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3887U -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3887U
CN212573887U CN202020762016.7U CN202020762016U CN212573887U CN 212573887 U CN212573887 U CN 212573887U CN 202020762016 U CN202020762016 U CN 202020762016U CN 212573887 U CN212573887 U CN 212573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ater guide
guide holes
fish reef
artificial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20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月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i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20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3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3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3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其包括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的模块,所述模块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口、倾斜通道以及第二端口。上述人工鱼礁所用的模块由于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此类模块便于鱼类生存、微生物挂膜。同时,人工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填料在需要处理的水域投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模块上设置的导水孔都为倾斜设置,这样增加了水与模块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且对于泥沙的沉淀效果有一定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拼接人工鱼礁用途较为广泛,除了用于鱼塘养殖,还可用于生态湿地、河道治理等方面。由于人工鱼礁用途广泛,所以对人工鱼礁在透水、布水、接触挂膜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大部分人工鱼礁都采用上下穿孔贯通型或采用框架型,这些人工鱼礁对于填料的利用率不够高,且对于泥沙的沉淀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可提高填料的利用率,且对于泥沙的沉淀效果较好。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包括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的模块,所述模块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口、倾斜通道以及第二端口。
上述人工鱼礁所用的模块由于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此类模块便于鱼类生存、微生物挂膜。同时,人工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填料在需要处理的水域投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模块上设置的导水孔都为倾斜设置,这样增加了水与模块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且对于泥沙的沉淀效果有一定改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一类导水孔,所述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顶面,所述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位于顶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在顶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一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一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二类导水孔,所述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侧面,所述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位于侧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在侧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二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二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三类导水孔,所述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顶面,所述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位于侧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在侧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三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三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堆叠结构,包括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所述各个模块堆叠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4个侧面,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的侧面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的顶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4个侧面,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的底面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的顶面接触,且相邻两层的模块相互垂直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单个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两个模块联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模块堆叠在一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模块堆叠在一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
100、第一类导水孔 110、第一端口 120、倾斜通道 130、第二端口
200、第二类导水孔 210、第一端口 220、倾斜通道 230、第二端口
300、第三类导水孔 310、第一端口 320、倾斜通道 330、第二端口
400、模块 410、顶面 420、底面 430、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其包括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的模块400,所述模块400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口、倾斜通道以及第二端口。
上述人工鱼礁由于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模块400,此类模块400便于鱼类生存、微生物挂膜。同时,人工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填料在需要处理的水域投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模块400上设置的导水孔都为倾斜设置,这样增加了水与模块400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且对于泥沙的沉淀效果有一定改善。
传统的模块上的导水孔是在模块上的两个对置的面直接垂直贯通,例如,垂直贯通顶面和底面。
但本实用新型不同,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模块400上的倾斜通道可由模块400的顶面410倾斜贯穿至底面420,或由模块400的顶面410倾斜贯穿至模块400的侧面430,或由模块400的侧面430倾斜贯穿至模块400的底面420。可以理解,也可以为其它倾斜设置方式。
由于模块400上的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是用于过水使用。上述这样倾斜设置模块400上的各个导水孔,有利于增加水域模块400内部的接触面积,因此有利于提高填料的利用率。且倾斜设置导水孔,还有利于泥沙进行沉淀。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400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400包括顶面410、底面420以及侧面430,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一类导水孔100,所述第一类导水孔100的第一端口11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顶面410,所述第一类导水孔100的第二端口13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底面420。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一类导水孔100的第一端口110位于顶面410的中心位置,第二端口130位于底面420。其它第一类导水孔100的第一端口110在顶面410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一类导水孔100的倾斜通道120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一类导水孔100的孔径相同。本布置形式依据浅层沉淀理论,有利于泥沙沉淀。
