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8943U - 一种多层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8943U
CN212528943U CN202020551743.9U CN202020551743U CN212528943U CN 212528943 U CN212528943 U CN 212528943U CN 202020551743 U CN202020551743 U CN 202020551743U CN 212528943 U CN212528943 U CN 212528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ment
cement mixture
multilayer composite
plate
composi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17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
马灵飞
刘在祥
陈艳凤
朱涛
蔡园丰
王兵
牛争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17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8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8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8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板及其制法,多层复合板包括上板,下板,上板与下板间的若干连接梁;上板由固化的第一水泥混合物以及埋于第一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一加强网格布形成,下板由固化的第二水泥混合物以及埋于第二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二加强网格布形成,连接梁由固化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形成,连接梁和上板抵接处的第一水泥混合物与第三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固结为一体,连接梁和下板抵接处的第二水泥混合物与第三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固结为一体。该多层复合板结构强度高、不易开裂变形、制作简单,其厚度能够做到很薄,可预先在工厂加工成型再运至现场安装,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板,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材料不断更新变换,建筑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现在提倡的装配式建筑正在兴起,建筑模块化必然是一种趋势,但是建筑模块的结构面板没有很好的建筑材料,目前能够勉强使用的板材分有机板材类和无机板材类,其中有机板材类包括传统的木质纤维板、刨花板、欧松板、木质纤维板,刨花板和欧松板易燃,防火性能很差,存在释放甲醛的问题,且吸水后板体膨胀会直接导致失去使用性能,且本身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碎,不适用于预制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尤其是外墙。
相比于上述有机类板材,无机板材的防水防火性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常见可用的无机板材包括水泥纤维板、玻镁平板、石膏板,这几种无机板材存在存在材料密度高,成板重量较重,整体结构内存在微孔,缺乏韧性,受到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时容易发生破碎,结构强度低且握钉力差,单一质地的板材长期放置易发生翘曲变形,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且玻镁平板中采用的氯氧镁水泥对其中的加强材料具有腐蚀性,长期使用脆度会逐渐提高,结构强度降低。
专利号为ZL200720020883.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致密复合轻质内外墙板,该墙板包括外层的浆料层,浆料层内填埋有涂塑玻璃纤维网格布,浆料层内部包覆有泡沫塑料层,泡沫塑料层中带有通孔,通孔内灌注有柱状浆料体。这种墙板虽然具备各种优异性能,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
1、灌注并固化于泡沫塑料层通孔内的柱状浆料体主要起到连接外部上下浆料层的作用,其对整个墙板的抗折弯性能不会提供任何帮助,墙板的抗折弯能力完全依靠浆料层内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提供,故而当该墙板承受较大的折弯扭矩时很容易垮塌变形。
2、这种墙板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必须在模具中浇筑而形成,这种方式制作的墙板不仅结构强度和生产效率低,而且厚度较大,难以做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握钉力强、耐候性好且可以适应工业化连续生产并适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中模块结构的多功能复合型板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层复合板,该多层复合板结构强度高、不易开裂变形、制作简单,其厚度能够做到很薄,可预先在工厂加工成型再运至现场安装,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其由固化的第一水泥混合物以及埋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一加强网格布形成;
下板,其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的下方,由第二水泥混合物以及埋于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二加强网格布形成;以及
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至少两条连接梁,每条连接梁均平行于所述上板和下板线性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梁由固化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形成,而且所述连接梁上表面的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与所述上板下表面的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所述连接梁下表面的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与所述下板上表面的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为玻纤布或钢丝网,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为玻纤布或钢丝网。
