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0251U -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 Google Patents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90251U CN209790251U CN201821973458.5U CN201821973458U CN209790251U CN 209790251 U CN209790251 U CN 209790251U CN 201821973458 U CN201821973458 U CN 201821973458U CN 209790251 U CN209790251 U CN 209790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bag
- valve
- bag
- tu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解决了气床垫无法辅助卧床者进行屈腿、翻身和起背动作来进行活动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气泵、垫体和阀体,阀体其通过阀进气口连接于气泵的出气口上,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第三出气孔和排气孔;左翻身气囊,其通过第一出气孔与阀体连接,右翻身气囊,其通过第二出气孔与阀体连接;屈腿气囊,起背气囊,屈腿气囊和起背气囊均与阀体上的第三出气孔连接;转动阀体气泵能分别对翻身气囊、屈腿气囊和起背气囊进行充气和排气;本实用新型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屈腿翻身起背整体活动,广泛用于瘫痪、昏迷、重大手术重症、终末期患者,适用于医院、敬老院和家庭病床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背景技术
褥疮垫是为预防和减缓褥疮疾病而辅助使用的医疗护理床垫,广泛应用于瘫痪、昏迷、重大手术后、骨折牵引、严重烧伤(冻伤)等患者,以及各种重症和终末期患者,适用于医院、敬老院及家庭病床使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防褥疮气垫定期对多个气囊组轮换充气和放气,从而使卧床人身体部位与气垫床着床部位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但是由于使用者使用上述床垫时仅仅是身体的着床部位发生变化,不能完成躺卧姿势的改变,如曲腿、翻身、起背等;而长期卧床者在床上保持一个姿势容易产生疲劳,因此现有的气床垫功能单一,由于无法辅助卧床者多种姿势的改变而使得预防褥疮的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床垫无法辅助卧床者进行屈腿、翻身和起背动作,来进行整体活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包括气泵和垫体,还包括:
阀体,其通过阀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上,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第三出气孔和排气孔;
翻身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前方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翻身气囊包括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所述左翻身气囊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右翻身气囊通过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阀体连接;
屈腿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后方位置的下方;起背气囊,其设置于所述翻身气囊的下方或所述翻身气囊与所述垫体之间,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均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三出气孔连接;转动所述阀体,所述气泵能分别对所述翻身气囊、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翻身气囊、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底阀和上盖,所述底阀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转轴,所述底阀和所述上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阀的所述通孔外侧设置有环状总进气口,所述环状总进气口与所述阀进气口连通,所述环状总进气口的径向外侧等圆周设置有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所述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和所述第三出气孔连通;所述上盖的内部与所述环状总进气口对应位置设置有总进气通道,所述总进气通道的侧面设置有扇状的分流气道;转动所述上盖,所述分流气道能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进气孔、所述第二阀进气孔和所述第三阀进气孔连通,以使所述气泵中的气体进入所述翻身气囊或所述起背和/或屈腿气囊。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等圆周设置,当所述上盖的分流气道转动至于所述排气孔连通时,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起背气囊和所述屈腿气囊能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气体。
优选的,所述垫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独立的气条,所述气条包括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所述第一气条组与所述第二气条组中的气条间隔分布,所述气条和所述垫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泵上还设置有第一气条组充气口和第二气条组充气口,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气条组充气口对第一气条组进行充气,且通过所述第二气条组充气口对第二气条组进行充气,所述第一气条组和所述第二气条组能同时进行充气或间隔波动充气。
