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2366U - 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2366U
CN212522366U CN202020295488.6U CN202020295488U CN212522366U CN 212522366 U CN212522366 U CN 212522366U CN 202020295488 U CN202020295488 U CN 202020295488U CN 212522366 U CN212522366 U CN 212522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walker
driving motor
walking aid
contro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54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度
周泽邦
马培锋
李映君
赵诣
邓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2954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2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2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23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助老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助行器包括:扶手架、支撑组件、底板、驱动电机、驱动轮以及助力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扶手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助力控制开关电连接,其中,所述助力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扶手架上,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通过有助力与无助力的快速切换,适用于多种工况环境。在有助力的模式下,能够辅助老年人行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市面上的助行器种类单一、适用性差、不防摔、也不具备助力的效果,老年人在使用助行器时还需要推动助行器移动,增加了老年人行走时的负荷,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助行器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助力的助行器才可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为老年人安全行走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助行器没有助力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包括:扶手架、支撑组件、底板、驱动电机、驱动轮以及助力控制开关,其中,所述扶手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助力控制开关电连接,其中,所述助力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扶手架上,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杆以及底座,其中,两根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扶手架连接并且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减震缓冲弹簧其中,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第一端与两根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助力控制开关集成有多个速度控制档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驱动轮以及两个万向轮,其中,两个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其中,每个所述驱动电机与一个所述驱动轮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防摔背带,其中,所述防摔背带设置在所述扶手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电池,其中,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为所述助行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通过有助力与无助力的快速切换,适用于多种工况环境。在有助力的模式下,能够辅助老年人行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扶手架; 2-控制模块;
3-姿态传感模块; 4-减震缓冲弹簧;
5-底座; 6-底板;
7-防撞传感模块; 8-驱动电机;
9-驱动轮; 10-电池;
11-万向轮; 12-防摔背带;
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助行器包括:扶手架1、支撑组件、底板6、驱动电机8、驱动轮9以及助力控制开关,其中,扶手架1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上部,底板6设置在支撑组件的下部,驱动轮9位于底板6的两侧,驱动电机8设置在底板6上并与驱动轮9和助力控制开关电连接,其中,助力控制开关位于扶手架1上,并控制驱动电机8的启停。
具体地,扶手架1、支撑组件、底板6、驱动电机8以及驱动轮9构成了助行器的主体结构,助力控制开关设置在扶手架1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8的启停以及转速,驱动电机8驱动驱动轮9转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机8和驱动轮9均为两个,每个驱动电机8与一个驱动轮9电连接。
进一步地,助力控制开关除包括前进档和后退档以外还集成有多个速度控制档,分为高速、中速、低速三个速度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架1可选用多种材料制造,可选的,为不锈钢管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通过有助力与无助力的快速切换,适用于多种工况环境。在有助力的模式下,能够辅助老年人行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杆13、减震缓冲弹簧4以及底座5,其中,两根支撑杆13的第一端与扶手架1连接,第二端与减震缓冲弹簧4的第一端连接,减震缓冲弹簧4的第二端与底座5连接,底座5与底板6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13的第二端与减震缓冲弹簧4的第一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震缓冲弹簧4的第二端与底座5采用铰接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5与底板6采用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在扶手架1和底板6之间设置减震缓冲弹簧4,不仅具有减震缓冲的作用,同时,减震缓冲弹簧4作为连接件为柔性连接,便于在用户行走过程中扶手架1相对于底板6产生多种角度的变化,提高了助行器方向调整时的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姿态传感模块3位于支撑组件上,用于实时感知支撑组件相对于底板6的角度变化。控制模块2位于扶手架1上,并与驱动电机8电连接,用于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感知到的支撑组件相对于底板6在横向方向上的角度变化进而控制助行器的移动方向;以及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感知到的支撑组件相对于底板6在行进方向上的角度变化进而控制驱动电机8的转速,从而控制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具体地,姿态传感模块3位于支撑杆13上。控制模块2上设置有手动工作模式、自动工作模式和助力控制开关,助力控制开关包括前进档、后退档以及高速、中速和低速三个速度档。
当用户需要开启助力模式时,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助行器手动工作模式或者自动工作模式。当用户选择手动工作模式时,用户可通过助力控制开关中的高速、中速和低速来调节助行器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控制驱动电机8按照助力控制开关中预设的高速、中速和低速相对应的速度区间来调节转速。
当用户选择自动工作模式时,助行器会根据用户的行走速度自行调节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具体地,当用户选择自动工作模式时,用户首先需要选择控制模块2上设置的助力控制开关的前进档或者后退档,随后,助行器开始启动。在助行器移动过程中,随着扶手架1的移动,支撑杆13随之与底板6之间发生角度变化,具体为横向的角度变化和行进方向的角度变化。姿态传感模块3将感知到的横向的角度变化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按照预设的规则调整助行器的移动方向。姿态传感模块3将感知到的行进方向的角度变化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按照预设的规则调节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地,当用户的移动速度与助行器的移动速度相匹配时,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为90°。当用户在前进时,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大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靠近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大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加快助行器的移动速度。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小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远离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小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减慢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通过在助行器上设置控制模块2和姿态传感模块3,可以根据用户的行走速度自动调节助行器的移动速度,实现了不同行走状态下的助行器速度智能控制,为用户安全行走提供了保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撞传感模块7位于底板6的四角,用于感知助行器周围的障碍物存在情况。
