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9973U -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 Google Patents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9973U CN211959973U CN201922482720.7U CN201922482720U CN211959973U CN 211959973 U CN211959973 U CN 211959973U CN 201922482720 U CN201922482720 U CN 201922482720U CN 211959973 U CN211959973 U CN 2119599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wing
- fertilizer
- shaft
- uniform
- w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5000021307 wheat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40000008529 Triticum aestivum Specie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720 fertil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7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1
- 235000005824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1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575 pestic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6383 Zea mays subsp huehuetenang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9973 maiz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00022029 GBL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1 light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包括智能模块控制,机架前端有肥料斗及肥料拨料器,肥料拨料器出料口处有撒肥装置,第一轴端部设有第一传动装置,肥料斗后方有种子斗及种子拨料器,种子斗后方外侧装有控制器和显示屏,第二轴端部设有第二传动装置,种子拨料器出料口设有播种匀撒器,撒肥装置和播种匀撒器之间有旋耕犁,旋耕犁与牵引设备连接,后方设有辊子,其轴上有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现施肥旋耕播种一次完成,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播种效率,达到精准施肥、播种之目的,省时省工增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设备,尤其是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背景技术
我国长江以北,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域包括8省2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湖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中南部、北京市、天津市)以上种植区域常年种植小麦、玉米4亿亩左右,常年传统上茬小麦窄行条播下茬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带茬窄行种植的方式,十几年来小麦、玉米亩产量徘徊不前,机械化程度国家统计数据50—60%。耕、种、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田间管理上机械作业滞后,如:施肥、浇水、打药延续着传统人工操作,是种粮层面的一大难题,田间管理机械作业“管”还是空白。
影响我国小麦、玉米产量提高和全程机械化实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中国国情农业科研体制专业化,如:科研分工专业化,研究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一个专业体系,研究玉米育种和栽培另一个专业体系。目前没有一个真正小麦、玉米上下两茬衔接融合统一的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由于科研体制国情原因造成了小麦、玉米高产栽培上下茬技术不协调,始终延续着传统种植方式发展。目前从科研上没有大的突破。
2.影响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第二个原因,家庭联产承包制,地块碎小化而分散,再加上传统种植方式很难实现全程机械化。
3.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不配套,特别是下茬玉米传统种植,收获小麦带茬播种玉米生产环境差,苗期虫害容易滋生难防治。导致缺苗断垄影响玉米产量。
4.小麦、玉米中后期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受到制约,现有自走式喷药机利用率不足50%,因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成为机械化作业中硬阻,全程机械化作业最后一公里没打通。
5.小麦、玉米上下茬栽培技术不融合,施肥、农药投入大,肥料利用率低,持续污染。
6.由于传统种植模式,小麦、玉米田间浇水自走式喷水机后期作业受阻,利用率不足50%,很难实现机械化浇水。仍然是人工浇地,成本高浪费水资源。
7.农技,农机,农资脱节互不适应,是种粮层面田间作业人工次数多、投入大、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种粮效益低。
