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2192U -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2192U
CN212572192U CN202020998339.6U CN202020998339U CN212572192U CN 212572192 U CN212572192 U CN 212572192U CN 202020998339 U CN202020998339 U CN 202020998339U CN 212572192 U CN212572192 U CN 212572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rocessing
data
rdss
interface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83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方勇
高峰
许祥滨
孙功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totop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83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2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2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2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馈线终端包括:设备主控装置,以及通过数据接口分别与设备主控装置连接的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设备通道切换装置,设备通道切换装置还通过数据接口分别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设备主控装置可在RDSS信号强度强于移动信号强度时,使设备通道切换装置建立RDSS信号处理装置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否则,使设备通道切换装置建立移动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配电网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设备主控装置通过信号强弱,使设备通道切换装置选择对应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电力数据,保证FTU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数据传输更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配网系统中,每一个柱上开关设备都要配备一套配电网自动化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FTU),实现对柱上开关的监控。然而,现有的FTU中的远程通信模块均采用移动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因移动通信方式受限于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在移动信号覆盖较差的地方,FTU终端不能和配电网自动化主站进行有效通信,使得FTU终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影响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可以解决现有FTU终端通过移动通信方式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不可靠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馈线终端,包括:设备主控装置,以及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连接的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设备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还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设备主控装置,用于在RDSS信号强度强于移动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一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或者,在所述移动信号强度强于所述RDSS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二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建立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或者,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时,建立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可选地,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RDSS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包括第一数据接口,所述RDSS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通过第一数据线物理连接,以将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
可选地,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所述RDSS数据接口还包括RDSS接口处理单元,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RDSS数据的数据类型属于场强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传输所述RDSS数据至主控单元。
可选地,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移动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包括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移动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接口通过第二数据线物理连接,以将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
可选地,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还包括移动信号电路单元,所述移动信号电路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传输的电力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可选地,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中频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一数据发送接口,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二中频接口、第二控制接口和第二数据发送接口,所述第一中频接口与所述第二中频接口采用并行接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发送接口采用单线串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接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采用串行外设接口进行连接。
可选地,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RDSS天线,所述RDSS天线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经由所述RDSS天线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可选地,所述馈线终端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和设备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电源装置用于为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和设备主控装置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馈线终端和配电网主站,所述馈线终端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设备主控装置同时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连接后,设备主控装置通过信号强弱,使设备通道切换装置选择对应信号处理装置传输待发送的电力数据,保证FTU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能够正常通信,使得FTU终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数据传输更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内部的一种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内部的另一种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设备主控装置、2-RDSS信号处理装置、3-移动信号处理装置、4-设备通道切换装置、5-电源装置、6-配电网主站;
11-第一数据线、12-第二数据线、13-主控单元13;
21-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1-RDSS模拟发射通道、212-数模转换器、213-RDSS模拟接收通道、214-模数转换器;22-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1-RDSS数字发射通道、222-RDSS数字接收通道、223-信号处理接口;23-RDSS接口处理单元、24-RDSS天线;
31-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32-移动天线;
51-电源管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馈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一种馈线终端,包括:设备主控装置1,以及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连接的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还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相连接;其中:
