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4706U -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4706U
CN212584706U CN202021535449.5U CN202021535449U CN212584706U CN 212584706 U CN212584706 U CN 212584706U CN 202021535449 U CN202021535449 U CN 202021535449U CN 212584706 U CN212584706 U CN 212584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cooling ring
heat dissipation
dual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354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代军
邵间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iju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iju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iju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iju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354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4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4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4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外侧中间轴承连接有电机,并且固定板的外侧下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的上端,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安装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滚筒的内部,并且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抽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抽油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环相连接,且冷却环在电机的外侧等距设置有3个,并且冷却环相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冷却环通过连接管与油泵相连接,且油泵固定安装于电机的尾端。该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能便于对其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循环冷却,且能更加便捷的更换内部的润滑油。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滚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背景技术
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是一种新型驱动装置,电滚筒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噪音低等诸多优点,所以广泛替代了电机加减速机的组合。
但是现有的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不便于内部润滑油的循环冷却和替换,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通常应用于载荷较大的情况下,因此导致内部发热严重,且内部的润滑油也需要经常更换,以保证最佳的运行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不便于润滑油循环冷却和替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外侧中间轴承连接有电机,并且固定板的外侧下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的上端,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安装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滚筒的内部,并且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抽油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抽油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环相连接,且冷却环在电机的外侧等距设置有3个,并且冷却环相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冷却环通过连接管与油泵相连接,且油泵固定安装于电机的尾端,所述连接管与油泵连接处连接有换油接头,且连接管与换油接头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所述油泵的另一边连接于送油管的一端,且送油管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滚筒内部相连接,所述油泵与送油管连接处连接有排油接头,且送油管与排油接头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所述抽油管和送油管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散热板,且散热板的下表面布满散热片,并且散热片的侧面贴合安装有散热风箱。
优选的,安装座的结构形状为L形,且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的,抽油管和送油管的结构形状为中空的矩形管道,且抽油管、冷却环和送油管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优选的,冷却环的截面形状为中空的矩形,且冷却环的结构形状为环形,并且冷却环的内部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而且冷却环的形状与电机的外侧贴合。
优选的,油泵与冷却环之间连接的连接管与换油接头构成T字连接。
优选的,送油管与排油接头的连接处结构形状为T字形。
优选的,散热板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于散热片的上端,且散热片以平行等距的形式布满散热板的下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能便于对其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循环冷却,且能更加便捷的更换内部的润滑油:
1、通过油泵和抽油管,将滚筒内部发热的润滑油抽出,润滑油经过抽油管时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板和散热片,散热风箱对散热片和散热板进行散热,从而使抽油管内的油温下降,然后冷却的润滑油再通过冷却环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通过送油管时又经过散热板和散热片冷却,最后将再次冷却的润滑油输送至滚筒内部;
2、通过转动送油管处的三通阀门,使送油管关闭,然后在排油接头处接上软管将滚筒内部的润滑油顺软管排出,然后将送油管处的三通阀门转回原位,再将冷却环处的三通阀门转动,使冷却环处的连接管关闭,然后在换油接头处接上软管,再将软管插入准备好的润滑油内,使用油泵将新的润滑油抽进滚筒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筒;2、固定板;3、安装座;4、电机;5、抽油管;6、冷却环;7、连接管;8、换油接头;9、三通阀门;10、油泵;11、送油管;12、排油接头;13、散热板;14、散热片;15、散热风箱;16、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包括滚筒1、固定板2、安装座3、电机4、抽油管5、冷却环6、连接管7、换油接头8、三通阀门9、油泵10、送油管11、排油接头12、散热板13、散热片14、散热风箱15和连通管16,滚筒1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外侧中间轴承连接有电机4,并且固定板2的外侧下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的上端,固定板2的下部安装有连通管16,且连通管16的一端连接滚筒1的内部,并且连通管16的另一端与抽油管5的一端相连接,抽油管5的另一端与冷却环6相连接,且冷却环6在电机4的外侧等距设置有3个,并且冷却环6相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7,冷却环6通过连接管7与油泵10相连接,且油泵10固定安装于电机4的尾端,连接管7与油泵10连接处连接有换油接头8,且连接管7与换油接头8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9,油泵10的另一边连接于送油管11的一端,且送油管11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16与滚筒1内部相连接,油泵10与送油管11连接处连接有排油接头12,且送油管11与排油接头12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9,抽油管5和送油管11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散热板13,且散热板13的下表面布满散热片14,并且散热片14的侧面贴合安装有散热风箱15。