针对上述不足,现提出一种颠覆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实现全程机械化,该种植模式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进行了六大变革:
①传统小麦窄行条播形式,两密一稀(4+8寸)三密一稀,15厘米等行距种植改为宽幅条播、小麦播幅50厘米、幅距20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差高度融合70厘米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
②传统玉米种植行距40-50-60厘米种植,改为70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
③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为统筹布局,种小麦时预留玉米播种行、下茬玉米种植预留的20厘米幅距空地上,形成了无茬播种,减少苗期病虫害和缺苗断垄,玉米生长环境友好。
④改小麦、玉米人工除治病虫草害、为机械统防统治,小麦宽幅匀播预留 20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药机铺垫行走路线,解决田间统防统治机械治虫作业中硬阻。打通了全程机械化除治病虫草害最后一公里。
⑤改小麦、玉米传统人工浇水为小麦宽幅匀播,种麦时预留20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水机铺垫行走路线,提高机械浇水、机械利用率50%以上,实现了田间浇水机械化。
⑥解决了玉米早熟高产及玉米联合收割机不能脱粒的难题。目前我国夏玉米品种早熟高产脱水快产量高的品种基因育种方便没有大的突破一般夏玉米品种生育期100天以上,收货时脱水慢,玉米联合收割机只能收穗不能脱粒。
改变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小麦宽幅50厘米匀播幅距20厘米夏玉米种植利用麦垄套播高架机麦收前10天左右,麦垄套播高架播种机提前机械套播玉米使夏茬玉米增加积温和光照指数,使玉米早熟及高产一般比传统收获后播种种植方式亩增产13%以上,而且玉米成熟度高、品质好,收获时水分降低到 25%以下,解决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一次完成的难题,增加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省工省钱、增效。
创新点:①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实现全程机械化填补了我国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耕、种、管、收的“管”字空白。使农机作业达100%。②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同时解决我国没有高产早熟玉米品种及玉米联合收因玉米品种晚熟水分大不能脱粒的空白。
只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和自然光、气、温条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生产持续增长,小麦、玉米70厘米一代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比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亩增产小麦14.4%,玉米亩增产13.1%,改传统浇水为机械自动化浇水,去掉大小垄口、畦梗及附属用地节省土地10%-13%,亩增产粮食200斤以上。
该技术模式是以高产生理学、高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学、农业机械学统筹研究,实现了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药,节本增效明显。种植方式创新,挖掘光能潜力,实现良田、良机、良种、良资、良防、良法、良制集成,做到高产增效。统筹组合优质农资,产生互补,耦合作用,叠加效应明显。只改变传统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方式,不增加任何投入,使我国小麦玉米持续增长。
传统小麦窄行条播形式为两密一稀(4+8寸)三密一稀,15厘米等行距种植,而传统玉米种植行距40-50-60厘米种植。现提出一种宽幅条播、小麦播幅 50厘米、幅距20厘米形成小麦、玉米上下差高度融合70厘米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改为70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
改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方式为统筹布局,种小麦时预留玉米播种行、下茬玉米种植预留的20厘米幅距空地上,形成了无茬播种,减少苗期病虫害和缺苗断垄,玉米生长环境友好。改小麦、玉米人工除治病虫草害、为机械统防统治,小麦宽幅匀播预留20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药机铺垫行走路线,解决田间统防统治机械治虫作业中硬阻。打通了全程机械化除治病虫草害最后一公里。
过去传统施肥、播种都是分开作业,采用链条机械传动机构,和机械传动施肥、排种系统人工操作,施肥、播种量无法精确控制,容易出现断种、断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该播种技术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在所述机架后方还设有小支架,所述小支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方向转动;
机架上方靠近前端与前后轴线垂直方向设有肥料斗,所述肥料斗底部开有落肥口,所述落肥口不少于12个,在对应的落肥口处设有肥料拨料器,所述肥料拨料器进料口与所述落肥口对接,肥料拨料器用第一轴串联,所述第一轴端部设有第一链轮;
