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0667U -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0667U
CN212570667U CN202021141707.1U CN202021141707U CN212570667U CN 212570667 U CN212570667 U CN 212570667U CN 202021141707 U CN202021141707 U CN 202021141707U CN 212570667 U CN212570667 U CN 212570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copper bars
square
winding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17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飞
潘立总
黄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Liming Yun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Liming Yun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Liming Yun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Liming Yun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17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0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0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0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减小了方形电感器体积。本实用新型包括方形磁芯、至少两个第一U型铜排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铜排;第一U型铜排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一、第二端部,第一U型铜排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方形磁芯的一侧;第一连接铜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U型铜排的第一端部相连接,第一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U型铜排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使第一U型铜排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绕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U型铜排和第一连接铜排,可减小绕组的圈数线圈之间的分布电容,有效地增加滤波效果,同时配合方形磁芯,能够增加空间利用率,在同等工作电流情况下,使方形电感器为常规体积的一半。

Description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线圈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常规大功率电感器设计需要设计铜线或扁线,从而导致整体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同时大功率电感器因大电流原因,其线径通常设计为扁线密绕或者多股绞合线结构,导致铜损很高,成本也很高;应用于充电桩时,方形电感器主要功能为EMI滤波作用,在大功率的工作电流下,还需要方形电感器的阻抗性能较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形电感器,在同等工作电流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方形电感器体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方形电感器的充电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包括方形磁芯、至少两个第一U型铜排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铜排;所述方形磁芯的中部为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的第一U型铜排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所述方形磁芯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的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绕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U型铜排和第一连接铜排形成的绕组,可减小绕组的圈数和绕组线圈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有效地增加滤波效果,在同时配合方形磁芯,能够增加空间利用率,从而在同等工作电流情况下,使方形电感器为常规电感器体积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U型铜排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铜排,至少两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的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所述方形磁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的第三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的第四端部相连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绕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或第二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四个连接插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所述引脚铜排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插孔内并贯穿所述连接插孔,所述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以及所述第四端部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第一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两个连接插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所述引脚铜排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插孔内并贯穿所述连接插孔,所述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U型铜排和第一连接铜排形成的绕组,可减小绕组的圈数和绕组线圈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有效地增加滤波效果,在同时配合方形磁芯,能够增加空间利用率,从而在同等工作电流情况下,使方形电感器为常规电感器体积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方形电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方形电感器的第一U型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方形电感器的第一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示出的方形电感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方形磁芯100、第一U型铜排200、第一端部210、第二端部220、第一连接铜排300、第二U型铜排400、第三端部410、第四端部420、第二连接铜排500、底座600、引脚铜排7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形电感器,包括方形磁芯100、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以及四个第一连接铜排300;方形磁芯100的中部为通孔;三个的第一U型铜排200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方形磁芯100的一侧;第一连接铜排30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U型铜排200的第一端部210相连接,第一连接铜排30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U型铜排200的第二端部220相连接,使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绕组。
可以想到的是,第一U型铜排200以及第一连接铜排300的数量可以根据方形电感器的工作性能要求进行设定,同时,第一U型铜排200以及第一连接铜排300的尺寸也可以根据方形电感的工作性能进行设计,具体的设计过程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此次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铜排300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铜排300之间相互平行。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连接铜排300保持平行的状态,可使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的底部相互之间也是保持平行的状态,从而可使第一绕组的安规距离增大,从而使产品结构稳定性加强,减小线圈层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提高电感器的阻抗性能,并大大的节约了成品成本。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600,底座600上设有两个连接插孔以及与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700,引脚铜排700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连接插孔内并贯穿连接插孔,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引脚铜排700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和四个第一连接铜排300,故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均为首尾两个第一连接铜排300的端部,故两个引脚铜排700分别与首尾两个对应的第一连接铜排300连接。利用底座600和引脚铜排700,在安装使用方形电感器时,可对方形电感器进行定位,同时可以通过引脚铜排700与第一绕组实现电性连接,有效地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10、第二端部220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第一连接铜排300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定位槽内。设置定位槽,可以方便第一连接铜排300进行定位连接,从而提高第一绕组的组装效率。
可以想到的是,在引脚铜排700与第一连接铜排300的连接处也可设置相同的定位槽,从而提高第一绕组与引脚铜排700的组装效率。