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下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和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均设置至少两层。
其中一层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另一层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其中一层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下板的上表面,另一层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布置于所述下板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以预定的拉伸预应力埋设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内,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以预定的拉伸预应力埋设于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内。
所述上板、所述下板以及各根所述连接梁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填料。
所述填料为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
所述填料选自泡沫塑料、竹木屑、珍珠岩、泡沫混凝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的间距为1-10mm。
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中添加有不饱和树脂。
至少其中一条所述连接梁内固定设置螺纹牙套。
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制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螺纹牙套的内螺纹孔同轴连通的过栓孔。
所述螺纹牙套的上端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
所述螺纹牙套的外壁面设有自攻螺纹,所述螺纹牙套借助所述自攻螺纹攻入所述连接梁内。
所述螺纹牙套预埋于所述所述连接梁内。
所述连接梁为直线延伸的直线梁,并且各条所述连接梁等距排布。
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指示所述连接梁位置的标识。
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和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中添加有防水剂。
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中添加有缓凝剂。
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均为水泥砂浆。
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申请的优点是:
1、本申请这种复合板的两侧为内部埋有加强网格布水泥混合物层,中间为水泥混合物固化形成的连接梁,内部连接梁与两侧水泥混合物层借助水泥混合物的相互融合渗透而固定结合在一起,其结构整体性好,不易开裂变形,厚度可做到0.5-8cm,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该复合板轻量化的同时保证其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特别适用于制作钢结构建筑的外墙板,或屋内隔断墙、柜体板。
2、在连接梁间的空隙中填充轻质材料,不仅方便了该复合板的制作,同时还可提升该复合板的隔热、隔音性能。
3、连接梁之间也可为不填充任何材料的空腔结构,如此可进一步减小了该复合板的自重和用料。
4、连接梁将上板和下板隔开一定距离,连接梁之间的空隙中可选择性地填入相对松散(相比于比固化的水泥混合物)的填料,前述空隙或空隙中的填料可吸收上板、下板甚至连接梁的变形,进而避免该复合板发生较大形变或开裂。
5、用于制作连接梁的水泥混合物中添加了不饱和树脂,从而显著提升了连接梁的力学性能和握钉力,在实际应用时可直接将自攻螺丝或螺纹牙套锁入该复合板的连接梁以便将该结构板与相关构件紧固连接(无需在该结构板上开设通孔),不存在因连接梁过脆崩塌导致自攻螺丝或螺纹牙套脱落的问题。这种连接梁界面抗破碎性能和抗压强度大大优化,攻丝部内面光滑度高,不易崩裂。
6、因该结构板内部可牢固攻丝,故而其可以作为房屋内的隔断墙和柜体板材,作为隔断墙或柜体板使用时时可牢固安装自攻螺丝、铰链等部件,相比于常用的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木质多层胶合板,该结构板强度更高,耐候性更好,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火性能和极强的握钉力,生产成本更低,且不含甲醛,不会污染室内环境。
7、即便锁入连接梁中的自攻螺丝或螺纹牙套受到足够大的外拉力而欲带离其周围的水泥混合物一同向外脱出,外侧锚固于水泥混合物中的加强网格布也会阻挡螺钉或螺纹牙套的脱离。
8、该复合板的表面设置了对应内部连接梁位置的标识,可在实际应用时快速找出内部连接梁的位置,以便将自攻螺丝准确锁入连接梁。
9、上、下板中的水泥混合物可添加防水剂,从而提升该复合板的防水性能,无需在该复合板表面涂覆防水层,相比于传统涂覆防水层的方式,可有效减少该复合板表面的细微间隙及孔洞,并且防水效能更优。
10、加强网格布以预定的拉伸预应力设置在上板或下板的水泥混合物中,大大提高了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11、在第一水泥混合物、第二水泥混合物和第三水泥混合物中填添加缓凝剂,放缓水泥混合物的固结速度,从而避免在该复合板的制作过程中,上板、下板或连接梁中的水泥混合物较快地固化而导致连接梁与上板或下板不能稳固地连接,并且加入的缓凝剂可防止水泥混合物出现瞬凝反应导致成品脆性过大。