所述肥料斗后方与之平行设有种子斗,所述种子斗底部开有落种口,所述落种口不少于12个,在对应的落种口处设有种子拨料器,所述种子拨料器进料口与落种口对接,所述种子拨料器出料口与播种匀撒器连接,种子拨料器用第二轴串联,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二链轮,在所述第二链轮外侧连接可变速的第二变速箱;
所述肥料拨料器出料口处设置撒肥装置,在所述撒肥装置和所述播种匀撒器之间设置旋耕犁,所述旋耕犁的齿轮箱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前端中部,所述齿轮箱传动轴与牵引设备输出轴连接;
所述机架后方设有压辊,所述压辊通过第三轴固定在小支架上,所述第三轴上与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三链轮,在所述第三轴前方设有第四轴,所述第四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四轴外端与第一直角变速箱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第四链轮,所述小支架与第四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直角变速箱另一端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第二变速箱连接处设有万向节;
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组成第一传动组,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组成第二传动组;
或在所述第一轴端部设有第一电机,在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二电机,在种子斗外侧远离肥料斗一侧安装有控制器和显示器,在所述第三轴上安装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撒肥装置底板上设置人字型分散板,所述人字型分散板不少于两个。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撒肥装置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
所述播种匀撒器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
所述播种匀撒器与所述撒肥装置错位排列。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匀撒器每组横向宽度45-55cm,每组之间的间隔25-15cm;
所述撒肥装置每组横向宽度45-55cm,每组之间的间隔25-15c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匀撒器每组横向宽度50cm,每组之间的间隔 20cm;
所述撒肥装置每组横向宽度50cm,每组之间间隔20c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匀撒器活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播种匀撒器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节,所述播种匀撒器种平面距离地面高度为3.5-5c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播种匀撒器距离地面高度为4.5cm。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在压辊外周设有径向凸起;在所述压辊两端还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螺杆,套装中螺杆上的弹簧,螺杆下端固定在小支架上,上端穿过支架并设有手轮,所述弹簧位于支架和小支架之间。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所述压辊后方设有第二刮土板,所述第二刮土板靠近压辊外周的径向凸起。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在所述播种匀撒器的后方还设有第一刮土板,所述第一刮土板两端设置立柱,所述立柱活动固定在机架上,可调节第一刮土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使其与播种匀撒器的高度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小麦播幅50厘米、幅距20厘米,为以后麦垄套播玉米做准备,形成小麦、玉米上下茬高度融合,小麦和玉米形成70厘米一带创新高产种植模式。玉米70厘米大行距,扩大行距、改善玉米生长后期田间小气候、缩株增密,提高产量,配合宽幅条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牵引设备,适用于小麦播幅50厘米、幅距20 厘米。
种小麦时预留玉米播种行、下茬玉米种植预留的20厘米幅距空地上,形成了无茬播种,减少苗期病虫害和缺苗断垄,玉米生长环境友好。改小麦、玉米人工除治病虫草害、为机械统防统治,小麦宽幅匀播预留20厘米幅距为自走式喷药机铺垫行走路线,解决田间统防统治机械治虫作业中硬阻。该智能化装备有“适应麦茬地、无摩擦、高速”等优点,小麦播种机适合整地质量差和解决种子、农药拌种水分不一致及籽粒大小影响精准播量的难题,电子智能化可以实现高速精准播种的目的,由于采用电控系统,使整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同时减少机械传动部分,降低制造成本,达到了小麦精准播种,这使得播种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省时、省种、节本增效,降低消耗功率,能提高播种机智能化、电子化精准播种。只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不增加任何投入,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和自然光、气、温、条件,使粮食产量高基数上持续增长,创新种植模式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4%以上。提高田间管理多种机型利用率50%以上,亩节省用工200元以上。
