于第一打开位置。
图3B是行李物件处于打开构造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其中各板处于第二打开位置。
图4是行李物件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其中各板处于部分闭合的位置。
图5A是行李物件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其中各板处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5B是沿着图5A的剖面线5B-5B截取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处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5C是沿着图5A的剖面线5B-5B截取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处于第二闭合位置。
图5D是行李物件另一个例子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其中各板处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5E是沿着图5D的剖面线5E-5E截取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处于第一闭合位置。
图5F是沿着图5D的剖面线5E-5E截取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处于第二闭合位置。
图6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6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可旋转地联结于一支撑构件的紧固装置的夹持部件的部分细节立体图。
图6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7A-图7C是基于图5C的横截面视图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部分示意性横截面视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的例子,其包括板,所述板与细长柔性构件可滑动地接合,并且与图6A-图6C的夹持装置例子可转动地接合。
图8A-图8I是根据本公开,分隔装置板的其他实施例例子的简化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李物件,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壁,所述壁限定主体,并限定主内部存储空间,该主内部存储空间具有至少一个可调节挤压分隔装置,用于固定放置在主内部存储空间中的内装物品。行李物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主体,诸如硬面外壳,这些主体在分隔线处结合起来并以铰接方式联结在一起,使得在打开时允许进入由每个外壳限定的主内部存储空间;或者,作为替换方式,行李物件可以具有单个主体,诸如软面箱,其具有一个或多个进出口,这些进出口被打开时类似地提供进入主内部存储空间和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可提供在主内部存储空间内或者主内部存储空间一侧上方可调节地联结一个或多个内部分隔装置。所述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隔装置板,这些板处于第一闭合位置时可以并排布置并一起延伸大致越过并且/或者跨过一些或整个主内部存储空间。分隔装置板可以是至少部分刚性的,但也可以是完全刚性的。分隔装置板是能够与后壁分隔开的,并大体上平行于后壁。这些板可以是能够运动到允许进入行李物件的主内部存储空间的第二打开位置。分隔装置板可以可释放地连接在一起,内边彼此相邻。相邻的内边形成这些分隔装置板之间的分隔线(也即分离线)。相对的边可以相互分开,从而在分隔线处形成间隙。作为替换方式,相邻内边可以至少部分地相互接合,在其他情况下,可以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相邻内边在这里也可以称为相对邻边。至少一个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安装到相邻的后壁,并从后壁或在后壁附近延伸,而且还可调节地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装置板,并且沿着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选择性地且可调节地设置,从而选择性地改变所述板和后壁之间的距离。板和后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或增大。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可调节地联结在板的内边处或其附近,或者可以在其他位置可调节地与分隔装置板相联结。细长柔性构件的有效长度(例如在一个例子中是在锚固点199和相应分隔装置板的内边之间测量的长度),可以因此被缩短或加长,使得分隔装置板相应地靠近或者远离后壁运动。细长柔性构件可以通过连接于板而与板接合。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可以通过跨过板的宽度到达诸如带扣等紧固件而与板接合。
根据图1和图2中所显示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行李物件100包括壳体102,壳体102由限定出内部存储隔间的多个壁形成,所述内部存储隔间具有主内部存储空间101,其中携带用户个人物品240。在图1和图2的具体实施例中,行李物件100包括相对的前壁110和后壁112以及在前、后壁 110、112之间延伸的多个侧壁。前壁110和后壁112包括相对的主表面111 和113。多个侧壁比如为相对的顶壁114和底壁116以及相对的左壁118和右壁120,这些壁共同限定出具有高度H、宽度W和深度D的壳体102。任意两个相邻的壁可以相交,以限定出壳体102的边。任意三个相交的壁可以限定出壳体102的拐角。
各个壁可以被构造或布置成提供壳体102的期望尺寸和形状。这些壁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设定为使得行李物件100的高度大于其宽度,其宽度大于其深度,比如至少图1中所示的情形。可以设想壳体102的其他尺寸和形状,所示出和描述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图示的目的。
图1和图2中显示的行李物件100是立式旋转软面箱,但可以是多种类型的行李箱,包括硬面旋转箱、容器、背包、可卷曲背包,等等。在一个软面箱的例子中,壳体102可以完全用软面材料形成,软面材料由框架结构支撑,框架结构被适当地构造为允许这里所描述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行李物件100可以包括伸缩式拖拉把手122、手提把手123以及/或者一个或多个支撑构件124。手提把手123可以设置在行李物件100的侧壁上。如图1所示,手提把手123设置在右侧壁120上;但是,可以设想:手提把手123可以定位在其他侧壁上面,而且行李物件100上可以有多于一个的手提把手 123。手提把手123可以与伸缩式拖拉把手122集成在一起。