12、本申请采用特别工艺制作的复合板,整板厚度可小至0.5cm,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该复合板轻量化的同时保证其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特别适用于制作钢结构建筑的外墙板。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多层复合板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多层复合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X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多层复合板的实际应用演示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多层复合板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多层复合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多层复合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多层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螺纹牙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螺纹牙套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螺纹牙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板,2-下板,3-连接梁,4-填料,5-螺纹牙套,6-螺钉,7-自攻螺丝,8-标识,1a-第一加强网格布,1b-第一水泥混合物,2a-第二加强网格布,2b-第二水泥混合物,5a-自攻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使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至图3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多层复合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主要由上板1、下板2和多条连接梁3构成。其中上板1和下板2一上一下相互隔开平行布置,连接梁3固定连接于上板1和下板2之间,并且各根连接梁3在水平方向相互隔开布置。
前述上板1和下板2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中上板1由固化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以及埋于第一水泥混合物1b内的第一加强网格布1a形成。下板2由固化的第二水泥混合物2b以及埋于第二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二加强网格布2a形成。多条连接梁3相互间隔地排布于上板和下板之间,用于将上板和下板刚性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连接梁3由固化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形成,而且每条连接梁3均平行于上板和下板直线延伸设置,处于连接梁3上表面位置的第三水泥混合物与处于上板1下表面位置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并固结为一体;处于连接梁3下表面位置的第三水泥混合物与处于下板2上表面位置的第二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也就是说,上板1中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与连接梁3中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在二者连接界面部位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从而实现连接梁3与上板1的固定连接;下板2中的第二水泥混合物2b与连接梁3中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在二者连接界面部位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从而又实现了连接梁3与上板2的固定连接。
基于一些特定使用环境下对所采用复合板的隔热、隔音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上板1、下板2和各根连接梁3之间的空隙中填充具有隔热或/和隔音的填料4。
上述填料4最好采用轻质材料,比如泡沫塑料、竹木屑、珍珠岩、泡沫混凝土等,当然也可以采用前述四种材料中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再参照图1至图4所示,现将本实施例这种复合板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其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步骤:
S1:铺设用于形成下板2的第二加强网格布2a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
为防止制作过程中第二水泥混合物2b散开松垮,在该步骤S1中,可借助挤压成型设备挤压其内埋有第二加强网格布2a的第二水泥混合物2b,以使得第二水泥混合物2b(其内埋有第二加强网格布2a)初步呈板状。
S2:在第二水泥混合物2b固化之前,于下板2上表面铺设用于形成连接梁3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再于连接梁3之间的空隙中填充填料4。
该步骤S2的工序具体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先借助挤压成型设备将第三水泥混合物挤压成板状,然后将板状的第三水泥混合物铺设在下板2的上表面、并将下板2的上表面全部覆盖,之后去除一部分第三水泥混合物(可借助刮刀刮除)从而形成多条平行间隔排布的连接梁3。
第二种:借助挤压成型设备直接将第三水泥混合物挤压成条状的连接梁3,然后将条状的连接梁3铺设在下板2的上表面。
S3:在第三水泥混合物固化之前,于连接梁3上表面铺设用于形成上板1的第一加强网格布1a和第一水泥混合物1b。因此时第一水泥混合物1a、第二水泥混合物2a和第三水泥混合物都还未完全固化,且连接梁3接触布置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所以上板1与连接梁3接触部位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a和第三水泥混合物就会相互融合、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固化为一体,下板2与连接梁3接触部位的第二水泥混合物1a和第三水泥混合物也会相互融合、并在一段时间后也固化为一体。
为防止制作过程中第一水泥混合物1b散开松垮,在该步骤S3中,可先借助挤压成型设备挤压其内埋有第一加强网格布1a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以使得第一水泥混合物1b(其内埋有第一加强网格布1a)初步呈板状。再将板状的其内埋有第一加强网格布1a的第一加强网格布1a铺设在连接梁3上表面。
由上不难看出,在上述步骤S3完成之后,便获得了上板、下板、连接梁固结在一起且空隙中填充有填料的复合板初品,而且该复合板初品已经具有一定的质量完全可以作为成品销售、使用。不过,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复合板的质量,使得其上板、下板、连接梁和填料的结合强度更高,同时增强上板、下板、连接梁自身强度,本实施例还进行了下述步骤S4。
