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6472U -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6472U
CN212536472U CN202020990813.0U CN202020990813U CN212536472U CN 212536472 U CN212536472 U CN 212536472U CN 202020990813 U CN202020990813 U CN 202020990813U CN 212536472 U CN212536472 U CN 212536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isc
friction
limit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08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得宁
李涛
薄其雷
顾封
李雄飞
丁可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zhao Jinli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l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l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l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908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6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6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6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涉及汽车变速箱领域,包括:左罩壳,与右罩壳固定连接;活塞,一端连接摩擦盘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扭转减振器,与输出花键毂和离合器中心毂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小泵轮,与所述右罩壳连接;输出花键毂与滚针轴承和垫片连接;所述左罩壳和右罩壳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在所述右罩壳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液力变矩器解决方案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成本低;拥有强制冷却能力,配合离合器的油道组合结构,快速带走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提高离合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自动变速箱,扭转减振器及湿式离合器,它主要应用于AT 自动变速箱,并可以拓展应用到P2混合动力变速箱。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变速箱大部分需要配备液力变矩器来实现降速增扭,防止发动机过载熄火,但是液力变矩器普遍存在效率低的缺陷,造成装车成本、使用成本(油耗高)的浪费,虽然变矩器可以通过闭锁提高效率,但是由于液力变矩器结构空间限制,很难做到闭锁的平顺性和快速的散热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液力冷却湿式离合器,替代传动的液力变矩器,用于将内燃发动机或者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自动变速箱输入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包括:
一左罩壳,与一右罩壳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
一活塞,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
一扭转减振器,与一输出花键毂和一离合器中心毂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
一小泵轮,与所述右罩壳连接;
输出花键毂在一滚针轴承和一垫片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
所述左罩壳通过连接发动机启动盘,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所述右罩壳和左罩壳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并形成腔体,所述左罩壳和右罩壳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在所述右罩壳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
所述扭转减振器包括左保持盘、减振弹簧、中间盘和右保持盘,所述左保持盘、中间盘和右保持盘通过限位铆钉铆接为一个整体,铆接在一起的左保持盘和右保持盘形成所述减振弹簧的安装空间。所述凸出部上设计有隔振孔,所述隔振孔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长度的1/8~1/2,优选的采用1/6~1/2,特别优选的采用1/4~1/3,通过此结构来改变右保持盘的结构刚度,从而改变零件固有振动频率,使之避开发动机的激振频率峰值,尤其可以降低4缸发动机的2阶主阶次引起的共振,可以达到降低车辆传动系统振动噪声、降低保持盘局部模态应力和提高扭转减振器寿命的效果。
所述左保持盘和右保持盘的表面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或者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的方式来增加硬度。
所述所述中间盘上加工有限位腰形孔和第三铆钉孔;所述第三铆钉孔用于将所述输出花键毂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限位腰形孔用于约束限位铆钉的扭转角度,避免弹簧被过度压缩并圈。
限位铆钉并不位于限位腰形孔的正中心,设定减振器正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 a,减振器逆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b,车辆在加速工况下角度a会减小,角度b 会增大,车辆在减速工况时角度a会增大,角度b会减小,由于加速工况发动机扭矩大,振动幅值大,为了使减振弹簧更多的为加速工况减振,设计初始角度a >b,优选的a=(1.2~3.5)b,特别优选的a=(2~3)b。