所述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改变过去传统施肥、播种分开作业的情况,采用链条机械传动机构,和机械传动施肥、排种系统人工操作,或采用电子芯片模块技术,在小麦播种机上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连接拖拉机电瓶电源,通过控制器设定施肥、播种量,机械作业时控制器显示屏上可显示施肥、播种、播种面积等情况数据、纪录,控制器在遇到机械作业地块环境差出现断种、断肥的情况时,安装在牵引设备驾驶室内的扬声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可报警提醒,避免断种、断肥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机械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播种匀撒器排列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采用电子芯片模块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上支架、1.2-下支架、1.3-小支架、2-肥料斗、 2.1-落肥料口、3-种子斗、3.1-落种口、4-肥料拨料器、4.1-第一轴、4.2-第一链轮、5-撒肥装置、5.1-分散板、6-种子拨料器、6.1-第二轴、6.2-第二链轮、6.3-第二变速箱、7-播种匀撒器、8-旋耕犁、8.1-齿轮箱、9-压辊、9.1- 第三轴、9.2-第三链轮、9.3-径向凸起、9.4-减震装置、9.4.1-螺杆、9.4.2- 弹簧、9.4.3-手轮、10-第四轴、10.1-第一直角变速箱、10.2-第四链轮、11- 传动轴、12-第二刮土板、13-第一第二刮土板、13.1-立柱、14-第一电机、15- 第二电机、16-控制器、17-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 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
所述机架1上方靠近前端设有肥料斗2,所述肥料斗2底部开有不少于十二个落肥口2.1,最好为十二个。在对应的落肥口2.1处设有肥料拨料器4,所述肥料拨料器4进料口与所述落肥口2.1对接,所述肥料拨料器4出料口处设置撒肥装置5,肥料拨料器4用第一轴4.1串联起来,所述第一轴4.1端部设有第一链轮4.2;
所述肥料斗2后方与之平行设有种子斗3,所述种子斗3底部开有落种口 3.1,所述落种口3.1不少于十二个,最好为十二个。在对应的落种口3.1处设有种子拨料器6,种子拨料器6用第二轴6.1串联起来,所述第二轴6.1上与所述第一轴4.1同向端部设有第二链轮6.2,在所述第二链轮6.2外侧连接可变速的第二变速箱6.3,所述种子拨料器6进料口与落种口3.1对接,所述种子拨料器6出料口通过管子与播种器7连接;
在所述撒肥装置5和所述播种器7之间设置旋耕犁8,所述旋耕犁8的齿轮箱8.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1前端中部,所述齿轮箱8.1传动轴与牵引设备输出轴连接;
所述机架1后方设有齿轮箱8.1,所述压辊9通过第三轴9.1固定在小支架 1.3上,所述第三轴9.1上与第一轴4.1同向端部设有第三链轮9.2,在所述第三轴9.1前方设有第四轴10,所述第四轴10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在所述第四轴10外端与第一直角变速箱10.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第四链轮10.2,所述小支架1.3与第四轴10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直角变速箱10.1另一端通过传动轴11与所述第二变速箱6.3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1与第二变速箱6.3连接处设有万向节;
所述第三链轮9.2和第四链轮10.2组成第一传动组,所述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6.2组成第二传动组。
如图6-图7所示,在所述第一轴端4.1部设有第一电机14,在所述第二轴 6.1与所述第一轴4.1同向端部设有第二电机15,在种子斗3外侧远离肥料斗2 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6和显示器17,在所述第三轴9.1上安装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显示器17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6与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电连接。
压辊9转动时位于第三轴9.1上的传感器把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6,控制器 16通过先计算出压辊9的周长和宽度,算出压辊9转动一圈播种面积,然后在控制面板上输入每亩施肥、播种数量。控制器16通过控制第一轴4.1上的第一电机14和第二轴6.1上的第二电机15的转速,来控制播种、施肥数量。
为了使肥料均匀散开,在撒肥装置5底板上设置人字型分散板5.1,所述人字型分散板5.1不少于两个,优选3个,上边一个,下边两个,呈人字型分布。
所述撒肥装置5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所述撒肥装置5每组横向宽度45-55cm,优选为50cm;每组之间的间隔为25-15cm,优选为20cm。
所述播种匀撒器7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播种匀撒器7每组横向宽度45-55cm,优选为50cm;每组之间的间隔25-15cm,优选为20cm。
所述播种匀撒器7与所述撒肥装置5错位排列。
所述播种匀撒器7活动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播种匀撒器7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节,所述播种匀撒器7距离地面高度为3.5-5cm,优选为4.5cm。
