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5249U -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5249U
CN212585249U CN202020479374.7U CN202020479374U CN212585249U CN 212585249 U CN212585249 U CN 212585249U CN 202020479374 U CN202020479374 U CN 202020479374U CN 212585249 U CN212585249 U CN 212585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throttling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793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孔祥
吴彦东
许永锋
李宏伟
王威
王茹翰
李灏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793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5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5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5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器,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联连接;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通过第一节流部对流向第一换热器的冷媒节流降压或对由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冷媒节流降压,第二节流部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从而在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流通冷媒,避免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冷媒由第一节流部流过产生噪音的情况的发生,也就是降低了第一换热器待机时冷媒流动的噪音。

Description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空调系统,室内机通常采用电子膨胀阀进行流量调节与控制,当机组制热运行时,为了保证室外机的正常回油,防止冷冻油随排气积存在室内机换热器处,以及防止系统瞬时高压压力过高,不开启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通常会保持较小的开度,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时会产生较大异音,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部,第一节流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连接;第二节流部,第二节流部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通过第一节流部对流向第一换热器的冷媒节流降压或对由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冷媒节流降压,第二节流部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从而在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流通冷媒,避免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冷媒由第一节流部流过产生噪音的情况的发生,也就是降低了第一换热器待机时冷媒流动的噪音。也即,在第一换热器待机,且关闭第一节流部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流通冷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流部与第一换热器串联链接,也即第一节流部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一个接口端相连通,第二节流部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也即第二节流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节流部的两端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系统适于供冷媒流通,当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换热时,与第一换热器串联的第一节流部通常会关闭,但为了保证换热系统的正常回油,防止冷冻油随排气积存在第一换热器处,以及防止系统瞬时高压压力过高,第一节流部通常会保持较小的开度,那么冷媒在流过第一节流部时通常无法完全冷凝,会变成一定干度的气液两相态,当气液两相态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时会产生较大异音,因此本申请在第一节流部两端并联第二节流部,在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换热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供冷媒流通,降低冷媒流动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换热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部包括:毛细管,毛细管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节流部包括毛细管,毛细管与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毛细管供冷媒流动时的噪音非常小,从而可在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度较小时,使流过毛细管冷媒充分扩散,降低冷媒流动声音进而降低制热待机或制冷待机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部还包括:阀体,阀体与毛细管串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节流部还包括阀体,阀体与毛细管串联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控制第二节流部流通的流量和流通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阀体包括单向阀,单向阀适于沿第一换热器至毛细管方向导通第二节流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包括单向阀,单向阀适于沿第一换热器至毛细管方向导通第二节流部,具体地,冷媒由第一换热器至毛细管方向流动时第一换热器制热,也就是,单向阀可在第一换热器制热的情况下导通第二节流部,从而在第一换热器制热待机时,通过第二节流部流通冷媒,保证换热系统的回油并降低冷媒流动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毛细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毛细管的长度越长越不便于安装,且会使流过其的冷媒散热过多,毛细管的长度过短则会使冷媒不能充分扩散,降低降噪效果,因此,将毛细管的长度设计为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从而既能够使冷媒充分的扩散,降低冷媒流动噪音,又能够避免热量散失太多,同时也便于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节流部包括电子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节流部包括电子膨胀阀,从而可对流出第一换热器的流量进行调节或者对由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风机,对应第一换热器设置;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节流部和第一换热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还包括风机和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节流部串联连接以限定换热流路,实现第一换热器的制冷或制热,风机对应第一换热器设置,以将第一换热器产生的热量或冷量排向外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换热器并联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换热器并联连接,也就是第二换热器与多个第一换热器组合成多联机系统,以实现对不同空间的换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节流部和风机相连接,控制装置适于控制风机关闭,并在风机关闭的状态下控制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启。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与第一节流部和风机连接,在风机关闭的情况下,也就是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换热使其待机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部关闭,以阻止冷媒由第一节流部流过时仍然散发热量,造成热量的流失,此时,冷媒由第二节流部流过,既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又能够降低冷媒流动的噪音。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制热时,第一节流部位于第一换热器的下游,也即由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向第一节流部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制热,也即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冷媒流过第一换热器时放热。