S4:对步骤S3获得的复合板初品施加促使上板1和下板2相互靠近以挤压中间连接梁3的Z向挤压力(即竖向的挤压力);与此同时,还对步骤S3获得的复合板初品施加垂直于连接梁的X向挤压力和平行于连接梁的Y向挤压力。
不难理解,前述Z向挤压力可提升使上板1、连接梁3以及下板3的接触力度,从而提升接触部位水泥混合物的互融程度,进而增强上板1、连接梁3和下板2的连接强度。X向挤压力和Y向挤压力不仅能够防止复合板初品在Z向压力时向外垮塌,而且与前述Z向挤压力相互配合,XYZ三个方向的力整体包住中间的复合板初品,对复合板初品整体挤压,进一步提升上板、下板、连接梁和填料的结合强度的同时,还分别增强了上板、下板、连接梁的自身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中,也可以不在连接梁3之间空隙中填充填料4;这样制得的复合板成品,连接梁3之间是无填料的空隙结构,如此可进一步减小该复合板的自重和用料。
采用上述这种工艺制作的复合板,其上板与下板的间距可小至为1mm,一般为1-10mm。复合板整体厚度可小至0.5cm,一般为0.5-8cm。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该复合板轻量化的同时保证其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特别适用于制作钢结构建筑的外墙板。
本实施例在用于形成上述连接梁3的第三水泥混合物中添加了不饱和树脂。不饱和树脂是指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含不饱和二元酸或二元醇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单体(通常用苯乙烯)中而成的粘稠的液体。不饱和树脂添加到第三水泥混合物中可使其降低脆性,增强韧性和柔性。通过添加不饱和树脂,显著提升了连接梁3的力学性能,解决了复合板的入钉难和握钉力差的问题。
如图4所示,实际应用时,可直接将自攻螺丝7沿该复合板厚度方向锁入高强度的连接梁3,从而利用前述自攻螺丝7将该复合板锁紧固定于相关部件(如钢架、屋顶等)表面,或者利用前述自攻螺丝7将相关物品(如挂钩、电视机等)锁固于该复合板上。因连接梁3由添加了不饱和树脂的水泥混合物固化后形成,其力学性能优异,握钉力强,当自攻螺丝7攻入连接梁3后,在连接梁3内形成的螺纹强度极高不易崩塌,进而保证了自攻螺丝7与连接梁3的锁紧力,自攻螺丝7不易从连接梁3脱出。
为了在实际应用时能够快速找出内部连接梁3的位置,以便将上述自攻螺丝7准确锁入连接梁3,本实施例在该复合板的上表面设置了位于连接梁3正上方以指示连接梁位置的标识8。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该复合板的下表面设置位于连接梁3正下方的标识,同样可以指示连接梁位置。
上述用于制作上板1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以及用于制作下板2的第二水泥混合物2b也可以采用与第三水泥混合物相同的组分,即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中也可以添加不饱和树脂,这样使得上板1和下板2的力学特性同样得到提升。不过考虑到添加不饱和树脂的成本较高,而且单单依靠连接梁3锁固自攻螺丝7已足以满足使用需求,故本实施例并未在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添加不饱和树脂,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均采用普通的水泥混合物组分。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采用完全相同的组分,无需分别为上板1和下板2单独配料,如此简化该复合板的制作工艺和成本。
并且,用于形成连接梁3的第三水泥混合物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水泥混合物组分,这种情况下连接梁3的脆性较大,故不适宜向连接梁3锁入自攻螺丝7。
该复合板中的各条连接梁3均为直线延伸的直线筋,并且各条连接梁3相互平行且等距布置。
为了让固化于上板1中的第一加强网格布1a和固化于下板2中的第二加强网格布2a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使得上板1和下板2具有强大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在制作该复合板时,最好对第一加强网格布1a进行张拉而使第一加强网格布1a保持在张紧拉伸状态,然后于第一加强网格布1a外铺设第一水泥混合物1b;同样,对第二加强网格布2a进行张拉而使第二加强网格布2a保持在张紧拉伸状态,然后于第二加强网格布2a外铺设第二水泥混合物2b。
为了提升该复合板的防水性能,上述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第二水泥混合物2b也可以采用添加了防水剂的防水水泥混合物,这样就无需在该复合板表面涂覆防水层,进而有效减少该复合板表面的细微间隙及孔洞,并且防水效能更优。
此外,为避免在制作该复合板的过程中,上板、下板或连接梁中的水泥混合物过快地固化而导致连接梁与上板或下板不能稳固地连接,可在第一水泥混合物1b、第二水泥混合物2b和第三水泥混合物中填添加缓凝剂,以放缓水泥混合物的固结速度,并且缓凝剂可防止水泥混合物出现瞬凝反应导致成品脆性过大。
所谓“水泥混合物”,是指水泥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物,比如水泥与木屑的混合物,水泥与黄砂的混合物等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第二水泥混合物2b和第三水泥混合物均为水泥与黄砂(含水)混合而成的水泥砂浆。
并且,上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第二水泥混合物2b和第三水泥混合物可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实施例二:
图5和图6出了本申请这种多层复合板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复合板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一复合板基本相同的结构,唯一区别在于: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空隙(也是连接梁3之间的空隙)未用填料4填充,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该复合板的自重和用料。
实施例三:
图7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多层复合板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复合板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二复合板基本相同的结构,唯一区别在于:上板1内一共埋有两层第一加强网格布1a,而且这两层第一加强网格布1a上下隔开布置;下板1内一共埋有两层第二加强网格布2a,而且这两层第二加强网格布2a上下隔开布置。
将上、下板中的加强网格布设置上下隔开布置的两层,可进一步提升上板、下板以及该复合板整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
