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5879U - 炉头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炉头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5879U
CN212565879U CN202020708161.7U CN202020708161U CN212565879U CN 212565879 U CN212565879 U CN 212565879U CN 202020708161 U CN202020708161 U CN 202020708161U CN 212565879 U CN212565879 U CN 21256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pipe
gas
air
air passag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81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相权
苏勇杰
刘华荣
周玉琦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81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5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头及燃烧器,该炉头包括外引射管、内引射管、环形气道和内环座;内引射管与内环座连通,外引射管与环形气道连通,环形气道环绕内环座设置,且两者同心,环形气道上均匀连通设有多个出气口;外引射管包括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一端与本体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气道连通,用于提高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本实用新型过设置延伸部将外引射管进行加长,有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同时通过设置环形气道,使整个燃烧器具有较小的腔体,既避免了由于燃烧器较大腔体引起的回火噪音问题,又节省了材料,并在环形气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口,使预混后的燃气可以稳定流出,从而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存在的低能效、低负荷的问题。

Description

炉头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炉头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大气式燃气灶中,碍于灶具内部空间固定的体积限制,燃烧器的引射管基本都是延伸至炉头后直接与炉头接通。这样就产生如下缺陷,引射管的进气口到连接炉头处的出气口的距离被限制在较小的长度内,燃气和空气在较短的引射通道中得不到充分的混合,从而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率,造成燃气灶低效能、低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头,通过设置环形气道,以及通过设置延伸部将外引射管进行加长,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存在的低能效、低负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上述炉头的燃烧器,通过应用上述炉头,使整个燃烧器具有较小的腔体,既避免了回火噪音问题,又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炉头,包括外引射管、内引射管、环形气道和内环座;
所述外引射管与所述内引射管并列设置,所述内引射管与所述内环座连通,所述外引射管与所述环形气道连通,所述环形气道环绕所述内环座设置,且两者同心,所述环形气道上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出气口;
所述外引射管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一端与所述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气道连通,用于提高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
优选地,所述外引射管的长度为160~178mm。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上靠近所述外引射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上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的周向0~135°,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的周向0~45°,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对应的圆心角为45°~18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口内设置有用于减少离焰现象的筛网。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的个数为3~4个。
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上述炉头以及连接件、点火针、分火器和火盖,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内环座上,且与所述环形气道连接,所述点火针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分火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所述火盖包括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外火盖匹配设置于所述分火器上,所述内火盖匹配设置于内环座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基体、环绕所述基体设置的出气管以及点火针安装孔,所述基体与所述内环座外径相匹配,所述点火针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相匹配,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分火器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气管对应,且能够密封连接的出气管座,所述出气管座顶部开口,且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燃气流量的阻流片,所述分火器上位于所述阻流片两侧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分火器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装配间隙避免晃动的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炉头通过设置延伸部将外引射管进行加长,有效的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使燃气与空气一次预混更加均匀;同时通过设置环形气道,使整个燃烧器具有较小的腔体,既避免了由于燃烧器较大腔体引起的回火噪音问题,又节省了材料,并在环形气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口,使预混后的燃气可以稳定流出,从而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存在的低能效、低负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在另一个视角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炉头中标注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设置角度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的装配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分火器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分火器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燃烧器中对应图11中A部分,即阻流片的放大图。
图中:1、外引射管;11、本体;12、延伸部;2、内引射管;3、环形气道;4、内环座;5、出气口;51、第一出气口;52、第二出气口;6、连接件;61、基体;62、出气管;63、点火针安装孔;7、点火针;8、分火器;81、出气管座;82、阻流片;83、支脚;9、火盖;91、外火盖;92、内火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炉头,如图1~图5所示,包括外引射管1、内引射管2、环形气道3和内环座4;