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撑构件124可以将行李物件100支撑在支撑表面上 (例如支撑在地面上)。支撑构件124可以是支脚、固定轮组件、旋转轮组件(如图1-图5A所示),或者上述构件的任意组合。支撑构件124可以连接于行李物件100的任何合适部分。在该例子中,行李物件100包括4个旋转轮组件124。
如图所示,行李物件100包括多个进出口,用以提供通向行李物件100 中一个或多个隔间的路径。所述多个进出口可以包括主进出口138以及一个或多个前路径进出口115。主进出口138可以提供通向主内部存储空间101 (图2示出)的路径,而第一和第二前路径进出口115可以提供通向副存储隔间的路径。主进出口138在处于闭合位置时可以密封通向主内部存储空间 101的开口。主进出口138可以通过诸如拉链等主路径打开机构130固定到行李物件100上。当处于闭合位置时,主进出口138可以覆盖整个或大致全部前壁110,还可以覆盖顶壁114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主进出口138可以在联结于行李物件100的一侧上具有铰链141。例如,在所绘制的实施例中,铰链141沿着左侧壁118延伸。
图2绘制的是行李物件100处于打开构造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行李物件具有主体197。主体197限定出主内部存储空间101和两个外壳或主体105、107,每个外壳都具有作为主内部存储空间101一部分的存储空间。如图所示,至少一个主体197具有周边边沿198,其限定了通向主体197的主内部存储空间101的开口。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被定位在主体105、107的存储空间上方,与主表面111或主表面113分隔开,并且定位在个人物品240的顶部,个人物品240位于周边边沿198内部的主内部存储空间101中。图2示出分隔装置板202和204 处于相互并排的第一闭合位置,覆盖了通向主内部存储空间101的开口。板 202、204可以具有主体以及织物中心区域,主体具有围绕着上述边的边框。板202、204可以在其宽度上具有结构稳定性。板202、204可以大致越过和 /或跨过主内部存储空间101延伸,并且大体平行于后壁112,但能够与后壁 112分开。板202、204可以是能够被定位在主内部存储空间101上方。这种方案的一个例子可以是这种情况:板202、204之一或者二者大体在一个平面中延伸,至少形成一个位于主内部存储空间101上方的局部盖。板202、 204可以是能够设置在主内部存储空间101附近,使得可以进入主内部存储空间。这种方案的一个例子可以是这种情况:板202、204之一或者二者大体上与主体197成一定角度地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打开主内部存储空间 101。图3A和图3B绘制的是根据一个实施例,行李物件处于打开构造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其中各板处于第一打开位置,以及第二打开位置。分隔装置板202、204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相应左、右侧壁118、120的深度。如图3B所示,这样做允许各板收放在允许对行李物件100进行装卸的位置,以及在不使用时允许将主板收放起来。在该收放位置,在一个例子中,板202位于存储空间101内部,在壁120附近;并且在一个例子中,板202可以至少部分地接合壁120。边212可以在后壁 112上面或附近,并且优选的是,可以在形成于后壁112和侧壁120之间的主组装接缝270附近,边208沿着壁120的顶边196延伸并且紧密间隔。在该位置,板202被堆叠起来,面对着壁120,因此在打包期间不碍事;如果需要,板202可以容易地从这个位置拉开,并如图4所示放置在打包好的物品240顶部,准备使用。板204可以或者可以不在打包期间收放在相同位置,而且也可以或者可以不从收放位置运动到靠在打包好的物品顶部准备使用的位置。作为替换方式,分隔装置板202和/或204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相应左、右侧壁118、120的深度,由此能够将板202、204用作打包指南,以指导用户选择可能装进行李物件100内的个人物品数量。在该收放位置,在一个例子中,板202位于存储空间101内部,在壁120附近;并且在一个例子中,板202可以至少部分地接合壁120。边212可以在后壁112上或其附近,并且优选的是,可以在主组装接缝270附近,边208沿着壁120的顶边 196并在该顶边上方延伸。
分隔装置板202、204可以具有主体,该主体大致是平面状的或平直的,而且还可以是比较薄的。该主体可以是柔性的、半刚性的或刚性的。板202、 204的主体可以具有一对或多对相对边,以及一个或多个邻边,它们共同形成主体的周边。邻边可以通过曲线或其他过渡结合起来。例如,如图2和图 3B所示,板202的边206、208、210和212以及板204的边214、216、218 和220可以分别形成大致矩形的四个边。板202和204也可以是任何基本上多边形的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梯形或三角形。所述基本上多边形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等边的或不规则的。作为替换方式,板202和204可以是最好用曲线表示的不规则的无定形形状,而不是许多离散的侧面。板202和 204的主体197可以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层205、211和203、216(如图5B 所示)。层205、211、203和217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适于接纳一个或多个细长柔性构件的通道274、276。
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在主体105或107上的一个或多个锚固点199处锚固到行李物件100上。锚固点199可以位于诸如左、右侧壁118、120等侧壁上面、诸如壁112等后壁的主表面上面或者壁间结合部处靠近底部的位置。例如,锚固点199可以是后壁112和任何相邻壁之间的接缝或相交部、支架、钩、环,或者其他合适的紧固件。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可以在锚固点199 处附接到行李物件100的刚性构件上。举例来说,锚固点199可以通过在主组装接缝270和272处将细长柔性构件固定于凸缘(bead)或滚边(piping) 254和256而限定,主组装接缝270和272分别通过缝制、缝钉、铆钉、螺钉、粘合剂或其他合适方法形成。另外,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套在行李物件的框架构件上,或者以其他方式固定至行李物件的框架构件。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调节从板202、204到后壁112的距离,以适应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个人物品240。主组装接缝270和272可以包含紧固件、缝线等,用以附接凸缘或滚边354和256、凸缘遮盖物、壁120和112、衬里、以及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
