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4548U -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4548U
CN212544548U CN202021111749.0U CN202021111749U CN212544548U CN 212544548 U CN212544548 U CN 212544548U CN 202021111749 U CN202021111749 U CN 202021111749U CN 212544548 U CN212544548 U CN 21254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vel
soil
receiving box
material receiv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17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敏
周晓楠
高源�
高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1117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4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播种机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土壤预处理机构、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土壤预处理机构位于机架前端,关键在于:所述土壤预处理机构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种铲和肥铲,种铲和肥铲的前端都向下倾斜设置,种铲的前端位于肥铲后端的上方,播种机构的排料口位于种铲后端的下方,施肥机构的排料口位于肥铲后端的下方。不用对土地进行旋耕操作,可以保持土壤原状表层,避免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损坏,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可以提高保墒效果,节约灌溉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涉及到播种机,特别是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麦播种机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旋耕机构、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现有的播种方式是先利用旋耕机构对土地进行旋耕操作,然后利用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进行播种和施肥,旋耕操作容易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损坏,而且旋耕层土壤的水分容易流失,保墒效果较差,导致灌溉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不用对土地进行旋耕操作,可以保持土壤原状表层,避免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损坏,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可以提高保墒效果,节约灌溉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包括机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土壤预处理机构、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土壤预处理机构位于机架前端,关键在于:所述土壤预处理机构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种铲和肥铲,种铲和肥铲的前端都向下倾斜设置,种铲的前端位于肥铲后端的上方,播种机构的排料口位于种铲后端的下方,施肥机构的排料口位于肥铲后端的下方。
所述种铲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肥铲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与β都是16°-24°。
所述种铲和肥铲都位于地面下方,种铲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1,肥铲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2,h1为3-5cm,h2为 8-12cm。
所述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结构相同,都是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料箱、以及与料箱连通的排料管,还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且位于种铲/肥铲下方的接料盒、以及设置在接料盒内且用于将左右两端的物料向中间输送的绞龙,排料管包括左管体和右管体,左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左端的上方,右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右端的上方,在接料盒侧壁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排料口,排料口位于接料盒最低处的上方。
所述料箱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的中心处,料箱内部借助开口朝向下方的V形的第一导流板分隔成左右两个容纳腔,第一导流板的顶部位于进料口下方,左管体与左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右管体与右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
所述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都还包括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接料盒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的挡板、固定在挡板左右两端的旋转臂、以及与接料盒同轴设置且固定在其外端的定位盘,定位盘的中心处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旋转臂套装在锁紧螺栓上并借助锁紧螺栓与定位盘固定连接。
在接料盒的排料口后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后端向下倾斜,第二导流板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隔板,第二导流板与接料盒或机架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隔板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向下线性增大。
所述绞龙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接料盒形成转动配合的绞龙轴、固定在绞龙轴左端的右旋叶片、以及固定在绞龙轴右端的左旋叶片。
所述播种机还包括设置在肥铲前方的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的上端与机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种铲将上层土壤整个铲起,使种子直接落到位于种铲下方的土壤上,被种铲铲起的土壤则沿着种铲向后运动,然后落下将种子覆盖住。利用肥铲将下层土壤整个铲起,使肥料直接落到位于肥铲下方的土壤上,被肥铲铲起的土壤则沿着肥铲向后运动,然后落下将肥料覆盖住。这种播种机不用对土地进行旋耕操作,可以保持土壤原状表层,避免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损坏,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可以提高保墒效果,节约灌溉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流板与接料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二导流板的右视图。
附图中,1、机架,2、料箱,3、排料管,4、接料盒,5、绞龙,5-1、绞龙轴,5-2、右旋叶片,5-3、左旋叶片,6、排料口,7、第一导流板,8、挡板,9、旋转臂,10、定位盘,11、锁紧螺栓,12、第二导流板,13、隔板,14、种铲,15、肥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包括机架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土壤预处理机构、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土壤预处理机构位于机架1前端,所述土壤预处理机构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种铲14和肥铲15,种铲14和肥铲15的前端都向下倾斜设置,种铲14的前端位于肥铲15后端的上方,播种机构的排料口6位于种铲14后端的下方,施肥机构的排料口6位于肥铲15后端的下方。