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用于在RDSS信号强度强于移动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一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或者,在所述移动信号强度强于所述RDSS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二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
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建立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或者,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时,建立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与所述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具体的,上述数据接口可以为虚拟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设备主控装置1则分别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建立无线信号连接或电路连接,也可以为实体的物理接口,如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设备主控装置1则分别与卫星无线电测定服务(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通过数据线建立物理连接,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解释说明,以物理接口为例进行解析说明。其中,设备主控装置1则分别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建立单向连接,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则分别与设备主控装置1、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建立双向连接。
具体的,上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可以为电流数据、电压数据、功率数据,对此不作限定,其由FTU终端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配电网主站。设备主控装置1在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建立连接后,可以获取由RDSS信号处理装置2接收到的RDSS信号强度,同时也可以获取到由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接收到的移动信号强度,并在RDSS信号强度强于移动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一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由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通过RDSS信号处理装置2建立FTU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数据连接,即为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RDSS信号处理装置2,由RDSS信号处理装置2将带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给配电网主站;或者,在移动信号强度强于RDSS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二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由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通过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建立FTU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数据连接,即为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由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配电网主站。其中,在移动信号强度与RDSS信号强度相等时,也可选用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来传输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其中,FTU终端还包括模块控制单元(图中未画出),其分别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通道切换装置4通过数据线建立物理连接,RDSS信号处理装置2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可将接收到的非场强类别的信号直接传输给模块控制单元,由模块控制单元根据信号生成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在通道切换装置4建立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时(即建立RDSS信号处理装置2或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与配电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将建立的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发送至模块控制单元,以使得模块控制单元可根据数据传输通道信息生成RDSS帧格式的待传输的电力数据,或者生成移动信号帧格式的待传输的电力数据。
在其他实施例中,馈线终端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通信终端建立连接,先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而后由通信终端进行转发至配电网主站,实现数据交互。但此时通信终端处包含的RDSS信号处理装置2与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则需要在通信模块上进行数据传输通道的切换,即在通信模块上同时集成RDSS信号处理装置2与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的切换功能。然而,有些情况下,RDSS信号处理装置2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是两个独立的装置或模块,比如像南方电网的箱式FTU终端,因为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里面集成了南方电网的网络安全协议(IPSEC)加密算法,其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需要单独列出,故切换无法做到在模块控制单元中实现,则必须在FTU终端处实现,即在FTU终端内部的设备主控装置1处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主控装置同时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和设备通道切换装置连接后,通过设备主控装置根据RDSS信号强度与移动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弱,使设备通道切换装置选择对应信号处理装置传输待传输的电力数据,达到在FTU终端处实现对最优信号处理装置传输的控制,保证FTU终端与配电网主站之间能够正常通信,使得FTU终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数据传输更可靠。
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RDSS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包括第一数据接口,所述RDSS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通过第一数据线11物理连接,以将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
具体的,上述第一数据接口(图中未画出)和RDSS数据接口(图中未画出)可均为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串口,通过USB数据线进行接口连接,以便设备主控装置1内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可先把来自RDSS信号处理装置2的场强数据放到UART的寄存器(临时内存块)中,再通过先入先出队列(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传送数据到CPU中,若是没有UART的fifo,传输的数据将变得杂乱无章,则CPU无法获取到正确的场强信号的场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UART数据接口建立RDSS信号处理装置与设备主控装置之间的连接,使得RDSS信号处理装置与设备主控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有序,进而稳定FTU终端的数据传输。
参照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还包括主控单元13,所述RDSS数据接口还包括RDSS接口处理单元23,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23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13连接,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23用于在所述RDSS数据的数据类型属于场强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传输所述RDSS数据至主控单元13。
具体的,主控单元13的核心是微处理器STM32F103RF,利用该微处理器的UART数据接口连接RDSS信号处理装置2,其包括芯片集成定时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USB,UART等多种功能,其微处理器所包含的功能最贴近于FTU终端内部设备主控装置1所需处理的功能,而选用其他模块的微处理器,要么功能不符合,要么功能缺失或还包括其余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其中,RDSS接口处理单元23可以为与RDSS数据接口建立信号连接而设置的单元模块,在RDSS接口处理单元23向设备主控装置1或向模块控制单元传输数据时,需先经过RDSS接口处理单元23;也可以为在RDSS数据接口处设置了逻辑判别程序,对此不作限定。其单元模块的作用和逻辑判别程序的作用均为在判别RDSS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属于场强数据时,将RDSS数据传输给设备主控装置1,在判别RDSS数据属于电力数据时,通过其余数据接口将RDSS数据传输给模块控制单元。
