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5855U - 鞋及其鞋底 - Google Patents

鞋及其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5855U
CN212545855U CN202020701797.9U CN202020701797U CN212545855U CN 212545855 U CN212545855 U CN 212545855U CN 202020701797 U CN202020701797 U CN 202020701797U CN 212545855 U CN212545855 U CN 212545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insole
block
shock
snubb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17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辉
洪福气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omer Fash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lomer Fash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omer Fash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lomer Fash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17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5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5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5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及其鞋底,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具有前掌部和足跟部;所述中底的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硬度小于所述中底的硬度,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注塑连接,所述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在中底的底侧设置了至少一个减震块,中底为人体运动提供足够的支撑,减震块为人体提供足够的回弹与缓冲,减少鞋底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从而在人体运动时,缓解人体疲劳,减少人体关节的损伤,增强人体穿着的舒适度。并且,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增强了减震块与中底的结合力,使两者不容易分离。

Description

鞋及其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鞋及其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注塑鞋的鞋底一般都是一种注塑料注入模具内,经发泡后成型,鞋底的前掌与后跟等各个部位均采用同一种注塑材料制成,硬度也就相同。但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鞋底不同部位的受力不相同,在鞋底采用相同的硬度制成的情况下,人体足部不同部位所受反作用力也会不相同,像足跟等部位受力会较大,从而会导致人体穿着起来不舒服,甚至容易导致关节受伤害。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提高鞋底的舒适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鞋底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鞋底的鞋。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包括:
中底,所述中底具有前掌部和足跟部;
所述中底的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硬度小于所述中底的硬度,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注塑连接,所述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中底的足跟部底侧设置有减震块且所述中底的足跟部底侧的减震块为第一减震块;
所述第一减震块靠近所述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小于其远离所述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一减震块的两侧及后侧边缘向上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减震块上侧形成用于容纳注塑料的容纳腔。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中底的前掌部底侧设置有减震块且所述中底的前掌部底侧的减震块为第二减震块。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加强部为凹槽;
所述加强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中部或底部开设有凹孔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加强部为柱状凸起;
所述柱状凸起上设置有环形槽或通孔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中底的足跟部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的开口处设置有栅栏,所述栅栏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所述镂空部顶部和底部。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所述中底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墙,所述侧墙能够与鞋面的侧面注塑连接,所述侧墙的对应前掌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沟槽,所述沟槽沿着由底端至顶端的方向逐渐向前倾斜。
优选地,上述鞋底中,还包括外底,所述外底设置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减震块的底侧并与所述中底和减震块注塑连接。
一种鞋,包括鞋底和与所述鞋底连接的鞋面,所述鞋底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所述鞋面由皮革、织物和/或布料经裁剪缝制形成;
所述鞋面的下边缘底面打粗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中,在中底的底侧设置了至少一个减震块,中底为人体运动提供足够的支撑,减震块为人体提供足够的回弹与缓冲,减少鞋底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从而在人体运动时,缓解人体疲劳,减少人体关节的损伤,增强人体穿着的舒适度。并且,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增强了减震块与中底的结合力,使两者不容易分离。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鞋,该鞋包括上述任一种鞋底。由于上述的鞋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鞋底的鞋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减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不同实施例中加强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9中:
1-中底、1a-沟槽、1b-侧墙、1c-镂空部、1d-栅栏、2-第一减震块、2a-第二倾斜面、2b-侧围、2c-加强部、2d-第一倾斜面、21-柱状凸起、211-环形槽、212-通孔、213-顶板、22-凹槽、221-侧壁、222-凹孔、3-外底、4-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鞋底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鞋底的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申请中所有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均指鞋底正常放置时的方位。即鞋底踩在地面上时,其鞋尖位于鞋跟前方。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鞋底包括中底1、第一减震块2以及外底3。其中,中底1具有前掌部和足跟部,中底1的前掌部用于与脚的前掌相对,中底1的足跟部用于与脚的足跟相对。第一减震块2设置在中底1的足跟部下侧与外底3之间,第一减震块2的顶面仅与中底1的足跟部连接,即第一减震块2主要用于支撑足跟。第一减震块2的硬度小于中底1的硬度。第一减震块2与中底1可以设置为不同颜色,从而增加美观性。外底3设置在中底1和第一减震块2的底侧以支撑中底1和第一减震块2。第一减震块2的底面以及中底1未被第一减震块2覆盖的底面均与外底3的顶面连接。外底3覆盖在中底1及第一减震块2的下侧,并在人体运动时与地面接触,从而提高鞋底的耐磨性。外底3由耐磨材料制成,例如,该耐磨材料为橡胶。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一提供的鞋底中,中底1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墙1b,侧墙1b能够与鞋面4的侧面贴合连接。即中底1的侧墙1b包裹鞋面4的部分侧面,从而对人体的足部形成包裹,使人体运动时不易产生足外翻及崴脚的情况,有效保护人体脚踝健康。
中底1的尾部设置有镂空部1c,镂空部1c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透气性,同时节省了材料、增加美观性。镂空部1c的两侧及后侧形成开口,镂空部1c的开口处设置有栅栏1d,栅栏1d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镂空部1c顶部和底部,栅栏1d的设置为镂空部1c提供了足够的连接力。
侧墙1b的对应前掌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沟槽1a,并且沟槽1a沿着由底端至顶端的方向逐渐向足尖处倾斜。即中底1的前掌部两侧的侧墙1b设置有沟槽1a,沟槽1a向前倾斜。由于侧墙1b的对应前掌部的位置在运动时,容易受力形成褶皱,设置沟槽1a可以减少足跟抬起时受到的阻力,沟槽1a向前倾斜,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阻力。
如图3所示,第一减震块2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2c以增加第一减震块2和中底1的连接牢固度。即第一减震块2的顶面设置有加强部2c,加强部2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加强部2c的作用在于增强减震块和中底1结合的牢固度。人体运动时其足跟部受力较大,因此在中底1的足跟部下侧设置了第一减震块2,第一减震块2的硬度小于中底1的硬度,中底1为人体运动提供足够的支撑,第一减震块2为人体提供足够的回弹与缓冲,减少鞋底对人体的反作用力,从而在人体运动时,缓解人体疲劳,减少人体关节的损伤,增强人体穿着的舒适度。并且,第一减震块2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2c,增强了第一减震块2与中底1的结合力,使两者不容易分离开裂。
第一减震块2靠近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小于其远离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即第一减震块2前端的厚度小于第一减震块2后端的厚度。
上述第一减震块2包括减震块本体和设置在减震块本体上的加强部2c。减震块本体的上表面为第一倾斜面2d,减震块本体上表面的高度沿着由足跟部向脚掌部的延伸方向逐渐降低,换言之,减震块本体的厚度沿着由足跟部向脚掌部的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减震块本体可以为楔形。
第一减震块2的两侧及后侧边缘向上延伸,以使第一减震块2上侧形成用于容纳注塑料的容纳腔。具体地,第一减震块2的两侧及后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围2b,侧围2b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注塑料的容纳腔。注塑中底1时,将第一减震块2放入模具中,第一减震块2的容纳腔可容纳形成中底1的注塑料。第一减震块2的前侧为第二倾斜面2a,以便第一减震块2的前侧与中底1贴合。
第一减震块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从而使形成中底1的液态注塑料可以流经通孔,进一步加强第一减震块2与中底1的结合力。
加工时,第一减震块2通过注塑成型。并且,注塑形成第一减震块2的液态注塑料与成型的外底3注塑并连接在一起。即第一减震块2与外底3注塑一体连接。具体地,在模具内放入外底3,之后向模具内加入发泡材料,经加热发泡后,在模具内成型第一减震块2,同时第一减震块2与外底3注塑连接。
加强部2c可以为凸起或者凹槽,如图4-图7为该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2c的几种具体结构。
图4中加强部2c为柱状凸起21,柱状凸起21为圆柱形或其他多边形状。柱状凸起21上设置环绕其的环形槽211,或者柱状凸起21上开设通孔212。图5中加强部2c包括柱状凸起21和与柱状凸起21顶端连接的顶板213,顶板213覆盖柱状凸起21的顶端且突出柱状凸起21的边缘。图6和图7中加强部2c为凹槽22,柱状凸起21为圆柱形或其他多边形状。凹槽22包括侧壁221,侧壁221上开设有凹孔222,图6中凹孔222位于侧壁221的中部,图7中凹孔222位于侧壁221的底部。
如图8所示,外底3由耐磨材料制成,其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底3可以省略,中底1和第一减震块2直接与地面接触。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鞋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鞋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鞋底还包括第二减震块。第二减震块设置在中底1的前掌部下侧与外底3之间,第二减震块的顶面与中底1的前掌部连接,即第二减震块主要用于支撑前掌。第二减震块的硬度应该小于中底1的硬度,第二减震块具有较好的回弹性,为前掌提供较好的弹性支撑,缓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疲劳。
该实施例二中,第二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2c以增加第二减震块和中底1的连接面积。第二减震块顶面上加强部2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减震块的加强部2c与第一减震块2的加强部2c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加工时,第二减震块通过注塑成型。并且,注塑形成第二减震块的液态注塑料与成型的外底3注塑并连接在一起。即第二减震块与外底3注塑一体连接。在模具内放入外底3,之后向模具内加入发泡材料,经加热发泡后,在模具内成型第二减震块,同时第二减震块与外底3注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中底1的其它部位的底侧设置减震块,具体地,根据人体足部受力分析,可以在足部受力较大的位置均设置减震块。减震块上的加强部2c可以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也可以不同,减震块上的加强部2c可以任意设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中底1的足跟部也可以不设置镂空部和/或侧墙,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鞋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鞋,该鞋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鞋底以及与上述鞋底连接的鞋面4。由于该鞋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鞋底,所以该鞋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鞋面4可以由皮革、织物、布料等材料经裁剪缝制形成。
鞋面4的下边缘底面可以打粗处理。具体地,可以对鞋面4的下边缘底面进行磨毛或激光雕刻等,从而增强鞋面4与中底1连接的牢固度。
鞋面4与中底1注塑一体连接,即注塑形成中底1的液态注塑料与成型的鞋面4注塑并连接在一起。在中底1注塑成型过程中,与鞋面4的整个下底表面结合,从而覆盖鞋面4的整个下底表面,使中底1与鞋面4紧密连接。
