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7478U -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 Google Patents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7478U
CN212547478U CN202021727328.0U CN202021727328U CN212547478U CN 212547478 U CN212547478 U CN 212547478U CN 202021727328 U CN202021727328 U CN 202021727328U CN 212547478 U CN212547478 U CN 212547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air
humidity
mattress
mattres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73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英
罗椅民
殷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73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7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7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7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按摩机构、温湿度调节机构、升降机构、翻身机构和侧偏调节机构,按摩机构、温湿度调节机构、侧偏调节机构分别位于床垫本体内部,按摩机构位于温湿度调节机构的上方,温湿度调节机构位于侧偏调节机构的上方,升降机构、翻身机构分别位于床垫本体的底端。升降机构和翻身机构各分两组分别设置。按摩机构包括电磁阀、按摩开关、气仓、按摩气囊,按摩气囊位于床垫本体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帮助改变姿势、保持微环境舒适状态等,防止卧床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不适,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护理水平。

Description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瘫痪病人以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数量一直高居不下,日常生活范围大部分都在病床上,多由家人或医护人员照顾。这类人员多依靠人工,护理工作繁重,整体护理水平达不到要求。且这类人员由于长期卧床不动,非常容易生成褥疮,这也加大了护理难度。现有技术中的按摩床垫功能不全、智能化不足,或者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能满足长期卧床者和护理人员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帮助改变姿势等,防止长期卧床者生成褥疮,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护理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帮助改变姿势、保持微环境舒适状态等,防止卧床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不适,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护理水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按摩机构、温湿度调节机构、升降机构、翻身机构和侧偏调节机构,按摩机构、温湿度调节机构、侧偏调节机构分别位于床垫本体内部,按摩机构位于温湿度调节机构的上方,温湿度调节机构位于侧偏调节机构的上方,升降机构、翻身机构分别位于床垫本体的底端。按摩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温湿度调节机构具有保持长期卧床者微环境内恒温恒湿的作用,以实现相对温度的舒适状态;升降机构和翻身机构可以辅助护理人员对长期卧床者改变卧床姿势,利于促进长期卧床者血液循环以及肌肉的舒展,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体力负担;侧偏调节机构起到调节长期卧床者睡姿的作用,利于关注长期卧床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电磁阀、按摩开关、气仓、按摩气囊,按摩气囊位于床垫本体的上表面,气仓的一端与按摩气囊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电连接,电磁阀远离气仓的一端设置与按摩开关电连接。操作按摩开关,通过电磁阀控制气仓,对按摩气囊充气或放气,实现按摩作用。目的在于:一是达到对卧床者躯干部的按摩作用,防止生成褥疮;二是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提高护理水平。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调节机构包括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型风扇和排气管道,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位于床垫本体内部上端,设置在人体背部对应位置,目的在于检测卧床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保持微环境内恒温恒湿的舒适状态。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微型风扇电连接,排气管道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内部,排气管道的一端与微型风扇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对人体的温湿度检测,控制微型风扇通过排气管道送风,随需要温度加热,实现保持微环境内的恒温恒湿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背部与腿部对应床垫本体位置。