优选的,所述垫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袋,所述套袋的内部设置有分隔布,所述分隔布将所述套袋的内部分隔为三个空腔以固定所述屈腿气囊、所述翻身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防止其移位。
优选的,所述垫体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气条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所述垫体上。
优选的,所述气条包括上半身气条和下半身气条,所述上半身气条的中部设置有凹槽以便于翻身时弯曲。
优选的,所述翻身气囊均为内侧低外侧高的楔形气囊;所述屈腿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所述垫体的下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所述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所述起背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所述垫体的上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所述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
优选的,所述楔形气囊内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气泵上连接阀体,阀体的阀进气口连通气泵,气泵中的空气通过阀进气口进入阀体,并通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进入翻身气囊,通过第三出气孔进入起背气囊和/或屈腿气囊,阀体上盖的转动能对上述功能进行选择。可通过在起背气囊管路和屈腿气囊管路上设置选择夹进行单一功能的选择或者同时进行起背和屈腿;同时上述气囊的气体可利用人体自重通过阀体上的排气孔排出,上述排气方式不会由于起落过快造成患者的供血不足、头晕等,同时根据充气的程度,起背、翻身及屈腿角度任意可调,使用更加灵活。
2、在使用翻身、起背或屈腿功能时,可通过气泵分别对第一气条组或第二气条组进行交替充气以实现波动按摩的功能,防止褥疮的发生;上述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中气条的气体可通过气泵抽气排出,排气更为迅速。
3、上述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集多功能于一体,能够同时辅助患者进行上半身活动和下半身活动,广泛用于瘫痪、昏迷、重大手术重症、终末期患者,适用于医院、敬老院和家庭病床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屈腿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翻身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起背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上半身气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阀体中底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阀体中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起背或屈腿时阀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10是右翻身时阀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11是起背气囊、翻身气囊和屈腿气囊排气时阀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12是气泵的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泵;111、第一气条组充气口;112、第二气条组充气口;2、垫体;3、翻身气囊;4、屈腿气囊;5、起背气囊;6、阀体;601、第一出气孔;602、第二出气孔;603、第三出气孔;604、阀进气口;61、底阀;610、通孔;611、第一阀进气孔;612、第二阀进气孔;613、第三阀进气孔;614、环状总进气口;615、排气孔;62、上盖;621、总进气通道;622、分流气道;7、分隔布;8、气条;801、上半身气条;802、下半身气条;81、导气管;9、固定带;10、凹槽;11、限位条;12、凹槽;13、挂钩;14、挡片;15、套袋;16、角度调节夹;17、选择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的侧面剖视图;包括气泵和垫体,还包括:阀体6,其通过阀进气口604连接于泵体出气口上,阀体6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601、第二出气孔602、第三出气孔603和排气孔615;
翻身气囊,其设置于垫体的前方位置的下方,且翻身气囊包括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左翻身气囊通过第一出气孔601与阀体6连接,右翻身气囊通过第二出气孔602与阀体6连接;
屈腿气囊,其设置于垫体的后方位置的下方;起背气囊,其设置于翻身气囊的下方或翻身气囊与垫体之间,屈腿气囊和起背气囊均与阀体6上的第三出气孔603连接;转动阀体6,气泵能分别对翻身气囊、屈腿气囊和起背气囊进行充气,翻身气囊、屈腿气囊和起背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排气孔615排出。
其中,屈腿、翻身、起背时的结构图参照图3-图5,图3是屈腿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翻身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起背时沿垂直于床面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应当理解的是,起背气囊和屈腿气囊均通过第三出气孔603与气泵连接,气泵中的气体通过第三出气孔603经过阀体6进入上述起背气囊或翻身气囊;可在第三出气孔603的管路上设置二通阀来连接两个分支管路,两个分支管路分别连通起背气囊或屈腿气囊,两个分支管路上可设置两个选择夹17,选择夹可选择常用的夹子,在此不做限制,能根据需要阻断通气或导通即可;当需要使用起背功能时,在屈腿管路上夹上选择夹17,气体只进入起背气囊;当需要同时使用起背或屈腿功能时,取下两管路上的选择夹17,气体能通过第三出气孔603均进入起背气囊或翻身气囊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较优实施例是:通过控制气泵的充气速率,使得起背气囊在30分钟左右与水平面呈45°,排气过程同样需要30分钟左右,防止卧床患者过快起落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头晕等。