种铲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肥铲1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为了更好地满足播种盒施肥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中α与β都是16°-24°。种铲14和肥铲15都位于地面下方,种铲14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1,肥铲15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2,h1为3-5cm,h2 为8-12cm且优选为10cm。种铲14和肥铲15与机架1之间都是可拆卸式连接且种铲14和肥铲15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都可调,可实现种下等深施肥,以提供小麦生育期营养。
如图2所示,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结构相同,都是包括设置在机架1 上方的料箱2、以及与料箱2连通的排料管3,还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位于种铲14/肥铲15下方的接料盒4、以及设置在接料盒4内且用于将左右两端的物料向中间输送的绞龙5,排料管3包括左管体和右管体,左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5左端的上方,右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5右端的上方,在接料盒4侧壁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排料口6,排料口6位于接料盒 4最低处的上方。
料箱2内的种子或肥料经过排料管3进入到接料盒4的左右两端,在绞龙5的推动作用下,种子或肥料向中间移动,移动过程中一部分种子或肥料通过排料口6排出,因为排料口6沿左右方向设置,所以与现有的条播相比,播种带变宽,扩大了种子和肥料的分布面积,撒布均匀,降低了种子之间争水、争肥的机率,有利于种子发芽,保证了出苗的均匀整齐,也有利于后期作物的生长,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小空地面积,使得土壤及水肥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而且,种子直接由排料口6落到土壤内,排料管3不需要与土壤接触,可以避免排料管3的出口端被堵塞,提高植株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料箱2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的中心处,料箱2内部借助开口朝向下方的V形的第一导流板7分隔成左右两个容纳腔,第一导流板 7的顶部位于进料口下方,左管体与左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右管体与右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种子或肥料由进料口进入到料箱2内后,在第一导流板7的作用下向左右两个容纳腔内滑落,确保种子或肥料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排料管3内。
如图4和图5所示,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都还包括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接料盒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的挡板8、固定在挡板8左右两端的旋转臂9、以及与接料盒4同轴设置且固定在其外端的定位盘10,定位盘10的中心处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11,旋转臂9套装在锁紧螺栓11上并借助锁紧螺栓11与定位盘1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在接料盒4的左右两端都固定有定位盘10,绞龙5位于两个定位盘10之间,挡板8左右两端的底部都固定有L形的旋转臂9,旋转臂 9的上端借助锁紧螺栓11与定位盘10固定在一起。需要调节排料口6的宽度时,将锁紧螺栓11的螺帽与旋转臂9分离,如图5所示,顺时针或者是逆时针转动旋转臂9,旋转臂9带动挡板8旋转,旋转到位后,利用锁紧螺栓11将旋转臂9与定位盘10固定在一起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在接料盒4的排料口6后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2,第二导流板12 的后端向下倾斜,第二导流板12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隔板13,第二导流板12与接料盒4或机架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排料口6位于接料盒4的后侧,第二导流板12位于排料口6的后下方,位于第二导流板12上方的空间被隔板13分隔成一组条播种子通道,需要进行条播时,将第二导流板12与接料盒4或机架1固定在一起,此时,接料盒4内的种子由排料口6排出后落到第二导流板12的各个条播种子通道内,由于第二导流板12的后端向下倾斜,所以种子会沿着第二导流板12向后滑落,落到地面上,实现条播的目的。需要撒播时,将第二导流板12拆卸下来即可。带有隔板13的第二导流板12有很多种型号,不同型号对应的相邻隔板13之间的间距不同,通过改变带有隔板13的第二导流板12的型号,即可实现不同宽苗带、不同行距及均匀撒播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满足不同的播种需求。当播种机构还包括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时,第二导流板12位于挡板8后方,如图5所示。为了确保种子能够沿着第二导流板12下落,同时使得条播种子通道具有足够大的容纳空间,隔板 1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向下线性增大。第二导流板12和隔板13朝向接料盒4一端的端面是与接料盒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第二导流板12与接料盒4之间、隔板13与接料盒4之间的间隙,使得种子和肥料能够落到第二导流板12上。
如图3所示,绞龙5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接料盒4形成转动配合的绞龙轴5-1、固定在绞龙轴5-1左端的右旋叶片5-2、以及固定在绞龙轴5-1右端的左旋叶片5-3。绞龙轴5-1带动右旋叶片5-2和左旋叶片5-3同步转动,右旋叶片5-2将物料向右推送,左旋叶片5-3将物料向左推送,这样只需要一套动力设备即可。绞龙5也可以是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绞龙单元,这样就需要两套动力设备。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绞龙5优选为第一种。
播种机还包括设置在肥铲15前方的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的上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先利用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松土,再用种铲14和肥铲15铲土,可以减小种铲14和肥铲15受到的阻力,减缓种铲14和肥铲15的磨损速度,延长种铲14和肥铲15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如图1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前后两个料箱2,前方的料箱2用来盛放肥料,后方的料箱2用来盛放种子,种铲14 下方的接料盒4借助排料管3与位于其上方的用来盛放种子的料箱2连接,肥铲15下方的接料盒4借助排料管3与位于其上方的用来盛放肥料的料箱 2连接。位于肥铲15和前方料箱2后方的第二导流板12的最低处位于肥铲 15最低处的上方,位于种铲14和后方料箱2后方的第二导流板12的最低处位于种铲14最低处的上方。用来连接种铲14与机架1的两个左后侧立柱位于用来连接肥铲15与机架1的两个左前侧立柱的正后方,用来连接种铲14与机架1的两个右后侧立柱位于用来连接肥铲15与机架1的两个右前侧立柱的正后方,用来连接位于前方的料箱2与位于肥铲15后端下方的接料盒4的左管体位于两个左前侧立柱的正后方,用来连接位于前方的料箱2与位于肥铲15后端下方的接料盒4的右管体位于两个右前侧立柱的正后方,用来连接位于后方的料箱2与位于种铲14后端下方的接料盒4的左管体位于两个左后侧立柱的正后方,用来连接位于后方的料箱2与位于种铲14后端下方的接料盒4的右管体位于两个右后侧立柱的正后方。这样可以减小播种机在土壤中的受力面积,行走时更加省力。