限位铆钉分为第一铆接部,运动部和第二铆接部,第一铆接部和第一铆钉孔配合固定连接,第二铆接部和第二铆钉孔配合固定连接,运动部穿入中间盘的限位腰形孔,运动部的轴向高度大于限位腰形孔的深度,运动部的直径小于限位腰形孔的宽度,因此限位铆钉可以在限位腰形孔内自由运转。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对运动部表面热处理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优选的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增加表面硬度的方式,对于铆接部和铆接部不能做热处理,以保证铆接后不发生开裂。
所述摩擦盘组由钢片和摩擦片交替叠加构成,摩擦片由摩擦片底板和摩擦材料构成,摩擦材料均匀粘接在摩擦片底板的两侧,摩擦材料优选采用纸基摩擦材料,摩擦材料的边界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加工,形成三种可以过油的油道组合:贯穿油道、非贯穿U形油道和非贯穿弧形油道,贯穿油道由相邻的两片摩擦材料形成,传动油流经贯穿油道时可以带走摩擦片滑摩产生的热量,加速散热,非贯穿U形油道和非贯穿弧形油道的组合可以使传动油进入摩擦材料心部,增强散热效果,三种油道组合的另一作用是减少了摩擦材料的有效面积,可以降低钢片和摩擦片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拖曳扭矩,提高装置的效率。
所述小泵轮由上泵盖、叶片和下泵盖组成,三者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典型的离心式泵轮结构,小泵轮下泵盖上加工有第二圆弧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右罩壳上加工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平面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二圆弧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采用间隙配合连接,这种结构比单纯采用过盈配合易于装配,同时比单纯采用间隙配合装配精度更高,降低了在装置运转时,由于装配间隙导致的的振动噪音。
左罩壳和发动机启动盘相连,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左罩壳、右罩壳和小泵轮三者相对固定连接无相对转动,输出花键毂在滚针轴承和垫片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其中输出花键毂内侧具有花键,向外传递动力。为保证滚针轴承的受力平稳,输出花键毂和两侧零件具有一定的轴线间隙,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1~0.6之间,优选的之间,特别优选的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2~0.35之间。轴向间隙的调整由垫片的厚度来保证,优选的,垫片采用记忆材料制成,当温度变化引起内部零件轴向热变形时,垫片可以补偿一定的热变形量,使本装置具备自动调整零件轴向间隙的作用,保证零件始终运转平稳。
本发明的液力冷却离合器拥有散热进油、散热回油和离合器闭锁路独立的流道,液压油的压力由变速箱液压系统控制,散热进油经过小泵轮增压后,流经扭转减振器组件、摩擦片的贯穿油道、滚针轴承的保持架间隙和输出花键毂的过油孔,最终流至小泵轮的进口处,一部分传动油经小泵轮7增压后,继续做内循环,一部分传动油进入散热回油流道冷却。
外观结构接近传统液力变矩器,内部拥有带有限位铆钉的扭转减振器和小泵轮,其中限位销钉在大输入扭矩下,参与传递扭矩,避免减振弹簧被压缩并圈;小泵轮通过键槽和右罩壳连接,在壳体的带动下驱动离合器内部润滑油循环流动,用于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强制冷却,湿式离合器采用独特设计的贯穿油道和非贯穿油道组合结构。
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液力变矩器解决方案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成本低;拥有强制冷却能力,配合离合器的油道组合结构,快速带走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提高离合器寿命;内部集成高性能扭转角减振器,降低传动系统扭振,尤其对降低4缸发动机的扭转振动有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式离合器系统半剖面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小泵轮装配关系爆炸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的小泵轮爆炸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的小泵轮叶片角度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油流向简图。
图6为发明实施例的摩擦片组爆炸图。
图7为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摩擦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扭转减振器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左保持盘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右保持盘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铆钉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铆钉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
1 左罩壳
2 活塞
3 摩擦盘组
31 钢片
31a 外花键
32 摩擦片
321 摩擦片底板
322 摩擦材料
32a 内花键
32b 贯穿油道
32c 非贯穿U形油道
32d 非贯穿弧形油道
4 扭转减振器
41 限位铆钉
41a 第一铆接部
41b 运动部
41c 第二铆接部
42 左保持盘
42a 第一凸出部
42b 第一凹入部
42c 第一铆钉孔
43 减振弹簧
44 中间盘
44a 第三铆钉孔
44b 腰形限位孔
45 右保持盘