板202、204之一或二者可以包括由框架结构限定的边,边之间具有柔性区域。框架结构和柔性区域形成半刚性板,多少更具有柔性,用以处置在行李物件100闭合时产生的力下发生的扭曲或弯曲,并且损坏内装物品240 的可能性可以更小。作为替换方式,板202和204之一或二者可以用结构材料的刚性主体形成,其多少不太具有柔性或不那么柔顺,并且能够将压力更均匀地分布在用户个人物品240上。板202、204的边可以用缝合到边凸缘248、246中的金属丝框架形成。板202、204的边也可以由为接纳拉挤成型构件而形成的压边内的拉挤成型构件限定。板202、204的边是刚性的或结构性的,从而允许第一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224、228 在板202、204的上方越过板通过,由此允许细长柔性构件大致均匀地被拉动跨过板202、204。第一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224、 228可以通过连接于板202、204而与板202或204接合。第一细长柔性构件 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224、228可以通过连接于板202、204的主体而与板202或204接合。第一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 224、228可以通过连接于诸如边206、208、210、212、214、216、218或 220等板边而与板202或204接合。第一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224、228可以通过可滑动地连接于板202、204而与板202或204 接合。第一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224、228可以通过可调节地连接于板202、204而与板202或204接合。
凸缘或滚边246、248可以是任何合适材料,诸如金属丝,玻璃、碳、或其他纤维和树脂的复合材料,热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或热固性材料。凸缘或滚边246、248可以位于板202、204的边上。凸缘或滚边246、248 也可以向内与板202、204的边分隔开。作为替换方式,板202、204可以用结构稳定性高的坚硬材料形成,没有凸缘或滚边246、248,在其边上包括用于细长柔性构件延伸的刚性结构。
如图3B和图5B所示,板202和204可以分别具有可调节地连接于其上的一个或多个细长柔性构件222、226或224、228。不具有限制性地说,细长柔性构件222、226或224、228可以是带条、粗线、绳子、皮带、绑带、线束或绑绳。细长柔性构件可以用任何合适材料制造,例如金属、皮革、丝线、植物或合成纤维、玻璃或碳丝,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物。仅仅为了简化起见,而不具有限制性,细长柔性构件这里可以被称为带条或诸带条。
图4是行李物件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其中,板处于部分闭合位置。例如,图4的视图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在行李物件装载了用户个人物品240之后,处于正在闭合的过程中。图5A是行李物件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其中,板处于靠在内装物品顶部的第一闭合位置,被用户固定在一起处于闭合位置。
如图5B所示,板202、204基本上延伸越过并跨过主内部存储空间101 的开口。板202的紧固件部分230、232可释放地与板204的各自对应紧固件部分234、236相连接。紧固件部分可以例如是任何合适的束带、带扣、卡环、夹子、开孔、柱、卡子、钩-环,或者其他紧固件。这些例子可以组合起来以形成合适的紧固件。例如,一个紧固件部分可以是带扣,其具有开口(诸如延伸穿过该带扣厚度的圆形开孔等),带扣在这里与一块板接合。作为替换方式,紧固件部分可以是带扣,其具有开口(诸如延伸穿过该带扣厚度的圆形开孔等),带扣在这里可滑动地接合一细长柔性构件。与另一个板接合的对应紧固件部分可以是能与带扣的开孔接合的柱状钩或卡子,用以将这些板固定在一起。为简单起见,而且没有限制性,紧固件在后面将被称为带扣(或多个带扣)。紧固件可以是凸型或凹型,其中,一种类型位于一个分隔装置板上,对应于另一分隔装置板上的另一类型。带扣230、232可以可转动地附接到凸缘或滚边246上。带扣234、236可以可转动地附接到凸缘或滚边248上。当带扣230和234以及/或者带扣232和236连接在一起处于第二闭合位置时,不管带扣230和234以及/或者带扣232和236是否附接于它们相应的板,板202、204都可以具有彼此相邻的相对边。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6、228可以沿着从内边缘208、216到外边缘212、220 的方向延伸跨过相应的第一或第二板202、204。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6、228可以沿着从外边缘212、220到内边缘208、216的方向延伸跨过相应的第一或第二板202、204。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6、 228可以延伸跨过第一板202和第二板204之间的分隔线219。每一个细长柔性构件222、226、224和228的延伸方向都可以不平行于板202和204的邻边208和216之间的隔离线或分隔线219,比如垂直于分隔线,或者与分隔线成其他角度(见图2)。分隔线219可以大体沿着行李物件100的长尺度延伸,或者跨过行李物件100的短尺度延伸,或者非正交地沿着行李物件100 延伸。邻边208、216可以相互分开,从而在分隔线219处形成间隙221。细长柔性构件延伸的方向与分隔线219以从1°到90°的角度相交,例如,如图8I所示。在一个例子中,板202或板204上的一个细长柔性构件延伸的方向可以相对于板202、204之间的分隔线219小于90°。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222、226、224、28可以通过跨过板的宽度到达紧固件230、 232而接合板202、204。
如图2、图3B和图5B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细长柔性构件222、226 可以安装到诸如后壁112的后壁并从后壁延伸出。细长柔性构件222、226 可以进一步在主组装接缝270处安装到壁112上。细长柔性构件222、226 可以从后壁112延伸,越过板202的外刚性边212,跨过层211,越过刚性边208,朝向相对的板204。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可以分别可释放地联结或固定于相对的细长柔性构件224、228,由此允许压力施加到板202和204 上,并因此施加于用户个人物品240上。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可以用紧固件可调节地连接于板202。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可调节地连接于板202,可以允许板202相对于后壁112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细长柔性构件222和 226也可以在板202的上方越过延伸,借助于带扣或其他紧固装置,分别连接于相对的细长柔性构件224和228,而不是连接于板202。