如图2和图4所示,排料口6包括左缝隙和右缝隙,左缝隙和右缝隙连通形成为开口朝向上方的V形结构。如图4所示,挡板8与排料口6接触一端的上端面是与排料口6形状相匹配的V形结构,挡板8的V形面与排料口6的V形面一致,保证出料均匀。如图2所示,机架1的左右两端都固定有向下延伸的连接臂,绞龙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连接臂形成转动配合。
如图1所示,利用种铲14将上层土壤整个铲起,使位于后方的接料盒 4内的种子直接落到位于种铲14下方的土壤上,被种铲14铲起的土壤则沿着种铲14向后运动,然后落下将种子覆盖住。利用肥铲15将下层土壤整个铲起,使位于前方的接料盒4内的肥料直接落到位于肥铲15下方的土壤上,被肥铲15铲起的土壤则沿着肥铲15向后运动,然后落下将肥料覆盖住。这种播种机不用对土地进行旋耕操作,可以保持土壤原状表层,避免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损坏,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可以提高保墒效果,节约灌溉成本。

Claims (10)

1.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包括机架(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土壤预处理机构、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土壤预处理机构位于机架(1)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预处理机构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种铲(14)和肥铲(15),种铲(14)和肥铲(15)的前端都向下倾斜设置,种铲(14)的前端位于肥铲(15)后端的上方,播种机构的排料口(6)位于种铲(14)后端的下方,施肥机构的排料口(6)位于肥铲(15)后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铲(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肥铲(1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与β都是16°-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铲(14)和肥铲(15)都位于地面下方,种铲(14)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1,肥铲(15)前端的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为h2,h1为3-5cm,h2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结构相同,都是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料箱(2)、以及与料箱(2)连通的排料管(3),还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位于种铲(14)/肥铲(15)下方的接料盒(4)、以及设置在接料盒(4)内且用于将左右两端的物料向中间输送的绞龙(5),排料管(3)包括左管体和右管体,左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5)左端的上方,右管体的出口端位于绞龙(5)右端的上方,在接料盒(4)侧壁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排料口(6),排料口(6)位于接料盒(4)最低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2)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的中心处,料箱(2)内部借助开口朝向下方的V形的第一导流板(7)分隔成左右两个容纳腔,第一导流板(7)的顶部位于进料口下方,左管体与左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右管体与右侧的容纳腔底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和施肥机构都还包括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排料口宽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接料盒(4)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的挡板(8)、固定在挡板(8)左右两端的旋转臂(9)、以及与接料盒(4)同轴设置且固定在其外端的定位盘(10),定位盘(10)的中心处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11),旋转臂(9)套装在锁紧螺栓(11)上并借助锁紧螺栓(11)与定位盘(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接料盒(4)的排料口(6)后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2),第二导流板(12)的后端向下倾斜,第二导流板(12)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有一组隔板(13),第二导流板(12)与接料盒(4)或机架(1)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由上向下线性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5)包括轴线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并与接料盒(4)形成转动配合的绞龙轴(5-1)、固定在绞龙轴(5-1)左端的右旋叶片(5-2)、以及固定在绞龙轴(5-1)右端的左旋叶片(5-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还包括设置在肥铲(15)前方的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深松铲或深松分层施肥铲的上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
CN202021111749.0U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Active CN21254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1749.0U CN212544548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1749.0U CN212544548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4548U true CN212544548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1749.0U Active CN212544548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4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7102A (zh) 双旋耕按比例分层施肥宽苗幅精量播种机
CN205249743U (zh) 双旋耕按比例分层施肥宽苗幅精量播种机
CN107079638B (zh) 一种手推式自动间隔混合播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381833U (zh) 一种综合播种装置
CN111819930B (zh) 甘蔗种植一体化旋耕机
CN110692294A (zh) 一种温室内马铃薯播种机
CN107148826B (zh) 一种手推式自动间隔混合播种装置
CN211959973U (zh)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CN108781639A (zh) 一种定向播种机的轮式投送结构
CN209151545U (zh) 一种玉米播种施肥一体机
CN113853890B (zh) 马铃薯播种机
CN111436239A (zh) 耕种机
CN110786108A (zh) 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
CN211430021U (zh) 南瓜种子的种植装置
CN212544548U (zh)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CN202104030U (zh) 一种轻便精量点播机
CN111699791A (zh) 一种保持土壤原状表层的小麦播种机
CN205694188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水稻滚播器
CN212812701U (zh) 小麦播种机的新型播种机构
CN111345133B (zh) 一种播种装置及一种谷物点播机械
CN204907071U (zh) 一种小籽粒精量播种机
CN209949839U (zh) 一种蔬菜种子播种机
CN211881014U (zh) 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
CN211457972U (zh) 多种子播撒装置及播种机
CN107646256A (zh) 具有翻土、碎土功能的播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