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4362U - 一种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4362U
CN212574362U CN202021221677.5U CN202021221677U CN212574362U CN 212574362 U CN212574362 U CN 212574362U CN 202021221677 U CN202021221677 U CN 202021221677U CN 212574362 U CN212574362 U CN 212574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chain
teeth
pair
chai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16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博
陶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16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4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4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4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和一对用以相互啮合的链带;任一链带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全部链牙的中部自链牙头部向链牙尾部凹陷、以形成沿链带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腔;拉头的底板两侧分别设有滑动体;一对链带的相邻链牙的接触面包括法线向外倾斜的止位面。该拉链拉头设有滑动体,链带设有轨道腔,拉头包裹位于轨道腔外侧的局部链牙,下底板不会与链牙内侧的布带接触,能够避免拉头卡住布带。结合前述结构,一对链带用于啮合的相邻链牙的接触面设有止位面,止位面的法线向链带的外侧倾斜,用于抵抗链牙在链带内外方向上产生的变形或偏移,避免因拉头牵拉链牙变形或偏移而导致一对链带无法顺畅闭合。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箱包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拉头是拉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起到拉链的开合左右。现有的拉头组装于拉链时,其底座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包裹链带的链牙,使用者通过控制连接于上底板的拉片来控制拉头沿链带的上下活动,实现开链和闭链的效果。
市场上的成衣所应用的拉链,其拉头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包裹整个链牙,这种结构致使底座容易卡住拉链布边或使用者皮肤,造成拉链难以拉开的问题,甚至会对使用者或服装造成损伤。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一些拉链采取设置链牙中部设置空腔,令拉头或拉头的下底板嵌入空腔这一方式,避免拉头的下底板包裹于链牙的内侧,进而避免拉头的下底板卡住位于链牙内侧的布条。然而采用前述结构的拉链,其拉头或拉头的下底板需要准确地自同一链带的两个相邻但不连续的链牙的空腔内穿过,而拉头或拉头的下底板容易在前述相邻但不连续的链牙间发生偏移而难以准确对位,影响拉链的顺滑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不存在底座卡住布边或使用者的问题,且使用流畅顺滑,不易损害链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和一对用以相互啮合的链带;
任一所述链带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全部链牙的中部自链牙头部向链牙尾部凹陷、以形成沿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腔;
所述拉头的下底板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嵌入所述轨道腔滑动的滑动体;
一对所述链带的相邻所述链牙的接触面包括法线向外倾斜的止位面。
优选地,任一所述链牙的腰部设有定位柱、头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
一对所述链带的相邻所述链牙啮合时,其中一条所述链带的所述定位柱插入另一所述链带的所述定位槽内;任意一对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的接触面形成所述止位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任一所述链牙包括位于所述轨道腔上方的上链牙和位于所述轨道腔下方的下链牙;
所述上链牙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链牙的厚度;所述拉头咬合于所述上链牙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下链牙。
优选地,所述链带包括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所述止位面包括第一止位面;
所述第一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的两侧壁底端和所述第二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的两侧壁底端均向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以实现拼合;
任意一对相邻侧壁底端的拼合面形成所述第一止位面。
优选地,所述止位面还包括第二止位面;
所述第一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的两侧壁顶端和所述第二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的两侧壁顶端均向所述链带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以实现拼合;
任意一对相邻侧壁顶端的拼合面形成所述第二止位面。
优选地,任一所述链牙包括位于所述轨道腔上方的上链牙和位于所述轨道腔下方的下链牙;
所述拉头咬合于所述上链牙的外周;
任一所述链牙的侧壁交线设置于所述下链牙。
优选地,任一链牙在所述侧壁交线上方的厚度大于在所述侧壁交线下方的厚度。
优选地,任一所述轨道腔靠近所述链牙头部的一端窄于靠近所述链牙尾部的一端。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包括拉头和一对用以相互啮合的链带。拉头的底座两边用于分别卡嵌前述两条链带的齿牙,进而利用拉头实现闭合和拉开前述两条链带。