举例来说,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可以选择性地且可调节地附接于(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可滑动地附接于)诸如带扣230、232等一个或多个带扣。带扣230、232可以构造成可释放地附接于以类似方式设置在另一分隔装置板204上的对应带扣。带扣230和232也可以构造成可转动地附接于对应板 202的边上。在一个例子中,带扣230和232可以可转动地附接于凸缘248。在其他例子中,带扣230和232可以附接于拉挤型构件、缝合到板202中的杆、结构稳定性高的板的边,或者板204的其他适合结构特征。带扣230和 232也可以附接到与板202的边分隔开的结构特征。带扣230、232可转动地附接于板202允许用户将分隔装置系统200的不同区段选择性地压向后壁 112。
如图2、图3B和图5A所示,板202、204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把手242、 244,用来方便松开并将诸板设置到允许进入主内部存储空间101的第二打开位置。板202可以围绕外边212运动,外边212与相邻的内边208相对,诸板通过内边208相互连接起来。当板202围绕外边212运动时,细长柔性构件222和226可以相对板202滑动,而板202可以相对于相对的后壁112 运动。当运动到打开位置时,板202可以围绕外边212运动,并且内边208 朝着壁120运动。当运动到闭合位置时,板202的内边208可以位于板204 的相应内边216附近,板204以类似于板202的方式运动。如图3A所示,行李系统的用户可以将板202、204之一或二者设置在打开的收放位置,在一个例子中,该位置邻近或接合旁边的平行相邻侧壁120、118,以保持板 202、204大体不碍用户的事,以为了对行李物件100装或卸个人物品240。例如,板202和204可以平行于相应侧壁120、118设置。
把手244和242可以分别牢固地附接于板202和204,可以用于将板202 和204的位置移动到任何打开或闭合位置。板202、204可以是无需把手就能够设置到打开位置。
图5B是沿着图5A的剖面线5B-5B截取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处于第一闭合位置,处于松开或未张紧状态。主内部存储空间101被示出包含一件或多件用户个人物品240,这些个人物品240在行李物件100内被堆叠到初始高度。分隔装置板202和204被放在用户个人物品240顶部;细长柔性构件226 和228从各板202、204的内边208、216延伸越过各板202、204的宽度并沿着宽度延伸越过外边212、220,然后向下延伸到锚固点199。板202和204 通过带扣232和236彼此可释放地固定。带扣232和236可释放地连接到一起,使得板202和204的相对边208和216彼此相邻。分隔装置板202、204 分别通过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可调节地连接于后壁。细长柔性构件可以沿着分隔装置可滑动地通过,以允许相对于后壁112进行调节和运动。板202 的层205和211可以形成通道274,细长柔性构件226可以经过该通道在基本沿着细长柔性构件226第一尺度的方向上可调节地运动。层203和217可以形成通道276,细长柔性构件226可以经过该通道在基本沿着细长柔性构件226第一尺度的方向上沿着板的宽度可滑动地运动。通道276可以进行操作,以允许细长柔性构件226从板202移除。替代地,细长柔性构件可以穿过层203和217的顶部,而不穿过通道。
继续参见图5B,细长柔性构件226可以可滑动地附接于带扣232,使得当细长柔性构件226的自由端278在背离带扣232的方向上受到拉动时,细长柔性构件226被置于张紧状态,造成板202挤压个人物品240。细长柔性构件226内的张力可以独立于对应细长柔性构件228内的张力进行调节。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中的张力所导致的力在凸缘或滚边248、246和相对的细长柔性构件之间共享。因此,板202和204对个人物品240的挤压可以相互独立地调节。如图3A、图3B和图5B所示,利用两个板202和204,每个板都有两个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6和228,给用户提供了可以调节成各种挤压水平的四个挤压区。挤压区大致对应于细长柔性构件222、226、 224和228延伸越过的板202和204的区段。按照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内装物品的性质,向着后壁112选择性地挤压行李物件100的内装物品,施加或多或少的压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通过使用额外的带扣和细长柔性构件,可以在板202和204不同部分的下方实现挤压。
图5C示出了与图5B类似的视图,但是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处于张紧位置。板204下面示出的是柔软的用户个人物品240,比如衣服。这些个人物品240处于被挤压状态。板202下面示出的是可能坚固、硬挺或刚性的用户个人物品241,这些个人物品241被挤压的程度低于个人物品240。通过分别连接相应的凸、凹带扣232和236,然后拉拽细长柔性构件226和 228位于带扣232和236处的自由端278和280,可以实现细长柔性构件226 和228的张紧状态。当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被拉拽经过带扣232和236 并沿途绕过外边212,它们相对于后壁112的长度减少或变短,由此减少了板和相应主表面之间的距离,并由此减少了主内部存储隔间的有效容积,于是挤压了个人物品240,从而使其固定,防止运动。带扣232和236可以分别可转动地附接到凸缘或接缝248、246,允许在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 中产生不同水平的张力,并引起板202和204根据施加的张力向着锚固点199 运动更大或更小的程度,由此将个人物品240挤压到不同程度。总的来说,板的刚性边分布来自于细长柔性构件的压力。多于一个的细长柔性构件可以附接于板,由此允许分隔装置板不同区段产生更细碎的挤压,或者使得挤压负载更均匀地分布在用户个人物品240上。
板202和204可以都是刚性或半刚性的,这样将使压力集中在细长柔性构件附近,或者板可以是刚性的,这样将压力更均匀地分布在用户个人物品 240上。板202、204的刚度可以彼此不同。在维持板202、204的刚性边的同时,板的若干区域中刚度可以不同。
图5D是行李物件的俯视立体图,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 的另一个例子,其中,板202和204处于靠在内装物品顶部的第一闭合位置,并被固定到一起处于闭合位置。
一个或多个紧固件230、232、234、236可以分别连接至板202和204。在一个例子中,紧固件230、232、234、236可以是带扣。紧固件230、232、 234、236可以在板202和204的一个或多个边212、220、206、218、208、 216、210、214处或附近牢固地附接于板202和204。作为替换方式,紧固件230、232、234、236可以例如在层211、217处牢固地附接于板202、204 的主体。紧固件230、232、234、236可以直接连接于板202、204,或者经由一段细长柔性构件或其他合适的中间构件连接于板202、204。紧固件230、 232、234、236可以可转动地、刚性地、可滑动地或者可变形地连接于板202、 204。
细长柔性构件中一个或多个可以在外边212、220、顶边206、218、内边208、216、下边210、214处连接于板202、204(如图2所示)。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一个或多个可以在板202、204 的主体内部的任何位置处连接于板202、204。例如,细长柔性构件222、224、 228、226中一个或多个可以连接于板202、204的一个或多个层211、217 上。