所述外引射管1与所述内引射管2并排设置,且通过固定脚柱连接,所述内引射管2与所述内环座4连通,所述外引射管1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通,所述环形气道3环绕所述内环座4设置,且两者同心,所述环形气道3上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出气口5;
所述外引射管1包括本体11和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一端与所述本体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通,用于提高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
具体结构为,如图1和图2所示,外引射管1与内引射管2并排设置,内引射管2上的燃气出口位置与内环座4连通,外引射管1的燃气出口位置与环形气道3连通,同时环形气道3环绕所述内环座4设置,这样,环形气道3既可以使外引射管1的燃气流出,又可以有效减小燃烧器的腔体;
具体实施中,环形气道3可以为圆心角为180°的环形。
同时,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外引射管的引射能力,将外引射管1设置为由本体11和延伸部12组成的结构,延伸部12设置在外引射管1上扩压段部分,即延伸部12设置于本体11和环形气道3之间,作为气体进入环形气道3之前的过渡,同时也使外引射管1的长度加长,从而使燃气与空气依次预混更加均匀。
如图3所示,延伸部12与本体11对接,为了避免出现气道突然变窄的情况,延伸部12与本体11之间的角度可以为90°~180°,也就是延伸部12与本体11接触的端部到另一端部可以是直线延伸,也可以是平滑角度过渡,本实用新型按照180°的角度进行;所述延伸部12为圆形或者方形。
为了尽可能加长外引射管1,提高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所述外引射管1的长度为160~178mm。
如图1和图2所示,将出气口5设置在环形气道3上,即沿着环形气道3的延伸方向进行均匀分布,也就是从环形气道3与外引射管1接触的端部向着环形气道3的另一个端部的方向进行排布,这样可以保持预混燃气气流稳定进入火盖燃烧,使得预混燃气均匀进入火盖燃烧腔体,同时多个出气口5还可以起到固定分火器的作用;
具体实施中,出气口可以设置为圆形,这样相比于异形更加易于加工。
具体实施中,出气口5可以为两个,或者是3~4个;这样多个出气口5的设置,既兼顾了装配的可制造性,又相比于单个出气口来说,燃气压力和速度分布更加均匀。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出气口5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所述第一出气口51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3上靠近所述外引射管1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口52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3上另一侧。
为了保证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的气流在分火器中不发生干扰,即保证燃烧器的性能,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出气口51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135°,所述第二出气口52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45°,两个所述出气口5之间,即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之间的弧对应的圆心角为45°~180°。
具体为,第一出气口51可以设置在环形气道3与外引射管1连接的端部,也可以从该端部向着逐渐远离该端部的方向设置,即向着靠近第二出气口52的方向设置,第一出气口51远离上述端部的最远设置位置与环形气道3的上述端部两个点之间的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35°,也就是以环形气道3上与外引射管1接触的端部为起点,向着第二出气口52的方向,环形气道3上对应135°的弧线部分,第一出气口51可以垂直设置在该弧线部分内的任意位置,即所述第一出气口51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135°;
第二出气口52可以设置在环形气道3远离外引射管1的端部,也可以从该端部向着靠近外引射管1的方向设置,即向着靠近第一出去口51的方向设置,第二出气口52靠近所述外引射管1的最近设置位置与环形气道3远离外引射管1的端部两个点之间的弧对应的圆心角为45°,也就是以环形气道3上远离外引射管1的端部为起点,向着第一出气口51的方向,环形气道3上对应45°的弧线部分,第二出气口52可以垂直设置在该弧线部分内的任意位置,即所述第二出气口52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45°;
同时,在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设置过程中,需要保证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之间的弧对应的圆心角为45°~180°,也就是第一出气口51与第二出气口52之间的夹角为45°~180°,这样,能够有效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的气流在分火器相互干扰。
为了减少离焰现象,所述第一出气口51内设置有用于减少离焰现象的筛网,因为第一出气口51离外引射管1较近,气流速度快,此时需要增加筛网结构,而第二出气口52的气流速度相对较慢,不需要设置筛网,这样,根据气流速度调整筛网的设置,有效减少了离焰现象。
工作过程:用户在使用上述炉头时,空气和燃气在外引射管1的本体11和延伸部12内进行预混,预混后的燃气进入到环形气道3内,然后通过环形气道3上的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流出,稳定进入火盖进行燃烧;内引射管2内预混后的燃气进入到内环座4内,到达对应的火盖进行燃烧。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延伸部将外引射管进行加长,有效的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的能力,使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更加均匀;同时通过设置环形气道,使整个燃烧器具有较小的腔体,既避免了由于燃烧器较大腔体引起的回火噪音问题,又节省了材料,并在环形气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口,使预混后的燃气可以稳定进入火盖中进行燃烧,从而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存在的低能效、低负荷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还通过对外引射管的长度进行限定,尽可能保证外引射管的使用效果;通过对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气流在分火器中不发生干扰,且通过在第一出气口内设置筛网,有效减少了离焰现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如图7和图8所示,该燃烧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炉头以及连接件6、点火针7、分火器8和火盖9,所述连接件6套设在所述内环座4上,且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接,所述点火针7设置于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分火器8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
所述火盖9包括外火盖91和内火盖92,所述外火盖91匹配设置于所述分火器8上,所述内火盖92匹配设置于内环座4上。
这样,通过实施例1的炉头使整个燃烧器的腔体变小,避免较大燃烧器腔体引起的回火噪音问题;同时通过连接件6可以支撑分火器8。
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件6包括基体61、环绕所述基体61设置的出气管62以及点火针安装孔63,所述基体61与所述内环座4外径相匹配,所述点火针安装孔63设置于所述基体61上,所述出气管62与所述出气口5相匹配,且一一对应。
同时,连接件6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实施例1的炉头安装的螺钉孔,以及用于固定盛液盘的螺钉孔。
这样,在安装过程中,基体61套设在内环座4外,且将出气管62与出气口5一一对应,出气管62的顶面能够与分火器8密封连接,提高密封安全性;而且圆形的出气管62相比于现有的异形出气口更加易于加工。
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分火器8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气管62对应,且能够密封连接的出气管座81,所述出气管座81顶部开口,且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燃气流量的阻流片82,所述分火器8上位于所述阻流片82两侧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道。