安装座3的结构形状为L形,且安装座3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能便于更稳固和便捷的将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安装至合适位置。
抽油管5和送油管11的结构形状为中空的矩形管道,且抽油管5、冷却环6和送油管11的材质为导热材料,能便于抽油管5和送油管11与散热板13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散热效果更好。
冷却环6的截面形状为中空的矩形,且冷却环6的结构形状为环形,并且冷却环6的内部通过连接管7相互连通,而且冷却环6的形状与电机4的外侧贴合,能便于滚筒1内部的润滑油在循环冷却的过程中顺带将电机4也进行冷却。
油泵10与冷却环6之间连接的连接管7与换油接头8构成T字连接,能便于通过三通阀门9来调整润滑油的走向。
送油管11与排油接头12的连接处结构形状为T字形,通过三通阀门9来调整润滑油的走向。
散热板13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于散热片14的上端,且散热片14以平行等距的形式布满散热板13的下表面,能便于增大散热板1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再通过散热风箱15增大散热片14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使冷却效果提高。
工作原理:根据图1和图3,首先启动油泵10,通过连通管16和抽油管5将滚筒1内部温度过高的润滑油抽出,高温的润滑油经过抽油管5时由于抽油管5的材质为导热材料,将温度传导至散热板13和散热片14,由于大量的散热片14增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再经过散热风箱15增大空气流动,使得抽油管5内部的润滑油油温快速下降;
根据图1和图2,冷却后的润滑油通过冷却环6在电机4的外表面流动,对电机4进行冷却,再通过油泵10将润滑油传送至送油管11,然后送油管11经过散热板13和散热片14使送油管11内部的润滑油再次冷却,最后再通过连通管16输送至滚筒1内部;
根据图1和图4,需要更换润滑油时,先转动送油管11上的三通阀门9,使送油管11关闭而排油接头12接通,再给排油接头12接上软管,然后启动油泵10将废弃的润滑油通过软管排出,将润滑油排出完毕之后将三通阀门9转回原位;
给换换油接头8接上软管,再将软管插入准备好的润滑油内,然后将冷却环6与油泵10之间的三通阀门9转动,使连接冷却环6的连接管7关闭而换油接头8打开,在启动油泵10,通过软管将新的润滑油输送至滚筒1的内部,完成换油,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包括滚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外侧中间轴承连接有电机(4),并且固定板(2)的外侧下部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的上端,所述固定板(2)的下部安装有连通管(16),且连通管(16)的一端连接滚筒(1)的内部,并且连通管(16)的另一端与抽油管(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抽油管(5)的另一端与冷却环(6)相连接,且冷却环(6)在电机(4)的外侧等距设置有3个,并且冷却环(6)相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冷却环(6)通过连接管(7)与油泵(10)相连接,且油泵(10)固定安装于电机(4)的尾端,所述连接管(7)与油泵(10)连接处连接有换油接头(8),且连接管(7)与换油接头(8)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9),所述油泵(10)的另一边连接于送油管(11)的一端,且送油管(11)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16)与滚筒(1)内部相连接,所述油泵(10)与送油管(11)连接处连接有排油接头(12),且送油管(11)与排油接头(12)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9),所述抽油管(5)和送油管(11)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有散热板(13),且散热板(13)的下表面布满散热片(14),并且散热片(14)的侧面贴合安装有散热风箱(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的结构形状为L形,且安装座(3)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5)和送油管(11)的结构形状为中空的矩形管道,且抽油管(5)、冷却环(6)和送油管(11)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环(6)的截面形状为中空的矩形,且冷却环(6)的结构形状为环形,并且冷却环(6)的内部通过连接管(7)相互连通,而且冷却环(6)的形状与电机(4)的外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10)与冷却环(6)之间连接的连接管(7)与换油接头(8)构成T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油管(11)与排油接头(12)的连接处结构形状为T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3)的下表面垂直连接于散热片(14)的上端,且散热片(14)以平行等距的形式布满散热板(13)的下表面。
CN202021535449.5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Active CN212584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5449.5U CN212584706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35449.5U CN212584706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4706U true CN212584706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35449.5U Active CN212584706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4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4706U (zh) 一种双驱动的油浸式电滚筒
CN210578135U (zh) 一种电机变频装置
CN215550255U (zh) 一种用于尼龙塑料的冷却机构
CN214732024U (zh) 一种自降温式的螺旋输送机
CN211531624U (zh) 一种机电设备散热架
CN117249228A (zh) 一种轧机用减速机的冷却装置
CN215267955U (zh) 一种高效散热式减速电机
CN215334021U (zh) 一种用于球磨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CN217114240U (zh) 一种强化散热结构继电器
CN213598168U (zh) 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水冷散热型高压泵
CN210599903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滑动轴承
CN220185361U (zh) 一种耐高温齿轮泵
CN210958000U (zh) 一种电动车用高速电机壳
CN112968574A (zh) 一种径向充磁的真空洁净电机
CN210240190U (zh) 一种液压站用油冷却装置
CN211852680U (zh) 一种后中央传动总成
CN215751858U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73123U (zh) 一种立式加工中心冷却装置
CN212753009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空水冷散热保护装置
CN215861366U (zh) 一种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20118635U (zh) 一种充气式机械密封装置
CN215566821U (zh) 一种卧吸式多级管道离心泵
CN220420551U (zh) 晶圆负载锁定装置
CN216959579U (zh) 一种电气传动装置
CN218718270U (zh) 一种磁轴承用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