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一个或多个与板202、204的连接 (或者在边212、220、206、218、208、216、210、214处,或者在层211、 217上)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一个或多个可以选择性且可调节地附接(比如,在一个例子,通过可滑动地连接)于一个或多个板202、204。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一个或多个可以固定地连接于一个或多个板 202、204,比如利用缝线、粘结剂或其他合适方法。作为替换方式,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分别与层211、217一体形成。例如,细长柔性构件222和226由与层211相同的一块织物形成。
如参见图5D和图5E所示,细长柔性构件222、226可调节地连接于板 202或者细长柔性构件224、228可调节地连接于板204,可以允许板202、 204相对后壁112的位置可以调节。例如,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 226可以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一个或多个抓紧构件286、282、288、284。在各种例子中,抓紧构件286、282、288和/或284可以是束带、带扣、卡环、夹子,等等。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一个或多个可以可滑动地连接于抓紧构件286、282、288、284中一个或多个,以加长或缩短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在一个或多个抓紧构件286、282、288、284 和一个或多个锚固点199之间的长度,由此调节板202、204之一到后壁112 的距离。细长柔性构件222、224、228、22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分别在一个或多个板202、204的一个尺度上施加张力。例如,细长柔性构件224和抓紧构件282可以与细长柔性构件222和抓紧构件286以及带扣230、234 相互协作,将张力施加于板204在层217中的宽度上,并将张力施加于板202 在层211中的宽度上。
图5F示出了与图5E和图5C类似的视图,但是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 处于张紧位置。板204下面示出的是柔软的用户个人物品240,比如衣服。为了实现期望的行李物件100装填密度,这些个人物品240可以处于高度挤压状态,例如,可以挤压个人物品240以将更多东西装进行李物件100中。作为替换方式,可以挤压个人物品240,防止它们在运输期间相对彼此或相对行李物件100内部运动,从而防止损坏个人物品240。板202下面是刚性物体,比如盒子,用来显示板202、204可以怎样向着后板运动以挤压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内装物品。
下面参见图6A,描述了紧固件的例子。图6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紧固件部分的侧视图。在这个例子中,紧固件部分是带扣300,其在该例子中可以具有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3。第一主体301和第二主体303可适合于可释放地彼此联结。第一主体301可以具有第一可释放部分310。第二主体303可以具有相应的第二可释放部分325。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和第二可释放部分325可以可释放地进行联结。带扣30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释放致动器314、315,当所述释放致动器314、315被致动时,会引起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和第二可释放部分325相互释放。释放致动器314、315可以适合于被接纳在接纳结构316和318中。
图6A和图6B示出了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可以具有卡持结构302和相对的卡持结构304,由此限定了凹部306,并共同限定了夹持装置308。凹部 306可以适合于与诸如凸缘或滚边248等刚性或半刚性凸缘或滚边可转动地联结。结构302和30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使夹持装置308能够至少可转动地联结于所夹持或固定的结构。例如,与凸缘或滚边248、拉挤成型件或板202的其他刚性边联结。类似地,第二可释放部分325可以具有结构320 和相对的结构322,由此限定了凹部324,并一起限定了夹持装置312。结构 320和322可以是用以与凸缘或滚边可转动联结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凹部324 可以适合于与诸如凸缘或滚边246(图5A-图5B示出)等刚性或半刚性凸缘或滚边可转动地联结。
图6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的带扣300的立体图。可释放部分310和325可以具有导杆330和342,它们被构造用来引导细长柔性构件或者例如图5B-图5C中所示的细长柔性构件。导杆330和342 可以被构造成引导细长柔性构件相对于夹持装置308和312的转动轴线沿径向向外,由此当抬起带扣300时,允许细长柔性构件运动到释放位置。可释放部分310和325可进一步具有一个或多个适合于接纳细长柔性构件的接纳孔眼332、352和/或344、354。可释放部分310和325可以具有摩擦构件334、 348,它们适合于在可释放部分310或325处于第一张紧位置时向细长柔性构件施加抓紧摩擦力。摩擦构件334、348可以适合于当可释放部分310处于第二释放位置时释放作用于柔性细长构件的抓紧摩擦力。摩擦构件334、 34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起或齿336、346,齿336、346辅助并增强摩擦构件334、348向柔性细长构件施加抓紧摩擦力的能力。
图6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紧固件300的夹持装置308的部分细节立体图的一个例子,夹持装置308可转动地联结于凸缘或滚边248。如图所示,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利用装配在滚边或凸缘248上的C形夹持装置308 进行联结。作为替换方式,C形夹持装置308可以装配在拉挤成型件上,在拉挤成型件上,为装配目的而切除柔性区域或织物。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可以绕着凸缘248被附接区段的纵向轴线307自由转动,但是不能在相对于凸缘横截面的横向方向上从凸缘248释放。按照这种方式,第一可释放部分310 可以承担部分或全部当细长柔性构件226(图3A、图3B、图5B、图5C中示出)被拉紧时产生的力,而不会影响作用在对应细长柔性构件228上的张力,由此允许用户选择性地挤压分隔装置板上相互不同的区段。在其他例子中,夹持装置308可以被放置在第一可释放部分310上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如图6A所示,夹持装置308可以放置在第一可释放部分310的底部在位置 317处。夹持装置312可以放置在第二可释放部分325的底部在位置311处。作为替换方式,根据其他例子,紧固件300可以附接于板202、204的其他边,例如附接在边212和220处。在其他另外的例子中,紧固件300可以不附接于板202、204。尽管夹持装置312这里被示出为用于允许相对于被夹持的物体进行卡扣配合和旋转运动的C形夹持装置,但是,作为替换方式,夹持装置312也包括其他结构,比如塑料带,塑料带的一端牢固地附接于板式分隔装置,另一端牢固地附接于紧固件。塑料带允许紧固件相对于分隔装置运动,并相对于细长柔性构件改变取向。