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包括移动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包括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移动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接口通过第二数据线12物理连接,以将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
具体的,移动数据接口(图中未画出)与第二数据接口(图中未画出)也可均为UART接口,其连接结构与作用也与上述RDSS数据接口与第一数据接口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作用类似,对此不在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控装置1还包括主控单元13,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还包括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所述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13连接。
具体的,上述主控单元13的核心也是微处理器STM32F103RF,上述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通过第二数据接口(图中未画出)与主控单元13连接的连接结构和作用,与RDSS接口处理单元23通过第一数据接口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连接的连接结构和作用类似,对此不在详细描述,同时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还通过移动数据接口与模块控制单元建立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模块控制单元发送的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其中,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内部包含通道切换单元41,其分别与RDSS接口处理单元23、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与主控单元13通过UART数据接口,使用数据线建立连接。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RDSS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以及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连接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
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用于接收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
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用于对所述传输的电力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上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为DA-T6芯片,上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为TD1100A芯片,其中DA-T6芯片包括RDSS模拟发射通道211、数模转换器212(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or,DAC)、RDSS模拟接收通道213和(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模数转换器214,TD1100A芯片包括RDSS数字发射通道221、RDSS数字接收通道222和信号处理接口223。在对待传输的对电力数据进行发射时,其中,信号处理接口223即为RDSS数据接口连接第一数据接口(RDSS接口处理单元23),可用于接收来自模块控制单元中的待传输的电力数据。此时,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即为RDSS帧格式的数据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与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均只对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做信号处理。例如,信号处理接口223还通过RDSS数字发射通道221连接DAC数模转换器212,用于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通过数字发射通道进发射至DAC数模转换器212中。其中,信号处理接口223的作用为将发射和接收讯号相隔离,保证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都能同时正常工作,而DAC数模转换器212可将电力数据对应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实现对数据的转换,而后由与DAC数模转换器212连接的RDSS模拟发射通道211对其进行扩频伪码相关处理进行发射。在RDSS信号处理装置2接收RDSS信号时,RDSS模拟接收通道213可对其进行扩频伪码相关处理,并将处理后的RDSS信号发送至与RDSS模拟接收通道213相连的ADC模数转换器214中,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而后将数字信号发射至RDSS数字接收通道222,并由RDSS数字接收通道222进行信号解调并将其发送至信号处理接口223,而后在经过RDSS数据接口中的RDSS接口处理单元23对数据进行判别后,将为场强类别的信号通过第一数据接口中的发送至主控单元13,或者,将为电力数据类别的信号通过其余数据接口发送至模块控制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中的RDSS模拟接收通道连接ADC模数转换器,而后连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中的RDSS数字接收通道和信号处理接口,实现馈线终端对RDSS信号的接收处理,且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内部的RDSS数字发射通道连接模拟信号处理单元的DAC数模转换器,而后连接RDSS模拟发射通道,实现馈线终端对RDSS信号的发射处理,使得FTU终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之间数据可通过馈线终端进行传输,保证二者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包括第一中频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一数据发送接口,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包括第二中频接口、第二控制接口和第二数据发送接口,所述第一中频接口与所述第二中频接口采用并行接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发送接口采用单线串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接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采用串行外设接口进行连接。
具体的,参照图5,第一中频接口和第二中频接口均为数字中频接口采用并行接口形式进行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之间单向连接,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为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采用串行外设接口进行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之间的双向连接,第一数据发送接口与第二数据发送接口采用单线串口形式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的单向连接。其中,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的之间的连接具体为数字中频接口D3~D0、50MHz同步时钟、SPI控制接口以及数据发送接口。数据格式为有符号数据,其中D3表示符号位,D2~D0为数据位。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通过该接口将收到的信号经过ADC处理后交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进行相关信号处理及信号提取;发射数据接口采用单线串口形式,发送数据位串行数据。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通过该接口将发送的数据经过DAC处理后交给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进行数据调制,接着送入发射通道;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向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提供基准的50MHz同步时钟,以实现数据交互时的时间同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和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之间通过SPI接口连接,其中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作为SPI接口的主设备,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作为SPI接口的从设备;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2可通过SPI接口对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进行状态监测及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接口将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建立连接,使得RDSS信号处理装置可对接收到的RDSS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主控单元发送至FTU终端,和对来自模块控制单元的待传输的电力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至配电网主站,实现FTU终端与配电网自动化主站之间数据可有效通过馈线终端进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RDSS信号处理装置2包括RDSS天线24,所述RDSS天线24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连接,经由所述RDSS天线24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具体的,RDSS信号需由RDSS天线24进行传输,其中RDSS天线24可通过物理接口的形式与模拟信号处理单元21进行物理连接。另外,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其也包括移动天线32,其与移动信号电路单元31也可采用物理接口进行连接,对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馈线终端还包括电源装置5,所述电源装置5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和设备主控装置1连接,所述电源装置5用于为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2、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和设备主控装置1提供电源。具体的,电源装置5包括电源管理单元51,其中,电源管理单元51分别与RDSS信号处理装置2、移动信号处理装置3、设备通道切换装置4和设备主控装置1之间的各个单元通过电路进行电连接。