任一链带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全部链牙的中部自链牙头部向链牙尾部凹陷,因而同一链带的全部链牙中部形成沿链带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腔。拉头的下底板两侧分别设有滑动体,两个滑动体分别嵌入一对链带的两个轨道腔内滑动。可见,利用拉头拉开和闭合一对链带时,下底板处于全部链牙的中部,拉头包裹于链牙的中部与链牙的上表面之间,下底板与链牙的下表面处于不同平面,因此可避免下底板卡住链牙下表面的布条。
拉头闭合一对链带时,一对链带的全部链牙沿链带的长度方向依次啮合。考虑到使用者自拉链外侧施力,并向链带的长度方向牵拉拉头时,尚未啮合的链牙受拉头的作用容易向拉链的外侧产生偏移。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在一对链带的相邻链牙之间设有止位面,止位面位于一对链带中用于啮合的相邻链牙的接触面之间。
由于止位面的法线向拉链的外侧倾斜,也就是向任一链牙的上表面倾斜,因此止位面在任一链牙的内外方向上产生约束,从而令已经闭合的相邻链牙的止位面抵抗即将闭合的相邻链牙在拉链内外方向上的变形或偏移,确保设有轨道腔的全部链牙能够顺畅闭合。此外,止位面在拉链内外方向上具备的抵抗链牙变形或偏移的作用,同样能够解决因拉头所包裹的局部链牙的结构强度有限,容易产生弯折的这一问题。
综上,该拉链的拉头设有滑动体,链带设有轨道腔,因此拉头包裹位于轨道腔外侧的局部链牙,拉头的下底板位于链牙的中部而不是位于链牙的内侧,因此不会与链牙内侧的布带接触,能够避免拉头卡住布带。在这一结构基础上,一对链带中用于啮合的相邻链牙的接触面设有止位面,止位面的法线向链带的外侧倾斜,用于抵抗链牙在链带内外方向上产生的变形或偏移,避免因拉头牵拉链牙变形或偏移而导致一对链带无法顺畅闭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底板与两条链带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链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链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拉头、11-下底板、111-滑动体、2-链带、21-链牙、211-上链牙、212-下链牙、213-侧壁交线、3-轨道腔、4-定位柱、5-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底板与两条链带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链牙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链牙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是,为了方便理解,图5中提供了两条链带2中用于啮合的一对相邻链牙21。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基于使用者的视角而言,因此,“外”与“上”为同一方位,即图1和图2中的上方;“内”与“下”为同一方向,即图1和图2中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包括拉头1和一对用以相互啮合的链带2。
任一链带2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21。这里所说的“间隔分布”指的是同一链带2的相邻链牙21在结构上不连续,而“连续排列”指的是同一链带2的全部链牙21按照特定的间距和规律依次排列,不存在缺齿的现象。
同一链带2的全部链牙21的中部自链牙头部向链牙尾部凹陷,全部链牙21的凹陷处共同形成一个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腔3。轨道腔3的长度等于设有链牙21的链带2的长度。
拉头1的下底板11两侧分别设有滑动体111,下底板11两侧的两个滑动体111分别嵌入一对链带2的两个轨道腔3内滑动。利用拉头1拉开和闭合一对链带2时,下底板11处于全部链牙21的中部,拉头1的上底板处于全部链牙21的上表面,因此,拉头1包裹于链牙21的中部与链牙21的上表面之间,下底板11与链牙21的下表面处于不同平面,避免下底板11卡住链牙21的下表面的布条。
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21的优点在于,链带2柔软易弯曲,适用于服饰箱包等形状不规则的产品。这种类型的链带2在使用过程中,拉头1令一对链带2的全部链牙21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依次啮合。然而,由于使用者自拉链外侧施力,并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牵拉拉头1,尚未啮合的链牙21受拉头1的作用容易向拉链的外侧产生偏移,不容易对位,影响拉链的顺滑程度。为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在一对链带2的相邻链牙21之间设有止位面,止位面位于一对链带2中用于啮合的相邻链牙21的接触面之间。
止位面的法线向拉链的外侧倾斜,也就是向任一链牙21的上表面倾斜。止位面在任一链牙21的内外方向上产生约束,令已经闭合的相邻链牙21的止位面抵抗即将闭合的相邻链牙21在拉链内外方向上的变形或偏移,确保设有轨道腔3的全部链牙21能够顺畅闭合。此外,因为止位面在拉链内外方向上具备的抵抗链牙21变形或偏移这一作用,同样能够解决因拉头1所包裹的局部链牙21的结构强度有限而产生弯折的这一问题。
以下以一对链带2的局部链牙21为例进行说明。一对链带2中的第一条链带2具有第二链牙,该对链带2的第二条链带2具有间隔分布且相邻排列的第一链牙和第三链牙。该对链带2闭合时,第二链牙嵌入第一链牙和第三链牙之间,前述三个链牙依序啮合。换言之,第二链牙在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接触第一链牙和第三链牙。第一链牙的侧壁和第二链牙的侧壁接触,且前述二者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止位面,该止位面的法线向拉链的外侧倾斜,例如法线沿拉链的内外方向指向拉链外侧,此时,止位面相当于平行于拉链所在平面;法线还可与拉链的内外方向呈锐角相交,此时,止位面在拉链所在平面上投影为面。同理,第二链牙的另一侧壁与第三链牙的侧壁接触,且前述二者的接触面之间同样设有止位面。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链带2兼具轨道腔3和止位面,轨道腔3配合拉头1的滑动体111实现拉头1与链牙21的咬合,止位面在拉头1闭合链带2的过程中起到抵抗链牙21在链带2内外方向上产生的变形或偏移的作用,确保链带2顺畅闭合,同时避免轨道腔3上方的局部链牙21结构强度低而导致链牙21弯折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可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链牙21的结构示意图。该具体实施例中,任一链牙21的腰部设有定位柱4且头部设有定位槽5。