图7A-图7C是一种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的部分横截面示意图,其基于图5C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包括板的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的一个例子,各板与细长柔性构件可滑动地接合,并在被松开的过程中与图6A-图 6C的示例性夹持装置可转动地接合。图7A示出了板202和204处于闭合的张紧位置,比如当行李物件100含有个人物品240时(如图5C所示)所构造的位置。如前所述,带扣300的第一可释放部分310和第二可释放部分325 可以构造成分别具有分别可转动地附接于凸缘248和246的夹持装置308和 312。如图7B和图7C的方向箭头所示,当用户沿着背离行李物件100后壁 112的方向拉动一个或多个板202和204时,例如借助于把手244和/或242 (图5A示出)拉拽,夹持装置308和312相对于凸缘248和246的旋转运动引起摩擦构件334和348相对于细长柔性构件226和228运动到释放位置,由此允许一个或多个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增加。如图7B和图7C所示,随着板202和204背离后壁112(图5B、5C中示出)运动,细长柔性构件 226和228的自由端278和289向着带扣300运动,由此加长了细长柔性构件的张紧区段,解除了对个人物品240的挤压。这个过程不需要多于一只手,可以通过单手完成,由此增加了可调节分隔装置系统200的使用便利性。
图8A-图8I是根据本公开分隔装置板其他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平面图。所示实施例具有延伸到锚固点199的细长柔性构件,这些细长柔性构件沿侧向延伸越过板的外边,到达板的内边,并连接于越过相对板的相对细长柔性构件。板202、204的取向可以设置为与行李物件100的高度或宽度方向成任何角度。例如,板202、204的取向可以设置为与行李物件100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成正交角度。板202和204可以完全相同,或者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各板可以覆盖主内部存储空间101的不同量。图8A-图8C、图8E示出了行李分隔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各板的相对邻边按照行李物件 100的高度方向取向。例如,在图8A中,各板可以覆盖主内部存储空间101 的大部分或基本全部开放区,其中,一个板覆盖通向主内部存储空间101的开口一半,一个板覆盖另一半。作为替换方式,如图8B中另一个实施例所示,各板可以覆盖较少量的开放区。如图8C所示,各板可以按照非矩形的形状制造。如图8D所示,各板的取向可以设置为相对于行李物件100的高度和/或宽度方向成非正交角度,并可以根本没有覆盖开放区的各部分。如图 8E所示,各板可以是不同形状,一个板大于另一个板。图8F-图8H示出了行李分隔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各板的相对邻边按照行李物件100的宽度方向取向。
行李物件100可以用各种材料和手段形成。例如,壳体102等可以用热塑性材料(自增强或纤维增强型)、ABS、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 PVC、聚酰胺以及/或者PTFE等等制成。在一些例子中,行李物件100的部分可以用铝或其他类似金属挤压成型。另外,壳体102可以用纤维增强型环氧树脂、树脂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行李物件100可以按照任何合适方式成形或模制,诸如通过插塞模塑、吹模塑、注射模塑、挤压成型、铸造等等成形或模制。上面提到,行李物件100可以用软面材料和/或硬面材料形成。示例性材料如上所述。
所有相对性和方向性说法(包括:上、下、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底、侧、上方、下方、前、中间、后、竖向、水平,等等)都是以举例方式给出的,用以帮助读者理解此处所描述的特定例子。它们不应被解读成要求或限制,尤其是与位置、取向或用途有关的要求或限制,除非权利要求书中明确提出。连接说法(例如,附接、联结、连接、结合,等等) 应当进行广义理解,并且可以包括连接的元件之间的中间构件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除非权利要求书中明确提出,连接说法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并彼此间处于固定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目前所公开的例子以举例的方式而不是以限制的方式提供教导。因此,上述描述中所包含或者附图中所示出的主题应该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按限制性意义解释。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本文所描述的所有通用和特定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所有陈述,就语言而言,可以认为其介于两者之间。

Claims (15)

1.一种行李物件,包括:
由多个壁限定的至少一个主体,所述多个壁包括后壁和多个侧壁,它们共同形成主内部存储空间;
第一板和第二板,每个板包括外边和内边,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能够被定位在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上方,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后壁运动,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并排地设置,并且每个板的内边彼此相邻,相邻内边之间形成有分隔线;
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释放地固定在一起;
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板相比更靠近所述后壁定位的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主体,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接合所述第一板;
