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3251U -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3251U
CN212563251U CN202021448784.1U CN202021448784U CN212563251U CN 212563251 U CN212563251 U CN 212563251U CN 202021448784 U CN202021448784 U CN 202021448784U CN 212563251 U CN212563251 U CN 212563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waterproof layer
water
waterproof
secondary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87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伟
马志富
杨昌贤
夏勇
马云飞
段铮
王喆
张弛
李岩巍
韩璐
席博阳
易志伟
刘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4487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3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3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3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采用由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和强渗透性围岩区,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处的防水层和二次衬砌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结构内部的止水带,构建第三道阻水区。本实用新型使得使用者对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实现分区防水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且方便隧道运营期的维修养护。

Description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隧道的长度越来越长,而隧道是一种埋置于地下的管状构筑物,其使用功能的实现不可避免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而长大隧道沿纵向的水文地质环境常常可能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差异,此时,通常需结合隧址区不同段落的地下水发育特征采取与之匹配的分区防水技术控制或减少地下水沿隧道纵向渗流,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的目的。
目前隧道常用的分区防水做法是围绕隧道结构的接缝防水,沿结构环向接缝处在隧道防水层内侧粘贴或焊接垂直于防水层的止水带或隔水肋,并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高度和刚度与后浇筑的模筑混凝土衬砌形成整体,从而形成围绕衬砌接缝的一个防水分隔,使进入防水层的渗水只能在相邻止水带或隔水肋间的一模衬砌内纵向窜流,确保某一区段的隧道出现渗漏水时,不会影响其他分区,并方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而工程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隧道结构分区防水设计可能因分隔防水单元的止水带或隔水肋与防水层侧的连接困难而难以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形成密不透水的防水分隔环而影响隧道的防水效果;此外,当地层中的高压地下水持续穿透防水层,并与一个防水单元内的衬砌长期保持接触时,也可能会产生渗漏问题,从而影响隧道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尤其适合使用者可以实现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的分区防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采用由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和强渗透性围岩区,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处的防水层和二次衬砌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结构内部的止水带,构建第三道阻水区。
优选的止水带为大厚度、高凸起的结构构造型式。
优选的,防水层设置在二次衬砌的外轮廓,且防水层与初期支护件设置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
在初期支护与防水层间的密贴,可采用防水层专用铺挂台车沿二次衬砌的外轮廓敷设防水层,然后在防水层与初期支护间的凹凸面间压注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的方法,实现防水层与初期支护的完全密贴。
第一道阻水区采取的径向注浆纵向加固范围一般不得少于一模二次衬砌的长度,其径向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本体开挖轮廓线外5m~8m的范围。
通过上述阻水区的设置,形成暗挖隧道结构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对地下水不同发育情况下暗挖隧道实现分区防水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且方便隧道运营期的维修养护,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衬砌结构分区防水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隧道 2、第一道阻水区 3、二次衬砌环向接缝
4、初期支护 5、二次衬砌 6、防水层
61、止水带 62、充填材料 7、弱渗透性围岩区
8、强渗透性围岩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1采用由初期支护4、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7和强渗透性围岩区8,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隧道1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2;在初期支护4与防水层6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3处的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6、面部凸起嵌入二次衬砌5结构内部的止水带61,构建第三道阻水区。
优选的止水带61为大厚度、高凸起的结构构造型式。
优选的,防水层6设置在二次衬砌5的外轮廓,且防水层6与初期支护4件设置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62。
第一道阻水区2采取的径向注浆纵向加固范围一般不得少于一模二次衬砌5的长度,其径向加固范围一般为隧道本体1开挖轮廓线外5m~8m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包括隧道(1)采用由初期支护(4)、防水层(6)和二次衬砌(5)组成的复合式衬砌,洞身位于弱渗透性围岩区(7)和强渗透性围岩区(8),其特征在于:在强渗透性地层与弱渗透性地层的分界处采用径向注浆对所述隧道(1)轮廓线外一定范围的围岩加固,构建第一道阻水区(2);在所述初期支护(4)与所述防水层(6)之间采取密封材料充填,构建第二道阻水区;在二次衬砌环向接缝(3)处的所述防水层(6)和所述二次衬砌(5)之间,采用背贴于所述防水层(6)、面部凸起嵌入所述二次衬砌(5)结构内部的止水带(61),构建第三道阻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61)为大厚度、高凸起的结构构造型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设置在所述二次衬砌(5)的外轮廓,且所述防水层(6)与所述初期支护(4)件设置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62)。
CN202021448784.1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Active CN212563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784.1U CN212563251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784.1U CN212563251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3251U true CN212563251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8784.1U Active CN212563251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3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1197B (zh) 一种盾构管片及其在盾构空推通过矿山法隧道中的施工方法
CN104358575B (zh) 一种富水砂层泥水盾构始发密封装置及始发密封控制方法
CN103256052B (zh) 一种整体直中墙式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
CN206722878U (zh) 一种矿用轻型充填挡墙
CN206942783U (zh) 一种盾构管片
CN108952732B (zh) 一种适用于富水断层破碎带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
CN203174616U (zh) 一种粘土地基降水节水系统
CN104099943A (zh) 地下连续墙与废弃地下人防工程交会处理方法
CN204080789U (zh) 地下连续墙墙幅缺口的修补结构
CN105019919A (zh) 用于传输流体的隧洞及其施工方法
CN107091101A (zh) 海域中部矿山盾构交接隧道叠合型接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421497A (zh) 复合围护体系中基础底板与地墙连接节点的防水施工方法
CN108266205A (zh) 利用复合管节结构实施非开挖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11779503A (zh)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CN112081607B (zh)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与防排水联合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2563251U (zh) 一种暗挖隧道三重阻隔式分区防水结构
CN111594184A (zh) 一种用于洞口偏压隧道的主洞开挖方法
CN206655715U (zh) 一种隧道高效排水装置
CN106869962A (zh) 一种盾构管片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61121U (zh) 一种装配式隧道接头形式
CN111485909B (zh) 一种凸形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113513A (zh) 一种防渗水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384161U (zh) 一种盾构机始发洞门密封止水装置
CN207829918U (zh) 一种在衬砌与地层间设置防水膜的隧道断面构造
CN212427014U (zh) 一种层间错动带防渗处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