定位槽5用于供定位柱4插入。需要说明是,前述定位槽5指的是一对链带2中的第一条链带2,而前述定位柱4指的是一对链带2中的第二条链带2。简而言之,相互配合的一对定位柱4和定位槽5所对应的链牙21分别属于不同的链带2。其中,定位槽5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不影响拉头1沿相邻且相互啮合的链牙21的滑动效果。
一对链带2的相邻链牙21啮合时,其中一条链带2的定位柱4自另一链带2的链牙头部插入至后一链带2的定位槽5内。由于定位槽5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贯通,因此,一对定位柱4和定位槽5配合时,定位柱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接触定位槽5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前述上表面和上槽壁的接触面形成止位面,下表面和下槽壁的接触面同样形成止位面。结合拉头1对链牙21的作用力方向而言,本实用新型中起到抵抗链牙21在拉链内外方向上变形或偏移的止位面主要指上表面和上壁面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定位槽5的延伸面平行于链带2的长度方向,与之相应地,定位柱4的延伸面同样平行于链带2的长度方向。简而言之,任一定位槽5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均平行于拉链所在平面,这既与拉头1的滑动方向匹配,方便定位柱4插入和退出定位槽5,还与拉头1施加于止位面的作用力方向匹配,能够尽可能多地提高止位面的抵抗效果。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缩小拉头1的体积和质量,实现拉链的轻便化,任一链牙21包括位于轨道腔3上方的上链牙211和位于轨道腔3下方的下链牙212。
仍以图4为例。上链牙211为图4中位于轨道腔3上方的局部链牙21,下链牙212为位于轨道腔3下方的局部链牙21。上链牙211靠近拉链的外侧,拉头1咬合于上链牙211的外周。下链牙212靠近拉链的内侧,下链牙212间隔于拉头1的下底板11与使用者的皮肤之间,因此,拉头1的下底板11与下链牙212的内侧处于不同平面。
上链牙211的厚度小于下链牙212的厚度,因此,咬合上链牙211的拉头1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拉头1的厚度。
基于上述设置,为了确保上链牙211的结构强度,定位槽5设置于下链牙212,同样,用于配合定位槽5的定位柱4也设置于下链牙212。相比于将定位槽5和定位柱4设置于上链牙211而言,设置于下链牙212一则可避免定位槽5进一步削减厚度有限的上链牙211,二则可利用相互配合的定位柱4和定位槽5将拉头1的作用力传递至下链牙212,从而避免拉头1所施加的作用力集中于上链牙211。
可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链牙21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链带2包括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止位面包括第一止位面。
任意一个链牙21包括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两侧的两个侧壁。结合图1和图2来看,前述“前后”指的是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更具体的,指的是图1和图2中的左上角至右下角这一方向。
针对第一链带的任一链牙21而言,其两侧壁的底端朝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与之相应地,针对第二链带的任一链牙21而言,其两侧壁的底端亦朝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且倾斜角度与第一链带的链牙21的倾斜角度相同。基于前述结构,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的相邻链牙21啮合时,第一链带倾斜设置的侧壁底端贴合于第二链带倾斜设置的侧壁底端,而任意一对相互啮合的链牙21的相邻侧壁底端拼合成第一止位面。
任一链牙21的侧壁原本垂直于拉链所在平面,而本实用新型在这一实施例中,由相邻且相互啮合的链牙21所拼合成的第一止位面与拉链所在平面相交。当拉头1向链牙21施加向外的作用力时,第一止位面能够抵抗链牙21沿拉链内外方向的变形或偏移。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针对第一链带的任一链牙21而言,其两侧壁的顶端朝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与之相适应地,针对第二链带的任一链牙21而言,其两侧壁的顶端同样朝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且倾斜角度等于第一链带的链牙21倾斜角度。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的相邻链牙21啮合时,相邻且相互啮合的链牙21的侧壁顶端拼合成第二止位面。这一实施例中,针对任一链牙21而言,链牙21的顶端和链牙21的底端均朝向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因此,链牙侧壁的中部因两端的倾斜面而产生交线,即侧壁交线213。
针对任一链牙21而言,包括位于轨道腔3上方的上链牙211和位于轨道腔3下方的下链牙212;拉头1咬合于上链牙211的外周。为了提高上链牙211的结构强度,侧壁交线213优先设置于下链牙212。仍参考图5,图5中,侧壁交线213设置于下链牙212的侧壁的中部。因此,上链牙211的侧壁以及侧壁交线213上方的部分下链牙212的侧壁处于同一倾斜平面内,而侧壁交线213下方的部分下链牙212的侧壁处于另一倾斜平面,这两个倾斜平面呈V字型相交。
基于上述设置,轨道腔3位于侧壁交线213的上方,任一链牙21在侧壁交线213上方的厚度大于在侧壁交线213下方的厚度。换言之,即使位于侧壁交线213上方的侧壁面积因设置轨道腔3而存在部分缺失,位于侧壁交线213上方的侧壁面积仍然大于位于侧壁交线213下方的侧壁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轨道腔3靠近链牙头部的一端窄于靠近链牙尾部的一端,与之相适应地,下底板11的两侧边缘的厚度大于下底板11中部的厚度。
以轨道腔3的横截面而言,轨道腔3可呈火柴头型,相应地,滑动体111的外壁设置为圆柱面。嵌入轨道腔3的滑动体111只能沿链带2的长度方向滑动,不能沿链牙21的头尾方向脱出。显然,轨道腔3还可设置为满足使用条件的其他形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1)和一对用以相互啮合的链带(2);