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在与所述第二板相比更靠近所述后壁定位的另一锚固点处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主体,其中,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接合所述第二板;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长度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相应至少一个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从相应外边到相应内边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穿过相应第一板或第二板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通过延伸越过所述第一板的外边并沿着所述第一板的宽度延伸到所述第一板的内边而接合所述第一板;
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通过延伸越过所述第二板的外边并沿着所述第二板的宽度延伸到所述第二板的内边而接合所述第二板;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穿过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分隔线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被构造成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于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均是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和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相对于所述分隔线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至少一个的外边是刚性的;或者
至少一个板由周边框架和柔性区域形成;或者
至少一个板由刚性主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第一紧固件部分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的其中一个;以及
第二紧固件部分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的另一个;
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和第二紧固件部分被构造成可释放地联结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的其中一个联结于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或第二细长柔性构件的其中一个,并且限定相应细长柔性构件在相应锚固点与相应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之间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沿着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选择性地可调节地定位;以及
其中,改变相应细长柔性构件的长度可改变相应板与后壁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被构造成包括用户内装物品;以及
其中,减小相应板与后壁之间的距离可减小所述主内部存储空间,从而压缩任何用户内装物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部分或第二紧固件部分附接于相应板的内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用于所述第一板的锚固点和/或用于所述第二板的锚固点被定位在所述后壁上,或者定位在所述侧壁上,或者定位在所述侧壁和后壁的相交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
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通过选择性地可调节地附接于所述第一板而接合所述第一板;
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通过选择性地可调节地附接于所述第二板而接合所述第二板;以及
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相邻内边附近可释放地联结。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者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附接于所述第二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行李物件,其中,所述第一细长柔性构件在所述内边处附接于所述第一板,或者所述第二细长柔性构件在所述内边处附接于所述第二板。
CN201921962323.3U 2018-11-13 2019-11-13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907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06078.0 2018-11-13
EP18206078 2018-11-13
EP19167244.3 2019-04-04
EP19167244.3A EP3653077A1 (en) 2018-11-13 2019-04-04 Luggage article with compression divider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0759U true CN212590759U (zh) 2021-02-26

Family

ID=643163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5136.8A Pending CN111166026A (zh) 2018-11-13 2019-11-13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CN2019219623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90759U (zh) 2018-11-13 2019-11-13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5136.8A Pending CN111166026A (zh) 2018-11-13 2019-11-13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53077A1 (zh)
CN (2) CN111166026A (zh)
CA (1) CA30615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6107U (zh) * 1978-03-13 1979-09-21
FR2641953B1 (fr) 1989-01-20 1991-04-05 Delsey Soc Dispositif d'accrochage pour sangles de valise
FR2680649B1 (fr) 1991-08-28 1994-06-17 Delsey Soc Bagage a sangles de maintien des effets.