45a 第一凸出部
45b 第二凹入部
45c 第二铆钉孔
45d 隔振孔
5 右罩壳
5a 第一圆弧部
5b 第一平面部
6 滚针轴承
7 小泵轮
71 上泵盖
72 叶片
73 下泵盖
73a 第二圆弧部
73b 第二平面部
8 垫片
9 输出花键毂
10 回位弹簧
11 离合器中心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包括:
一左罩壳1,与一右罩壳5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
一活塞2,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3,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10,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
一扭转减振器4,与一输出花键毂9和一离合器中心毂1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
一小泵轮7,与所述右罩壳5连接;
输出花键毂9在一滚针轴承6和一垫片8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
左罩壳1和发动机启动盘相连,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左罩壳1、右罩壳5和小泵轮7三者相对固定连接无相对转动,输出花键毂9在滚针轴承6和垫片8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其中输出花键毂9内侧具有花键,向外传递动力。为保证滚针轴承6的受力平稳,输出花键毂9和两侧零件具有一定的轴线间隙,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1~0.6之间,优选的之间,特别优选的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2~0.35之间。轴向间隙的调整由垫片8的厚度来保证,优选的,垫片8采用记忆材料制成,当温度变化引起内部零件轴向热变形时,垫片8可以补偿一定的热变形量,使本装置具备自动调整零件轴向间隙的作用,保证零件始终运转平稳。
如图2,右罩壳5和左罩壳1焊接固连为一个整体旋转,内部并形成腔体,其中右罩壳5上加工有第一圆弧部5a和第一平面部5b,小泵轮下泵盖73上加工有第二圆弧部73a和第二平面部73b,第一圆弧部5a和第二圆弧部73a采用过盈配合连接,第一平面部5b和平面部第二73b采用间隙配合连接,这种结构比单纯采用过盈配合易于装配,同时比单纯采用间隙配合装配精度更高,降低了在装置运转时,由于装配间隙导致的的振动噪音。
如图3,小泵轮7由上泵盖71、叶片72和下泵盖73组成,三者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典型的离心式泵轮结构,下泵盖73中心加工有键槽孔,键槽孔由2段对称布置的第二圆弧部73a和2段对称布置的第二平面部 73b形成,用于和右罩壳5配合连接并传递扭矩。
如图4,小泵轮叶片72出口安放角βn2设计为大于90°,构成后弯叶片,叶片出口安放角βn2应该取90°~120°,优选取98°到105°,以获得适应湿式离合器的散热流量并提高小泵轮7的水力效率。
如图5,左罩壳1和右罩壳5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小泵轮7在右罩壳5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如图5所示的循环流动。
液力冷却离合器拥有散热进油、散热回油和离合器闭锁3路独立的流道,液压油的压力由变速箱液压系统控制,散热进油经过小泵轮7增压后,流经扭转减振器组件4、摩擦片3的贯穿油道32b、滚针轴承6的保持架间隙和输出花键毂 9的过油孔,最终流至小泵轮7的进口处,一部分传动油经小泵轮7增压后,继续做内循环,一部分传动油进入散热回油流道冷却。
可以做轴向运动的活塞2、摩擦盘组3和回位弹簧10构成本实例的典型多片离合器结构,回位弹簧10在安装后具备一定的预压缩量,其目的是给活塞2 一个始终向左的固定的复力,其回复力应该保证在0.8~1.2kN,优选的回复力应该保证在0.9~1.0kN,摩擦盘组3接合前,在回位弹簧10的回复压力下位于最左侧。
如图6,摩擦盘组3由钢片31和摩擦片32交替叠加构成,本实例中钢片31 为5片,摩擦片32为4片,摩擦片32内周均布分布有内花键32a,钢片31外周均布分布外花键31a,其中摩擦片32通过和内花键32a和离合器中心毂11的外花键连接,钢片31通过外花键31a和左罩壳1的内花键连接。摩擦盘组3可以在花键轨道内做轴向移动,离合器中心毂11的作用是给摩擦盘组3提供运动轨道,当离合器闭锁后,摩擦盘组3中的摩擦片32和钢片31相互压紧,无相对运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过摩擦盘组3最终传递到离合器中心毂11,通过离合器中心毂11的内花键对外输出。
如图7,摩擦片32由摩擦片底板321和摩擦材料322构成,摩擦材料322 均匀粘接在摩擦片底板311的两侧,摩擦材料32e优选采用纸基摩擦材料,摩擦材料322的边界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加工,形成三种可以过油的油道组合:贯穿油道32b、非贯穿U形油道32c和非贯穿弧形油道32d,贯穿油道32b由相邻的两片摩擦材料322形成,传动油流经贯穿油道32b时可以带走摩擦片滑摩产生的热量,加速散热,非贯穿U形油道32c和非贯穿弧形油道32d的组合可以使传动油进入摩擦材料322心部,增强散热效果,三种油道组合的另一作用是减少了摩擦材料322的有效面积,可以降低钢片31和摩擦片32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拖曳扭矩,提高装置的效率。
如图8,扭转减振器4由限位铆钉41、左保持盘42、减振弹簧43、中间盘 44和右保持盘45构成。左保持盘42、右保持盘45和中间盘44通过限位铆钉 41铆接为一个整体,铆接在一起的左保持盘42的右保持盘45形成弹簧的安装空间,减振弹簧43优先选用低刚度长弧形弹簧,提高减振性能。
如图9,左保持盘42上均布有第一凸出部42a,第一凹入部42b,第一铆钉孔42c,凸出部42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凹入部42b用于对弹簧43的轴向限位。应该对左保持盘42表面热处理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优选的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增加表面硬度的方式。