因此,控制装置能够在第一换热器制热待机时,控制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启较小的开度,此时冷媒并未积攒在第一换热器内,而是通过第二节流部流回室外机,保证了换热系统的回油,且降低了冷媒流动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系统,出风口对应换热系统的风机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换热系统,因此具有换热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出风口,出风口对应换热系统的风机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口对应风机设置,风机通过出风口将热气或冷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换热系统,102第一换热器,104第一节流部,106第二节流部,1062毛细管,1064单向阀,108风机,110室外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系统100和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02;第一节流部104,第一节流部104与第一换热器102串联连接;第二节流部106,第二节流部106与第一节流部104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02,第一节流部104与第一换热器102串联,通过第一节流部104对流向第一换热器102的冷媒节流降压或对由第一换热器102流出的冷媒节流降压,第二节流部106与第一节流部104并联连接,从而在第一节流部104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流通冷媒,避免第一节流部104关闭或开度较小时,冷媒由第一节流部104流过产生噪音的情况的发生,也就是降低了第一换热器102待机时冷媒流动的噪音。也即,在第一换热器102待机,且关闭第一节流部104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流通冷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流部104与第一换热器102串联链接,也即第一节流部104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02的一个接口端相连通,第二节流部106与第一节流部104并联连接,也即第二节流部1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节流部104的两端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系统100适于供冷媒流通,当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102换热时,与第一换热器102串联的第一节流部104通常会关闭,但为了保证换热系统100的正常回油,防止冷冻油随排气积存在第一换热器102处,以及防止系统瞬时高压压力过高,第一节流部104通常会保持较小的开度,那么冷媒在流过第一节流部104时通常无法完全冷凝,会变成一定干度的气液两相态,当气液两相态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部104时会产生较大异音,因此本申请在第一节流部104两端并联第二节流部106,在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102换热时,可通过第二节流部106供冷媒流通,降低冷媒流动的噪音。
如图1所示,具体地,第一换热器102为室内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运行时,冷媒以制热流向由第一换热器102流向第一节流部104,图1中管道上的箭头表示冷媒流动方向,若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也即室内机待机时,可供选择的可以将第一节流部104关闭,只让冷媒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或者第一节流部104正常调节,通过第一节流部104和第二节流部106流通冷媒,降低了冷媒流动声音进而降低制热待机噪音,同时也保证了换热系统100的回油。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02为室内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102制冷运行时,冷媒以制冷流向由第一节流部104流向第一换热器102,图2中管道上的箭头表示冷媒流动方向,若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102制冷,也即室内机待机时,可供选择的可以将第一节流部104关闭,只让冷媒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或者第一节流部104正常调节,通过第一节流部104和第二节流部106流通冷媒,降低了冷媒流动声音进而降低制冷待机噪音,同时也保证了换热系统100的回油。
具体地,如图5所示,换热系统100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110,第一换热器102和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节流部104和第二节流部106构成一个室内机,室内机与室外机110相连通以实现换热,室内机包括第一换热器102和第一节流部104构成的流路,室外机110包括第二换热器及压缩机等机构与室内机构成换热系统100。进一步地,室内机为多个,也即换热系统100为多联机换热系统100。也就是,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器102待机,且第一节流部104关闭的情况下,第二节流部106导通,以使第一换热器102内的冷媒经过第二节流部106流回室外机110,保证了换热系统100的回油,且降低了冷媒流动噪音。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部106包括:毛细管1062,毛细管1062与第一节流部104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节流部106包括毛细管1062,毛细管1062与第一节流部104并联连接,毛细管1062供冷媒流动时的噪音非常小,从而可在第一节流部104关闭或开度较小时,使流过毛细管1062冷媒充分扩散,降低冷媒流动声音进而降低制热待机或制冷待机噪音。
具体地,第二节流部106也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部106还包括:阀体,阀体与毛细管1062串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节流部106还包括阀体,阀体与毛细管1062串联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控制第二节流部106流通的流量和流通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阀体包括单向阀1064,单向阀1064适于沿第一换热器102至毛细管1062方向导通第二节流部106。
在该实施例中,阀体包括单向阀1064,单向阀1064适于沿第一换热器102至毛细管1062方向导通第二节流部106,具体地,冷媒由第一换热器102至毛细管1062方向流动时第一换热器102制热,也就是,单向阀1064可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的情况下导通第二节流部106,从而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待机时,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流通冷媒,保证换热系统100的回油并降低冷媒流动噪音。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由第一换热器102至毛细管1062方向,单向阀1064位于毛细管1062后侧,也即下游,如图3所示,由第一换热器102至毛细管1062方向,单向阀1064位于毛细管1062前侧,也即上游。
实施例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毛细管106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
在该实施例中,毛细管106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从而既能够使冷媒充分的扩散,降低冷媒流动噪音,又能够避免热量散失太多,同时也便于安装。
具体地,毛细管106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00mm且小于或等于900mm,进一步地,毛细管1062的长度为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中的任意数值,从而使得毛细管1062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冷媒的充分扩散,又能够避免冷媒流经毛细管1062时热量散失太多,同时也便于毛细管1062的安装。
实施例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第一节流部104包括电子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部104包括电子膨胀阀,从而可对流出第一换热器102的流量进行调节或者对由第一换热器102流出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100还包括:风机108,对应第一换热器102设置;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节流部104和第一换热器10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0还包括风机108和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102及第一节流部104串联连接以限定换热流路,实现第一换热器102的制冷或制热,风机108对应第一换热器102设置,以将第一换热器102产生的热量或冷量排向外界。
具体地,第二换热器为室外换热器,室外机110包括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等。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换热器102并联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换热器102并联连接,也就是第二换热器与多个第一换热器102组合成多联机系统,以实现对不同空间的换热。
具体地,多联机系统如一台室外机110与多台室内机,多台室外机110与多台室内机组成的一套系统。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换热器设有室外机110,第一换热器102和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节流部104和第二节流部106构成一个室内机,室外机110连接两个室内机,从而可在图5中靠上的室内机待机、靠下的室内机正常运行时,靠上的室内机内的冷媒可通过其对应的第二节流部106流向室外机110。
可以理解的是,室外机110还包括压缩机等机构。