为了增加抓地效果,压辊9外周设有径向凸起9.3;为了使压辊9转动灵活,在所述压辊9两端还设有减震装置9.4,所述减震装置9.4包括螺杆9.4.1,套装中螺杆9.4.1上的弹簧9.4.2,螺杆9.4.1下端固定在小支架1.3上,上端穿过支架1并设有手轮9.4.3,所述弹簧位于支架1和小支架1.3之间。在对压辊 9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旋转手轮9.4.3调整压辊9的高度,使压辊 9压地的力度合适。
由于压辊9在转动时会粘连泥土,造成转动不灵活,而且会造成土地不平整,因此,在所述压辊9后方设有第二刮土板12,所述第二刮土板12靠近压辊 9外周的径向凸起9.3。
在种子通过播种匀撒器7撒播在地上后,容易造成掩埋不全,所以播种匀撒器7的后方还设有第一刮土板13,可以更好的掩埋种子,所述第一刮土板13 两端设置立柱13.1,所述立柱13.1活动固定在机架1上,通过调整螺栓可调节第一刮土板13距离地面的高度,使其与播种匀撒器7的高度相适配,略低于播种匀撒器7距离地面的高度。
播种的时候,牵引设备拉动本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前行时,压辊9转动,带动第三链轮9.2转动,通过链条使第四链轮10.2 和第四轴10转动,第四轴10又带动第一直角变速箱10.1工作,并通过传动轴 11带动第二变速箱6.3工作,从而使第二链轮6.2和第二轴6.1转动,启动种子拨料器6工作,从种子斗3底部的落种口3.1中向外拨种子,通过管子进入播种器7播散在土地里,后边的第一刮土板13带土对种子进行掩埋;
同时通过链条带动第一链轮4.2和第一轴4.1转动,启动肥料拨料器4工作,拨动肥料斗2中的肥料进入撒肥装置5,撒播在地上,同时牵引设备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耕犁8的齿轮箱8.1,驱动旋耕犁8旋转,对播散过肥料的土地进行旋耕。
或者通过后压辊9转动第三轴9.1上的传感器连接控制器16带动第一电机 14转动,启动肥料拨料器4工作,拨动肥料斗2中的肥料进入撒肥装置5,撒播在地上,同时牵引设备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耕犁8的齿轮箱8.1,驱动旋耕犁8 旋转,对播散过肥料的土地进行旋耕。同时,控制器16带动第二电机15转动,启动种子拨料器6工作。
以上所述播种匀撒器7距离地面高度和第一刮土板13距离地面的高度均指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以上所述的牵引设备不小于100马力。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用智能功能的时候,去掉变速箱、链轮和传动轴,在辊子轴上安装传感器;不用智能控制时可更换上变速箱、链轮和传动轴。该机传动部份一机两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用于与牵引设备连接,在所述机架后方还设有小支架,所述小支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方向转动;
机架上方靠近前端与前后轴线垂直方向设有肥料斗,所述肥料斗底部开有落肥口,所述落肥口不少于12个,在对应的落肥口处设有肥料拨料器,所述肥料拨料器进料口与所述落肥口对接,肥料拨料器用第一轴串联,所述第一轴端部设有第一链轮;
所述肥料斗后方与之平行设有种子斗,所述种子斗底部开有落种口,所述落种口不少于12个,在对应的落种口处设有种子拨料器,所述种子拨料器进料口与落种口对接,所述种子拨料器出料口与播种匀撒器连接,种子拨料器用第二轴串联,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二链轮,在所述第二链轮外侧连接可变速的第二变速箱;
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拨料器出料口处设置撒肥装置,在所述撒肥装置和所述播种匀撒器之间设置旋耕犁,所述旋耕犁的齿轮箱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前端中部,所述齿轮箱传动轴与牵引设备输出轴连接;
所述机架后方设有压辊,所述压辊通过第三轴固定在小支架上,所述第三轴上与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三链轮,在所述第三轴前方设有第四轴,所述第四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第四轴外端与第一直角变速箱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有第四链轮,所述小支架与第四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直角变速箱另一端通过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第二变速箱连接处设有万向节;
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组成第一传动组,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组成第二传动组;
或在所述第一轴端部设有第一电机,在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同向端部设有第二电机,在种子斗外侧远离肥料斗一侧安装有控制器和显示器,在所述第三轴上安装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显示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肥装置底板上设置人字型分散板,所述人字型分散板不少于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肥装置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
所述播种匀撒器三个一组,每组之间预留间隔;
所述播种匀撒器与所述撒肥装置错位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匀撒器每组横向宽度45-55cm,每组之间的间隔25-15cm;
所述撒肥装置每组横向宽度45-55cm,每组之间的间隔25-1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匀撒器每组横向宽度50cm,每组之间间隔20cm;