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囊、第一充气泵、第一进气管、第一出气管、第一挤压气囊和第一单向阀。升降气囊具备可伸缩性,位于床垫本体的底端,旨在实现床垫的升降作用。升降气囊分别设置在床垫本体的纵向两端,在靠近人体头部所设置的升降气囊作用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长期卧床者改变卧床姿势以及肌肉舒展,在靠近人体脚部所设置的升降气囊作用在于帮促进长期卧床者的血液循环。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升降气囊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连接,第一进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使得第一进气管内的气体只能由第一充气泵向升降气囊的方向单向流通。第一出气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挤压气囊与升降气囊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连接。由第一充气泵所释放的气体流通速度是一定的,通过人体对第一挤压气囊的压力作用,使得第一出气管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增大或减小,从而改变升降气囊内的气体容量,控制升降气囊的升降,实现床垫本体的升降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机构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床垫本体纵向两侧中心点位置。翻身机构包括伸缩气囊、充气泵、第二进气管、第二出气管、第二单向阀和第二挤压气囊。伸缩气囊位于床垫本体的底端,分别设置在床垫本体的横向位置两侧的中心点上,旨在辅助护理人员对卧床者进行翻身作用,防止卧床者生成褥疮,同时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负担。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伸缩气囊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连接,第二进气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使得第二进气管内的气体只能由第二充气泵向伸缩气囊的方向单向流通。第二出气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挤压气囊与伸缩气囊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连接。通由第二充气泵所释放的气体流通速度是一定的,通过人体对第二挤压气囊的压力作用,使得第二出气管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增大或减小,从而改变伸缩气囊内的气体容量,控制伸缩气囊的升降,实现床垫本体的升降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侧偏调节机构包括自锁型气弹簧、压力气囊、控制阀和空气泵。自锁型气弹簧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内部,目的在于实现床垫本体的上表面高度调节。压力气囊以床垫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压力气囊位于床垫本体的内部上端,设置在背部对应的两侧位置。控制阀的一端与压力气囊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空气泵电连接,空气泵远离控制阀的一端与气弹簧管道连接。通过人体对压力气囊施加不同压力作用,操作控制阀,对空气泵作用,从而对气弹簧进行充气或放气调节,利于关注卧床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防止卧床者发生侧偏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气囊与空气接触面设有若干微孔,用于缓慢出气,保持床垫本体下部的空气流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按摩机构、温湿度调节机构、升降机构、翻身机构和侧偏调节机构。按摩机构通过按摩气囊对人体作用,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是达到对卧床者躯干部的按摩作用,防止生成褥疮;二是减轻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提高护理水平。温湿度调节机构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对人体的温湿度检测,控制微型风扇通过排气管道送风,随需要温度加热,实现保持微环境内的恒温恒湿作用。升降气囊具备可伸缩性,位于床垫本体的底端,旨在实现床垫的升降作用。升降气囊分别设置在床垫本体的纵向两端,在靠近人体头部所设置的升降气囊作用在于辅助护理人员对长期卧床者改变卧床姿势以及肌肉舒展,在靠近人体脚部所设置的升降气囊作用在于帮促进长期卧床者的血液循环。翻身机构是通过人体对第二挤压气囊的压力作用,从而实现床垫本体的辅助翻身需求。