如图10所示,分火器8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其装配时的间隙,避免晃动的支脚83。
具体为,出气管62与出气管座81密封连接,且连接后,出气管座81与连接件6的轴向留有一定间隙;出气管座8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阻流片82,阻流片82两侧还设置有进气通道,这样,气流通过阻流片82两侧的通道进入分火器8的气道。
如图12所示,阻流片82上设置有10个直径为3.5mm的出气孔,用于控制燃气的流量。
具体实施中,阻流片82上出气孔的数目和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且阻流片82可以在制造过程中与分火器8一体成型。
工作过程:用户在使用上述燃烧器时,空气和燃气在外引射管1的本体11和延伸部12内进行预混,预混后的燃气进入到环形气道3内,然后通过环形气道3上的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流出,内引射管2内预混的燃气进入到内环座4内,然后稳定进入分火器8中,接着对应进入外火盖91和内火盖92进行燃烧。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炉头中环形气道的设置,使整个燃烧器具有较小的腔体,既避免了由于燃烧器较大腔体引起的回火噪音问题,又节省了材料,并在环形气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口,使预混后的燃气可以稳定进入火盖中进行燃烧,从而解决了现有燃气灶存在的低能效、低负荷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还通过分火器中出气管座和连接件中出气管的对应设置,增加了出气密封性,且圆形的出气口相比于异形出气口更加易于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引射管(1)、内引射管(2)、环形气道(3)和内环座(4);
所述内引射管(2)与所述内环座(4)连通,所述外引射管(1)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通,所述环形气道(3)环绕所述内环座(4)设置,且两者同心,所述环形气道(3)上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出气口(5);
所述外引射管(1)包括本体(11)和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一端与所述本体(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通,用于提高燃气与空气的一次预混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射管(1)的长度为160~17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5)包括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所述第一出气口(51)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3)上靠近所述外引射管(1)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口(52)设置于所述环形气道(3)上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51)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135°,所述第二出气口(52)设置范围为所述环形气道(3)的周向0~45°,所述第一出气口(51)和所述第二出气口(52)之间对应的圆心角为45°~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51)内设置有用于减少离焰现象的筛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5)的个数为3~4个。
7.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炉头以及连接件(6)、点火针(7)、分火器(8)和火盖(9),所述连接件(6)套设在所述内环座(4)上,且与所述环形气道(3)连接,所述点火针(7)设置于所述连接件(6)上,所述分火器(8)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
所述火盖(9)包括外火盖(91)和内火盖(92),所述外火盖(91)匹配设置于所述分火器(8)上,所述内火盖(92)匹配设置于内环座(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基体(61)、环绕所述基体(61)设置的出气管(62)以及点火针安装孔(63),所述基体(61)与所述内环座(4)外径相匹配,所述点火针安装孔(63)设置于所述基体(61)上,所述出气管(62)与所述出气口(5)相匹配,且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8)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气管(62)对应,且能够密封连接的出气管座(81),所述出气管座(81)顶部开口,且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燃气流量的阻流片(82),所述分火器(8)上位于所述阻流片(82)两侧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8)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装配间隙避免晃动的支脚(83)。
CN202020708161.7U 2020-04-30 2020-04-30 炉头及燃烧器 Active CN21256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8161.7U CN212565879U (zh) 2020-04-30 2020-04-30 炉头及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8161.7U CN212565879U (zh) 2020-04-30 2020-04-30 炉头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5879U true CN212565879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0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8161.7U Active CN212565879U (zh) 2020-04-30 2020-04-30 炉头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5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65879U (zh) 炉头及燃烧器
CN111503664A (zh) 炉头及燃烧器
CN210118774U (zh) 一种用于燃气发动机的燃气喷嘴
CN108332205A (zh) 一种双腔直喷燃烧器的引射结构
CN211822365U (zh) 一种可调节型低氮平焰燃烧器
CN210624923U (zh) 一种燃气炉系统
CN112128761A (zh) 一种浸没式低氮燃气燃烧装置
CN1109666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219367600U (zh) 一种燃烧室
CN212565781U (zh) 烧嘴头及新型燃烧器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4060804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924347U (zh) 一种燃气燃烧头及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CN21738293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619524U (zh) 垂直混合烧嘴头和燃烧器
CN212319697U (zh) 一种喷嘴、燃烧器及烹饪设备
CN220817737U (zh) 具有多个分火器的燃烧器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901611U (zh) 辅助混气式炉头
CN108332199A (zh) 一种将燃气与助燃风预先混合的燃烧器
CN21768498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583210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716215U (zh) 一种燃烧炉
CN216619827U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
CN212319713U (zh) 燃烧器和具有燃烧器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