具体地,当用户选择自动工作模式时,用户首先需要选择控制模块2上设置的助力控制开关的前进档或者后退档,随后,助行器开始启动。在助行器移动过程中,当防撞传感模块7接收到防撞信号时,即感知到周围障碍物与防撞传感模块7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模块2控制助行器停止移动。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摔背带12设置在扶手架1上。具体地,当用户使用助行器时,可将防摔背带12系在身上,可防止用户在行走过程中摔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通过设置防撞传感模块7和防摔背带12,使助行器具备了防撞防摔的功能,为用户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增加了助行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10位于底板6的上面并用于为助行器供电,万向轮11共有2个,位于底板6的底面方便助行器移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行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助行器分为两种工作模式,手动工作模式和自动工作模式。当用户选择手动工作模式时,用户可根据自身行走速度,通过控制模块2上的助力控制开关分档调节助行器的速度,在此模式下,防撞传感模块7处于未激活的状态。
当用户选择自动工作模式时,用户首先需要选择控制模块2上设置的助力控制开关的前进档或者后退档,随后,助行器开始启动。在助行器移动过程中,当防撞传感模块7接收到防撞信号时,即感知到周围障碍物与防撞传感模块7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模块2控制助行器停止移动。当防撞传感模块7没有接收到防撞信号时,姿态传感模块3将感知到的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变化输出,控制模块2根据输出结果来调整驱动电机8的转速,进而控制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具体来说,当用户的移动速度与助行器的移动速度相匹配时,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为90°。当用户在前进时,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大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靠近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大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加快助行器的移动速度。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小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远离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小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减慢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现具体举例,详细说明助行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用户在使用时,先将防摔背带12系在身上。然后,用户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手动工作模式或自动工作模式。
当用户选择手动工作模式时,用户可根据自身行走速度,通过控制模块2上的助力控制开关选择助行器的移动速度,在此模式下,防撞传感模块7处于未激活的状态。
当用户选择自动工作模式时,用户首先需要选择控制模块2上设置的助力控制开关的前进档或者后退档,此时助行器开始启动。随着扶手架1的移动,支撑杆13随之与底板6之间发生角度变化,具体为横向的角度变化和行进方向的角度变化。姿态传感模块3将感知到的横向的角度变化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按照预设的规则调整助行器的移动方向。
在助行器移动过程中,当防撞传感模块7接收到防撞信号时,即感知到周围障碍物与防撞传感模块7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模块2控制助行器停止移动。
当防撞传感模块7没有接收到防撞信号时,姿态传感模块3将感知到的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变化输出,控制模块2根据输出结果来调整驱动电机8的转速,进而控制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具体来说,当用户的移动速度与助行器的移动速度相匹配时,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为90°。当用户在前进时,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大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靠近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大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加快助行器的移动速度。如果两根支撑杆13与底板6之间的角度小于90°,此时扶手架1的前端远离底板6的前端,说明用户的行走速度小于助行器自身的移动速度,此时,控制模块2根据姿态传感模块3输出的结果,调节驱动电机8的转速,减慢助行器的移动速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架、支撑组件、底板、驱动电机、驱动轮以及助力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扶手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助力控制开关电连接,
其中,所述助力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扶手架上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根支撑杆以及底座,
其中,两根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扶手架连接并且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减震缓冲弹簧,
其中,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第一端与两根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控制开关集成有多个速度控制档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驱动轮以及两个万向轮,
其中,两个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其中,每个所述驱动电机与一个所述驱动轮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摔背带,其中,所述防摔背带设置在所述扶手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其中,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为所述助行器供电。
CN202020295488.6U 2020-03-11 2020-03-11 助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22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5488.6U CN212522366U (zh) 2020-03-11 2020-03-11 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5488.6U CN212522366U (zh) 2020-03-11 2020-03-11 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2366U true CN212522366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54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22366U (zh) 2020-03-11 2020-03-11 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2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0886B (zh) 轮椅用楼梯升降机
AU2017220582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EP2785578B1 (en) Transport device
CN113633530A (zh) 一种智能助行器
CN106184450B (zh) 一种爬杆机器人
CN205073155U (zh) 一种能上下楼梯的电动轮椅
CN203042684U (zh) 一种多功能爬楼轮椅
CN102895077A (zh) 一种新型轮-履复合式电动轮椅
CN212522366U (zh) 助行器
KR20130102183A (ko) 지능형 근력 및 보행 보조용 로봇
JPH10216183A (ja) 歩行補助装置と歩行補助方法
CN201147420Y (zh) 休闲代步座椅
CN111419655A (zh) 助行器
CN102697610B (zh) 双履带轮越障轮椅
CN101073526B (zh) 电动步行式无障碍轮椅
EP0155918A2 (en) Improvement in wheelchairs for disabled
KR101269876B1 (ko) 자동 자세보정형 휠체어
CN210698041U (zh) 一种新型爬楼梯轮椅机器人
CN102697612A (zh) 一种可越障爬楼轮椅及其上下楼控制方法
CN207871067U (zh) 登楼梯多功能车
KR20200079288A (ko) 장애물을 타넘기 위한 운반 기구
CN102697611B (zh) 一种多功能爬楼轮椅
JPH06134144A (ja) 幼児用電動車
CN106389026A (zh) 一种履带式轮椅
CN104434431A (zh) 一种便携式爬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