并且,第一加强网格布1a可以布置在非常靠近上板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位置,甚至可以布置在上板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此时第一加强网格布的大部分或全部仍然固定埋在上板1内部)。对应地,第二加强网格布2a可以布置在非常靠近下板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位置,甚至可以布置在下板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此时第二加强网格布的大部分或全部仍然固定埋在下板2内部)。
实施例四:
图8至图1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多层复合板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复合板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一复合板基本相同的结构,唯一区别在于:在连接梁3内固定设置了螺纹牙套5,该螺纹牙套5的轴向尺寸较大,从而使得该螺纹牙套5的上端面伸出至该复合板的上表面、且二者平齐。
这样,在实际应用时,可将直接锁入与上述螺纹牙套5配合的螺钉6,从而借助前述螺钉6将该复合板紧固于钢结构外表面作为钢结构墙体的外墙板使用,或者借助前述螺钉6于该复合板侧部紧固各种部件——如电视机、挂钩等。
当然,前述螺纹牙套5也可以完全埋入连接梁3内部,这时候需要在该复合板的上表面制作向下延伸且与螺纹牙套5的内螺纹孔同轴连通的过栓孔,以方便螺钉6的锁入。而且螺纹牙套5的上端面也可以凸出于该复合板的上表面,同样方便螺钉6的锁入,不过这样会影响该复合板表面平整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螺纹牙套5是以这种方式埋于连接梁3中的:螺纹牙套5的外壁面设有自攻螺纹5a(即具有自攻功能的外螺纹),螺纹牙套5借助自攻螺纹5a攻入连接梁3内。当然,也可以将螺纹牙套5预埋在还未固化的连接梁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上板1中的第一加强网格布和下板2中的第二加强网格布均可以设置多层。并且第一加强网格布1a既可以布置在上板1的厚度中间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上板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位置(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强网格布也埋在第一水泥混合物内,并未与第一水泥混合物脱离)。同样,第二加强网格布既可以布置在下板的厚度中间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下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位置。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1),其由固化的第一水泥混合物(1b)以及埋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一加强网格布(1a)形成;
下板(2),其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的下方,由固化的第二水泥混合物(2b)以及埋于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内的第二加强网格布(2a)形成;以及
相互间隔地排布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至少两条连接梁(3),每条连接梁(3)均平行于所述上板和下板线性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梁(3)由固化的第三水泥混合物形成,而且所述连接梁(3)上表面的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与所述上板下表面的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所述连接梁(3)下表面的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与所述下板(2)上表面的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相互融合并固结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为玻纤布或钢丝网,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为玻纤布或钢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布置于所述上板(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布置于所述下板(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和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均设置至少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层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布置于所述上板(1)的上表面,另一层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布置于所述上板(1)的下表面;其中一层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布置于所述下板(2)的上表面,另一层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布置于所述下板(2)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网格布(1a)以预定的拉伸预应力埋设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内,所述第二加强网格布(2a)以预定的拉伸预应力埋设于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2b)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所述下板(2)以及各根所述连接梁(3)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填料(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4)为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选自泡沫塑料、竹木屑、珍珠岩、泡沫混凝土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与所述下板(2)的间距为1-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