如图10,右保持盘45上均布有第二凸出部45a,第二凹入部45b,第二铆钉孔45c,隔振孔45d。凸出部45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凹入部45b用于对弹簧的轴向限位。应该对右保持盘45表面热处理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优选的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增加表面硬度的方式。尤其重要的是,本实例每个凸出部45a上设计有圆形的隔振孔45d,隔振孔的直径应占凸出部45a长度的1/8~1/2,优选的采用1/6~1/2,特别优选的采用1/4~1/3,通过此结构来改变右保持盘45的结构刚度,从而改变零件固有振动频率,使之避开发动机的激振频率峰值,尤其可以降低4缸发动机的2阶主阶次引起的共振,可以达到降低车辆传动系统振动噪声、降低保持盘局部模态应力和提高扭转减振器寿命的效果。
如图11,限位铆钉41分为第一铆接部41a,运动部41b和第二铆接部41c,第一铆接部41a和第一铆钉孔42c配合固定连接,第二铆接部41c和第二铆钉孔 45c配合固定连接,运动部41b穿入中间盘44的限位腰形孔44b,运动部41b 的轴向高度大于限位腰形孔44b的深度,运动部41b的直径小于限位腰形孔44b 的宽度,因此限位铆钉41可以在限位腰形孔44b内自由运转。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对运动部41b表面热处理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优选的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增加表面硬度的方式,对于第一铆接部 41a和第二铆接部41c不能做热处理,以保证铆接后不发生开裂。
如图12,中间盘44上加工有均布的第三铆钉孔44a和限位腰形孔44b,第三铆钉孔44a用于将输出花键毂9连接为一个整体,限位腰形孔44b用于约束限位铆钉41的扭转角度,避免弹簧被过度压缩并圈。限位铆钉41并不位于限位腰形孔44b的正中心,设定减振器正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a,减振器逆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b,车辆在加速工况下角度a会减小,角度b会增大,车辆在减速工况时角度a会增大,角度b会减小,由于加速工况发动机扭矩大,振动幅值大,为了使减振弹簧更多的为加速工况减振,设计初始角度a>b,优选的a=(1.2~3.5)b,特别优选的a=(2~3)b。
以上实施例分为如下三种工况:
一、车辆起步工况
当发动机启动后空挡800rpm怠速运转,曲轴通过启动盘带动左罩壳1、活塞2、右罩壳5、小泵轮7、和回位弹簧10等零件旋转,此时活塞2在回位弹簧 10的作用下处于最左侧,摩擦盘组3未接合,内部传动油在小泵轮7的驱动下做循环流动。
如车辆挂入D档,活塞2左侧的油压升高,使活塞2左侧压力略大于回位弹簧10的回复力,推动活塞2克服回位弹簧10的回复力向右运动,于是摩擦盘组 3中的间隙越来越小,当离合器接合的瞬间,变速箱输入轴受到一个很小扭矩,引起转速变化,被变速箱转速传感器采集到的,传递给TCU。
此时发动机转速迅速被提高至1300rpm到1500rpm,小泵轮7在右罩壳5的带动下,转速也升高到1300rpm到1500rpm,内部传动油循环流动加速,同时活塞2左侧压力逐步提高,摩擦盘组3被压紧打滑并大量发热,传动油经过摩擦片组3的散热油道,将热量带走至变速箱散热器,变速箱供给离合器的油压升高,快速冷却离合器,当车辆牵引力大于阻力,变速箱输出轴开始转动,引起转速变化,被变速箱转速传感器采集到的,传递信号给TCU。
在离合器接合的瞬间,摩擦盘组3通过离合器中心毂11的花键将发动机扭矩传递给扭转减振器4,凸出部42a和凸出部45a压缩弹簧,通过弹簧将扭矩传递给中间盘15、输出花键毂9,通过输出花键毂9的内花键对外输出。
车辆开始蠕动,活塞2左侧压力被调至最大,离合器停止打滑,TCU根据传感器信号,调整发动机扭矩,保持蠕动车速稳定。如果此时行驶阻力增大,导致发动机转速快速降低,TCU降低闭锁压力,离合器将再次进入打滑状态,避免发动机过载熄火。
踩下油门时,TCU会将摩擦盘组3闭锁压力提高,扭矩通过弹簧传递给变速箱,如图12,中间盘44相对于限位铆钉41做逆时针旋转,如果相对旋转角度等于减振器正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a时,限位铆钉41起到限位作用,扭矩通过限位铆钉41传递,避免弹簧被压并圈。
二、车辆滑行工况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松开油门,此时车辆靠惯性继续运动,发动机被传动系统反拖运转,传动系统受到发动机的反拖阻力矩,车辆做减速行驶,减振弹簧43受到的扭矩和加速行驶工况相反。
如图12,中间盘44性对于限位铆钉41做顺时针旋转,如果相对旋转角度等于减振器逆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b时,限位铆钉4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弹簧被压并圈。
三、车辆制动工况
当踩下刹车时,活塞2左侧泄压,活塞2在回位弹簧10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左运动,离合器解锁,动力传递中断,避免发动机熄火。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9)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左罩壳(1),与一右罩壳(5)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
一活塞(2),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3),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10),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
一扭转减振器(4),与一输出花键毂(9)和一离合器中心毂(1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
一小泵轮(7),与所述右罩壳(5)连接;
输出花键毂(9)在一滚针轴承(6)和一垫片(8)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
