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7160U - 一种电刀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刀吸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7160U
CN212547160U CN202021604631.1U CN202021604631U CN212547160U CN 212547160 U CN212547160 U CN 212547160U CN 202021604631 U CN202021604631 U CN 202021604631U CN 212547160 U CN212547160 U CN 212547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irator
electric knife
hollow cavity
air ho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46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丹
刘自成
李俊
刘博�
陈夏
胡玄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6046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7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7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7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刀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吸引器主体为一端设置有气孔的中空腔体;连接部,连接部与中空腔体远离气孔的一端连通;设置在吸引器主体上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将吸引器主体固定在电刀上。本发明提供的电刀吸引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该电刀吸引器可以配合不同型号的电刀使用,结构简单,主刀医生在使用时一边进行手术一边抽吸烟雾,不会干扰主刀手术操作的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电刀吸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刀吸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普遍使用电刀来分离皮下组织、分离筋膜、打开关节囊、电凝止血等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脂肪、蛋白质等软组织在电切或电凝过程中会由于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95%的颗粒物粒径在0.3~5微米之间。不仅产生较为难闻的气味,还会遮挡外科医生的视野,影响医生的精细操作。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够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大。尤其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可以直接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还可成为病毒、细菌、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载体,对暴露人群健康具有蓄积性损害。
目前手术室主要采取的办法一是层流手术室,通过加强空气净化清除外科烟雾;二是术中通常使用吸引器,助手可以利用负压吸引将部分烟雾及时清除;三是改进电刀和吸引器。目前来看,这三种方法均有待加强。一是手术室主要监测室内细菌浓度和空气的静压差,对PM10和PM2.5缺乏监测;二是术中助手手持负压吸引系统吸除烟雾需要随着手术的电凝、电切进行同步移动,且吸引器放于烟雾源2.54cm~5.08cm内才能有效清除,容易干扰术者手术操作;三是目前改良的电刀结构复杂价格贵,加重患者的手术费用负担。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做手术时可以有效的去除手术烟雾,且完全由医生自己控制,不干扰手术操作进程的电刀吸引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刀吸引器,该电刀吸引器结构简单,可以配合不同型号的电刀使用,可以由主刀医生手术过程中高效的抽吸手术烟雾,结构简单,不会干扰主刀手术操作的进程。减少手术室PM10 和PM2.5的含量,减轻外科烟雾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刀吸引器,包括,
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为一端设置有气孔的中空腔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空腔体远离所述气孔的一端连通;
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吸引器主体固定在电刀上。
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的隔断体,所述隔断体将所述中空腔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通道。
优选的,
所述隔断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靠近所述气孔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气孔分隔成若干个进气口;
所述隔断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隔断体沿着所述吸引器主体径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捆扎带和卡扣,所述捆扎带和所述卡扣对应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为按扣,所述按扣的子扣和母扣对应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隔断体由不可卷曲材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吸引器主体由可卷曲的软性材料组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刀,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刀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刀吸引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吸引器主体,吸引器主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刀固定在吸引器主体的中空腔体内,电刀与吸引器主体之间就不会发生窜动,这样设置,吸引器主体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刀。吸引器主体侧面设置有气孔,且连接部与气孔相通,由于手术室中心负压,可在手术过程中将手术烟雾抽吸至吸引管。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不仅可以高效的清除手术烟雾,减少手术室PM10和PM2.5的含量,减轻外科烟雾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而且可以与各种型号的电刀配合使用,由主刀医生自己控制,不干扰主刀手术操作进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请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刀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1,吸引器主体1为一端设置有气孔2的中空腔体;
连接部3,连接部3与中空腔体远离气孔2的一端连通;
设置在吸引器主体1上的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用于将吸引器主体1固定在电刀上。