FR2711044B1 (fr) 1993-10-15 1997-08-29 Samsonite Corp Bagage muni de moyens de maintien perfectionnés.
US6435324B1 (en) 2000-07-25 2002-08-20 Travelpro International, Inc. Luggage with adjustable packing board
US6591950B1 (en) 2002-04-03 2003-07-15 Tumi, Inc. Multiple expansion luggage item
US20080128231A1 (en) 2006-12-04 2008-06-05 Newman Margaret S Dividable luggage
FR2921237A1 (fr) 2007-09-25 2009-03-27 Delsey Sa Dispositif a sangles pour maintien d'articles dans une valise
DE202007017410U1 (de) 2007-12-18 2009-04-23 Rimowa Gmbh Zwischenplatte
US20090236195A1 (en) * 2008-03-24 2009-09-24 Lupkas Raymond R Garment compression system for travel and storage
AU2012339175B2 (en) 2011-11-15 2017-03-16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 R.L. Luggage frame
DE202013001420U1 (de) * 2013-02-15 2014-05-16 Rimowa Gmbh Innenfutter eines Gepäckstücks rnit Anti-Rutsch-Bereich
AU2014203789B2 (en) 2013-07-15 2018-11-22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 R.L. A luggage case with internal retaining members
FR3013949B1 (fr) 2013-11-29 2017-07-14 Delsey Soc Bagage ou valis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maintien du contenu du bagage ou de la valise
EP2904926B1 (en) 2014-02-10 2017-07-26 Samsonite IP Holdings S.a.r.l Adjustable and removable divider for luggage
CN205658510U (zh) 2016-05-31 2016-10-26 嘉兴乐途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调式内空间之行李容器
EP3351130B1 (en) 2017-01-19 2020-08-19 Samsonite IP Holdings S.à r.l. Adjustable divider arrangement for a luggage c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61529A1 (en) 2020-05-13
CN111166026A (zh) 2020-05-19
EP3653077A1 (en) 202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51130B1 (en) Adjustable divider arrangement for a luggage case
KR102650877B1 (ko) 조정 가능한 디바이더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수하물 물품
EP2109379B1 (en) System for cinching a resilient luggage case
US11931645B2 (en) Case or cover for hobby equipment
US6202910B1 (en) Receptacle compression system
US6712250B2 (en) Article of luggage with outer retaining device
US10729215B2 (en) Compressible container for backpacking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00133130A1 (en) Tool bag with rotatable handle
US20100108730A1 (en) Backpack for boots and ski equipment
US10881190B2 (en) Backpack
CN208243131U (zh) 用于将物体固定在行李物品内的可调节固定装置
US4661989A (en) Compressible packing bag
US20080210727A1 (en) Convertible load carrier and upright organizer for gear
CN212590759U (zh) 具有挤压分隔装置系统的行李物件
US6435324B1 (en) Luggage with adjustable packing board
US20140216874A1 (en) Cinch bag
US20140245572A1 (en) Adjustable securing device and buckle
US20170143085A1 (en) Adjustable Combination Carrying and Closure Strap System for a Bag
US20120292355A1 (en) Piggyback duffel
CN210783217U (zh) 一种软壳行李物品
US20050011904A1 (en) Storage pocket construction
EP4374733A1 (en) Luggage case divider with pocket
KR200489595Y1 (ko) 가방용 오거나이저
JP2024075559A (ja) ラゲッジケースのポケット付き中仕切り
WO2016014291A1 (en) Backpack having horizontal expan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