所述左罩壳(1)通过连接发动机启动盘,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所述右罩壳(5)和左罩壳(1)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并形成腔体,所述左罩壳(1)和右罩壳(5)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7)在所述右罩壳(5)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4)包括左保持盘(42)、减振弹簧(43)、中间盘(44)和右保持盘(45),所述左保持盘(42)、中间盘(44)和右保持盘(45)通过限位铆钉(41)铆接为一个整体,铆接在一起的左保持盘(42)和右保持盘(45)形成所述减振弹簧(43)的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保持盘(42)上均布有第一凸出部(42a),第一凹入部(42b)和第一铆钉孔(42c),所述第一凸出部(42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所述第一凹入部(42b)用于对弹簧(43)的轴向限位;
所述右保持盘(45)上均布有第二凸出部(45a),第二凹入部(45b)和第二铆钉孔(45c),所述第二凸出部(45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凹入部(45b)用于对弹簧的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保持盘(42)和右保持盘(45)的表面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或者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的方式来增加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45a)上设计有隔振孔(45d),所述隔振孔(45d)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45a)长度的1/8~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孔(45d)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45a)长度的1/4~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44)上加工有限位腰形孔(44b)和第三铆钉孔(44a);所述第三铆钉孔(44a)用于将所述输出花键毂(9)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限位腰形孔(44b)用于约束限位铆钉(41)的扭转角度,避免弹簧被过度压缩并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铆钉(41)并不位于所述限位腰形孔的正中心,设定减振器正向旋转,所述限位铆钉(41)与所述中间盘(44)的圆心所形成的限位角度为a,减振器逆向旋转,所述限位铆钉(41)与所述中间盘(44)的圆心所形成的限位角度为b,则角度a>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a=(2~3)b。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铆钉(41)分为第一铆接部(41a),运动部(41b)和第二铆接部(41c),所述第一铆接部(41a)和所述第一铆钉孔(42c)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铆接部(41c)和所述第二铆钉孔(45c)配合固定连接,所述运动部(41b)穿入所述中间盘(44)的限位腰形孔(44b),所述运动部(41b)的轴向高度大于所述限位腰形孔(44b)的深度,所述运动部(41b)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腰形孔(44b)的宽度,因此所述限位铆钉(41)可以在所述限位腰形孔(44b)内自由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41b)表面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或者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的方式,用以增加表面硬度,提高耐磨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组(3)由钢片(31)和摩擦片(32)交替叠加构成,所述钢片(31)外周均布分布外花键(31a),所述摩擦片(32)内周均布分布有内花键(32a),所述摩擦片(32)通过内花键(32a)和离合器中心毂(11)的外花键连接,所述钢片(31)通过外花键(31a)和左罩壳(1)的内花键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盘组(3)在花键轨道内做轴向移动,所述离合器中心毂(11)的作用是给摩擦盘组(3)提供运动轨道,当离合器闭锁后,摩擦盘组(3)中的摩擦片(32)和钢片(31)相互压紧,无相对运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过摩擦盘组(3)最终传递到所述离合器中心毂(11),通过离合器中心毂(11)的内花键对外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32)包括摩擦片底板(321)和摩擦材料(322)构成,所述摩擦材料(322)均匀粘接在摩擦片底板(321)的两侧,所述摩擦材料(322)的边界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加工,形成三种可以过油的油道组合:贯穿油道(32b)、非贯穿U形油道(32c)和非贯穿弧形油道(32d)。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油道(32b)由相邻的两片摩擦材料(322)形成,传动油流经贯穿油道(32b)时可以带走摩擦片滑摩产生的热量,加速散热,非贯穿U形油道(32c)和非贯穿弧形油道(32d)的组合可以使传动油进入摩擦材料(322)心部,增强散热效果,三种油道组合的另一作用是减少了摩擦材料(322)的有效面积,降低钢片(31)和摩擦片(32)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拖曳扭矩,提高装置的效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泵轮(7)由上泵盖(71)、叶片(72)和下泵盖(73)组成,三者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离心式泵轮,所述下泵盖(73)上加工有第二圆弧部(73a)和第二平面部(73b),中心加工有键槽孔,所述键槽孔由2段对称布置的第二圆弧部(73a)和2段对称布置的第二平面部(73b)形成,用于和所述右罩壳(5)配合连接并传递扭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泵轮叶片(72)出口安放角βn2为90°-120°,构成后弯叶片,以获得适应所述离合器的散热流量并提高小泵轮(7)的水力效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罩壳(5)加工有第一圆弧部(5a)和第一平面部(5b),所述第一圆弧部(5a)和第二圆弧部(73a)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5b)和第二平面部(73b)采用间隙配合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10)在安装后具备一定的预压缩量,其目的是给所述活塞(2)一个始终向左的固定的回复力,所述回复力保证在0.8~1.2kN,所述摩擦盘组(3)接合前在所述回位弹簧(10)的回复压力下位于最左侧。