在实际使用中,吸引器主体1可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吸引器主体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4,用于将电刀固定在吸引器主体1的中空腔体内,电刀与吸引器主体1之间就不会发生窜动,这样设置,吸引器主体1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刀。吸引器主体1侧面设置有气孔2,且气孔2与连接部3相通,连接部3与吸引管相通,由于手术室中心负压,可在手术过程中将手术烟雾抽吸至吸引管。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刀吸引器不仅可以高效的清除手术烟雾,减少手术室PM10和PM2.5的含量,减轻外科烟雾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而且可以与各种型号的电刀配合使用,由主刀医生自己控制,不干扰主刀手术操作进程。
在实际运用中,吸引器主体1对电刀的覆盖程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全部覆盖,也可以部分覆盖,具体覆盖面积不再进行详述。
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中空腔体内的隔断体5,隔断体5将中空腔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通道。
通过设置隔断体5,将中空腔体分割成多个独立通道,形成各自单独的吸引管道,各个吸引管道在尾端汇集并与连接部3相通。
优选的,
隔断体5的一端设置在中空腔体内靠近气孔2的一端,用于将气孔2分隔成若干个进气口6;
隔断体5的另一端设置在中空腔体内靠近连接部3的一端。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隔断体5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此处实际为将隔断体5设置成从气孔2一直延伸至连接部3,将气孔2分隔成多个进气口6,其与尾端形成一个完整且各自独立的吸引管道。
优选的,隔断体5沿着吸引器主体1径向设置。
即将隔断体5做平行的径向隔断,分隔而成的独立通道也各自平行。
在实际使用中,各个吸引管道之间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这样若其中一个或多个吸引管道被大颗粒手术烟雾所堵塞,只要将堵塞的吸引管道拆卸或者进行单独更换即可。
优选的,固定装置4包括捆扎带41和卡扣42,捆扎带41和卡扣42对应设置在吸引器主体1的两侧。
在将电刀吸引器固定至电刀上时,首先将吸引器主体1覆盖在电刀上,然后将捆扎带41与卡扣42对接形成固定,而需要解开时,只需将捆扎带41 从卡扣42中解开即可。
优选的,固定装置4为按扣,按扣的子扣和母扣对应设置在吸引器主体1 的两侧。
在将电刀吸引器固定至电刀上时,首先将吸引器主体1覆盖在电刀上,然后将按扣的子扣和母扣对接形成固定,而需要解开时,只需将子扣从母扣中解开即可。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类型的固定装置4,除开上述的捆扎带41和卡扣42、按扣外,还可以使用魔术粘带等,具体类型及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的,隔断体5由不可卷曲材料组成,使得独立通道本身具备一定的刚性,让其在操作时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形状和结构。
优选的,吸引器主体1由可卷曲的软性材料组成,使得吸引器主体1具备一定的柔性,便于弯折,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种结构或形状的电刀,增加适配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刀,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电刀吸引器,具备同样的技术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引器主体,所述吸引器主体为一端设置有气孔的中空腔体;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空腔体远离所述气孔的一端连通;
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吸引器主体固定在电刀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的隔断体,所述隔断体将所述中空腔体分隔成若干个独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断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靠近所述气孔的一端,用于将所述气孔分隔成若干个进气口;
所述隔断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体沿着所述吸引器主体径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捆扎带和卡扣,所述捆扎带和所述卡扣对应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按扣,所述按扣的子扣和母扣对应设置在所述吸引器主体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体由不可卷曲材料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刀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主体由可卷曲的软性材料组成。
9.一种电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刀吸引器。
CN202021604631.1U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电刀吸引器 Active CN212547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631.1U CN212547160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电刀吸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631.1U CN212547160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电刀吸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7160U true CN212547160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4631.1U Active CN212547160U (zh) 2020-08-05 2020-08-05 一种电刀吸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7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2220239B2 (en) Smoke evacuation system
US11751968B2 (en) Surgical drape
US6942650B1 (en) Evacuator
EP2825100B1 (en) Sternal retractor
AU2002220239A1 (en) Smoke evacuation system
AU2004257600A1 (en) Smoke evacuation system
KR101492602B1 (ko) 의료용 연기흡입장치
CN212547160U (zh) 一种电刀吸引器
US5192276A (en) Smoke aspirating device
EP3513751A1 (en) Surgical access device with integral filter and evacuation port
CN111956322A (zh) 一种电刀吸引器
JP2002512068A (ja) 吸引器
US20210386445A1 (en) Nasal smoke evacuator
CN214104592U (zh) 腹腔镜吸引排烟装置
CN213217577U (zh) 多用途电刀
CN209529346U (zh) 一种带有麻醉效果的乳腺外科手术用支撑装置
CN215961673U (zh) 一种带有切片装置的吸氧管
CN219940771U (zh) 一种可拆卸式的手术用吸烟电刀笔
CN215937639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可吸烟式高频电刀
CN109419559A (zh) 一种腹腔镜术中主动烟雾吸引过滤装置
JP2024506945A (ja) 能動的煙濾過を有する外科用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CN114601552A (zh) 一种胸科手术可排烟电凝钩
JP3532719B2 (ja) 胎盤保持具
Schultz et al. Unique devices for effectively removing surgical plu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