同样的,起背气囊和翻身气囊与水平面的角度任一可调,如图1所示,在阀进气口的管路上设置角度调节夹16,上述角度调节夹可选用常用的夹子,在此不做限定,并可调节翻身、起背及屈腿的角度,当需要小于45°的倾斜角度时,可在阀进气口的管路上夹上夹子,气泵不再向阀体中进气,即翻身气囊、起背气囊及屈腿气囊不再进气,上述结构可自主选择上述气囊小于45°的倾斜角度,更具有选择性和适应性。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气泵已经是本领域内成熟的技术,可实现集抽放气于一身,对其结构不再赘述,如巨航牌气泵型号JHRD-II/JH-8000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气泵上连接阀体6,阀体6的阀进气口连通气泵,气泵中的空气通过阀进气口进入阀体6,并通过第一出气孔601和第二出气孔602进入翻身气囊,通过第三出气孔603进入起背气囊和/或屈腿气囊,阀体6上盖62的转动能对上述功能进行选择。
可通过在起背气囊管路和屈腿气囊管路上设置选择夹17进行单一功能的选择或者同时进行起背和屈腿;同时上述气囊的气体可利用人体自重通过阀体6上的排气孔615排出,上述排气方式不会由于起落过快造成患者的供血不足、头晕等,同时根据充气的程度,起背、翻身及屈腿角度任意可调,使用更加灵活。
为了实现阀体6的转动来实现上述功能,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阀体6包括底阀61和上盖62,底阀6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610,通孔610中设置有转轴,底阀61和上盖6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上盖62还可设置定位机构来固定其在底阀61上固定范围内的转动,如卡扣等,使得上盖62始终沿着转轴处转动不偏移。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7,图7是阀体中底阀的结构示意图,底阀61的通孔610外侧设置有环状总进气口614,环状总进气口614与阀进气口连通,环状总进气口614的径向外侧等圆周设置有第一阀进气孔611、第二阀进气孔612和第三阀进气孔613,第一阀进气孔611、第二阀进气孔612和第三阀进气孔613分别与第一出气孔601、第二出气孔602和第三出气孔603连通;参照图8,图8是阀体中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上盖62的内部与环状总进气口614对应位置设置有总进气通道621,总进气通道621的侧面设置有扇状的分流气道622;转动上盖62,分流气道622能分别与第一阀进气孔611、第二阀进气孔612和第三阀进气孔613连通,以使气泵中的气体进入翻身气囊或起背和/或屈腿气囊。
具体充气过程参照图9和图10,图9是起背或屈腿时阀体6的内部示意图,图10是右翻身时阀体6的内部示意图;上述上盖62的总进气通道621和底阀61的环状总进气孔相对应并重合相通,当转动上盖62至其扇状的分流气道622与第三阀进气孔613相通时,气泵中的气体通过阀进气口依次经过环状总进气孔、总进气通道621和第三阀进气孔613,并通过第三出气孔603进入起背气囊或屈腿气囊或者同时进入屈腿气囊或起背气囊。同样的如图11,当转动上盖62至其扇状的分流气道622与第二阀进气孔相通时,气泵中的气体通过阀进气口依次经过环状总进气孔、总进气通道621和第二阀进气孔612,并通过第二出气孔602进入右翻身气囊;左翻身气囊的使用同理,不再赘述。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排气孔615与第一阀进气孔611、第二阀进气孔612和第三阀进气孔613等圆周设置,当上盖62的分流气道622转动至于排气孔615连通时,翻身气囊、起背气囊和屈腿气囊能通过排气孔615排出气体。
上述气囊的气体可利用人体自重通过阀体6上的排气孔615排出,上述排气方式不会由于起落过快造成患者的供血不足、头晕等,同时根据充气的程度,起背、翻身及屈腿角度任意可调,使用更加灵活。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垫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独立的气条,气条包括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第一气条组与第二气条组中的气条间隔分布,气条和垫体可拆卸连接;气泵上还设置有第一气条组充气口111和第二气条组充气口112,气泵通过第一气条组充气口111对第一气条组进行充气,且通过第二气条组充气口112对第二气条组进行充气,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能同时进行充气或间隔波动充气。
垫体2上可拆卸设置有多根独立气条8,可单独拆卸,容易清洗,方便破损更换。优选的,医用PVC面料,透气无异味,方便清洗更换。
在使用翻身、起背或屈腿功能时,可通过气泵分别对第一气条组或第二气条组进行交替充气以实现波动按摩的功能,防止褥疮的发生;上述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中气条的气体可通过气泵抽气排出,排气更为迅速。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垫体2的下部设置有套袋15,套袋15的内部设置有分隔布7,分隔布7将套袋15的内部分隔为三个空腔以固定屈腿气囊4、翻身气囊3和起背气囊5,防止其移位。
上述套袋15和分隔布7的设置将屈腿气囊4、翻身气囊3和起背气囊5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即上述空腔中防止各个气囊移位,无法正常辅助进行屈腿、翻身或起背动作。
具体的,为了实现气条8和垫体2的可拆卸连接,参照图1,垫体2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气条8通过固定带9固定于垫体2上。为了加强固定效果,防止气条8在固定带9内部移动,气条8的两端还可设置四合扣与垫体2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由于翻身气囊3设置于垫体2的上半部分,为了使得翻身顺利,垫体2随气囊的充气而实现折叠的效果,参照图6,在上半身气条801的中部设置凹槽10,应当理解的是,凹槽的深度小于气条的宽度,在满足上半身气条801整个相通的条件下,使得翻身时更加方便,气条8能随翻身气囊3的膨胀升高而弯曲。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翻身气囊均为内侧低外侧高的楔形气囊;屈腿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垫体的下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起背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垫体的上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