CN202020990813.0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Active CN212536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0813.0U CN21253647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0813.0U CN21253647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6472U true CN212536472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63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0813.0U Active CN212536472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6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0510A (en) Functionally enhanced hydrokinetic device having clutch assembly operable at low engine speeds
US4027757A (en) Compact vibration damper
US6394243B1 (en) Clutch device, particularly a starting element with adjustable clutch cooling for high power loss
JP4109681B2 (ja) 振動ダンパを備えたクラッチアセンブリー
JP2005180702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及び、このトルク伝達装置を備えた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US6575276B2 (en) Torque converter
US20070169470A1 (en) Torque converter
JP4191396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KR100284232B1 (ko) 토크컨버터
US7481305B2 (en) Lock-up mechanism for torque converter
JPH07502325A (ja) 流体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用のダンパ及びバイパスクラッチ
CN11150317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EP0838611B1 (en) Functionally enhanced hydrokinetic device having clutch assembly operable at low engine speeds
KR101055839B1 (ko) 자동차의 토크 컨버터
US20080245635A1 (en) Lock-up torque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locking up a torque converter
US6273227B1 (en) Lockup device for torque converter
CN212536472U (zh)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US7909151B2 (en) Lock-up clutch mechanism
US7503441B2 (en) Torque converter
EP1693601B1 (en) Torque converter
JP4629422B2 (ja)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機構
CN115735071A (zh) 用于车辆的摩擦盘装置和相关的变矩器组件
US6871733B2 (en) Torque converter
RU2294469C1 (ru) Гид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крутящего момента для коробки передач
US9447857B2 (en) Torque convert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4

Address after: 276800 West of Floor 1-2, Building 11,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aoxin 7th Road, Rizhao Hi tech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izhao Jinli Transmis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 Huyue East Road, Longchi street, Liuh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Jinli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hydraulically cooled clutch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Pledgee: Rizhao Bank Co.,Ltd. Rizhao High tech Sub branch

Pledgor: Rizhao Jinli Transmiss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8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