条所述连接梁(3)内固定设置螺纹牙套(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制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螺纹牙套(5)的内螺纹孔同轴连通的过栓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牙套(5)的上端面平齐或凸出于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牙套(5)的外壁面设有自攻螺纹(5a),所述螺纹牙套(5)借助所述自攻螺纹(5a)攻入所述连接梁(3)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牙套(5)预埋于所述连接梁(3)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3)为直线延伸的直线梁,并且各条所述连接梁(3)等距排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指示所述连接梁(3)位置的标识(8)。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和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2b)中添加有防水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2b)和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中添加有缓凝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2b)和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均为水泥砂浆。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泥混合物(1b)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二水泥混合物(2b)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三水泥混合物包括快硬早强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氯氧镁水泥、磷镁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CN202020551743.9U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多层复合板 Active CN212528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743.9U CN21252894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多层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1743.9U CN21252894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多层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8943U true CN212528943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1743.9U Active CN21252894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多层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8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9981B2 (en) High performance, lightweight precast composite insulated concrete panels and high energy-efficien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9074379B2 (en) Hybrid insulated concrete form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2918579Y (zh) 一种保温墙板
CN104164940A (zh) 装配式轻质复合墙板及制备方法
CN1928280A (zh) 一种非承重轻钢龙骨隔绝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873911Y (zh) 一种非承重轻钢龙骨隔绝墙
US7601234B2 (en) Housing created from high strength expanded thermoformable honeycomb structures with cementitious reinforcement
CN1420957A (zh) 隔热墙结构
US20180155246A1 (en) Insulated concrete forms, insulating cement, and related articles produced therefrom
CN201202189Y (zh) 轻混龙骨轻质板墙体
CN212534795U (zh) 多层复合板
CN100365230C (zh) 一种纤维增强薄板复合多孔轻质隔墙条板
CN111376543A (zh) 一种多层复合板及其制法
CN211850325U (zh) 复合板
CN212528943U (zh) 一种多层复合板
CN110863601A (zh) 复合板
CN110130554B (zh) 隔音板架合一楼面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WO2021121009A1 (zh) 复合板
CN211850324U (zh) 复合板
CN218437756U (zh) 装配式一形复合墙板自攻钉集块与后浇条带组合连接构造
CN111379376B (zh) 多层复合板及其制法
CN110714573B (zh) Hj装配式多功能墙板
WO2008037001A1 (en) Improvements in sandwich panels
CN208870269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板材模块及建筑板材模块组件
CN210032236U (zh) 内模固定外模装配式免拆复合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ghai Jianyi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Xingye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607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ulti-layer composite boar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