所述撒肥装置每组横向宽度50cm,每组之间间隔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匀撒器活动固定在机架上,与种子拨料器出料口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播种匀撒器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节,所述播种匀撒器最低点距离地面高度为3.5-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匀撒器最低点距离地面高度为4.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在压辊外周设有径向凸起;在所述压辊两端还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螺杆,套装在螺杆上的弹簧,螺杆下端固定在小支架上,上端穿过机架并设有手轮,所述弹簧位于支架和小支架之间,所述小支架前端通过第四轴与机架连接,小支架可绕第四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后方设有第二刮土板,所述第二刮土板靠近压辊外周的径向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播种匀撒器的后方还设有第一刮土板,所述第一刮土板两端设置立柱,所述立柱活动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第一刮土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节,使其与播种匀撒器的覆土厚度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2720.7U CN21195997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2720.7U CN21195997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9973U true CN211959973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6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82720.7U Active CN21195997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99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0734A (zh) * | 2021-04-28 | 2021-06-11 | 杨德艳 | 一种农业翻耕播种一体机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82720.7U patent/CN2119599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30734A (zh) * | 2021-04-28 | 2021-06-11 | 杨德艳 | 一种农业翻耕播种一体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88253B (zh) | 一种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 | |
CN203575033U (zh) | 水稻覆膜旱种多功能直播机 | |
CN106612668B (zh) | 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深松整地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663492A (zh) | 一种超宽行距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 | |
CN111819930B (zh) | 甘蔗种植一体化旋耕机 | |
CN105960862A (zh) | 一种玉米大垄双行深耕分层式施肥播种机 | |
CN204579077U (zh) | 一种玉米种行清杆土肥旋混单双株可调穴施穴播种机 | |
CN203735013U (zh) | 秸秆捡拾粉碎机播后覆盖复式作业机 | |
WO2022028010A1 (zh) | 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 |
CN205755435U (zh) | 一种免耕电控玉米复式播种机 | |
CN207135462U (zh) | 一种小麦窄行线耕播种机 | |
CN211959973U (zh) | 小麦智能化宽幅匀播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精播机 | |
CN111096207B (zh) | 一种低洼宽行距甘蔗机械化种植方法 | |
CN205196278U (zh) | 一种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机 | |
CN104584824B (zh) | 一种小麦等深撒播及种下等深撒肥方法 | |
CN214507831U (zh) | 一种联合精密播种机 | |
CN108521912A (zh) | 一种播种覆土机 | |
CN210352123U (zh) | 玉米智能化麦垄套播机 | |
CN113854073A (zh) | 一种水稻压根免耕栽培方法 | |
CN211321996U (zh) | 一种四行玉米豆类一体铺膜播种机 | |
CN105815010A (zh) | 一种免耕电控玉米复式播种机 | |
CN110999737A (zh) | 一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域麦垄机械套种玉米栽培方法 | |
CN214545433U (zh) | 小麦智能化复合式施肥旋耕播种宽幅匀播机 | |
CN206294511U (zh) | 大小粒两种作物带状种植一体化播种机 | |
CN110622797A (zh) | 夏玉米、冬油菜抑草保墒播种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播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