防侧偏机构是通过人体对压力气囊施加不同压力作用,从而对气弹簧进行充气或放气调节,利于关注卧床者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防止卧床者发生侧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帮助改变姿势、保持微环境舒适状态等,防止卧床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不适,同时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护理水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侧偏调节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温湿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垫本体;2、按摩机构,21、电磁阀,22、按摩开关,23、气仓,24、按摩气囊;3、温湿度调节机构,31、湿度传感器,32、温度传感器,33、微型风扇,34、排气管道;4、升降机构,41、升降气囊,42、第一充气泵,43、第一进气管,44、第一出气管,45、第一挤压气囊,46、第一单向阀;5、翻身机构,51、伸缩气囊,52、第二充气泵,53、第二进气管,54、第二出气管,55、第二挤压气囊,56、第二单向阀;6、防侧偏调节机构,61、自锁型气弹簧,62、压力气囊,63、控制阀,64、空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按摩机构2、温湿度调节机构3、升降机构4、翻身机构5和侧偏调节机构6,按摩机构2、温湿度调节机构3、侧偏调节机构6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内部,按摩机构2位于温湿度调节机构3的上方,温湿度调节机构3位于侧偏调节机构6的上方,升降机构4、翻身机构5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升降机构4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背部与腿部对应床垫本体1位置。翻身机构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床垫本体1纵向两侧中心点位置。
按摩机构2可对长期卧床者进行躯干部按摩;温湿度调节机构3具有保持长期卧床者微环境内恒温恒湿的作用;升降机构4可促进长期卧床者血液循环以及肌肉的舒展;翻身机构5可辅助护理人员对长期卧床者改变卧床姿势;侧偏调节机构6起到调节长期卧床者睡姿的作用,利于健康状况的关注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按摩机构2包括电磁阀21、按摩开关22、气仓23、按摩气囊24,按摩气囊24位于床垫本体1的上表面,气仓23的一端与按摩气囊24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电磁阀21电连接,电磁阀21远离气仓23的一端设置与按摩开关22电连接。
连通电源,操作按摩开关22,控制电磁阀21对气仓23作用,使得气仓23对按摩气囊24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对长期卧床者的躯干部按摩作用。
实施方式一:按摩气囊24由纵向左右两个电磁阀21控制,每个电磁阀21连通纵向四个按摩气囊24,左右纵向交替充放气,半小时循环一次。
实施方式二:按摩气囊24由两个电磁阀21控制,横向一排和三排的按摩气囊24连通用一个电磁阀21,二排和四排的按摩气囊24连通用一个电磁阀24,一三排、二四排的按摩气囊24横向交替波动,十分钟切换一次。
温湿度调节机构3包括湿度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微型风扇33和排气管道34,温度传感器32和湿度传感器31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内部上端,温度传感器32和湿度传感器31分别与微型风扇33电连接,排气管道34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1内部,排气管道 34的一端与微型风扇33连接。
连通电源,温度传感器32、湿度传感器31实时对卧床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反馈于微型风扇33,微型风扇33随所需温度加热,并通过排气管道34送风至床垫本体1内部,实现保持微环境内的恒温恒湿作用。
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气囊41、第一充气泵42、第一进气管43、第一出气管44、第一挤压气囊45、第一单向阀46,升降气囊41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第一进气管43的一端与升降气囊4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42连接,第一进气管4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 46。第一出气管44的一端穿过第一挤压气囊45与升降气囊4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42连接。
当帮助卧床者改变卧姿或坐立时,只需将卧床者背部或腿部轻轻抬起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所受压力减小,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小,第一充气泵42内气体不断在升降气囊41内堆积,升降气囊41由此向上伸展,从而将背部或腿部的床垫本体1抬起;如需停止,只需靠住床垫本体1,增大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 的压力,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大,升降气囊41内气体流通速度减缓,达到升降气囊41的容量极限即停止。
当帮助卧床者恢复平躺卧姿时,只需对背部或腿部的床垫本体1施加大于人体自然依靠的压力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所受压力增大,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大,达到第一挤压气囊45的压缩极限,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不再发生变化;只需对床垫本体1施加稍大压力,升降气囊41内的气体缓慢从第一出气管44 流出,升降气囊41由此向下压缩,从而使得床垫本体1恢复水平状态。
翻身机构5包括伸缩气囊51、第二充气泵52、第二进气管53、第二出气管54、第二挤压气囊55、第二单向阀56,伸缩气囊51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第二进气管53的一端与伸缩气囊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52连接,第二进气管53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56。第二出气管54的一端穿过第二挤压气囊55与伸缩气囊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52连接。