例如,如果顶面410设置有3个第一端口110,则其中一个第一端口110位于顶面410的中心位置,其它2个第一端口110分别位于中心位置的两侧,且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400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400包括顶面410、底面420以及侧面430,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二类导水孔200,所述第二类导水孔200的第一端口21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侧面430,所述第二类导水孔200的第二端口23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底面420。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二类导水孔200的第一端口210位于侧面430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二类导水孔200的第一端口210在侧面430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二类导水孔200的倾斜通道220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二类导水孔200的孔径相同。本布置形式依据浅层沉淀理论,有利于泥沙沉淀。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块400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400包括顶面410、底面420以及侧面430,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三类导水孔300,所述第三类导水孔300的第一端口31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顶面410,所述第三类导水孔300的第二端口330设置在所述模块400的侧面430。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三类导水孔300的第二端口330位于侧面430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三类导水孔300的第二端口330在侧面430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三类导水孔300的倾斜通道320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三类导水孔300的孔径相同。本布置形式依据浅层沉淀理论,有利于泥沙沉淀。
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类导水孔100、第二类导水孔200和第三类导水孔300可同时设置在同一个模块400上。
上述这样设置,孔洞斜向穿透模块400,贯通效果不局限于顶面410与底面420,整体模块400在顶面410、侧面430与底面420都有孔洞连通。斜向开孔与垂直孔洞相比,减少直流过水。相比直管增加水头损失,更有助于水从填料透过,提升填料利用率。类比斜管效果可用于沉淀池。上述模块400贯通面广,水平布置与垂直布置都可快速过水。且拼接方式多样化,不局限于同层搭接。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在将多个模块400联合使用时形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堆叠结构。其包括多个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的模块400,所述模块400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口、倾斜通道以及第二端口,所述各个模块400堆叠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模块400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400包括顶面410、底面420以及4个侧面430,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400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400的侧面430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400的顶面410接触。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模块400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400包括顶面410、底面420以及4个侧面430,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400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400的底面420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400的顶面410接触,且相邻两层的模块400相互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堆叠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堆叠方式。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块400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多功能人工鱼礁的模块400进行设置。也就是在立方体形状的模块400上可包括上述第一类导水孔100,第二类导水孔200以及第三类导水孔300。
可以理解,当模块400为其它形状时,也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倾斜设置的导水孔。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强化过水时水流与材料的接触,提升填料处理效果。倾斜的导水孔有助于泥沙沉淀效果。搭接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填料模块400的各个面。整体组合完成后,具有顺畅的管网,便于鱼类生存、微生物挂膜等。拓宽应用领域,可用于沉淀池、滤池等提升出水标准。方便拆卸、冲洗清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物质炭材料制成的模块,所述模块上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口、倾斜通道以及第二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一类导水孔,所述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顶面,所述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位于顶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一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在顶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一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一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二类导水孔,所述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侧面,所述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位于侧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二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在侧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二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二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导水孔包括第三类导水孔,所述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顶面,所述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模块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位于侧面的中心位置,其它第三类导水孔的第二端口在侧面成中心对称排布,各个第三类导水孔的倾斜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各个第三类导水孔的孔径相同。
8.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所述各个模块堆叠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4个侧面,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的侧面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的顶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礁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为立方体形状,所述模块包括顶面、底面以及4个侧面,各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分层设置,一层的各个模块的底面与另一层的对应模块的顶面接触,且相邻两层的模块相互垂直设置。
CN202020762016.7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Active CN212573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2016.7U CN212573887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2016.7U CN212573887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3887U true CN212573887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2016.7U Active CN212573887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3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0608B (zh) 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原位生物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212573887U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及堆叠结构
CN203144180U (zh) 复合型表流湿地的生境
CN202654787U (zh) 一种错流式叠片过滤器滤片
CN104787896A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08429938U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河道可适应水位变化的生态驳岸单体
CN208632201U (zh) 滤池布水板装置
CN107399833B (zh) 类潜流人工湿地型水处理系统
CN110616694A (zh) 一种组合式引水水渠
CN214360844U (zh) 一种长时效慢流速模块化生物滤槽
CN208632200U (zh) 滤池布水系统
CN208762964U (zh) 护坡块及铰链式护坡
JPS60243974A (ja) 燃料電池のガス分離板
CN210507313U (zh) 一种适应不同坡度的生态石笼
CN215801411U (zh) 一种河底组合生态砌块结构
CN216404140U (zh) 一种城市小景观生态微整治用人工湿地
CN213171675U (zh) 一种适用于浅窄型混杂水河道的多级水质生态净化系统
CN211892324U (zh) 一种应用于深水池塘的复合土工膜
LU501907B1 (en) Arrangement mode of artificial fish reefs
CN209891371U (zh) 一种新型污水池用的密封罩
CN211312451U (zh) 一种组合式引水水渠
CN212065238U (zh) 单层漂浮培加氧系统
CN209853820U (zh) 一种三维立体纤维水处理填料结构
CN205328840U (zh) 一种一体化处理的混凝土化粪池
CN110872151B (zh) 平板mbr导流板、膜组件及其反应器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