参照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馈线终端和配电网主站6,所述馈线终端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其中,馈线终端与配电网主站6之间可通过移动天线32或RDSS天线24建立信号连接,使得馈线终端与配电网主站6之间数据可有效通过馈线终端进行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控装置,以及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连接的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设备通道切换装置,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还通过相应的数据接口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和移动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其中:
所述设备主控装置,用于在RDSS信号强度强于移动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一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或者,在所述移动信号强度强于所述RDSS信号强度时,发送第二指令至设备通道切换装置;
所述设备通道切换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建立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与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或者,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指令时,建立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与所述配电网主站之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RDSS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包括第一数据接口,所述RDSS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通过第一数据线物理连接,以将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所述RDSS数据接口还包括RDSS接口处理单元,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RDSS接口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RDSS数据的数据类型属于场强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接口传输所述RDSS数据至主控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移动数据接口,所述设备主控装置包括第二数据接口,所述移动数据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接口通过第二数据线物理连接,以将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连接至所述设备主控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控装置还包括主控单元,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还包括移动信号电路单元,所述移动信号电路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并将所述待传输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传输的电力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中频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一数据发送接口,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二中频接口、第二控制接口和第二数据发送接口,所述第一中频接口与所述第二中频接口采用并行接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接口与所述第二数据发送接口采用单线串口形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接口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采用串行外设接口进行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包括RDSS天线,所述RDSS天线与所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经由所述RDSS天线将转换后的电力数据传输至所述配电网主站。
9.如权利要求1-5或7-8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终端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和设备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电源装置用于为所述RDSS信号处理装置、所述移动信号处理装置和设备主控装置提供电源。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馈线终端和配电网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终端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
CN202020998339.6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212572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8339.6U CN21257219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8339.6U CN21257219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2192U true CN212572192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8339.6U Active CN21257219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2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8844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
US6633583B1 (en) 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 receiver
US6931659B1 (en) Cable modem hav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N102596632B (zh) 用于在第一站和第二站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325588A (zh) 利用电力线分发无线信号,增大无线覆盖范围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02256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接入的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EP26006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signals via coaxial line
CN103023534A (zh) 电力无线通信系统
CN212572192U (zh) 一种馈线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11063180A (zh) 基于LoRa的远程抄表方法
CN207732991U (zh) 基于LoRa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器
CN212305334U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系统
CN212305331U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系统
CN217693719U (zh) 一种监听定位设备、系统及车辆
CN212305333U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9889235A (zh) 一种5g终端系统
CN203912045U (zh) 自适应多种调制方式的数字转发中继调制解调器
CN113746217B (zh) 基于趋势判断的无线设备匹配通讯方法及系统与电子设备
CN203722617U (zh) 通用电台数据传输模块及适配器
CN107026677A (zh) 一种基于三相电的电表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US20040137942A1 (en) Data gathering bus terminal controlled and monitored remotely using R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data gathering system using the bus terminal
CN206313798U (zh) 一种实现多种传输信号相互转换的通信系统
CN101150793B (zh) 无线式共享天线的电子装置及无线式共享天线的方法
CN214746354U (zh) 电力载波通信系统及空调系统
CN112636807B (zh) 基带拉远传输装置、基站、拉远覆盖单元及无线覆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