当帮助卧床者向左或右翻身时,只需将卧床者反向轻轻抬起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二挤压气囊55所受压力减小,第二出气管5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减小,第二充气泵52内气体不断在伸缩气囊51内堆积,伸缩气囊51由此向上伸展,从而将反向侧边的床垫本体 1抬起一定角度。
侧偏调节机构6包括自锁型气弹簧61、压力气囊62、控制阀63和空气泵64,自锁型气弹簧61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1内部,压力气囊62以床垫本体1的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压力气囊62位于床垫本体1的内部上端,控制阀63的一端与压力气囊62管道连接,控制阀63的另一端与空气泵64电连接,空气泵64远离控制阀63的一端与气弹簧 61管道连接。
当卧床者休息时向左或右发生侧偏,此时侧偏方向的所在的压力气囊62被施加压力,管道内气体阻力变大,控制阀63操作空气泵64开始工作,从而对气弹簧61进行充气调节,使得侧偏部位的床垫本体1的上表面凸起一定距离;同时反向所在的压力气囊62所施压力变小,管道内空气阻力变小,控制阀63操作空气泵64开始工作,从而对气弹簧 61进行放气调节,从而帮助卧床者纠正睡姿。
按摩气囊24与空气接触面设有若干微孔,用于缓慢出气,保持床垫本体1下部的空气流通。
本实用新型按摩机构的工作原理:连通电源,操作按摩开关22,控制电磁阀21对气仓23作用,使得气仓23对按摩气囊24充气或放气,从而实现对长期卧床者的躯干部按摩作用。
实施方式一:按摩气囊24由纵向左右两个电磁阀21控制,每个电磁阀21连通纵向四个按摩气囊24,左右纵向交替充放气,半小时循环一次。
实施方式二:按摩气囊24由两个电磁阀21控制,横向一排和三排的按摩气囊24连通用一个电磁阀21,二排和四排的按摩气囊24连通用一个电磁阀24,一三排、二四排的按摩气囊24横向交替波动,十分钟切换一次。
本实用新型温湿度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连通电源,温度传感器32、湿度传感器31实时对卧床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反馈于微型风扇33,微型风扇33随所需温度加热,并通过排气管道34送风至床垫本体1内部,实现保持微环境内的恒温恒湿作用。
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帮助卧床者改变卧姿或坐立时,只需将卧床者背部或腿部轻轻抬起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所受压力减小,第一出气管44 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小,第一充气泵42内气体不断在升降气囊41内堆积,升降气囊41由此向上伸展,从而将背部或腿部的床垫本体1抬起;如需停止,只需靠住床垫本体1,增大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的压力,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大,升降气囊41内气体流通速度减缓,达到升降气囊41的容量极限即停止。
当帮助卧床者恢复平躺卧姿时,只需对背部或腿部的床垫本体1施加大于人体自然依靠的压力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一挤压气囊45所受压力增大,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变大,达到第一挤压气囊45的压缩极限,第一出气管4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不再发生变化;只需对床垫本体1施加稍大压力,升降气囊41内的气体缓慢从第一出气管44 流出,升降气囊41由此向下压缩,从而使得床垫本体1恢复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翻身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帮助卧床者向左或右翻身时,只需将卧床者反向轻轻抬起即可;此时对应部位的第二挤压气囊55所受压力减小,第二出气管54内的气体流通阻力减小,第二充气泵52内气体不断在伸缩气囊51内堆积,伸缩气囊51由此向上伸展,从而将反向侧边的床垫本体1抬起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侧偏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当卧床者休息时向左或右发生侧偏,此时侧偏方向的所在的压力气囊62被施加压力,管道内气体阻力变大,控制阀63操作空气泵64开始工作,从而对气弹簧61进行充气调节,气弹簧61进行自锁,可以使得侧偏部位的床垫本体1的上表面凸起一定距离;同时反向所在的压力气囊62所施压力变小,管道内空气阻力变小,控制阀63操作空气泵64开始工作,从而对气弹簧61进行放气调节,气弹簧61进行自锁,从而帮助卧床者纠正睡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按摩机构(2)、温湿度调节机构(3)、升降机构(4)、翻身机构(5)和侧偏调节机构(6),所述按摩机构(2)、温湿度调节机构(3)、侧偏调节机构(6)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内部,所述按摩机构(2)位于温湿度调节机构(3)的上方,所述温湿度调节机构(3)位于侧偏调节机构(6)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4)、翻身机构(5)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2)包括电磁阀(21)、按摩开关(22)、气仓(23)、按摩气囊(24),所述按摩气囊(24)位于床垫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气仓(23)的一端与按摩气囊(24)管道连接,气仓(23)的另一端与电磁阀(21)电连接,所述电磁阀(21)远离气仓(23)的一端设置与按摩开关(2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调节机构(3)包括湿度