当向左翻身气囊3内部充气时,垫体2左侧位置升高,人躺在垫体2上会随左侧垫体2的升高而升高,由于右侧位置较低,因此实现辅助使用者向右翻身的效果;同样的,当向右翻身气囊3内部充气时,垫体2右侧位置升高,人躺在垫体2上会随右侧垫体2的升高而升高,由于左侧位置较低,因此实现辅助使用者向左翻身的效果。
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固定气垫的上半部端头(头部端)为A端,下半部端头(脚部端)为B端,屈腿气囊4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垫体2的下半部端头一侧较高(图中的B端),靠近垫体2的内部一侧较低。当向楔形气囊的起背气囊5内部充气时,靠近垫体2下半部的端头一侧较低,靠近垫体2内部的一侧较高,屈腿气囊4托起使用者的腿部弯曲,辅助使用者进行下半身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起背气囊5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垫体2的上半部端头一侧较高(图中的A端),靠近垫体2的内部一侧较低。同样的,当向楔形气囊的起背气囊5内部充气时,靠近垫体2内部的一端较低,靠近垫体2上半部分端头的一端较高,起背气囊5托起使用者背部升高。
为了保证斜形气囊的整体形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5,楔形气囊内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条11。
当向上述各楔形气囊中充气时,限位条起到楔形气囊的限位作用,防止气囊形状不定,保证屈腿、翻身和起背的辅助效果为了便于使用气泵,对气泵进行按键操作,优选的方案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气泵可在其底部设置悬挂装置,具体参照图12,图12是气泵的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气泵的底部设置有2个凹槽12,每个凹槽12内部均设置有挂钩13,凹槽12上还固定设置有挡片14,挂钩13的一端夹持于挡片14和凹槽12之中,使得挂钩能够以挡片处为轴并在垂直于气泵1底部的平面内转动。挡片14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气泵的底部。当挂钩13转动到垂直于气泵底部的位置时,可将其悬挂于床边等位置,方便手动操作;这样在无他人照顾的情况下,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能自己对气泵进行操作,开机、关机或屈腿、翻身等动作,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方案是,挂钩13的直径小于凹槽12的深度,这样在不使用悬挂功能时,可将挂钩13转动到凹槽12内部,将气泵的底部放置于桌面或底面上也不影响其稳定性。为了保证挂钩的稳定性,优选的,挂钩可采用U型,凹槽相应的也采用U型状,U型挂钩的水平棱可悬挂于床边等,相较于弧形棱更加稳定,减小晃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包括气泵和垫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体,其通过阀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上,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第三出气孔和排气孔;
翻身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前方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翻身气囊包括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所述左翻身气囊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右翻身气囊通过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阀体连接;
屈腿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后方位置的下方;起背气囊,其设置于所述翻身气囊的下方或所述翻身气囊与所述垫体之间,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均与所述阀体上的所述第三出气孔连接;转动所述阀体,所述气泵能分别对所述翻身气囊、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进行充气,所述翻身气囊、所述屈腿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底阀和上盖,所述底阀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转轴,所述底阀和所述上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的所述通孔外侧设置有环状总进气口,所述环状总进气口与所述阀进气口连通,所述环状总进气口的径向外侧等圆周设置有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所述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和所述第三出气孔连通;所述上盖的内部与所述环状总进气口对应位置设置有总进气通道,所述总进气通道的侧面设置有扇状的分流气道;转动所述上盖,所述分流气道能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进气孔、所述第二阀进气孔和所述第三阀进气孔连通,以使所述气泵中的气体进入所述翻身气囊或所述起背和/或屈腿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阀进气孔、第二阀进气孔和第三阀进气孔等圆周设置,当所述上盖的分流气道转动至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时,所述翻身气囊、所述起背气囊和所述屈腿气囊能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独立的气条,所述气条包括第一气条组和第二气条组,所述第一气条组与所述第二气条组中的气条间隔分布,所述气条和所述垫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