参考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以及四个第二连接铜排500,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的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三端部410和第四端部420,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方形磁芯100的另一侧;第二连接铜排50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U型铜排400的第三端部410相连接,第二连接铜排50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U型铜排400的第四端部420相连接,使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绕组。同时设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则方形电感器则形成一个方形共模电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铜排300至少有两个或第二连接铜排500至少有两个时,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铜排300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铜排500之间相互平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铜排300和第二连接铜排500均设有四个,四个第一连接铜和四个第二连接铜排500排保持平行的状态,可使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和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的底部相互之间也是保持平行的状态,从而可使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安规距离增大,从而使产品结构稳定性加强,减小线圈层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提高电感器的阻抗性能,并大大的节约了成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600,底座600上至少设有四个连接插孔以及与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700,引脚铜排700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连接插孔内并贯穿连接插孔,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引脚铜排700相连接,第二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引脚铜排700相连接。具体地,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底座600上设有四个连接插孔以及四个与对应的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700,同时本实施例采用了三个第一U型铜排200和四个第一连接铜排300、及三个第二U型铜排400和四个第二连接铜排500,故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均为首尾两个第一连接铜排300的端部,而第二绕组的首尾两端均为首尾的两个第二连接铜排500,故四个引脚铜排700分别与首尾两个对应的第一连接铜排300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铜排500连接。利用底座600和引脚铜排700,在安装使用方形电感器时,可对方形电感器进行定位,同时可以通过引脚铜排700分别与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实现电性连接,有效地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10、第二端部220、第三端部410以及第四端部420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第一连接铜排300的两端和第二连接铜排500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定位槽内。
可以想到的是,在对应的引脚铜排700分别与第一连接铜排300和第二连接铜排500的连接处也可设置相同的定位槽,从而提高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与引脚铜排700的组装效率。
可以想到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铜排、U型铜排以及引脚铜排7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加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方形电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形传感器或充电桩,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U型铜排200和第一连接铜排300形成的绕组,可减小绕组的圈数和绕组线圈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有效地增加滤波效果,在同时配合方形磁芯100,能够增加空间利用率,从而在同等工作电流情况下,使方形电感器为常规电感器体积的一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方形磁芯,中部为通孔;
至少两个第一U型铜排,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所述方形磁芯的一侧;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铜排,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的第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U型铜排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二U型铜排,开口两端分别为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朝同一方向扣合于所述方形磁芯的另一侧;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铜排,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的第三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的第四端部相连接,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U型铜排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或第二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四个连接插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所述引脚铜排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插孔内并贯穿所述连接插孔,所述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以及所述第四端部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两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铜排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铜排之间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两个连接插孔以及与所述连接插孔相匹配的引脚铜排,所述引脚铜排的一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插孔内并贯穿所述连接插孔,所述第一绕组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引脚铜排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顶端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铜排的两端分别置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形电感器。
CN202021141707.1U 2020-06-18 2020-06-18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Active CN212570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1707.1U CN212570667U (zh) 2020-06-18 2020-06-18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1707.1U CN212570667U (zh) 2020-06-18 2020-06-18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0667U true CN21257066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1707.1U Active CN212570667U (zh) 2020-06-18 2020-06-18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06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3494A (zh) * 2021-08-04 2021-10-22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工件的磁力探伤装置
WO2023056956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斯特华(佛山)磁材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3494A (zh) * 2021-08-04 2021-10-22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工件的磁力探伤装置
WO2023056956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斯特华(佛山)磁材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70667U (zh) 方形电感器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CN215119158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切断单元
CN113517776B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05048660A (zh) 一种拼接式的电机定子
CN215452605U (zh) 定子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3519533U (zh) 一种内外串联线圈的电感
CN201355713Y (zh) 电连接器
CN204442032U (zh) 一种拼接式的电机定子
CN209786063U (zh) 一种侧出接线端子、铅酸蓄电池盖及铅酸蓄电池
CN220527877U (zh) 滤波器、车用逆变器和车辆
CN216749570U (zh) 一种分层抽屉式变压器骨架
CN106057438B (zh) 一种扁线立绕型大电流功率电感
CN201017759Y (zh) 变压器结构
CN216214257U (zh) 一种插座
CN220653074U (zh) 一种提升感应电机综合特性的转子端环
CN212967372U (zh) 线圈骨架结构
CN212967359U (zh) 磁集成变压器及具有其的车载电源
CN205069965U (zh) DK-10p连接器
CN215300296U (zh) 方形定子铁芯
CN216389648U (zh) 一种电池电芯连接机构及电芯模块
CN210744385U (zh) 一种电源和信号混装扁线
CN115719670A (zh) 共模电感器
CN216981640U (zh) 电机定子和电机总成
CN213212532U (zh) 一种电连接器导向柱的加强结构以及一种电连接器
CN217545692U (zh) 定子结构及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