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微型风扇(33)和排气管道(34),所述温度传感器(32)和湿度传感器(31)分别位于床垫本体(1)内部上端,温度传感器(32)和湿度传感器(31)分别与微型风扇(33)电连接,所述排气管道(34)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1)内部,排气管道(34)的一端与微型风扇(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气囊(41)、第一充气泵(42)、第一进气管(43)、第一出气管(44)、第一挤压气囊(45)、第一单向阀(46),所述升降气囊(41)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所述第一进气管(43)的一端与升降气囊(41)连接,第一进气管(43)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42)连接,第一进气管(4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46),所述第一出气管(44)的一端穿过第一挤压气囊(45)与升降气囊(41)连接,第一出气管(44)的另一端与第一充气泵(4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5)包括伸缩气囊(51)、第二充气泵(52)、第二进气管(53)、第二出气管(54)、第二挤压气囊(55)、第二单向阀(56),所述伸缩气囊(51)位于床垫本体(1)的底端,所述第二进气管(53)的一端与伸缩气囊(51)连接,第二进气管(53)的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52)连接,第二进气管(53)上设有第二单向阀(56),所述第二出气管(54)的一端穿过第二挤压气囊(55)与伸缩气囊(51)连接,第二出气管(54)的另一端与第二充气泵(5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偏调节机构(6)包括自锁型气弹簧(61)、压力气囊(62)、控制阀(63)和空气泵(64),所述自锁型气弹簧(61)均匀分布于床垫本体(1)内部,所述压力气囊(62)以床垫本体(1)的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放置,压力气囊(62)位于床垫本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控制阀(63)的一端与压力气囊(62)管道连接,控制阀(63)的另一端与空气泵(64)电连接,所述空气泵(64)远离控制阀(63)的一端与气弹簧(61)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囊(24)与空气接触面设有若干微孔。
CN202021727328.0U 2020-08-18 2020-08-18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Active CN212547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7328.0U CN212547478U (zh) 2020-08-18 2020-08-18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7328.0U CN212547478U (zh) 2020-08-18 2020-08-18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7478U true CN212547478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7328.0U Active CN212547478U (zh) 2020-08-18 2020-08-18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7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4657B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
US7464422B2 (en) Inflatable device for turning people on their side and back again
CN112472447A (zh) 一种防褥疮气垫床
JPH08502910A (ja) 側方回転治療マットレス装置及び治療方法
CN207253435U (zh) 一种可调节病人身体受力位置的病床
US2022034702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Help Prevent Decubitus Ulcers
CN211067891U (zh) 气动按摩垫
CN209790251U (zh)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CN110584924A (zh) 一种基于气囊阵列的医疗防褥疮自适应床垫
US20100281619A1 (en) Air mattress system with inflatable limb chamber
CN212547478U (zh)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CN110742756A (zh) 一种医用充气床垫
CN111772984A (zh)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CN211156882U (zh) 一种医用充气床垫
CN214285556U (zh) 俯卧位通气防压疮床垫装置
CN105796268B (zh) 易排便防褥疮充气床垫
CN211065851U (zh) 一种充气床垫
CN210785080U (zh) 一种智能翻身气垫床
CN210205177U (zh) 一种用于医疗护理的防压疮床垫
CN211560785U (zh) 一种防褥疮充气床垫
CN211610424U (zh) 一种带有翻身功能的老年护理床
JP6681955B2 (ja) 姿勢変更器具
CN113081575A (zh) 设有俯卧垫的多体位防褥疮气垫装置
CN217548426U (zh) 一种防压疮治疗床垫
CN219963290U (zh) 防水纬向充气翻身床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