加工时,将减震块和外底3放入注塑模具内,之后向注塑模具内注入液态注塑料,注塑料经发泡冷却后形成中底1。中底1包裹在减震块上并延伸至足尖部位,从而中底1与减震块和外底3注塑一体连接。或者,将减震块和外底3放入注塑模具内,将套设有鞋面4的鞋楦抵持在注塑模具上,之后向注塑模具内注入液态注塑料,注塑料经发泡冷却后形成中底1。中底1包裹在减震块上并延伸至足尖部位,从而中底1与减震块和外底3注塑一体连接,同时中底1与鞋面4注塑一体连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底(1),所述中底(1)具有前掌部和足跟部;
所述中底(1)的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硬度小于所述中底的硬度,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注塑连接,所述减震块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2c)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1)的连接牢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的足跟部底侧设置有减震块且所述中底(1)的足跟部底侧的减震块为第一减震块(2);
所述第一减震块(2)靠近所述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小于其远离所述前掌部的一端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块(2)的两侧及后侧边缘向上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减震块(2)上侧形成用于容纳注塑料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的前掌部底侧设置有减震块且所述中底(1)的前掌部底侧的减震块为第二减震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2c)为凹槽;
所述加强部(2c)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中部或底部开设有凹孔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2c)为柱状凸起;
所述柱状凸起上设置有环形槽或通孔以增强所述减震块和所述中底的连接牢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的足跟部设置有镂空部(1c),所述镂空部(1c)的开口处设置有栅栏(1d),所述栅栏(1d)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所述镂空部(1c)顶部和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的四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墙(1b),所述侧墙(1b)能够与鞋面(4)的侧面注塑连接,所述侧墙(1b)的对应前掌部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沟槽(1a),所述沟槽(1a)沿着由底端至顶端的方向逐渐向前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底(3),所述外底(3)设置在所述中底(1)和所述减震块的底侧并与所述中底(1)和减震块注塑连接。
10.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和与所述鞋底连接的鞋面(4),所述鞋底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所述鞋面(4)由皮革和/或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
所述鞋面(4)的下边缘底面打粗处理。
CN202020701797.9U 2020-04-30 2020-04-30 鞋及其鞋底 Active CN212545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1797.9U CN2125458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鞋及其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1797.9U CN2125458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鞋及其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5855U true CN212545855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0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1797.9U Active CN212545855U (zh) 2020-04-30 2020-04-30 鞋及其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5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00490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US6412196B1 (en) Contoured platform and footwear made therefrom
EP2319342B1 (en) Shoe
AU2004259029B2 (en) Footwear having an enclosed and articulated toe
US8082686B2 (en) Cleated athletic shoe with cushion structures
US90036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ning footwear
US20030150131A1 (en) Cushioning system for footwear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20090082292A (ko) 신발용 보강 케이지
CN201278864Y (zh) 一种带减震鞋垫的鞋底
US11758981B2 (en) Tensioning system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KR20110008168A (ko) 보행 장비
KR101601673B1 (ko) 미끄럼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아쿠아슈즈
US20210259359A1 (en)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EP4003085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NZ551831A (en) Composite vamp with the softer layer on the outside and an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 for forming it
US20100186263A1 (en) Structure of shoes upper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oes and a structure of shoes
CN212545855U (zh) 鞋及其鞋底
KR101607584B1 (ko) 물갈퀴를 구비하는 미끄럼방지 신발
WO2004039193A2 (en) Shell construction for footwear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EP4169409A1 (en) Footwear with traction sole assembly
CN211984087U (zh) 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马靴鞋底
KR101099708B1 (ko) 자유롭게 분리가 가능한 통기성 및 발 아치 지압기능과 충격흡수,반발탄성을 강화한 삽입체 삽입용 신발
CN218999673U (zh) 一种成人功能鞋底
CN219781721U (zh) 一种运动鞋及其足弓舒适度自适应鞋底结构
US20240122291A1 (en) Removable internal footbed system for a sho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