泵上还设置有第一气条组充气口和第二气条组充气口,所述气泵通过所述第一气条组充气口对第一气条组进行充气,且通过所述第二气条组充气口对第二气条组进行充气,所述第一气条组和所述第二气条组能同时进行充气或间隔波动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袋,所述套袋的内部设置有分隔布,所述分隔布将所述套袋的内部分隔为三个空腔以固定所述屈腿气囊、所述翻身气囊和所述起背气囊,防止其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气条通过固定带固定于所述垫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条包括上半身气条和下半身气条,所述上半身气条的中部设置有凹槽以便于翻身时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气囊均为内侧低外侧高的楔形气囊;所述屈腿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所述垫体的下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所述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所述起背气囊为楔形气囊,其靠近于所述垫体的上半部端头一侧较高,靠近所述垫体的内部一侧较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气囊内部设置有多个限位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73458.5U CN209790251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73458.5U CN209790251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90251U true CN209790251U (zh) | 2019-12-17 |
Family
ID=6881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73458.5U Active CN209790251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9025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60021A (zh) * | 2019-12-30 | 2020-04-07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一种可自动调控的减压坐垫 |
CN112618208A (zh) * | 2021-01-05 | 2021-04-0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新型功能气垫护理床 |
CN114404161A (zh) * | 2021-12-24 | 2022-04-29 |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 一种缓解病人压力性损伤的病床 |
-
2018
- 2018-11-28 CN CN201821973458.5U patent/CN2097902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60021A (zh) * | 2019-12-30 | 2020-04-07 |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 一种可自动调控的减压坐垫 |
CN112618208A (zh) * | 2021-01-05 | 2021-04-0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新型功能气垫护理床 |
CN114404161A (zh) * | 2021-12-24 | 2022-04-29 |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 一种缓解病人压力性损伤的病床 |
CN114404161B (zh) * | 2021-12-24 | 2023-08-18 |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 一种缓解病人压力性损伤的病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90251U (zh) | 屈腿、翻身、起背一体式防褥疮气床垫 | |
US5373595A (en) | Air support device | |
JP5567591B2 (ja) | 中心線脊柱支持体を有する患者傾斜装置 | |
US20020144343A1 (en) | Portable patient turning and lifting device | |
US20080178392A1 (en) | Air Cushion with Alternatively Inflated Chambers | |
US20150128341A1 (en) | Automatic Patient Turning and Lifting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 |
CN209713461U (zh) | 自动多功能防褥疮气床垫 | |
CN209884587U (zh) | 一种充气翻身气垫床 | |
CN207837792U (zh) | 多功能充气护理床垫 | |
CN108652877A (zh) | 多功能防褥疮充气床垫 | |
CN208710327U (zh) | 支撑翻身装置及智能支撑翻身系统 | |
CN206434511U (zh) | 防褥疮的气动枕桥 | |
CN211610424U (zh) | 一种带有翻身功能的老年护理床 | |
CN2260602Y (zh) | 多囊式多体位防褥疮气垫床 | |
CN216570560U (zh) | 具有翻身辅助功能的护理床垫 | |
CN208838407U (zh) | 一种用于自动翻身气垫床的翻身气垫 | |
CN208319463U (zh) | 防褥疮护理裤 | |
CN2131385Y (zh) | 防褥疮充气床垫 | |
JP4131522B2 (ja) | 患者サポート | |
CN215688897U (zh) | 一种多功能上肢约束装置 | |
CN219847191U (zh) | 俯卧垫 | |
CN211512386U (zh) | 一种医用多腔室气垫及其构成的气垫床 | |
CN215740004U (zh) | 一种多功能防压疮气垫床 | |
CN212547478U (zh) | 智能恒温恒湿气仓按摩床垫 | |
CN219700367U (zh) | 一种护理垫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