任一所述链带(2)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且连续排列的链牙(21);全部链牙(21)的中部自链牙头部向链牙尾部凹陷、以形成沿所述链带(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腔(3);
所述拉头(1)的下底板(11)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嵌入所述轨道腔(3)滑动的滑动体(111);
一对所述链带(2)的相邻所述链牙(21)的接触面包括法线向外倾斜的止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链牙(21)的腰部设有定位柱(4)、头部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沿所述链带(2)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
一对所述链带(2)的相邻所述链牙(21)啮合时,其中一条所述链带(2)的所述定位柱(4)插入另一所述链带(2)的所述定位槽(5)内;任意一对所述定位柱(4)和所述定位槽(5)的接触面形成所述止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5)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链带(2)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链牙(21)包括位于所述轨道腔(3)上方的上链牙(211)和位于所述轨道腔(3)下方的下链牙(212);
所述上链牙(211)的厚度小于所述下链牙(212)的厚度;所述拉头(1)咬合于所述上链牙(211)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5)设置于所述下链牙(2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带(2)包括第一链带和第二链带;所述止位面包括第一止位面;
所述第一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21)的两侧壁底端和所述第二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21)的两侧壁底端均向所述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以实现拼合;
任意一对相邻侧壁底端的拼合面形成所述第一止位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面还包括第二止位面;
所述第一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21)的两侧壁顶端和所述第二链带的任一所述链牙(21)的两侧壁顶端均向所述链带(2)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倾斜、以实现拼合;
任意一对相邻侧壁顶端的拼合面形成所述第二止位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链牙(21)包括位于所述轨道腔(3)上方的上链牙(211)和位于所述轨道腔(3)下方的下链牙(212);
所述拉头(1)咬合于所述上链牙(211)的外周;
任一所述链牙(21)的侧壁交线(213)设置于所述下链牙(2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链牙(21)在所述侧壁交线(213)上方的厚度大于在所述侧壁交线(213)下方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轨道腔(3)靠近所述链牙头部的一端窄于靠近所述链牙尾部的一端。
CN202021221677.5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拉链 Active CN212574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677.5U CN21257436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677.5U CN21257436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4362U true CN212574362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1677.5U Active CN21257436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4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7340B (zh) 一种金属线材及使用该金属线材的拉链
TWI355904B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TWI433653B (zh) zipper
US20160324273A1 (en) Slide Fastener
TWI589248B (zh) Chain and zipper
JPH02128702A (ja)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12574362U (zh) 一种拉链
JPH01313001A (ja) 開離嵌挿具付防水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00045B (zh) Zipper and zipper attachments
TW201350042A (zh) 拉鏈用滑件
CN216701841U (zh) 一种拉链及其链牙
CN210382889U (zh) 彩色可装饰性拉链头及拉链带
JPH0570315U (ja) 咬合子閉鎖用スライダー
TW202042695A (zh) 拉鏈
CN205285277U (zh) 一种拉链链齿、拉头及具有该链齿与拉头的拉链
CN112273801B (zh) 链牙、拉链、应用该拉链的物品及链牙成型模具
CN214072105U (zh) 一种三面拉链
WO201418485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31332B (zh) Zipper chain with the chain of teeth, and zipper chain
EP1074196B1 (en) Invisible zip fastener
CN212185450U (zh) 一种小型拉链
CN218571576U (zh) 一种闭尾拉链的下止件
CN219229200U (zh) 一种可快速开链的拉链结构
JPH0620411Y2 (ja) 気密防水型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
CN214432297U (zh) 一种易拉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