实施例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六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换热系统1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节流部104和风机108相连接,控制装置适于控制风机108关闭,并在风机108关闭的状态下控制第一节流部104关闭或开启。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与第一节流部104和风机108连接,在风机108关闭的情况下,也就是不需要利用第一换热器102换热使其待机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节流部104关闭,以阻止冷媒由第一节流部104流过时仍然散发热量,造成热量的流失,此时,冷媒由第二节流部106流过,既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又能够降低冷媒流动的噪音。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102为室内换热器,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时,第一节流部104位于第一换热器102的下游,也即由第一换热器102流出的冷媒向第一节流部104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102制热,也即第一换热器102作为冷凝器使用,冷媒流过第一换热器102时放热。因此,控制装置能够在第一换热器102制热待机时,控制第一节流部104关闭或开启较小的开度,此时冷媒并未积攒在第一换热器102内,而是通过第二节流部106流回室外机110,保证了换热系统100的回油,且降低了冷媒流动噪音。
实施例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出风口;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系统100,出风口对应换热系统100的风机108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换热系统100,因此具有换热系统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出风口,出风口对应换热系统100的风机108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口对应风机108设置,风机108通过出风口将热气或冷气排出。
实施例九: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常规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旁并联一路毛细管1062与单向阀1064构成的组件,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当冷媒以制冷流向流经室内机的时候,通过电子膨胀阀对冷媒流量进行精确调节;当冷媒以制热流量流经室内机的时候,可供选择的可以将电子膨胀阀关闭,只让冷媒通过毛细管1062一路或者电子膨胀阀正常调节。
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在于:判断室内机运行模式,当室内机为制热模式且待机的情况下,控制电子膨胀阀关死;当室内机为其他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电子膨胀阀正常调节冷媒流量。对于制热待机的室内机,可以选择的使用毛细管1062来旁通冷媒(此时电子膨胀阀关闭),使气液两相态冷媒经过流程较长的毛细管1062来充分扩散,降低冷媒流动声音进而降低制热待机噪音。
如图5所示的系统运行情况,多联室内机上面的室内机制热待机,下面的室内机正常运行。
毛细管1062的内径与长度依据制热待机的旁通冷媒量决定,如系统单纯使用电子膨胀阀时的开度为50步(最大行程为500步),则毛细管1062的内径与长度可按照相同压差下等流量去选取。进一步地,毛细管1062的长度尺寸,为200mm~1000mm,长度过短无法保证冷媒扩散,降噪效果不明显;长度过长则不易于设计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单向阀1064位置沿制热流向位于毛细管1062前。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并联的毛细管1062支路无单向阀1064。应对于制冷流向时无需要关死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情况,如一拖一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
第一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联连接;
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节流部包括:
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第一节流部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部还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与所述毛细管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适于沿所述第一换热器至所述毛细管方向导通所述第二节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毛细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0mm,且小于或等于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部包括电子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风机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适于控制所述风机关闭,并在所述风机关闭的状态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部关闭或开启。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换热系统的风机设置。
CN202020479374.7U 2020-04-03 2020-04-03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585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9374.7U CN21258524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9374.7U CN21258524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5249U true CN212585249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79374.7U Active CN212585249U (zh) 2020-04-03 2020-04-03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52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976A (zh) * 2022-03-07 2022-07-05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调节补偿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976A (zh) * 2022-03-07 2022-07-05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调节补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704976B (zh) * 2022-03-07 2023-11-28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调节补偿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540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64415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2040009B1 (en) A method of performing a heating operation and a defrosting operation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1802512B (zh) 用于控制组合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EP2489965A1 (en)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 supply system
CN107477930B (zh) 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6332514A (zh) 用于高发热密度机柜的热管冷却系统
CN101029757A (zh) 冷却单元
CN212585249U (zh)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JP2007322024A (ja) 大温度差空調システム
JP4203758B2 (ja) 水冷ヒートポンプ式地中熱利用空調システム
JP2005515395A (ja) 冷暖房機能付き空気調和装置
EP2375187A2 (en) Heat pump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f heat pump apparatus
KR100784845B1 (ko) 복수의 4-웨이밸브를 구비한 냉난방 겸용 공기조화장치
JP372401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1151412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ユニットとその室内熱交換器
JP4828299B2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JPH1019698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486156U (zh) 换热系统
CN218722403U (zh) 数据中心制冷空调机组
CN21182325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002011U (zh) 空调器
CN218379955U (zh) 换热系统和制冷设备
JPS6011787B2 (ja) ヒ−トポンプ式多室冷暖房装置
CN214469438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双四通阀多联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